2022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大全.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14768992 上传时间:2022-05-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大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大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大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大全.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课程特点是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 、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二)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主要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精神实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强

2、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 、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加强课程与社会联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结合、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高中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等。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1、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 、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 、 劳动 4 、少先队活动 5 、班主任工作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 、行政方法 2 、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 、经济方法 5 、学术方法五、小学

3、班级管理的方法 1 、制度管理法 2 、民主管理法 3 、学生自主管理法 4 、情感沟通法 5 、目标管理法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 、民主性 2 、整体性 3 、高效性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 、选择研究对象 3 、分析研究变量。 4 、形成研究方案。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 、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 、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3 、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九、教育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 、系统性原则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 、教育性原则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 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

4、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 注意用脑卫生。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 康教育的内容 4 、 结合班级, 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 、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 、小组心理辅导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十五、教学原则定义及有哪几个原则?注意事项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

5、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原则: 1、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知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是: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6、题的能力。 孔子提出了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 启发” 一词的来源。 学记中提出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 产婆术 ”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 , 激发学生主动性、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

7、学民主。3、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要求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 “ 学而时习之 ” 、“ 温故而知新 ” 。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记强调 “ 学不躐等 ” ,“ 不陵节而施 ” ,否则“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循序渐进的 “ 序” ,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

8、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之序,是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 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最早见于朱熹的概括“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 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的因材施教。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

9、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十六、教学方法答: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等。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

10、习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一、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二、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 1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 、讲授要注意启发; 3 、讲究语言艺术。三. 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 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 2) 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3)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4)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

11、们在感知过程中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 进行综合分析。四、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 、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 3 、严格要求。五、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3)要做好讨论小结。十七、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答: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

12、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历史上还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等。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系统的传授知识。(4)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而且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决定。学生的动手机会少,

13、实践性不强,缺乏独立性。(4)教学内容、时问和进程的程序化,难以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创新。(5)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 “ 课” 的要求,使教学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十八、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答:归纳总结式结束、比较异同式结束、练习检测式结束、悬念式结束、活动式结束、拓展延伸式结束、表扬激励式结束。十九、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是什么?答: 主体参与策略、 合作探究策略、知情融合策略、个性发展策略二十、简述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1) 讲授式的教学方法。(2)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3) 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4) 基于

14、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二一、小学班主任的作用?答:第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第二,班主任是校长、 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第三,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第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二二、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3)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5)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二三、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包括哪些方面?答: ( 一) 了解学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三)建立学生档案( 四) 个别教育( 五)班会活动(六)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七) 操行评定( 八)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二四

15、、班级活动的特点。答:自愿性、自主性、差异性、广泛性、灵活性二五、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 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二六、组织班级活动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易操作原则 4、整体性原则 5、创新性原则 6、多样性原则二七、班级活动的形式。1、论理式班队活动 2 、交流式班队活动3、文艺式班队活动 4 竞赛式班队活动5、纪念式班队活动 6 、实践式班队活动二八、小学教育研究的内涵,方法,特征,类型。内涵:教育科学研究是研究者借助教育理念,以有价值的教育现象或问题为

16、研究对象,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个案法特征: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类型:按研究目的分(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综合性研究);按研究的功能分(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按研究的对象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按使用的方法(历史研究、描述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二九、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1、终身学习 2、行动研究 3、教学反思 4、同伴互助 5、专业引领 6、课题研究 7、网络远程研修8、教师成长记录袋9、开展微格教学三十、常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的方法。1、有效的

17、说服 2 、树立良好的榜样 3 、利用群体约定 4 、价值辨析 5 、给于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三一、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素养。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教书育人4、关爱学生 5、为人师表 6 、终身学习。教育素养: 1、教育理论知识 2 、教育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心育能力和课程能力)3、教育机智 4 、教育科研能力三十二、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型 3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 、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三三、加涅的 8层次 5分类加涅把学习分成八类: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

18、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前三类是人和动物共有,后五类是人类所特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后来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把它们看做是五种学习类型。分别是:智慧技能。主要用来解决“ 怎么做 ” 。认知策略。学会学习的核心部分。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三四、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答:1. 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2. 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直到青年、成年。第三阶段 : “ 好孩子 ” 取向。第四阶段 : 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柯尔伯格认为大多数

19、青年和成人的道德推理就属于这级水平。3. 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三五、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复述策略( 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 多种感官参与 3 、复习形式多样化 4 、画线、 5排除互相干扰 6 整体识记与分段识记)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法诀、谐音联想法、视觉联想、语义联想)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组织策略: 1、列提纲 2、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3、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二)元认知策略(调节策略、监视策略、计划策略)

20、(三)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策略、学习环境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三六、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内容:1、 科技活动 2、 学科活动 3 、 文学艺术活动 4 、 体育活动 5 、社会活动 6 、传统的节日活动形式:(一)群众性活动(二)小组活动 10-20 人(三)个人活动三七、教学设计原则、步骤、要求、内容、依据原则:系统性原则、程序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反馈性原则步骤: 1、教学目标的阐述 2 、教学重难点分析 3 、教学准备 4 、教学课时计划 5 、教学设计过程 6 、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

21、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 要求: 1、导入环节 2 、问 题设计 3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4 、练习设计 5 、教学后记内容: 1、教学目标的设计 2 、教学内容的设计 3 、教学措施的设计 4 、教学评价的设计依据: 1、学科性能 2 、教学任务和要求 3 、教学内容的特点 4 、教学原则的要求 5 、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和风格 6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教案的基本内容1课题2教学目标3课型、课时4教学内容5教学重点和难点6教学方法7教具8教学过程9作业布置10板书设计三八、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22、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 、学生特点 4 、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 、教师业务水平实践经验及个性特点三九、新课程改革下的有效情境创设应注意几点? 1、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 让情境生成学习材料问题 2、 巧妙设计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3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寻找知识经验的联系,创设情境。 4 、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情境四十、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具体应用 1 、借助实物图像创设教学情境 2 、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操作、表演、演示、活动) 3 、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朗读、描述、比喻) 4 、借助新旧知识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23、 5 、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6 、利用儿歌谜语创设教学情境 7 、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8 运用想像创设教学情境四一简述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1) 必须从小抓起,从儿童抓起。因此,家长应注重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2) 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3)要建立三结合教育网。学生除受学校教育影响外,还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因此,应建立三种教育力量结合点,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有利条件。 (4)要有科学的管理与评价。四二、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 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2)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3) 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4) 教师人格修养的发展四三、小学生美育的基本方

24、法和策略有哪些? (1)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 (2) 通过大自 . 然进行美育。 (3)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四四、简述激发小学生动机的基本方法。 (1)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恰当进行奖惩: (2)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3) 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4)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 (5)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 (6)注意个别差异。四五、简述操作技能不同于心智技能的特点 (1)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 ; (2)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技能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

25、肉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 (3)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四六、教师职业角色引导者促进角色;参与者角色;开发利用者角色;评价者角色和研究者角色。四七、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四八、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四九、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 、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基础

26、;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但其作用不能夸大。 2 、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例如加速个体发展、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等得功能。 4 、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五十、简述教育调查报告的一般结构(1)引言在引言部分应简要讲明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方法与步骤( 3)材料分析,材料包括用来对比或说明现象结构的背景材料、其他调查材料、典型调查材料以及文献资料。(4

27、)总结。总结包括结论、预测、建议和对调查的估价。五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理解(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 个体学习 ”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

28、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五二、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意义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五三、教学反思的内容和类

29、型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类型: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五四、课堂气氛的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和对抗的课堂气氛五五、福勒和布朗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五六、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1 、 复习要及时 2 、 复习要合理 3 、 复习活动即要避免无限过度, 又要坚持适当超额, 超额 学习程度达到 150% 效果最佳。五七、简述小学教师反思的基本内容1、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2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3 、对教学特色进行反思 4 、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30、 5 、对教学有点反思五八、简述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条件1. 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 学习者认知结构种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固定点),便于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 3. 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的倾向。 4. 学习者必学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识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五九、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六十、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

31、 首先,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其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最后,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师的“教育机智”三个方面。3、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长期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 6、系统性。教师劳动的系统性是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32、- - - - - - 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六十一、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19 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 ?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2、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3、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

33、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运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阐述人和人类社会起源的观点,从恩格斯的“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类本身”这一基本命题出发,推断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六十二、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六十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

3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六十四、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和规定,是一个国家为教育确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标准。作用有: 1导向作用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前提的。教育目的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

35、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应该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六十五、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根据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六十六、课程标准的概念及作用1课程标准的概念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

36、评价的指导性文件。2 课程标准的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和依据。3教材的编排方式直线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六十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37、、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六十八、 注意的品质(1) 注意的范围(2) 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转移(4) 注意的分配六十九、 遗忘的规律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 依据保持效果, 绘制了著名的 “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遗忘了。由此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七十、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 理

38、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七十一、如何组织复习防止知识遗忘。第一,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进行复习。第二,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在识记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第三,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集中复习就是把材料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复习,分散复习就是把材料分配到几段相隔的时间内进行复习。复习难度小的材料可适当集中,复习难度大的材料可以采取分散复习的方式。第四,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这种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 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激

39、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另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及时检查记忆效果,有利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第五,复习方法要多样化。第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结合。七十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A流畅性: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B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C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

40、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七十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七十四、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主要表现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 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精品资料 - - -

41、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 - - - - - - - - - -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七十五、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的特点(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较差,表现在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较短。一般说来, 710 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 分钟;1012 岁儿童约 25 分钟; 12 岁以上约 30 分钟。(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小学生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在听课时,

42、眼、耳、手、脑的配合往往不够,表现为注意分配能力不强,听讲和记笔记不能同时进行。七十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5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七十七、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堂中正确引导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七十八、 德育

43、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1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 情、 意、 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2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七十九、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和要求1基本含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

44、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2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八十、 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各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 晨会6班主任工作方法:1说服教育法2 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指导实践法5品德评价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八十一、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

45、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八十二、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档案4班会活动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6操行评定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八十三、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八十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

46、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小学阶段自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 课时。八十五、 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一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 )(二)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四)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八十六、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规律,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导作用。(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的是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2二

47、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发展,并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 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

48、)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 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获得发展与进步。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八十七、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一)激发学习动机(二)领会知识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三)巩固知识(四)运用知识(五)检查知识八

49、十八、上好课的具体要求: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八十九、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培养 :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3设置榜样4培养学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 - - - - - - - - - - 生对学习的兴趣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九十、 教学反思的意义(一)教学反思有利于教案的改进(二)教学反思为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三)教学反思有助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