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14705971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7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年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附件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为深入推进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 江苏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精神,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一、建设目标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在教育科学、学习科学和管理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开展以人为本的个

2、性化创新服务,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重构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设目标如下: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的创新应用,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实现从基础设施、教

3、育资源到教育活动的智能化。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着力打造网络学习空间,改变师生交流方式,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创新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智能化教育环境,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学创新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优化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教研与培训等业务管理类信息系统,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评价和服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实现标准化、精

4、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打造典型示范意义的特色。结合各地实际条件和发展目标,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资源共享、应用融合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研究性、示范性应用,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的智慧校园,引领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和发展。二、建设原则坚持开放多元。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的基本单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不同区域不同学校要广泛学习吸收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通过教育应用创新,形成新方法、新流程、新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5、 - - -第 2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结构,支持教育改革与发展。智慧校园建设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政府主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与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坚持融合创新。要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智慧校园建设关键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应用驱动的基本原则,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目标,从信息化应用需求出发,整体规划、有序实施,通过应用服务的智能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的智慧校园。坚

6、持区域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要与当地智慧城市和社会整体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避免出现“信息孤岛”。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总体规划设计智慧校园基本要求,通过研究、试点和示范引领,促进区域内学校的合作,具有通用流程、高度共享需求的应用系统,采用教育云公共服务模式,具有校本特色的平台系统,采用自建模式,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分值分配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分)

7、一、师生发展( 30 分)学生发展15教师发展15二、应用融合( 60 分)管理应用20教学应用25应用服务15三、资源共享( 40 分)建设模式20共享模式20四、基础支撑( 40 分)基础设施10信息终端8多媒体教室6智慧教室6创新实验室5智能安防系统5五、组织保障( 20 分)组织机构8机构人员5经费保障7六、特色创新( 10 分)课题研究2特色应用3创新机制2创新成果3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江苏省义务教育智慧校

8、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容分值(分)一、师生发展(30分)学生发展(15 分)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适地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2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 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4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 1

9、00% 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 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3近两年内学生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获奖。3能遵守网络文明礼仪,自觉尊重知识产权, 不使用盗版软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1教师发展(15 分)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善用技术教学, 善用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2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 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 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4能熟练应用

10、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6有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 刊物上发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3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 (含市级) 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奖。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提供信息检索、统计、日志管理等服务,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门户信息及时更新。4二、应用融合(60分)管理应用(25 分)单点登录

11、, 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能将各种应用系统无缝集成。3智慧校园平台拥有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研训、智慧展现与分析、互动智慧社区管理等应用系统,实施办公管理、 教学管理、 成绩与学分管理、图书与实验管理等应用。各网络空间和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并与省、 市区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及服务互联互通。13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能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动态数据支撑的平台。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功能,为教师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具有基于大数据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功能,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12、5教学应用(30 分)为教师提供专题性素材、知识点学习 ( 探究 ) 工具、学科编辑工具(自主研制微课)等多种形式的备课支撑平台,能将资源库、题库有机集成,支持与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融合。具有备课结果的上传、浏览、查看、下载、统计、评价等功能,且能有机集成到教师网络空间中。5积极开展智慧课堂研究,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有效构建自主、合作、 探究的教与学方式。各学科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泛在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6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应用交互式设备和

13、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进行教学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60% 以上。6注重教与学过程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精准反馈,实现个性化的学习。5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开通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5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新型开放学习。以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为载体,帮助学生利用移动学习系统,通过电子教材阅读、教学视频点播、作业下载

14、等功能,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个性化学习。3应用服务(5 分)用专用 APP关注两种模式实现智能手机的免费接收信息,进行有效的家校互通,包括交流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等。3提供校内外科学、文化、艺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信息发布功能。定期开展科学、文化、艺术、社会等课外活动,并发表相关报道或文章。2三、资源共享(40分)建设模式(20 分)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采用区域统建模式,通过江苏教育网实现省、市、县 (区) 教育资源中心互联互通,学校主要建设校本资源。资源建设与“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同步推进。资源平台无缝嵌入教师、 学生空间, 能实现资源个性化展示及定向推送等功能。学校按照

15、区域教育资源中心的技术标准及整体规划建设校本教育资源中心,并与区域教育资源中心无缝对接。资源全面系统,内容涵盖学校全学科、全学段。12教师个人空间是进入包括校本资源平台等各类信息化应用的唯一入口。 资源平台的各类功能应能方便教师使用、鼓励教师共建共享资源。4区域建有数字图书系统,支持数字图书与学校纸质图书管理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有统一的信息门户网站,能实现用户统一查询、浏览数字图书资源和纸质图书简介,并支持移动阅读。数字图书内容应包含电子期刊、电子图书、 视频和音频等不同的数字化资源, 数字图书馆各类资源每年应有更新,更新率与纸质图书更新率相匹配,能满足教学、 科研和教师进修、学生成长的需要。

16、4共享模式(20 分)教师100% 能通过教师个人空间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使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50% 的教师能运用远程教学系统开展远程互动教学,通过视频直播、远程互动等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10学生个人空间嵌入学生远程学习平台,提供课程选修、 在线学习、配套资源推送等功能,为探索个性化学习、翻转学习、深度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提供支撑。所有学科都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选修课程资源。50% 学生通过远程学习平台开展自主学8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16 页 - - - - - -

17、- - - - 习、深度学习,获取学习资源,并能与同学、老师开展远程互动,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对教师使用资源、共享资源均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资源建设逐步进入良性循环。2四、基础支撑(40分)信息基础设施(10分)校园网能满足“智慧校园”管理、安全与教学等功能要求,接入江苏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学校网络出口配置固定教育网IP 地址。5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3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数字广播系统、数字电视系统和数字会议系统。2信息终端(8 分

18、)学校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教科研业务部门至少配备1套含办公用电脑、 打印机及其他日常工作所需的常用信息化终端设备,配备高速扫描仪,配备能支撑对全校学生成绩分析。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购买服务。2学生的移动学习终端数能足够支持学生学习;教师数与教师使用终端比例不低于1:1 ,拥有支撑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3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 活动室、 行政楼等 ) 至少配备一套为全体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的公用终端( 如触控一体多媒体服务终端等) 。校内智能一卡通系统,提供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访客管理、学生自助服务等诸

19、多功能。一卡通终端数量不小于全校师生数的20% 。3多媒体教室(6 分)每个教室配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达到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中的一类标准,能实现互动教学功能,满足教学需求。4具备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实现教室内主要电子设备的集中控制。2智慧教室(6 分)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在线学习社区以及第三方服务,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实现深度学习、 翻转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成绩,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4有条件的学校建设一间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 教育大数据、2精品资料 - - -

20、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改进服务。创新实验室(5 分)借助人机交互、传感感应、三维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建有智能机器人、 动漫制作、 虚拟仿真实验室、开放式互动体验室等智能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3建有 STEM 创客教室。分设加工区、编程区、3D打

21、印区、测试区、展示区等,满足不同级别STEM创新课程需求。2智能安防系统 (5 分)有独立出口的必须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 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 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 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 配有统一上网管理设备,可控制和管理对互联网的使用,功能包括对网页访问过滤、网络应用控制;或通过区域统一上网认证进行上网。校园网必须配备日志记录和查询系统,并保存至少60 天的网络日志。2建有一套智能校园安防系统,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安防系统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电子监考、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的统一管理和控制。2有条

22、件和特殊需要的学校,可以部署消防报警系统、紧急广播与疏散系统、视频智能识别系统、应急(紧急)定位求助系统和其他特殊类型安防子系统。1五、组织保障(20分)信息化领导小组及相应 机 构 (8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年召开2 次以上校级会议并有记录。4学校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校长每年至少参加 1 次区县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与学习,达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要求。4机构人员(5 分)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职能明确并常态化开展工作。2有专业人员负责,24 个( 含 24 个 ) 教学

23、班以上的学校,应配备 4 名及以上专 ( 兼) 职工作人员,24 个教学班以下学校应配备 2 名专 ( 兼) 职工作人员。专职管理人员需持市级以上( 含市级) 相关证书。3经费保障(7 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列入各级财政教育经费预算 , 学校用于数字资源、 数字化实训系统的建设经费不7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10% 。设立运维专项资金,每年投入的资金不少于信息化总投入的5% ,且逐年增

24、加。六、特色创新(10分)信息化科研(2 分)有省级及省级以上立项信息化专项科研课题不少于1 个, 进行了开题论证,取得阶段性成果。结题成果鉴定为二等奖(良)以上,获省级以上信息化单项和综合荣誉。2特色应用(3 分)参与信息化企业、高校、 政府信息化合作的前沿教育信息化实验项目,持续3 年以上,并取得创造性成果,得到市级以上行政和相关部门认可并推广。1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自主探索和创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教学应用, 取得明显成效并在全市甚至全省、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1参加省、 市组织的教学能手大赛、信息化素养大赛等活动并获奖。1创新机制(2 分)积极探索“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创新机制,保障

25、“智慧校园”的可持续发展。2创新成果(3 分)有根据学校办学特色而独立开发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持续使用 3 年以上,覆盖全体教师或学生。1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创新社会化社交软件应用,网络文化建设具有特色。1智慧课堂研究和大数据应用卓有成效,有一定的影响力。1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江苏省普通高中教育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容分值(分)一、师生发展(30分)学生发展(15 分)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26、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适地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能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常见软、硬件问题。2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 在线测试、 选修课程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4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数控工具等创造创客作品。 100% 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 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3

27、近两年内学生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获奖。3能遵守网络文明礼仪,自觉尊重知识产权, 不使用盗版软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1教师发展(15 分)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善用技术教学, 善用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2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 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 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4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 教6精品资料

28、-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有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 刊物上发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 (含市级) 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奖。3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提供信息检索、统计、日志管理等服务,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门户信息及时更新。4二、应用融合(60分)管理应用(25 分)单点登录, 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

29、证方式,能将各种应用系统无缝集成。3智慧校园平台拥有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研训、智慧展现与分析、互动智慧社区管理等应用系统,实施办公管理、 教学管理、 成绩与学分管理、图书与实验管理等应用。各网络空间和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并与省、 市区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及服务互联互通。10支持新高考模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和走班听课排课的教学教务管理系统。3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能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动态数据支撑的平台。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功能,为教师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具有基于大数据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功能,为科学评定教师

30、教学工作提供依据。5教学应用(30 分)为教师提供专题性素材、知识点学习 ( 探究 ) 工具、学科编辑工具(自主研制微课)等多种形式的备课支撑平台,能将资源库、题库有机集成,支持与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融合。具有备课结果的上传、浏览、查看、下载、统计、评价等功能,且能有机集成到教师网络空间中。5积极开展智慧课堂研究,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有效构建自主、合作、 探究的教与学方式。各学科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泛在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6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

31、;应用交互式设备和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6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2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验中心进行教学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60% 以上。注重教与学过程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精准反馈,实现个性化的学习。5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开通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5以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为载体,帮助学生利用移动学习系统,通过电子教材阅读、教

32、学视频点播、作业下载等功能,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个性化学习。3应用服务(5 分)用专用 APP关注两种模式实现智能手机的免费接收信息,进行有效的家校互通,包括交流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等。3提供校内外科学、文化、艺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信息发布功能。定期开展科学、文化、艺术、社会等课外活动,并发表相关报道或文章。2三、资源共享(40分)建设模式(20 分)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采用区域统建模式,通过江苏教育网实现省、市、县 (区) 教育资源中心互联互通,学校主要建设校本资源。资源建设与“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同步推进。资源平台无缝嵌入教师、 学生空间, 能实现资源个性化展示及定向

33、推送等功能。学校按照区域教育资源中心的技术标准及整体规划建设校本教育资源中心,并与区域教育资源中心无缝对接。资源全面系统,内容涵盖学校全学科、全学段。12教师个人空间是进入包括校本资源平台等各类信息化应用的唯一入口。 资源平台的各类功能应能方便教师使用、鼓励教师共建共享资源。4区域建有数字图书系统,支持数字图书与学校纸质图书管理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有统一的信息门户网站,能实现用户统一查询、浏览数字图书资源和纸质图书简介,并支持移动阅读。数字图书内容应包含电子期刊、电子图书、 视频和音频等不同的数字化资源, 数字图书馆各类资源每年应有更新,更新率与纸质图书的更新率相匹配,能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进

34、修、学生成长的需要。4共享模式(20 分)教师100% 能通过教师个人空间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使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50% 的教师能运用远程教学系统开展远程10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3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互动教学,通过视频直播、远程互动等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个人空间嵌入学生远程学习平台,提供课程选修、 在线学习、配套资源推送等功能,为探索个性化学习、翻转学习、深度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提供支撑。所有学科都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选修课程资源。5

35、0% 学生通过远程学习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深度学习,获取学习资源,并能与同学、老师开展远程互动,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8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对教师使用资源、共享资源均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资源建设逐步进入良性循环。2四、基础支撑(40分)信息基础设施(10分)校园网能满足“智慧校园”管理、安全与教学等功能要求,接入江苏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学校网络出口配置固定教育网IP 地址。5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3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数字广播系统、数字电视系统和数字会议系

36、统。2信息终端(8 分)学校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教科研业务部门至少配备1套含办公用电脑、 打印机及其他日常工作所需的常用信息化终端设备。配备高速扫描仪,配备能支撑对全校学生成绩分析。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购买服务。2学生的移动学习终端数能足够支持学生学习;教师数与教师使用终端比例不低于1:1 ,拥有支撑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3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 活动室、 行政楼等 ) 至少配备一套为全体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的公用终端( 如触控一体多媒体服务终端等) 。校内智能一卡通系统,提供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访客

37、管理、学生自助服务等诸多功能。一卡通终端数量不小于全校师生数的20% 。3多媒体教室(6 分)所有教学班达到江苏省高级中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所要求的“普通多媒体教室”标准。4所有教学班配备电子班牌,能实现学生考勤管理、选课走班管理、电子课表、信息发布等功能,满足江苏省高考改革后教育教学管理的需求。2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4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智慧教室(6 分)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在线学习社区以及第三方服务,实现课

38、堂教学云端一体化。实现深度学习、 翻转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成绩,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4有条件的学校建设一间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 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改进服务。2创新实验室(5 分)借助人机交互、传感感应、三维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建有智能机器人、 动漫制作、 创业实训等智能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3建有 STEM 创客教室。

39、分设加工区、编程区、3D打印区、测试区、展示区等,满足不同级别STEM创新课程需求。2智能安防系统 (5 分)有独立出口的必须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 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 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 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 配有统一上网管理设备,可控制和管理对互联网的使用,功能包括对网页访问过滤、网络应用控制;或通过区域统一上网认证进行上网。校园网必须配备日志记录和查询系统,并保存至少60 天的网络日志。2建有一套智能校园安防系统,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安防系统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电子监考、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

40、理的统一管理和控制。2有条件和特殊需要的学校,可以部署消防报警系统、紧急广播与疏散系统、视频智能识别系统、应急(紧急)定位求助系统和其他特殊类型安防子系统。1五、组织保障(20分)信息化领导小组及相应 机 构 (8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年召开2 次以上校级会议并有记录。4学校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校长每年至少参加 1 次区县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与学习,达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要求。4机构人员(5 分)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职能明确并常态化开展工作。2有专人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

41、,24 个( 含 24 个) 教学班以上的3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5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学校,应配备4 名及以上专 ( 兼) 职工作人员, 24 个教学班以下学校应配备2 名专( 兼) 职工作人员。 专职管理人员需持市级以上 ( 含市级 ) 相关证书。经费保障(7 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列入各级财政教育经费预算 , 学校用于数字资源、 数字化实训系统的建设经费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10% 。设立运维专项资金,每年投入的资金

42、不少于信息化总投入的5% ,且逐年增加。7六、特色创新(10分)信息化科研(2 分)有省级及省级以上立项信息化专项科研课题不少于1 个, 进行了开题论证,取得阶段性成果。结题成果鉴定为二等奖(良)以上,获省级以上信息化单项和综合荣誉。2特色应用(3 分)参与信息化企业、高校、 政府信息化合作的前沿教育信息化实验项目,持续3 年以上,并取得创造性成果,得到市级以上行政和相关部门认可并推广。1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自主探索和创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教学应用, 取得明显成效并在全市甚至全省、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1参加省、 市组织的教学能手大赛、信息化素养大赛等活动并获奖。1创新机制(2 分)积极探索“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创新机制,保障“智慧校园”的可持续发展。2创新成果(3 分)有根据学校办学特色而独立开发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持续使用 3 年以上,覆盖全体教师或学生。1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创新社会化社交软件应用,网络文化建设具有特色。1智慧课堂研究和大数据应用卓有成效,有一定的影响力。1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6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