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郴州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解析版)(共19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576467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0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湖南省郴州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解析版)(共1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年湖南省郴州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解析版)(共1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湖南省郴州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解析版)(共1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湖南省郴州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解析版)(共19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20年湖南省郴州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定向越野运动以最短时间按顺序到达所有规定地点并到达终点者为胜。图1示意华北某区域等高线分布(等高距为50米),图中箭头为某次定向越野竞赛部分路线。图2为小明在图示区域拍摄的村落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此次定向越野参赛选手体力消耗最多、比赛难度最大的路段是()A. 12路段B. 23路段C. 34路段D. 45路段2. 定向越野运动以最短时间按顺序到达所有规定地点并到达终点者为胜。图1示意华北某区域等高线分布(等高距为50米),图中箭头为某次定向越野竞赛部分路线。图2为小明在图示区域

2、拍摄的村落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小明拍摄图示村落景观时所在位置是()A. 甲B. 乙C. 丙D. 丁3. 郴州网红景区高椅岭地处丘陵地带,为发育于紫红色砂岩和砾岩之上的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霞”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独特外形。如图示意高椅岭植被分布规律:山顶植被最茂密、山麓次之,“赤壁”几无植被分布。据此完成35题。关于图中景观的描述准确的是()A. 碧山长冻地长秋,日夕泉源聒华州B. 云海波澜峰作岛,天风来去雨飞花C. 黄金季节千山雪,碧玉溪潭五月秋D. 岛边林木风常绿,岸畔悬崖日映红4. 郴州网红景区高椅岭地处丘陵地带,为发育于紫红色砂岩和砾岩之上的丹霞地貌,最

3、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霞”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独特外形。如图示意高椅岭植被分布规律:山顶植被最茂密、山麓次之,“赤壁”几无植被分布。据此完成35题。高椅岭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地壳上升地壳下沉岩浆侵入风化、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冰川侵蚀A. B. C. D. 5. 郴州网红景区高椅岭地处丘陵地带,为发育于紫红色砂岩和砾岩之上的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霞”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独特外形。如图示意高椅岭植被分布规律:山顶植被最茂密、山麓次之,“赤壁”几无植被分布。据此完成35题。高椅岭丹霞地貌不同地形部位的植被存在显著差异,其直接原因是各地形部位的()A. 热量

4、差异B. 降水差异C. 岩性差异D. 土壤差异6. 小明同学暑假去北极地区旅游,他在日记中写到:“这里长有高大的落叶阔叶树。据向导说,太阳从5月21日起就“日不落”,整日悬挂在天空。”据此完成67题。该地分布有高大落叶阔叶树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B. 洋流C. 海陆位置D. 大气环流7. 小明同学暑假去北极地区旅游,他在日记中写到:“这里长有高大的落叶阔叶树。据向导说,太阳从5月21日起就“日不落”,整日悬挂在天空。”据此完成67题。该地“日不落”现象结束的日期在()A. 6月22日前后B. 7月23日前后C. 8月24日前后D. 次年3月21日前后8.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

5、、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类径流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如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结构及其变化过程。据此完成89题。该流域壤中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A. T1B. T2C. T3D. T49.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类径流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如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结构及其变化过程。据此完成89题。若流域内植被覆盖率大幅降低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A. Q1增加,Q2增加B. Q2增加,Q3增加C. Q1减少

6、,Q2减少D. Q2减少Q3减少10.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理想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5%左右。如图示意湖南某地土壤有机质随深度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 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 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11.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理想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5%左右。如图示意湖南某地土壤有机质随深度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A. 适时免耕直播B. 适量掺沙改造C. 采用滴灌技术D. 适当深耕土壤12.

7、如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的空间分布,虽然丙地多年平均降雪量比乙地少,但丙地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比乙地严重。据此完成1214题。图中多年平均降雪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最大可达到()A. 124mmB. 149mmC. 174mmD. 199mm13. 如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的空间分布,虽然丙地多年平均降雪量比乙地少,但丙地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比乙地严重。据此完成1214题。影响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雪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B. 大气环流C. 纬度D. 海陆位置14. 如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的空间分布,虽然丙地多年平均降雪量比乙地少,但丙地每年因融雪径流造

8、成的土壤侵蚀比乙地严重。据此完成1214题。与乙地相比,丙地()流经的融雪径流量更少流经的融雪径流量更多受到的人类活动影响大受到的人类活动影响小A. B. C. D. 15. 如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中标注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516题。该日8时,地()A. 大气逆辐射较弱B. 大气逆辐射较强C. 云层反射作用较弱D. 云层反射作用较强16. 如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中标注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516题。该日2时至8时()A. 地风力增强B. 地经历大风降温过程C. 地气压降低D. 地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17. A湖泊形成后始终有河流注入。图1示意当前A湖泊的

9、剖面(局部)和年内水位变化,图2为科考发现的A湖泊某地质时期沉积物层。据此完成17-18题。图1所示湖心带、过渡带、湖滨带三区域对应的沉积物依次是()A. 粘土、粉沙、砂砾B. 粉沙、砂砾、粘土C. 砂砾、粘土、粉沙D. 粘土、砂砾、粉沙18. A湖泊形成后始终有河流注入。图1示意当前A湖泊的剖面(局部)和年内水位变化,图2为科考发现的A湖泊某地质时期沉积物层。据此完成17-18题。图2反映了该地质时期A湖泊所在区域()A. 气候趋于湿润B. 湖盆地壳下陷C. 河流搬运趋强D. 湖泊面积缩小19. 秦岭-大巴山山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南北排列的山地组成,具有南北过渡的地理-生态属性,因此常被作为

10、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秦巴山区形成了复杂多样且具有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如图示意秦岭-大巴山区部分山地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1920题。图示山地自北向南依次是()A. 、B. 、C. 、D. 、20. 秦岭-大巴山山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南北排列的山地组成,具有南北过渡的地理-生态属性,因此常被作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秦巴山区形成了复杂多样且具有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如图示意秦岭-大巴山区部分山地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1920题。导致山甲、乙坡海拔1300-2000米处植被类型存在差异的原因是()A. 甲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更

11、好B. 甲坡为向阳坡,热量条件更好C. 乙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更好D. 乙坡为向阳坡,热量条件更好21. 南极冰盖在重力作用下始终处于不断向边缘运动的状态,南极冰盖上方覆盖着近百米厚的积雪层,只在沿岸冰川如海的地方和内陆某些出现裸露岩石的部位才能见到冰。图示意南极出露冰面的山地分布(局部)。南极洲有两个陨石富集地带,一个是山麓地带,如图示区域山地西北坡山麓。据此完成2123题。南极是最易发现陨石的大陆,其原因是()酷寒干燥少生物影响,陨石不易风化人类活动历史最短,陨石积累多陨石降落概率更大,地表陨石多地表单一,陨石包裹在积雪层中A. B. C. D. 22. 南极冰盖在重力作用下始终处于不断向

12、边缘运动的状态,南极冰盖上方覆盖着近百米厚的积雪层,只在沿岸冰川如海的地方和内陆某些出现裸露岩石的部位才能见到冰。图示意南极出露冰面的山地分布(局部)。南极洲有两个陨石富集地带,一个是山麓地带,如图示区域山地西北坡山麓。据此完成2123题。冰盖在图示区域的移动方向主要为()A. 自西北向东南移动B. 自东南向西北移动C. 自东北向西南移动D. 自西南向东北移动23. 南极冰盖在重力作用下始终处于不断向边缘运动的状态,南极冰盖上方覆盖着近百米厚的积雪层,只在沿岸冰川如海的地方和内陆某些出现裸露岩石的部位才能见到冰。图示意南极出露冰面的山地分布(局部)。南极洲有两个陨石富集地带,一个是山麓地带,如

13、图示区域山地西北坡山麓。据此完成2123题。南极洲另一个陨石富集区域是()A. 冰盖最高点附近B. 大陆边缘浅海区C. 冰盖低洼凹陷处D. 大陆边缘的岛屿24. 甲日17:20(北京时间),小明在家门口看到太阳位于甲位置。三个月后的乙日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小明看到太阳位于乙位置。据此完成2425题。小明家位于北京的()A. 东北方向B. 东南方向C. 西北方向D. 西南方向25. 甲日17:20(北京时间),小明在家门口看到太阳位于甲位置。三个月后的乙日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小明看到太阳位于乙位置。据此完成2425题。下列古诗中,描述乙日所属季节的是()A.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B. 梅子

14、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C. 棠梨叶落胭脂色,养麦花开白雪香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Y湖属于内陆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约62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水清澈,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Y湖沿岸地区是所在国的重要农作区。随着灌溉技术的提高,农业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1)分析Y湖湖水清澈、终年不冻的成因。(2)与西岸附近湖区相比,描述东岸附近湖区的盐度高低,并分析原因。(3)推测影响丫湖1998年以后湖泊面积变化趋势的原因。27. 阅读图文资料,

15、完成下列要求。N河(如图)是西非的主要河流,发源于富塔贾隆高原,从a点到b点河段水量逐渐减少,最后注入几内亚湾。(1)描述N河干流流向,并分析从a点到b点河段水量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2)据图分析影响几内亚湾地区气候形成的因素。(3)说明图中夏季盛行风的形成过程。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秦岭山区为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山河相间,导致穿越秦岭山区的西成(西安至成都)高铁线路桥隧数量多。(1)描述图1所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2)说明图2中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形成原因。(3)分析西成高铁线路秦岭山区段单位造价昂贵的自然原因。2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末次冰盛期(末次冰

16、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最近的一个极端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内,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位置与现夸差异较大,同一个古人类遗址内石器制品数量减少。如图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1)与现今相比,指出末次冰盛期中国东部季风区大陆自然带位置特点。(2)分析末次冰盛期以来中国大陆以东海岸线变化的原因。(3)研究表明,造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成为温带草原带的重要原因是夏季风弱。请从下垫面性质和海陆位置的角度分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夏季风弱的原因。(4)自然带的变化影响食物的获取进而影响文明的演进。大地湾石器遗址在束次冰盛期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试分析其地理原因。

17、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读图1可知,1地海拔高度为150-200米,2地海拔为400-450米,12路段相对高度为200-300米,水平距离约600米;3地海拔为150-200米,23路段相对高度为200-300米,水平距离约为300米,且该线路为下坡,节省体力;4地海拔为200-250米,34路段相对高度为0-100米,水平距离约150米;5地海拔高度为300-350米或200-250米,45路段相对高度为50-150米或0-50米,水平距离不到100米,综上12路段距离远,地势起伏大,且该路段大部分为上坡,所以该路段选手体力消耗最多、比赛难度最大,故A正确。 故选:A。两地相对

18、高度的求法:用两地的高度范围进行交叉相减即可。体力消耗较大、比赛难度较大的路段不仅仅考虑路程的远近还要考虑地势的高低,以及上坡还是下坡。本题主要考查了等高线的判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对等高线判读方法的理解,并熟记基础知识,同时分析题中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2.【答案】C【解析】解:根据景观图屋顶太阳能的朝向(华北地区太阳能应朝向南方),可以判断小明在房屋的东北方向拍摄,西南方向为房屋。读图,甲、乙、丁三地西南方向为空地,不是房屋,只有丙处西南方向为房屋,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太阳能的朝向做

19、出具体判断即可。本题重点是学生能理解和熟记基础知识,并能读图、析图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3.【答案】D【解析】解:根据材料高椅岭位于我国湖南省郴州市的丘陵地带。碧山长冻地长秋,日夕泉源聒华州描述的是华山景色,故A错误; 云海波澜峰作岛,天风来去雨飞花,描述的是黄山的美景,故B错误; 黄金季节千山雪,碧玉溪潭五月秋,描述的是大兴安岭的景色,故C错误; 岛边林木风常绿,岸畔悬崖日映红,描述的是高椅岭的景色,故D正确。 故选:D。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四大类,即地貌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天气气像类和生物景观类。地貌景观旅游资源:如山地景观、喀斯特景观、丹霞景观、砂岩峰林景观、风成地貌景观、火山

20、景观、冰川景观、海岸景观等;水域风光旅游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瀑布和各类泉水;天气气象旅游资源:如极光、云海等;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包括森林、草原和各种野生动植物、海洋生物等。本题以“赤壁丹霞”为背景,主要考查了各种古诗描述的景色,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中地理问题的能力。4.【答案】A【解析】解:郴州网红景区高椅岭地处丘陵地带,为发育于紫红色砂岩和砾岩之上的丹霞地貌,岩石为沉积岩,其形成过程是先沉积,后地壳抬升,受流水侵蚀形成,高椅岭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故选: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

21、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5.【答案】D【解析】解:高椅岭丹霞地貌在山地迎风坡一侧降水量较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层薄,故植被稀少;背风坡一侧侵蚀作用弱,土层较厚,土壤较肥沃,有利于植被生长,故植被茂盛。 故选:D。本题考查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知识,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有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异规律。本题难度中等,需要读懂图中植被茂盛一侧和植被稀疏一侧的差异,并且结合区域的位置特征和丹霞地貌

22、的特点进行分析,才能解决问题。6.【答案】B【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分布在40-60的大陆西岸),结合选项因此主导因素应该是受到洋流的影响,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故选:B。结合题意可知,该地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因此为温带季风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是出现极昼,极地地区不可能有温带季风气候,只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题目不难,关键是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判断出气候类型,然后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7.【答案】B【解析】解:根据材料该地区开始出现“日不落”现象的时间为5月21日,从该日后到夏至日,北极地区极昼的范围逐渐变大,夏至日最大,后逐渐变小,到与

23、5月21日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该地区将结束该现象,即两个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从5月21日至夏至日差1个月左右,结束极昼的日期应在夏至日后一个月,约7月23日前后,故B正确。 故选:B。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向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直至3月21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对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并熟

24、记基础知识,同时分析题中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8.【答案】C【解析】解:根据材料壤中流为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降雨后部分雨水下渗变成壤中流,所以壤中流随着下渗的增多逐渐增大,后汇聚到河流中壤中流逐渐减小,所以当壤中流减小到最小值使应为壤中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即对应图中T3。 故选:C。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知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水循环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9.【答案】D【解析】解:若流域内植被大幅度下降,则下渗的水量减少,更多的雨水转化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减少,地

25、表径流增多,则Q1增多,Q2、Q3减少。 故选:D。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知识,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10.【答案】C【解析】解:从右图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A错; 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有机质含量应很高,B错; 从图中可以看出表层土壤肥力较低,说明受外力侵蚀作用强烈,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所以该地受流水侵蚀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C

26、对; 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植被丰富,D错。 故选:C。生物使土壤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土壤肥力的生产与生物作用关系密切。在适宜的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岩石表面滋生出苔藓类植物,它们依靠水中分解的微量矿物质元素得以生长同时分泌大量产物对岩石进行风化。气象因素(主要是降水)、土壤特征(孔隙度、容重、渗透性能等)、植被状况、人为活动都可能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图文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11.【答案】D【解析】解:A、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A错; B、适量掺沙改造主要

27、改变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B错; C、采用滴灌技术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C错; D、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D对。 故选:D。土壤肥力是土壤具备的能够满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份、养分、空气、热量等生活条件和调节这些生活条件的能力。这说明:土壤肥力是土壤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矿质含量、腐殖质含量、酸碱度等诸多因素的一个综合概念,而不是指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本题以湖南某地土壤有机质随深度分布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

28、情况。12.【答案】C【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多年平均降雪量的最大值为150mm-175mm,最小值0mm-25mm,故图中多年平均降雪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最大可达到174mm。 故选:C。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1)海陆位置:沿海迎风区降水多,离岸风区降水少,内陆地区空气干燥降水少。(2)大气环流: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多;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或季节降水多,受冬季风影响的地区或季节降水少。(3)洋流:寒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少,暖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多。(4)地形:暖湿气流流经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本题以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

29、量的空间分布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13.【答案】D【解析】解:由图象可知,甲地较乙地更靠近海洋,距还较近,水汽更易到达,所以影响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雪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因素。 故选:D。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1、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2、海陆分布。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3、地形地势。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

30、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5、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掌握相关知识结合图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即可。14.【答案】C【解析】解:结合图分析可知,乙地位于大兴安岭,海拔较高,丙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地势较低,积雪融化时,丙地的融雪径流量更多,错,正确;丙地地势较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更大,正确,错。 故选:C。结合图可知,乙丙两地纬度相差不大,丙地多年平均降雪量比乙地少。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较为简单,关键是结合乙丙两地的降雪量和地形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即可得出答案。15.【答案】A【解析】解:据

31、图可知,地近地面为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故选:A。本题考查反气旋的知识,反气旋近地面为高气压,北半球的反气旋大气顺时针辐散,南半球的反气旋大气逆时针辐散,气旋盛行下沉气流。本题难度较小,需掌握天气系统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16.【答案】B【解析】解:据图可知,地的等压线在变稀疏,故风力在减小,故A错; 地冷锋过境,冷锋过境会出现雨雪、降温、大风天气,故B对; 地的气压在升高,故C错; 地在25日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北方,故地在25日的风向为偏南风,故D错。 故选:B。本题考查冷锋的知识,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

32、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天气系统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17.【答案】A【解析】解:河水入湖后,流速下降,泥沙沉积;受重力影响,颗粒大的先沉积,因此湖心带、过渡带、湖滨带三区域对应的沉积物由小到大依次是粘土、粉沙、砂砾,所以A正确; 故选:A。粘土、粉沙、砂砾颗粒物大小的关系是:粘土粉沙砂砾。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地貌特征的相关知识。18.【答案】D【解析】解:根据图二中成绩物颗粒的大小以及沉积物性质,可以看出在该时期湖泊水量开始减小,携带的泥沙等开始出现沉积现象,湖滨带过渡带等

33、面积因为沉积开始增加,所以此时期湖泊面积开始缩小。所以D正确。 故选:D。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地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以某一种作用占主导。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掌握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即可。

34、19.【答案】C【解析】解:根据所学知识,一般情况下,山脉的基带和所处地区的自然带类型一致。由图可知山甲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山乙坡是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山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山北坡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山南坡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含常绿成分),上述涉及到的自然带从北向南应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含常绿成分)-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对应、。 故选:C。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自然景观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山地的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35、山脉的基带和所处地区的自然带类型一致。根据图示中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可推断山地所处地区的纬度高低。本题以我国秦巴山区山地的垂直带谱图为切入点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掌握山脉的基带和所处地区的自然带类型是一致的这一规律,然后根据图示中的图例依次判断出四地的基带类型。20.【答案】B【解析】解:由图可知山甲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山乙坡是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所以甲坡为南坡,乙坡为北坡,1300-2000米处南坡为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北坡为山地落叶阔叶林,从植被的差别来看,南坡为阳坡且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更好,故B正确,D错误;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南北两坡都是森林带,

36、水分带来的影响小,故AC错误。 故选:B。高大的山脉随着海拔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同一山地的不同坡向因水热条件不同,从而自然带也存在差异。从图示来看山甲坡和乙坡的自然带都是森林,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热量条件,根据山所在的地理位置,可知甲坡为阳坡,热量条件更好。本题以秦巴山区部分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影响自然带垂直分异的主要因素。属读图分析题,解题时应根据图示判断山地不同坡向的自然带差异主要是热量条件导致的,进而推导出正确答案。21.【答案】A【解析】解:南极是最易发现陨石的大陆,其原因是由于坠落到南极洲的陨石

37、深深地钻入到冰面以下,加上寒冷的气候条件冻结起来,陨石被很好地保存下来,不像其它大洲更易被外力侵蚀,对; 人类活动历史最短,陨石积累多,对; 人们迄今未曾发现陨石更容易在高纬地区降落的科学依据,因此在地球各地,陨石出现的可能性是大致相等的,错; 由于南极大陆为白色的冰雪大陆,大多为黑色的陨石由于与背景的色差大更容易被发现,错。 故选:A。南极冰盖由于其特殊寒冷干燥的条件,降落于其表面的陨石不易风化,从而保存了数量可观的陨石。主要原因是:(1)长时间积累-南极陨石最大的居地年龄可达280万年,也就是说,南极大陆至少保存有280万年以来降落的陨石;(2)体积巨大-南极大陆占全球陆地面积的9%,总面

38、积达1400万km2,体积约2800万km3根据每年目击降落陨石次数估计,按最保守的60次降落/km2Myr计算,南极冰盖现在保存了至少25亿次陨石雨降落的陨石,按照最保守每次10-100块的数量估计,南极冰盖至少含有250-2500亿块陨石(碎片),而目前人类在南极收集到的陨石数量不足6万块。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南极是最易发现陨石的大陆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2.【答案】A【解析】解:据材料“图示意南极出露冰面的山地分布(局部)。南极洲有两个陨石富集地带,一个是山麓地带,如图示区域山地西北坡山麓”可知图中的黑点为陨石富集地带,并且该地带位于山麓,为露

39、出冰面的山地,为冰川的边缘位置,据材料“南极冰盖在重力作用下始终处于不断向边缘运动的状态”可知冰盖往边缘运动,图中所示冰川的边缘大致位于东南部,故冰盖由西北往东南运动。 故选:A。本题考查南极洲的知识,南极洲为七大洲纬度最高,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基本被冰盖覆盖,南极洲的特点为酷寒、烈风、干燥。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南极洲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23.【答案】B【解析】解:据科学家研究,冰川流动会把在冰下深处埋了几百年的陨石运输到冰川表面的某些区域。具体来说,南极洲冰盖中央厚,四周薄,冰在重力作用下向四周流动,陨石随着冰流向四周的海洋运动,当冰流遇到山脉的阻挡

40、时,冰流速度减缓、汇集后发生消融,陨石就富集在山脉周围,形成陨石富集区,南极洲另一个陨石富集区域是大陆边缘浅海区。 故选:B。南极冰盖由于其特殊寒冷干燥的条件,降落于其表面的陨石不易风化,从而保存了数量可观的陨石。主要原因是:(1)长时间积累-南极陨石最大的居地年龄可达280万年,也就是说,南极大陆至少保存有280万年以来降落的陨石;(2)体积巨大-南极大陆占全球陆地面积的9%,总面积达1400万km2,体积约2800万km3根据每年目击降落陨石次数估计,按最保守的60次降落/km2Myr计算,南极冰盖现在保存了至少25亿次陨石雨降落的陨石,按照最保守每次10-100块的数量估计,南极冰盖至少

41、含有250-2500亿块陨石(碎片),而目前人类在南极收集到的陨石数量不足6万块。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陨石富集区域,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4.【答案】A【解析】解:读图根据南北方向可以判断甲位于正西,根据所学知识只有二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二分日时日落为地方时18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7点20,时间差40分钟,经度差为10,当地经度为130E,所以小明家位于120E的东部,130E处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比北京大,故小明同学家位于北京的东北方向,故A正确。 故选:A。日出、日落: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东

42、南升、西南落。求地方时的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时刻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对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并熟记基础知识,同时分析题中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25.【答案】B【解析】解:结合图可知,甲日太阳正西落,说明为二分日,三个月后乙日太阳西北方向落,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根据句选项,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为夏季,B正确;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是春季,A错; 棠梨叶落胭脂色,养麦花开白雪香,描

43、写的秋季,C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春季,D错。 故选:B。太阳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太阳直射赤道,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较为简单,关键是结合图中日落位置进行分析出季节,然后即可得出答案。26.【答案】解:(1)Y湖湖水清澈主要是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含沙量少,泥沙淤积少。 终年不冻的成因主要因为高山阻挡冷空气,湖水盐度高导致。 (2)因为东岸有众多的河流注入湖泊,而且降水比西岸多,东岸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比西岸多,所以东岸附近湖区盐度较低。 (3)1998年以后由于全球变暖,冰雪融水补给量增加;当地降水量有所

44、增加;灌溉用水量减少,所以Y1998年以后湖泊面积在增加。 故答案为: (1)湖水清澈原因,入湖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泥沙含量少;湖水处于静水环境,泥沙大量淤积。 终年不冻的成因,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冬季水温较高;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湖泊容量较大,不易结冰。 (2)东岸附近湖区盐度较低。 分析,受地形抬升影响,Y湖东岸多地形雨,降水多;Y湖东岸常年积雪,全年有积雪融水补给;东岸河流发育较多,入湖径流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水增加;降水量增多;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入湖径流量增加。【解析】(1)湖水清澈、终年不冻的成因与湖泊的补给水源特点、水文特征、周边地形、湖

45、水盐度以及湖泊本身的特点有关。 (2)湖区的盐度高低跟湖区降水量和气温密切相关。 (3)Y1998年以后湖泊面积在增加,主要跟补给有关。本题以内陆湖面积变化为背景,属于能力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差异。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27.【答案】解:(1 )根据材料N河发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所以其流向为:从源头到b附近从西南流向东北,然后再由西北流向东南; a到b径流减少的自然原因可从该河段流经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同时沿途下渗严重,补给较少。 (2 )读图几内亚湾纬度低,气温高;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夏季盛行西南风,从大洋带来丰富水汽受地形

46、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3 )图示夏季风为西南风,该风向为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直射点北移而北移,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成为西南风。 故答案为: (1)流向:(自源头)由西南流向东北,再由西北流向东南。 原因:该河段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沿途少有支流汇入;沿途多为荒漠、半荒漠,河水下渗严重。 (2)纬度:位于0 10N间,终年高温;盛行风:夏季盛行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形:受沿岸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洋流:暖流流经,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3)夏季,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而成。【解析】(1 )径流减少的自然原因

47、可从降水少,蒸发量大,下渗多,补给少等方面分析。 (2 )影响气候的因素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 (3)该处夏季风的形成受气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本题以西亚河流为背景,属于能力试题,主要考查了河流的补给、影响气候的因素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差异,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28.【答案】解:(1)图中纬度数值向北增加为北纬,经度数值向右增加为东经;图中显示最北部是关中盆地呈东西延伸;中部是秦岭秦岭南侧是大巴山,二者呈东西走向;大巴山南侧是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内部等高线相对稀疏坡度缓,说明地势较平坦,面积广阔。 (2)根据图2中中聚落的符号所在位置可以看出,该区域的聚落多分布在河流沿岸或者严重河谷地区分)。主要原因是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可以满足聚落生产生活用水,取水便利;靠近河流可以利用河流运输,交通便利;河流两岸多泥沙淤积,土壤肥沃,利于农耕,农业发达,养活的人口数量多;河流两岸多泥沙淤积,地势较平坦开阔,利于聚落建设,便于聚落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