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doc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14571184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doc(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第一批)初中化学气体的收集方式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制取氧气,氧气在收集的时候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教师总结】对于其他的气体又该如何来收集呢?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这节课一起来研究。环节二:新课教学1.演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师提问】现在请大家看投影,老师提供三种实验方法: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应;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应,同学们进行小组实验,然后仔细观察现象,分析三种方法哪个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组内讨论一下。【学生回

2、答】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用碳酸钠反应太快,不易控制;选择稀硫酸,会生成硫酸钙微溶,会阻止反应继续发生。【教师讲述】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我们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请同学们写出反应原理。【学生回答】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教师演示】教师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制取后请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收集。【教师提问】从气体密度与空气的比较、是否溶于水和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比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关性质,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应采取哪种收集装置?【学生回答】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不能采取排水法收集,但是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同样可以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2.气体收集方法的总结【教师提问】气体的收集装置有哪几种?【学生回答】排水装置、向上排空气和向下排空气装置。【教师提问】选择气体收集装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回答】考虑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与水反应。【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考虑这些因素?【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环节三:巩固提高画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的装置图。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作业:请学生课后思考收集气体后如何进行检验和验满。【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实验室收集氢气可以用什么方法?【参

4、考答案】可以采用排水法与向上排空气法。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探究中,能否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素材?【参考答案】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就是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生活中以及小学科学实验中已经知道了食醋可以溶解鸡蛋壳,因此可以选取这一素材。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学生回答】厚衣服。因为高海拔地区冷,要做好保暖。登山绳、防滑鞋。因为可能会遇到峭壁等,还要防止在雪地上摔跤。氧气。因为山顶空气稀薄,需要携带氧气供给呼吸。【教师引导】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已经知道氧气是一种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那么氧气还有没有其

5、他的化学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环节二:新课教学1.木炭与氧气的反应【教师实验】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再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请学生对比实验现象有何不同,解释原因?【学生回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是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教师实验】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教师讲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2.蜡烛与氧气的反应【教师实验】将蜡烛固定在燃烧匙内,在空气中点燃。将燃着的蜡烛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稍候,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实验现象,判断产物。(

6、小组探讨产物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回答】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集气瓶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澄清石灰石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3.铁丝的燃烧【教师引导】非金属木炭、硫磺都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那么金属是否也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播放视频】铁丝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的对比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回答】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发红但是没有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且生成黑色固体。【教师引导】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并且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对比前两个实验写出文字表达式。【提出问题】为什么铁丝与氧气反应实验时,铁丝要是螺旋状的?为什么要在瓶底放

7、一些水?【学生回答】螺旋状可以增大受热面积,使铁丝持续燃烧;在瓶底加少量水是为了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在瓶底导致集气瓶炸裂。4.氧气的助燃性【提出问题】观察以上三个实验,木炭、蜡烛、铁丝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的反应现象,推断氧气具有怎样的性质?【学生回答】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反应更加剧烈,说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教师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能够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环节三:巩固提高【提出问题】观察对比这些实验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看,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都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并且都有氧气参与反应。【教师讲授】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

8、反应。在初中阶段,我们把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氧气的用途有哪些。【板书设计】略初中化学水的组成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呈现图片】教师多媒体呈现几张与水有关的图片,并请学生谈谈有关水的话题。【学生回答】水是生命之源;水分布很广,但很多地方仍然缺水;淡水资源有限,需要节约用水。【教师提问】水这么珍贵,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环节二:探究新知1.电解水实验:实验过程略2.气体的检验【教师提问】电极两端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演示实验】切断上述装置中的电源,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

9、产生的气体。【提出任务】请学生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学生表述】正极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端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淡蓝色。【教师引导】思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什么?能够燃烧、火焰是淡蓝色的气体是什么?【学生回答】分别是氧气和氢气。【教师提问】思考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新物质?【学生回答】水通电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两种新物质,分别是氢气和氧气。3.水的组成【教师提问】水通电发生反应,能够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哪两种元素组成?【学生回答】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多媒体展示】教师多媒体展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第二批)初中化学维生素一、考题回顾

10、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解】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岸向太平洋进发。三个月后,有的船员牙床破了,有的船员流鼻血,有的船员浑身无力,待船到达目的地时,原来的200多人,活下来的只有35人,人们对此找不出原因。1734年,在开往格陵兰的海船上,有一个船员得了严重的坏血病,当时这种病无法医治,其他船员只好把他抛弃在一个荒岛上。待他苏醒过来,用野草充饥,几天后他的坏血病竟不治而愈了。诸如此类的坏血病,曾夺去了几十万英国水手的生命。【教师提问】故事中的案例主要涉及的是坏血病,那么它是由于缺乏什么营养物质引起的呢?主要就是维生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11、。(二)新课教学【教师讲解】维生素也称维它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它是由波兰的科学家丰克为它命名的,丰克称它为维持生命的营养素。【教师提问】请列举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维生素而产生的一些病症。【学生回答】手脚蜕皮、夜盲症、佝偻病等。【教师总结】手脚蜕皮主要是由于缺少维生素B,而夜盲症则与维生素A有关,佝偻病发主要是在儿童身上,与维生素D有关系。其实维生素可以分为很多种,目前已知的就有几十种,常见的有维生素A、B1、B2、C、D、E等等,他们的分子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教师引导】维生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中富含维生素呢?【多媒体演示】生活中富含维生素的物质图片。【学

12、生总结】水果、糙米、面包、瘦肉、牛奶等。【教师引导】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的量并不多,但人体所需的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请学生谈谈据此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只要保证膳食中含有各种维生素,不偏食,一般不会缺乏维生素。但是如果长期对事物烹调的方法不科学,使食物中的维生素被破坏或流失,人就容易患某些疾病。【教师引导】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合成或从一些食物中提取某些维生素,比如复合维生素片等等。同学们能不能再列举两个例子?【学生回答】感冒的时候吃的维C银翘片,维生素泡腾片。【引导思考】维生素对于人体如此重要,缺乏的时候会引起很多的病症,那我们日常的生

13、活中应该如何确保自身身体健康呢?【学生回答】不挑食,不厌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物质,合理膳食。(三)拓展提高【教师提问】联系日常生活,举例说明在烹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维生素C溶于水在加热或碱性条件下易被破坏,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所以对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烹调前最好不用水浸,不捣碎、不切薄,最好在沸水中煮或加少量食醋,食用前不要长时间保温,能生吃的最好凉拌。(四)小结作业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作业:给自己设计一份合理膳食的食谱,帮助自己获取足量的维生素。【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为什么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参考答案】同分异构现象的存

14、在,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另外,碳碳之间可以通过单键、双键、三键形成链状和环状结构,所形成的环可以是单环也可以是多环,环可大可小,支链可长可短,可多可少等,也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分析得到的?【参考答案】在本节课中,内容主要以维生素的作用展开,并重点强调维生素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将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设置为本节课的重点。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对待化学与生活的关系的时候,往往不能理解的很深入,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而不能体会其中的重大意义,因此我将维生素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设置为本节课的难点。初中化学二

15、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教师引导】我们已经学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了,除氧气外,二氧化碳也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气体。展示“冰川融化”、“地球变暖”、“温室效应”的图片及资料。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实验室里如何制备二氧化碳。(二)探究新知【提出问题】你知道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有哪些?【学生回答】人呼吸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一些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提出问题】请观看大屏幕上展现的实验,仔细观察实验中用了哪些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多媒体展示】取两支试管,在试管A中加入2 mL澄清石灰水,在试管B中加入几

16、块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再加入一定的稀盐酸,迅速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气管伸入试管A的溶液中。【学生回答】实验仪器有铁架台,试管,橡皮塞,导气管。实验试剂有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学生实验】小组合作自主进行实验,注意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辩题目解析】1.可以用启普发生器制备二氧化碳吗?【参考答案】可以。启普发生器的适用条件:(1)不溶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2)不需要加热。(3)生成气体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但难溶于盐酸,故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时可用启普发生器。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探究

17、中,能否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素材?【参考答案】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就是碳酸钙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生活中以及小学科学学习中已经知道了食醋可以溶解鸡蛋壳,因此可以选取这一素材。第三批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置换反应,那么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几个置换反应,大家来判断一下产物是什么。Zn+H2SO4=_Cu+H2SO4=_【学生回答】锌与硫酸生成氢气和硫酸锌。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可以知道铜与硫酸不发生反应。【教师引导】既然锌能与酸反应,铜不能与酸反应,由此可知金属的活泼性是不同的。那么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怎样的顺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金属的

18、活动性。(二)新课讲授【学生实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铁、铜分别与盐酸的反应【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思考铁与铜,哪种金属更加活泼?为什么?【学生回答】铁比铜活泼,因为铁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铜与盐酸不反应,并且铁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更活泼。【提出问题】通过这两组实验,你能说说我们在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采取的实验方法吗?【学生回答】第一种方法是让金属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第二种方法是让金属与酸反应,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教师引导】现有镁、铜、锌三种金属,利用上述实验方法,你能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来

19、判断镁、铜、锌三种金属谁的活动性更强吗?(药品:镁条、铜丝、锌粒、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镁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小组讨论5分钟)【提出问题】哪个小组愿意说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学生回答】小组: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活动性强弱。小组: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MgCl2溶液、ZnSO4溶液、CuSO4溶液两两反应,观察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活动性强弱。【提出问题】请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根据实验现象思考镁、铜、锌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是怎样的?(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安全。)【提出问题】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看

20、,金属所处的位置与活泼性有什么关系?排在H前面的金属有什么特点?排在前面的金属与后面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学生回答】(1)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泼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三)巩固提高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1)铁和稀盐酸(2)铝和硫酸锌溶液(3)铁与硫酸铜晶体解析:(1)反应;(2)反应;(3)不反应(四)小结作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金属活动性顺序。布置作业:有一种“黄铜”又称为“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

21、。“黄铜”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能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鉴别金与“愚人金”?【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参考答案】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制品具有耐腐蚀性。如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很容易破坏铝制品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2.请谈一谈你这样设计导入的原因?【参考答案】导入我采用的是通过大屏幕出示三个置换反应的反应物,让学生来判断产物。学生根据上节课做过的实验能够准确地得出结论,由此引出金属具有不同的活泼性,从而进

22、入本节课的学习。采用这种复习的导入方法既可以检测学生对上节课置换反应内容的掌握程度,又可以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又有了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提出问题】播放西气东输的图片,提问输送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什么?【学生回答】甲烷。【教师引导】甲烷有哪些性质呢?甲烷作为一种清洁燃料在点燃前,需要注意什么呢?今天就来学习甲烷的验纯。(二)探究新知【教师提问】甲烷的化学式是什么。【学生回答】CH4。【教师提问】甲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学生回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教师提问】甲

23、烷能燃烧吗?在点燃之前要不要验纯?【学生回答】能燃烧,要验纯,不然存在安全隐患。【教师演示】用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气体,用姆指堵住,靠近点燃的酒精灯,再把拇指移开。【提出问题】听是“pupu”声还是尖锐爆鸣声?【学生回答】“pupu”声。【教师讲解】若是“pupu”声,则纯度足够;若是尖锐爆鸣声,则纯度不够,需重新收集。【教师提问】组成甲烷的元素有哪些,该如何设计实验去证明呢?小组讨论一下。【交流讨论】实验一: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观察烧杯上的实验现象。实验二: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学生实验】以实验小组的形式展开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实

24、验现象。【学生回答】甲烷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小烧杯内壁有液珠生成,且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提问】产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学生回答】实验一说明有水生成,证明组成甲烷的元素有氢元素。实验二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组成甲烷的元素有碳元素。【教师提问】化学方程式是什么?【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甲烷可以发生哪些反应?【参考答案】甲烷可以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是一种清洁燃料;甲烷可以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卤代烷;甲烷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炭黑。2.结合本课的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教学?【参考答案】在本节课

25、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初中化学铁的冶炼一、考题回顾试讲题目1.题目:铁的冶炼2.内容:3.基本要求:(1)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2)试讲10分钟以内。(3)要有师生活动。答辩题目1.为什么铁容易生锈直至全部锈蚀,而铝不容易锈蚀?2.本节课为什么设计这样的作业?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

26、入【教师提问】我国拥有丰富的金属资源,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前三是什么?提炼这些金属的原料是什么?应用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学生回答】铝、铁、钙;矿石;铁。【教师总结】铁又是如何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铁的冶炼。(二)新课教学【教师总结】冶炼铁最常用的矿石是赤铁矿。今天我们主要以成分主要是Fe2O3的赤铁矿为例,来学习研究如何实现铁的冶炼。【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略第四批初中化学过滤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5月19日 浙江省温州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过滤2.内容:实验4-2 取一张圆形滤纸,如图4-15所示折好并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并使滤纸

27、边缘略低于漏斗口,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如图4-16所示,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取实验4-1中处理过的一杯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了不同程度处理的水,它们的清澈程度有什么差别?讨论1.上面的过滤实验中,有几个操作关键点?2.你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10分钟。(2)教学过程中要有师生互动、课堂提问。(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4)试讲中涉及到的实验及其他教学用具用语言进行情景模拟即可。答辩题目1.除了过

28、滤外,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有哪些,其中哪种方法的净化程度比较高?2.过滤操作中,涉及到化学仪器有哪些?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教师呈现一杯从学校池塘里取出的水,请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这杯水显然是不干净的,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净化它?【学生回答】可以用上节课讲过的明矾吸附净水。【提出问题】用明矾吸附后的大颗粒物如何除去呢?【学生回答】过滤。【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过滤的操作步骤及有哪些注意事项。(二)探究新知【教师演示】取出一张圆形滤纸,将滤纸的折法演示给学生,并呈现出具体操作图示。【学生操作】学生分小组按照教师演示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教师演示】将折好的滤

29、纸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教师讲解】强调将滤纸放入漏斗时,要使滤纸紧贴漏斗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教师演示】将漏斗架好,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教师讲解】强调漏斗的下端管口一定要紧靠烧杯内壁。【教师演示】将盛有池塘水的烧杯,烧杯口紧贴玻璃棒,将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教师讲解】玻璃棒在这个操作中的作用是用来引流,玻璃棒的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同时强调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贴玻璃棒,并且要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学生实验】学生动手进行过滤实验的操作。【教师提问】过滤实验中,可以用“一贴二

30、低三靠”来总结操作关键点,你能分别说出它们代表的是什么吗?【合作探究】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教师总结】明确过滤操作的要求:“一贴二低三靠”。【提出问题】分析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教师引导】可以从过滤操作的要求方面去思考。【学生讨论】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盛放滤液的烧杯本身不干净等。(三)拓展提升【提出问题】将静

31、置后的河水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请问: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其作用是_。图中实验装置还存在的两处错误是_,_。【学生回答】玻璃棒;引流;滤纸高于漏斗边缘;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四)小结作业【师生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表述学习心得。【布置作业】思考可以利用什么物品来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除了过滤外,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有哪些,其中哪种方法的净化程度比较高?【参考答案】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降、过滤、蒸馏等;其中蒸馏之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比较高,但蒸馏之后得到的水也还可能含有可溶性的杂质离子,可以通过沉淀的方式除

32、去。2.过滤操作中,涉及到化学仪器有哪些?【参考答案】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等;其中属于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初中化学饱和溶液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在水中不断的加入糖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学生回答】在水中不断的加入糖,开始不断溶解,后来就不再溶解。【教师引导】为什么不断加入糖之后,会出现不再溶解的现象?接下来就探究“饱和溶液”的内容。(二)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5mL水,搅拌,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实验】学生按

33、照设置好的活动小组,根据任务安排进行动手实验。【学生回答】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氯化钠全部溶解。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氯化钠部分溶解。然后再加入15mL水,搅拌,未溶解的氯化钠继续溶解。【教师引导】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学生实验】学生按照设置好的活动小组,根据任务安排进行动手实验。【学生回答】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全部溶解。等溶解后,再加5g硝酸钾,搅拌,硝酸钾部分溶解。【教师引导】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

34、变化。然后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实验】学生按照设置好的活动小组,根据任务安排进行动手实验。【学生回答】加热烧杯后,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再加入5g硝酸钾,也全部溶解。待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教师总结】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教师提问】请学生根据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含义的理解,对上述实验中溶液的状态试着举例说明。【学生回答】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氯化钠全部溶解。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氯化钠

35、只有部分溶解,此时是饱和溶液。然后再加入15mL水,因为又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所以此时为不饱和溶液。【教师提问】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如何由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学生回答】加入溶质;降温。【教师引导】如何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学生回答】增加溶剂;升温。【教师说明】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三)拓展提升在大箩卜上挖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将食盐水倒出来,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在倒出的溶液中还可以溶解少量食盐。这说明( ).A.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倒出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原溶液中溶剂多了 D.原溶液中溶质少了【答

36、案】AC。(四)小结作业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表述学习心得。作业:思考“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判断“不饱和溶液是不是一定是稀溶液?”【参考答案】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是不饱和溶液;0.2克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溶液很稀,但已经是饱和溶液。所以,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要看实际溶剂中溶解的溶质量的多少。2.用什么方法能够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参考答案】1.加入固态的硝酸钾,使不饱和的硝酸钾变成饱和溶液;2.降低温度,可以是其变成饱和溶液。初中化学化学式一、考题回顾二、考

37、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出示几种实验室常见物质,水、氧气、二氧化碳,氧化铁等让学生观察瓶子标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常见这几种物质的标签,并找出标签上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每个瓶子上面都有化学元素符号表示该种物质。除了化学元素符号还有数字。各个瓶子物质不同,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也都不同。【教师引导】那么在这些标签中出现的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各自代表什么意思呢?组合起来又表示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的新内容,“化学式”。(二)新课讲授1.化学式【提出问题】根据刚刚的观察,每种物质都用化学元素和数字非常简便的表示出来,请阅读教材内容以及根据大家的观察回

38、答,什么叫做化学式?【学生回答】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教师讲授】比如刚才观察到的H2O、O2、CO2、Fe2O3等,这些都是化学式,能够为大家的化学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每一个化学式表示了一种物质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是不同的。【教师引导】水的组成能否写成HO2?【学生回答】不可以,每种物质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而且物质的组成是实验测得的,应该遵循实验事实。2.化学式的意义【提出问题】在H2O中,数字和元素符号各代表什么意义呢?【学生回答】H2O代表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表示1个水分子;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提出问题】那如果写成2H2

39、O呢?这又代表什么意思呢?2H2O中的两个2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合作探究】2H2O中,H2O前面2代表水分子的数目,而H2O中2代表1个水分子中包含2个氢原子,代表的是原子数目。3.书写化学式注意事项【教师引导】既然同学们都了解了化学式所代表的含义,而且也了解了使用化学式的好处,那么如何才能既快又准确的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呢?在书写化学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回答】在书写化学式时要知道该物质含有哪几种元素以及不同元素原子个数比。【教师展示】出示几种物质的化学式(He、Fe、C、O2、H2)请同学根据这几种化学式总结归纳书写单质化学式需要注意的点。【学生回答

40、】稀有气体,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用元素符号表示。非金属气体用元素符号和气体中所含原子数表示,原子数标在右下角。【教师展示】继续出示几种化合物化学式(CO、SO2、NaCl、KCl)。【提出问题】观察这几个化学式,在书写化合物化学式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学生回答】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时,1省略不写。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氧元素写在右方,另一种元素写在左方。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方。【提出问题】那这些化学式又应该怎么读呢?【学生回答】氯化钠、氯化钾、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读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名称时,读某化某,有时还要读出

41、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三)巩固提高教师读化学式或者元素符号,学生进行抢答。习题:五氧化二氮,4个二氧化碳分子,7个氖原子,2N2代表的意义。【学生板书】N2O5,4CO2,7Ne,2个氮气分子。(四)小结作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化学式的意义。布置作业:这节课学习了化学式中包含的元素之间有不同的原子个数比,那这些元素是以怎样的原子个数比相结合而组成物质的呢?它们结合的规律是什么?【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化学式的含义。【参考答案】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或元素符号的组合表示物质名称和物质组成的式子。从这个定义中可以清晰地看到2点:(1)化学式要表达物质,这就要与物质的名称联系起来;(2)化

42、学式表达物质组成,这就要求学生要在了解物质组成的基础上学习化学式,因此,了解物质名称和物质的组成,是构建化学式概念的基础。2.请问你是如何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参考答案】教学目标是指导一堂课顺利进行的宗旨和方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验室常见物质的标签,让学生观察,发现标签当中有不同的化学元素,而且其组成不同,代表的物质不同,从身边的物质引入新课,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化学式的定义,以及对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后以水分子为例,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合作思考,进一步理解水分子中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各自的含义,并且在巩固提高环节让学生继续说出化学式代表的意义,因此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另一方面,在认识化学式意义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等方式,也达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最后导入时候结合生活实际,同时结合教师的讲授,学生能够明白,一个化学式只能代表一种物质,这都是实验测得的,尊重科学实验,实事求是,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