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雁** 文档编号:14571171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高中生物细胞中的糖类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4日 生物 山西省太原市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细胞中的糖类2.内容:如同任何机器的运转都需要外界提供能量一样,细胞的生命活动也需要能量来维持。很多种物质都可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细胞中的糖类说到糖,我们并不陌生,可以说出一串糖的名字:绵白糖、砂糖、冰糖、葡萄糖等。其实,除了这些我们熟知的糖类以外,淀粉、纤维素等也属于糖类。这些糖类的分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淀粉、纤维素并不甜,为什么也属于糖类呢?糖类(carbohydrate)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因

2、为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是2:1,类似水分子,因而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 人在患急性肠炎时,往往采取静脉输液治疗,输液的成分中就含有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葡萄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像这样不能水解的糖类就是单糖。常见的单糖还有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二糖 二糖(C12H22O11)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生活中最常见的二糖是蔗糖,红糖、白糖、冰糖等都是由蔗糖加工制成的。蔗糖在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里含量丰富,大多数水果和

3、蔬菜也含有蔗糖。常见的二糖还有在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含量丰富的麦芽糖,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的乳糖。多糖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C6H10O5)n)的形式存在。淀粉是最常见的多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作为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的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还大量存在于马铃薯、山药、甘薯等植物变态的茎或根以及一些植物的果实中。淀粉不易溶于水,人们食用的淀粉,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食物中的淀粉水解后变成葡萄糖,这些葡萄糖成为人和动物体合成动物多糖糖原的原料。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当

4、细胞生命活动消耗了能量,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低于正常含量时,糖原便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你注意过棉、棕榈和麻类植物吗?它们都有长长的纤维细丝,还有那些分布在其他植物茎秆和枝叶中的纤维,以及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构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纤维素也是多糖,不溶于水,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即使草食类动物有发达的消化器官,也需借助某些微生物的帮忙才能分解这类多糖。与淀粉和糖原一样,纤维素也是由许多葡萄糖连接而成的。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3.基本要求:(1)10分钟内讲完。(2)要有适当板书。(3)联系实际生活。答辩题目1.本节课你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什么?2.为什么等量的脂肪比糖类

5、含能量多,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提问:1.有没有参加过长跑?是否遇到过参加长跑过后出现不适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时通常会怎么处理?(吃糖或者是直接喝葡萄糖。)2.为什么吃糖会缓解长跑过后的不适?(和糖的作用有关。)那么什么是我们所说的糖类,它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够知道了,咱们这节课就来一起学习细胞中的糖类。(二)新课展开1.糖类的元素组成提问:你所知道的糖类有哪些?这些糖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糖类的组成元素,师生共同总结出,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2.糖类的分类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

6、思考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1)如何给糖类进行分类?(根据糖类水解情况分类。)(2)常见的单糖有哪几种?(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六碳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3)常见的二糖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麦芽糖水解产生两个葡萄糖,蔗糖水解产生一个果糖和一个葡萄糖,乳糖水解产生一个葡萄糖和一个半乳糖。)(4)常见的多糖又有哪些?(糖原、纤维素、淀粉。)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葡萄糖。)它和二糖能够直接被人体所吸收利用吗?(不能,它们必须被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利用。)(5)动物和植物中特有的多糖是什么?(动物:糖原;植物:纤维素、淀粉。)

7、(6)糖类都是甜的吗?(不是,如淀粉、纤维素。)(7)为什么糖尿病人对于米饭和馒头都需要定量摄取?(因为其中富含淀粉,淀粉经消化分解后生成的是葡萄糖。)3.糖类的作用(1)知道了糖类的元素组成和分类,结合生活实际,根据以下问题,思考糖类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低血糖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糖类,否则会发生眩晕?(总结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3)是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不是,如核糖、纤维素。)(三)小结作业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2.作业:思考除了糖类还有什么物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本节课你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1.能够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

8、观点,认识到糖类的元素组成及糖类的分类,并能够说明糖类的作用。2.通过生活实例,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思维,总结单糖、二糖、多糖的特点,得出糖类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3.能够根据糖类的组成元素、分类及功能,探讨糖类这一生物大分子物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4.认同糖类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建立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2.为什么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参考答案】糖类是生物体主要利用的能源物质,尤其是大脑和神经所利用的能源必须由糖类来供应。而脂肪是生物体内最好的储备能源。脂肪是非极性化合物,可以以无水的形式储存在体内。

9、虽然糖原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但它是极性化合物,是高度的水合形式,在机体内贮存时所占的体积相当于同等重量的脂肪所占体积的4倍左右。因此脂肪是一种很“经济”的储备能源。与糖类氧化相比,在生物细胞内脂肪的氧化速率比糖类慢,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此外,糖类氧化既可以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所以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而言,糖类和脂肪都可以作为储备能源,但是糖类是生物体活动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高中生物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区别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4日 上午 吉林省长春市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区别2.内容:3.基本要求:(1)要有提问的环节;(2)讲清楚细胞坏死和

10、细胞凋亡的区别;(3)请在10分钟之内完成上述任务。答辩题目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如何培养科学思维这一核心素养的?2.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和复习导入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内的细胞数量很多,体内的细胞是一成不变的吗?还是会有一些特殊的变化?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得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发生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地由基因决定的自行结束细胞生命的过程。)介绍还有另外一种细胞会发生的特殊变化是细胞坏死,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有怎样的区别呢?顺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区别。(二

11、)新课讲授1.引导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找出什么是细胞坏死?(学生通过阅读,得出细胞坏死是指细胞受到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作用或受到严重的病理性刺激,正常的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而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并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是哪些?(电、热、冷、机械等不利因素。)请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细胞凋亡,总结得出第一个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区别。(影响因素不同:细胞凋亡受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细胞坏死是由电、热、冷、机械等不利因素)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两个过程与基因的关系?得出第二个区别。(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坏死不受基因控制)2.多媒体播放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过程图解动图,请学生前

12、后桌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胞膜和细胞形态变化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之后,请学生代表回答。(细胞坏死是染色质不规则地浓缩,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肿胀,接着细胞膜破坏,胞浆外溢,细胞外形发生不规则的变化;细胞凋亡是细胞与周围细胞脱离,染色质浓缩并凝集在细胞核的周边,细胞质也发生浓缩,接着细胞核裂解,细胞膜内陷,将细胞分隔成多个有膜包裹的凋亡小体)学生回答之后,引导学生得出另外两个区别(细胞凋亡的细胞膜内陷,细胞坏死的细胞膜破裂;细胞凋亡的细胞分割形成多个凋亡小体,细胞坏死细胞外形不规则变化。)3.再次播放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过程图解动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两个过程变化后

13、的细胞内容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细胞凋亡过程将细胞形成的凋亡小体被邻近的细胞或专门的巨噬细胞吞噬,没有释放到细胞外;细胞坏死过程中细胞解体后释放出的细胞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由对内容物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两个过程对机体的影响,得出第五个区别。(细胞凋亡对机体有利,细胞坏死对细胞有害)(三)巩固提升请学生列表格总结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两者的区别。(四)小结作业小结:以提问收获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知识点。作业:请学生课下去搜集资料:人们如何利用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机理研究治疗人类的多种疾病。【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如何培养科学思维这一核心素养的?【参考答案】1.能用结构

14、与功能观说出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2.通过观察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过程图解,利用归纳分析,概括得出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过程中形态变化和物质变化。3.探究用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来治疗人类的多种疾病的机理。4.接受科学,健康的生活建议,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出示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的过程图解动图,请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胞膜和细胞形态变化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之后,请学生代表回答。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对比,能够培养归纳分析这一科学思维。2.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参考答案】高中生物染色体的结构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4日 上午 江苏省南

15、京市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染色体的结构2.内容:由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有限,用它来分析染色体的结构非常困难。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染色体的结构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猜测。直到电子显微镜出现后,人们才开始对染色体的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1977年,贝克等人提出了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认为:一条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构成的。这条染色质丝呈念珠状(图2-5),每一个小“珠子”就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念珠状的染色质丝螺旋盘绕成中空的管状结构,叫螺线管体。每一个螺线管体有6-8个核小体。在细胞分裂前期,螺线管体会再

16、次螺旋盘绕,形成圆筒状的超级螺线体,这就是我们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染色体细线。超级螺线体再进一步螺旋折叠,就形成了染色体(图2-6)。3.基本要求:(1)10分钟内讲完;(2)要求配合教学画出简图;(3)突出学生主体性。答辩题目1.阐述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2.本节课的思路是什么?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染色体的形态,谁能说说染色体的形态是什么并上黑板来画一画?(学生上台板演)过渡:知道了染色体的形态之后,那它的结构是什么呢?其实科学家也对它的结构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猜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染色体的结构到底是什么。(二)新课展开过渡:由于光学显微镜的

17、分辨能力有限,用它来分析染色体的结构非常困难,直到电子显微镜出现之后,人们才开始对染色体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在电子显微镜下的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1.教师多媒体展示电镜下的染色质丝图片,并提问:能看到些什么?(呈现丝状)教师补充:一条染色体单体是由一条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构成的,所以电镜下的这些丝状物质高度螺旋化后就是染色体。2.教师展示出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染色质丝它是呈什么形状的?(念珠状)3.教师继续用多媒体展示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的动画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并以生物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要求学生自己描述染色质丝变成染色体的过程。学生自己描述,教

18、师进行补充,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染色质丝呈念珠状,每一个“小珠子”就是有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念珠状的染色质丝螺旋盘绕成中空的管状结构,叫螺线管体,每一个螺线管体有6-8个核小体,在细胞分裂前期,螺线管体会再次螺旋盘绕形成筒状的超级螺线体,超级螺线体再进一步螺旋折叠,形成了染色体。4.为了更加明确在染色体形成过程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教师多媒体展示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并结合刚刚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自己指出各部分的名称。(三)小结作业1.结合这节课所学,谈一谈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这一句话的理解。(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着遗传信息

19、,因此染色体可以说是遗传信息的载体。)2.课后思考:在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的染色体是怎样保持数目不变等的?【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阐述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参考答案】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态,他们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染色体是高度螺旋化的状态,呈棒状。2.本节课的思路是什么?【参考答案】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这节课我的思路就是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直观,首先复习前面学习过的染色体的形态来引入结构的学习,其次通过模型、动画、结构图等方式逐步加深学生对染色体结构的认识,同时也不至于那么乏味。第二批高中生物酶的本质一、考

20、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事实:非典时期的视频以及文字资料,教师讲述非典刚出来时,中国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是衣原体病毒,但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他大胆质疑,屡次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劳的事例。并提出:科学的探索是一个不断挑战的过程,生物概念的得出也需要经历漫长的探索以及修正的过程,从而引入酶的探索历程。(二)新课讲授1.酶的前期探索多媒体展示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所做的将肉块放到鹰的胃里,最后肉块消失的实验,引发学生思考,导致肉块消失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得到了酶的化学本质?多媒体展示巴斯德发现酒变酸的现象,以及

21、李比系和毕希纳对此实验的解释,组织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三者实验结果的不同点,以及对科学探究的意义。2.酶的本质探索组织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展示分享课前布置的对于酶的本质的资料搜集的作业,尝试提出和酶的探究过程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接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总结。(与酶的本质探索相关的科学家有哪些?他们做了怎样的实验?得到了怎样的结论?酶的本质的发现经历了几次更正?)(三)巩固提高讨论:科学的发展与什么有关?接着组织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科学的发展包括不懈的努力以及集体的智慧。(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作业:搜集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酶在哪

22、里产生?在哪里发挥作用?【参考答案】酶在活细胞中产生。酶在体内和体外都能够发挥作用。比如DNA聚合酶和呼吸酶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胃蛋白酶在消化道发挥作用,而唾液淀粉酶在一定适宜条件下在体外能够发挥作用。2.本节课你用了什么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创设法、资料分析法以及讨论法。上课之初创设非典的情境一方面引起学生对自身健康的保护,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事实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科学的探究需要不断探索的这种精神,从而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顺利引入本节课的课程。另外在整节课引导学生对现有的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能够提高抽取关键

23、信息以及总结概括的能力。高中生物细胞免疫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展示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致病细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图片,设置问题:病原体能侵入机体细胞,而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那消灭这些病原体是通过什么途径呢?导入新课。(二)合作探究,新课讲授PPT展示细胞免疫示意图。提出问题:1.在细胞免疫中有哪些免疫细胞参与?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在细胞免疫中有哪些免疫活性物质参与?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安排学生结合教材,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展示细胞免疫过程的flash动画,提出问题:细胞免疫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先请学生尝试着分阶段复述细胞免疫的过程,师

24、生再共同总结细胞免疫的整个过程。请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整个细胞免疫的过程,师生共同修改。修改完毕后,再次用多媒体展示。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提高请学生思考后回答以下问题: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具有识别作用的细胞有哪些?(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具有呈递作用的细胞有哪些?(吞噬细胞。)(四)自主总结,作业拓展小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总结,分享今日课上的收获。作业:请以列表格的形式总结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别和联系。【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在细胞免疫中有哪些免疫细胞参与?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吞噬细胞

25、(吞噬抗原,暴露其抗原决定簇,并将其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抗原亲密接触,使其裂解)、记忆细胞(当抗原二次入侵时,快速分化成效应T细胞)。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根据我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概述细胞免疫的过程,认识到细胞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一种方式之一,是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2.通过演示细胞免疫示意图及动画,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思维,得出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3.能够根据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

26、些细胞裂解死亡,构建细胞免疫过程图。4.通过对细胞免疫示意图的分析,认同细胞免疫是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高中生物遗传密码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设疑提问:通过转录过程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那么传到mRNA上的遗传信息是怎么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呢?,进入本节课题。(二)新课讲授1.遗传密码的概念及种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1)氨基酸的种类有20种,mRNA只有4种碱基,后者怎样决定20种氨基酸呢?(推测可能与碱基的排列有关)(2)如果2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最多能编码多少种氨基酸?(16种)(3)一个氨基酸的编码至少需要多

27、少个碱基,才足以组合出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至少3个碱基)教师展示遗传密码字表,提出遗传密码的概念,即: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在学生明白遗传密码是何物之后,提出问题:生物体内的遗传密码有多少种?(64种)2.遗传密码的特性教师展示遗传密码子表,讲解表格的阅读方法后,组织同学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思考:(1)已知一段mRNA的碱基序列是AUGGAAGCAUGUCCGAGCAAGCCG,你能写出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吗?(甲硫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脯氨酸)(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共用上述密码子表。根据这一事实,你能想到什么?(通过这一事实可以想到生物都具有相同的遗传语言,

28、所有生物可能有共同的起源或生命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等等)(3)从密码子表中可以看到,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做密码的简并。你认为密码的简并对生物体的生存发展有什么意义?(一定程度内,使氨基酸序列不会因为某一个碱基被意外替换而导致氨基酸错误,这对维持物种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分别对问题(1)进行深入,讲解密码子的方向性、不重叠性、不重叠性,结合问题(2)讲解密码子的通用性,结合问题(3)讲解密码子的特性对生物的重要意义。(三)巩固提高你能根据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如甲硫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写出确定的RNA的碱基序列吗?你认为遗传信息在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过

29、程中,是否有损失?如果有,又是如何损失的?(因为几个密码子可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有些碱基序列并不编码氨基酸,如终止密码等,所以只能根据碱基序列写出确定的氨基酸序列,而不能根据氨基酸序列写出确定的碱基序列。遗传信息的传递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损失的。)(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作业: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是怎样运送到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上的呢?【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遗传密码的特性有哪些?【参考答案】遗传密码具有以下特点:(1)简并性:除了甲硫氨酸和色氨酸外,每一个氨基酸都至少有两个密码子。(2)方向性:密码子阅读和翻译的方向是从5端到3端。(3)不重叠性:对于特定的三

30、联体密码而言,其中的每个核苷酸都具有不重叠性。(4)通用性:除线粒体的个别密码外,生物界通用一套遗传密码。(5)不间断性:mRNA的三联体密码是连续排列的,相邻密码之间无核苷酸间隔。2.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参考答案】能否处理好教材中的插图,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需做到:(1)在备课时,一定要仔细分辨并揣摩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并能将不同的插图内容与教学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对插图的处理上,还应分清主次和轻重。(2)不仅要利用插图达到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还应配合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作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文字信息与图形信息结合起来。(3)应注意选择时机,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31、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培养学生识图、辨图和分析释图的技能。第三批高中生物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展示工厂各个车间分工加工零件的视频,提出问题: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各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生产出来的?(分工合作)如果将动物细胞比喻成一个工厂,那在细胞这个大工厂中各个车间又是什么并举例说明?从而引出动物细胞内的各个“车间”细胞器,进而引出课题。(二)初步认识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结合细胞器的挂图,请学生初步观察动物细胞中有几种细胞器,并相互说一说它们各自的名称。(三)认识重要细胞器的真实结构结构和功能1.播放显微投影下的线粒体照片和其执行

32、功能时的动画,思考如下问题:线粒体的结构是怎样的?内膜有什么样的特点?线粒体的功能是什么,结构和功能又是怎样相适应的?(线粒体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线粒体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等。线粒体的结构包括基质、内膜和外膜,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其上附着众多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从而增大了酶的附着面积;由此得出线粒体的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2.继续播放显微投影下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照片以及各自执行功能时的动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后并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达出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之后老师简要补充。(内质网是由单层膜连接而

33、成的网状结构,面积比较大,是细胞内蛋白质初步加工(粗面内质网),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滑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是单层膜形成的扁平膜囊堆叠形成的弓形或半球形结构且周边有小膜泡,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还参与物质的胞吞胞吐。)3.小组为单位,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介绍下剩下的3种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四)巩固新知出示动物细胞器中重要细胞器相关的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比如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翔鸟类的多。运动员肌细胞线粒体的数量比缺乏锻炼的人多。为什么?(五)小结作业小结:请学生自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作业:请学生以小组为

34、单位查阅细胞器异常引发疾病的科研资料。【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中具有双层膜、单层膜和无膜的细胞器有哪些?【参考答案】动物细胞的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无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考答案】根据我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描述动物细胞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认同结构和功能观的观念。2.通过观察和分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提高读图概括和归纳能力,归纳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用于创新。4.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理解,辨别迷信

35、和伪科学,形成良好的科学观。高中生物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设想,在一个山谷中,有一个鼠种群在“快乐”地生活着,雌鼠和雄鼠之间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后来山洪爆发了,山谷中形成一条汹涌的大河。鼠种群的个体,一半在河这边,一半在河那边。结合上节课知识,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地理隔离。)就这样过了几千年。后来,河流干涸了,两个鼠种群又会合在一起,它们发现彼此大不相同。它们之间还能自由交配吗?(能,因为它们原来是一个物种。)(不能,因为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成为了两个不同的物种。)同学们意见产生了分歧,那隔离在物种形成中扮演着什么

36、样的角色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引入课题。(二)讲授新课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隔离?学生结合教材找出隔离的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隔离。常见的类型是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多媒体展示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13个岛屿的地雀,让同学们观察它们的外形差异,(它们的外形尤其是喙差别很大。)据推测这些地雀的共同祖先来自南美洲大陆,以后在各个岛屿上形成不同的种群。结合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事例,学生小组讨论:1.设想由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先在两个岛屿上形成两个初始种群。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多。它们的基因频率一样吗?(两个种群的个体数

37、量不多,所以它们的基因频率存在一定差异。)2.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境的作用有没有差别?这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各个岛屿上的环境条件不同,所以对地雀的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不同种群间的基因频率变化的方向不同。)教师引导:这些地雀分布在各个岛屿上,被海洋隔开,便产生了地理隔离,各个岛屿的环境条件不同,所能提供的食物和栖息地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异,久而久之会产生什么现象?(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地雀,就形成了不同的物种。)教师总结:由此可见,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即新物种的产生必会经过隔离

38、的过程,至少会经过生殖隔离的过程。(三)巩固提升根据以上内容,解决导入的问题,两个鼠种群经过几千年的地理隔离,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所以产生了生殖隔离,两个鼠群再次会合后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回顾物种形成的过程:同一物种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地理隔离,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差异,便会产生生殖隔离,也就形成了新物种。所以,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作业:请学生课下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问什么是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参考答案】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39、叫做地理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2.这节课你是怎么达成你的教学目标的?【参考答案】我结合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故事教授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授课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高中生物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设疑导入教师提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什么?(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

40、系统,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又有什么特征呢?引出课题。(二)提问引导,探索新知首先教师播放兔子在草地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草的能量来自哪里?(2)照射在草地上的太阳能都被草吸收了吗?(3)草吸收了太阳能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被吸收入小草体内的能量,可以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被释放出来,其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还有少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被兔子摄入体内。还有一些没有被兔子摄入的部分,例如:草根,这些最终会被分解者分解。还有很多没有被兔子吃掉的个体。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1)草中的能量都被

41、兔子吸收了?(2)兔子吸收了能量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学生思考,总结: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热能散失,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等);分解者所利用;被下一营养级同化;未利用。通过以上两个活动,教师提出问题: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什么?组织学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最终师生共同总结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三)解决问题,巩固提升孤岛求生,身边有一些玉米,有一只鸡,先吃哪个?学生讨论并总结答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为了保证能量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用,应该减少能量流动所经的营养级数目,因此应该先吃鸡,降低玉米中的能量传递至人所涉及的营养级数目。(四)课堂总结,作业拓展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42、: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然后通过捕食关系从生产者传递到初级消费者再传递到次级消费者,其中有一部分能量通过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了。因此能量流动就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输出的过程。其中光合作用是能量流动的起点。而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就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本节课中,你设置了许多问题串,为什么这么做?【参考答案】设置问题串,是为了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的小问题,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此外,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

43、活跃课堂,还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2.当一只兔子吃了青草之后,它所吸收的能量能有哪些去向?【参考答案】当一只兔子吃了青草之后,它吸收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四个去向: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被下一营养级同化。未利用。第四批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之后设疑:DNA是遗传物质,那DNA分子必然携带着大量的遗传信息。现在大家来当科学家,在了解了DNA分子的功能以后,大家想要进一步了解什么?(DNA分子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的遗传功能是如何实现的?)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

44、了解什么?(DNA分子的结构。)从而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1.DNA分子的组成单位是什么?(脱氧核苷酸。)请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展现出来。学生分组展示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教师点评,并强调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新的化学键,形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的长链。3.不同组的同学展示的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请问碱基排列顺序不同的DNA分子是同一个DNA分子吗?组成DNA的碱基(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有什么意义?(碱基排列顺序不同,DNA分子也不同,每个DNA分子具有其独特的碱基排列顺序。)4.脱氧核苷酸单链是无法稳定存在的,那么由这样的长链组成的DNA分子要具有怎样的结

45、构才能稳定存在并且遗传给后代呢?请结合教材,尝试构建DNA双链结构。(备注:预设有两种情况,见下图,设置纠错环节。)(情况一中的两条链无法连接在一起,科学家已否定;情况二可行,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化学键结合,但是碱基如何结合?能稳定存在吗?)5.1952年春天,奥地利的生物化学家査戈夫访问了剑桥大学,沃森和克里克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A(腺嘌呤)的量等于T(胸腺嘧啶)的量,G(鸟嘌呤)的量等于C(胞嘧啶)的量,这给了沃森和克里克很大的启示,同学们,你们获得了什么启发吗?(得出下图,碱基间有固定的配对方式:一条链中的A与另一条链上的T配对,G与C配对。)请组内讨论,然后修正本组的模型。教

46、师肯定学生的发现,之后补充:配对方式的确如此,之后的研究发现碱基间通过氢键连在一起,而且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通过这些氢键维持了DNA分子结构的稳定。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称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6.请同学们观察DNA双螺旋立体结构模型,同自己构建的平面模型相比较,回答如下问题:(1)DNA是由几条链组成的?它有怎样的立体结构?(DNA由2条链组成,具有稳定的双螺旋结构。)(2)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它们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而成的,并且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3)DNA中的碱基是如何配对的?它们位于DNA的

47、什么部位?(碱基是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的碱基对,排列在DNA内部。)(4)这三点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特点,结合教材49页的内容和双螺旋结构模型,请进一步完善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DNA两条链反向平行;碱基对之间是通过氢键连接的。)(三)巩固提高请学生独立画出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同桌间互相点评,之后学生自愿展示(投影仪)。(四)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用简易材料构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探究DNA分子的特性。【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参考答案】重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难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2.DNA分子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稳定性:DNA中两条主链由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顺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