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下半年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doc(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4下半年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螺旋模型是一种演进式的软件过程模型,结合了原型开发的系统性和瀑布模型的可控性特点。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采用(1)方式逐步加深系统定义和实现的深度,二是确定一系列(2),确保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利益者都支持可行的和令人满意的系统解决方案。(1)A.逐步交付B.顺序C.循环D.增量(2)A.实现方案B.设计方案C.关键点D.里程碑【答案】C D【解析】螺旋模型是一种演进式的软件过程模型,结合了原型开发方法的系统性和瀑布模型可控性特点。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采用循环的方式逐步加深系统定义和实现的深度,降低风险;二是确定一系列里程碑,确保项目开发过程
2、中的相关利益者都支持可行的和令人满意的系统解决方案。软件生存周期一般划分为六个阶段,包括软件项目计划、(3)、软件设计、程序编码、 软件测试以及运行维护。 (3) A.可行性分析B.计划验证 C.需求分析和定义 D.风险分析和定义【答案】C【解析】正如同任何事物一样,软件也有一个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生存过程。我们称其为计算机软件的生存周期。根据这一思想,把上述基本的过程活动进一步展开,可以得到软件生存周期的六个阶段: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需求分析和定义、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以及运行维护。在计算机体系中,存储系统是分层的,存储系统中处理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4)。(4) A.寄存器、
3、Cache、外存、内存B.Cache、寄存器、内存、外存 C.Cache、内存、寄存器、外存D.寄存器、Cache、内存、外存【答案】D【解析】 在计算机体系中,存储系统是分层的,从快到慢层次为寄存器、Cache、内存(主存)、外存(包括磁盘、U盘、光盘等)。云计算通过(5)技术形成可管理的弹性资源池。(5)A.虚拟化B.云存储C.面向文档的数据库D.高速计算【答案】A【解析】 云计算作为最近几年的热门技术,融合了以虚拟化、标准化和服务管理自动化为代 表的大量革新技术。它就像一个虚拟化的资源池,包含大量的、可以配置的、容易扩展的大量资源,并且这些资源可以按需分配。其中,虚拟化正是云计算的核心技
4、术。下面不属于路由协议的是(6)。(6)A.RIPB.ICMPC.BGPD.OSPF【答案】B【解析】 路由选择协议主要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协议,主要用来进行路径选择。路由选择协议包括域内协议和域间协议。具体包括:地址解析协议(ARP)是一个Internet (TCP/IP)协议,它为内部路由器传递数据报提供了一种方法。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优先开放最短路径(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优于RIP。OSPF是Internet网中最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但OSIIS-IS协议也用于Internet。周边网关协议(BGP)提供有关相邻点可达性信息。BGP可以
5、减低带宽需求,这是因为路由选择信息是增量交换的,而不是在路由器间发送路由选择数据库信息。BGP也提供了基于策略的算法,使网络管理者对路由选择有较多的控制权,例如对某些信息传 输实行优化的能力。ICMP 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它是TCP/IP 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和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以下关于OSI参考模型的叙述中(7)是不正确的。(7)A.不同系统同等层之间按相应的协议进行通信,同一系统不同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B.只有最底层物理层完成物理数据传送,其他同等层之间的通信称为逻辑通信 C.用户
6、通过最上层的应用层获得服务 D.数据总是由物理层传输到应用层【答案】D【解析】OSI参考模型中不同层完成不同的功能,各层相互配合通过标准的接口进行通信。第7层应用层:OSI中的最高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了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它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据库访问RDA、制造报文规范MMS、目录服务DS等协议。应用层能与应用程序界面沟通,以达到展示给用户的目的。在此常见的协议有:H
7、TTP、HTTPS, FTP、TELNET、SSH、SMTP、POP3 等。第6层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终端类型的转换。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为端系统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会话层管理登入和注销过程。它具体管理两个用户和进程之间的对话。如果在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用户执行一项特定的操作,会话层协议就会管理这些操作,如阻止两个用户同时更新数据库中的同一组数据。第4层传输层:为会
8、话层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传输层把消息分成若干个分组,并在接收端对它们进行重组,不同的分组可以通过不同的连接传送到主机,这样既能获得较高的带宽,又不影响会话层。在建立连接时传输层可以请求服务质量,该服务质景指定可接受的误码率、延迟量、安全性等参数,还可以实现基于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功能。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除了选择路由之外,网络层还负责建立和维护连接,控制网络上的拥
9、塞以及在必要的时候生成计费信息。常用设备有交换机。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差错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常用设备有网卡、网桥、交换机。第1层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常用设备有(各种物理设备)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网线、双绞线、同轴电缆。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收数据则相反。因此答案D错误。在网络协议中,UDP协议位于0SI模型的(8)。(8)A.
10、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 D.表示层【答案】B【解析】UDP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UDP在IP报 文的协议号是17。为了提高模块的独立性,模块之间最好是(9)。(9)A.控制耦合B.公共耦合C.内容耦合D.数据耦合【答案】D【解析】 耦合性也叫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
11、强,模块的独立性则越差,模块间耦合的高低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性,调用的方式以及传递的信息。如果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块时,彼此之间是通过数据参数(不是控制参数、公共数据结构或外部变量)来交换输入、输出信息的,则称这种耦合为数据耦合。由于限制了只通过参数表传递数据,按数据耦合开发的程序界面简单,安全可靠。因此,数据耦 合是松散的耦合,模块之间的独立性比较强。在软件程序结构中至少必须有这类耦合。IPv6将32位地址空间扩展到(10)位。(10)A.64B.128C.256D.1024【答案】B【解析】IPv6是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译:互联网工程
12、任务组)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它由128位二进制数码表示。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组是TCP/IP协议组。IP是TCP/IP协议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组的核心协议。在取得相应权限后,云用户通过(11)可以选择或定制服务列表,也可以对已有服务进行退订的操作。(11)A.云用户端B.服务目录C.管理系统和部署工具D.监控端【答案】B【解析】服务目录的功能是:云用户在取得相应权限(付费或其他限制)后可以选择或定制服务列表。(12)不属于移动计算的特点。(12)A.移动性B.网络条件多样性C.网络持续连接性D.便利性【答案】C【解析】 与固定网络上的分布
13、计算相比,移动计算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移动性:移动计算机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所在无线单元的MSS与固定网络的节点或其他移动计算机连接。网络条件多样性:移动计算机在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网络一般是变化的,这些网络既可以是高带宽的固定网络,也可以是低带宽的无线广域网(CDPD),甚至处于断接状态。频繁断接性:由于受电源、无线通信费用、网络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移动计算机一般不会采用持续联网的工作方式,而是主动或被动地间连、断接。可靠性低:这与无线网络本身的可靠性及移动计算环境的易受干扰和不安全等因素有关。常用的网络接入技术不包括(13)。(13)A.ModemB.ADSLC.MPLSD.HDSL【答案】
14、C【解析】常用的接入技术主要有:电话线调制解调器(Modem)、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高速数字用户环路(H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超高速数字用 户环路(VDSL)和无线接入等。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是一种广域网络传输技术。以下关于互联网中IP地址的叙述中,(14)是不正确的。(14)A.在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的网络号必须相同 B.用网桥互连的网段仍然是个局域网,只能有一个网络号 C.路由器总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P地址 D.当两个路由器直接相连时,在连线两端的接口处
15、,必须指明IP地址【答案】D【解析】两个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接口处,可指明也可不指明IP地址。如指明IP地址,则这一段连线就构成了一种只包含一段线路的特殊“网络”。现在常不指明IP地址。在用户主机上ping网关IP地址,发现丢包严重。以下引起丢包的原因中,不可能的是(15).(15)A.连接用户电脑的网线有问题B.用户主机未配置网关地址 C.网段内有用户主机感染病毒,导致交换机负荷过重 D.存在网络环路,引起广播风暴,导致交换机负荷过重【答案】B【解析】丢包的原因为以下几种:物理线路故障、设备故障、网络拥塞、路由错误。对应A、C、D选项,产生了丢包现象,说明Ping网关畅通,用户主机为配置网关地址
16、不影响Ping网关畅通与否。在机房工程中.机房环境应满足(16)。(16)A.地板载重量须大于500kg/m2B.地板表面电阻大于0.1M C.高架底板到天花板的距离为2mD.机柜前后左右预留70cm【答案】A【解析】地板表面电阻应大于0.5 MQ,若使用高架地板,其对天花板距离应为2.4m;机柜的前后左右至少各留75cm,建议值为90cm。以下关于综合布线监理叙述中,(17)是不正确的。(17)A.按照国家关于综台布线的相关施工标准的规定审査承建方人员施工是否规范 B.到场的设备、缆线等的数量、型号、规格是否与合同中的清单一致 C.为保证实施质量和进度,在实施的监理中采用评审和测试手段即可
17、D.对违反综台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0)的做法应及时纠正【答案】C【解析】 评审和测试只是综合布线监理手段的一部分,综合布线还应实施针对关键部位的旁站等有效手段,因此C选项不正确。以下关于管道安装隐蔽工程的叙述中,(18)是不正确的。(18)A.暗管管口应光滑,管口伸出部位应为25 50mm B.电话电缆管路长度大于20m时,导线应在接线盒内固定一次 C.钢管煨弯管径20mm以下的可采用液压煨管器 D.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转变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10倍【答案】C【解析】一般管径为20mm及其以下时,用手扳煨管器;管径为25mm及其以上时,使用液 压煨管器。因此选项C不
18、正确。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用色标来区分不同的线,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常用的4对电缆有四种本色,它们是(19)。(19)A.蓝色、橙色、绿色和紫色B.蓝色、红色、绿色和棕色 C.蓝色、橙色、绿色和棕色D.白色、橙色、绿色和棕色【答案】C【解析】 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常用的4对电缆有四种本色:蓝色、橙色、绿色和棕色.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范围包括(20)。(20)A.管理间与设备间之间的电缆B.信息插座与管理间配线架之间的连接电缆 C.设备间与网络引入口之间的连接电缆 D.主设备间与计算机主机房之间的连接电缆【答案】A【解析】垂直干线子系统也称干线子系统,它是整个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提供建筑物的干线电
19、缆,负责连接管理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一般使用光缆或选用大对数的非屏蔽双绞线。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入侵检测一般分为3个步骤依次为(21)。数据分析;响应;信息收集(21)A.B.C.D.【答案】A【解析】 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入侵检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和响应。(22)不是防火墙的核心技术。(22)A.(静态,动态)包过滤技术B.状态监测 C.应用代理技术D.日志审计【答案】D【解析】 无论防火墙在网络中如何部署,也无论防火墙性能差异如何巨大,纵观防火墙发展的历史,其核心技术都经历了包过滤、应用代理和状态监测三个阶段。防火墙本身的主要功能除了对网络访问进行有效控制以外,还有一个很重
20、要的功能就是对网络上的访问进行记录和审计,防火墙日志审计服务器就是完成这一功能的主要工具。(23)不是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职责。(23)A.负责编制本专业监理实施方案B.负责本专业监理工作量的核定 C.复核并签署原始凭证D.负责本专业监理资料的整理【答案】C【解析】 息系统监理师按照总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专家、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等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工作职责。其中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包括:(1) 负责编制监理规划中本专业部分以及本专业监理实施方案;(2) 按专业分工并配合其他专业对工程进行抽检、监理测试或确认见证数据,负责本专业的测试审核、单元工程验收,对本专业的子系统工程验收提出验收意见
21、;(3) 负责审核系统实施方案中的本专业部分;(4) 负责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涉及本专业的计划、方案、申请、变更,并向总监理工程师提出报告;(5) 负责核查本专业投入软、硬件设备和工具的原始凭证、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及其实物的质量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有必要时对上述进行检验;(6) 负责本专业工程量的核定,审核工程量的数据和原始凭证;(7) 负责本专业监理资料的收集、汇总及整理,参与编写监理日志、监理月报。根据上述描述,A、B、D3个选项都是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职责,选项C是监理员的 职责。因此正确答案是C。监理工程师维护业主的利益主要表现在(24)。(24)A.代表业主索赔B.提高工程质量 C.在合
22、同纠纷中为业主辩护D.按照合同要求监理工程项目【答案】D【解析】监理工程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需要遵从“守法、公平、公正、独立”的原则办事。选项A、C明显是丧失原则的表现,选项B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责任方是承建单位,监理单位是监督方,不承担这个责任。因此正确答案是D。某监理工程师认为承建单位设计方案有较大的问题,于是私下找外单位资深专业人士就该设计方案进行讨论。该行为违反的监理行为准则是(25)。(25)A.公正B.独立C.科学D.保密【答案】D【解析】 信息系统工程是高新技术领域的工程,在工程设计和实施中会涉及大量的技术、商业、经济等秘密,监理单位有义务对其在工作范围内接触的信息保守秘密。因此选
23、项D 为正确答案。若有一个计算类型的程序,它的输人只有一个X,其范围是-1.0,1.0,现从输入的角度考虑一组测试用例:-1.001,-1.0,1.0,1.001。设计这组测试用例的方法是(26).(26)A.条件覆盖法B.等价分类法 C.边界值分析法D.错误推测法【答案】C【解析】 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中,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黑盒测试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
24、逻辑结构,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等。 等价类划分的办法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每-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边界值分析是通过选择等价类边界的测试用例。边界值分析法不仅重视输入条件边界,而且也必须考虑输出域边界。错误推测法是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因果图方法主要将测试发生的可能条件进行组合,考虑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设计测试用例,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
25、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根据题目的描述,考虑了输入域的边界,也考虑了输出域的边界。因此正确选项是C。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27)。 (27)A.自然环境、人为失误、人为恶意破坏、软件设计不完善 B.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系统故障、人为破坏 C.局域网故障、广域网故障、通信网故障、Internet故障 D.防火墙故障、入侵检测系统故障、病毒攻击、木马入侵【答案】A【解析】信息系统安全的总体目标是物理安全、信息基础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与公共信息安全的总和,最终目标是确保信息的可用性、保密性和完整性。确保信息系统工程的主体,不仅是用户,还包括组织、社会和国
26、家对于信息资源的控制。影响信息安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为失误、人为恶意破坏、软件设计不完善等方面。选项A为正确选项。其他3个选项均为信息安全因素某一方面的集中体现,不能代表整体因素。以下关于软件质量保证的叙述中,(28)是不正确的。(28)A.质量保证活动贯穿于软件工程始终 B.质量保证活动目的是尽量预防错误,防患于未然 C.质量保证小组记录所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 D.质量保证应由程序员承担主要责任【答案】D【解析】软件质量保证活动贯穿于整个软件工程始终,其目的是通过对工程过程和阶段工作产品的审査和审核,尽量预防错误,及早地发现和纠正错误,防患于未然。质量保证由软件工程师、项目管
27、理者、客户、销售人员和质量保证小组人员等组成。而质量保证小组成员需要记录所有的质量不符合部分,并报告给高级管理者。跟踪不符合部分,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正确答案是D。软件配置管理项都必须做到“文实相符,文文一致”,以满足”有效性”、“可见性”和 (29)要求。(29)A.安全性B.可控性C.保密性D.正确性【答案】B【解析】软件配置管理项是该软件的真正实质性材料,因此必须保持正确性、完备性和可追踪性。任何软件配置管理项都必须做到“文实相符、文文一致”,以满足“有效性”、“可见性”和“可控性”要求。因此正确答案是B。以下关于软件测试技术静态分析方法的叙述中(30)是正确的。(30)A.程序设计语
28、言不同,但使用的静态分析工具是相同的 B.静态分析主要包括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接口分析和表达式分析等 C.静态分析是按照程序内部逻辑结构设计并执行测试用例的方法 D.静态分析只能由人工完成【答案】B【解析】虽然软件测试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但传统的分类方法仍然适用。按使用的测试技术不同可以将测试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进一步地可以将静态测试分成静态分析和代码审查,将动态测试分成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代码审查(包括代码评审和走查)主要依靠有经验的程序设计人员根据软件设计文档,通过阅读程序,发现软件错误和缺陷。代码审查一般按代码审查单阅读程序,查找错误。代码审查的内容包括:检查代码和设计的一致性;检
29、查代码的标准性、可读性;检查代码逻辑表达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检查代码结构的合理性等。代码审査虽然在发现程序错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不需要专门的测试工具和设备,且有一旦发现错误就能定位错误和一次发现一批错误等优点。 静态分析主要对程序进行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接口分析和表达式分析等。静态分析一般由计算机辅助完成。静态分析的对象是计算机程序,程序设计语同,相应的静态分析工具也就不同。目前具备静态分析功能的软件测试工具有很多,如Purify, Macabc 等。白盒测试是一种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编码结构设计并执行测试用例的测试方法。采用这种测试方法,测试者需要掌握被测程序的内部结构。白盒测试通
30、常根据覆盖准则设计测试用例,使程序中的每个语句、每个条件分支、每个控制路径都在程序测试中受到检验。白盒测试需要运行程序,并能在运行过程中跟踪程序的执行路径。软件人员使用白盒测试方法,主要想对程序模块进行如下的检查:对程序模块的所存独立的执行路径至少测试一次;对所有的逻辑判定,取“真”与取“假”的两种情况都能至少测试一次;在循环的边界和运行界限内执行循环体;测试内部数据结构的有效性等。黑盒测试是一种从软件需求出发,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设计测试用例,并按照测试用例的要求运行被测程序的测试方法。它较少关心程序内部的实现过程,侧重于程序的执行结果,将被测程序看成是不可见的黑盒子,因此被称为黑盒测试。黑
31、盒测试着重于验证软件功能和性能的正确性,它的典型测试项目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边界测试、余量测试和强度测试等。黑盒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以下几类错误:是否有不正确或遗漏了的功能?在接口上,输入能否正确地接受?能否输出正确的结果?是否有数据结构错误或者外部信息(例如数据文件)访问错误?性能上是否能够满足要求?是否有初始化或终止性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B。在局域网网络性能评价中.最核心的评价指标不包括(31)。(31)A.响应时间B.数据量C.吞吐率D.资源利用率【答案】D【解析】 局域网络性能评价指标包括吞吐率、丢包率、传输延时以及系统连通性等。软件系统测试计划需要在(32)阶段编制。(32)A.需
32、求分析B.概要设计C.详细设计D.编码阶段【答案】A【解析】 软件测试模型主要包括V模型、W模型和H模型。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特点:其中V模型是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变种,主要反映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如下图所示:W模型强调的是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功能和设计同样要测试。在V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开发阶段的同步测试,形成W 模型。测试与开发同步进行,有利用尽早的发现问题,如下图所示。H模型中,软件测试过程活动完全独立,贯穿于整个产品的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某个测试点准备就绪时,就可以从测试准备阶段进行到测试执行阶段。软件测试可以尽早的进行,并且可以根据被
33、测物的不同而分层次进行。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题目说明的阶段在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阶段编制系统测试计划。正确答案是A。UML提供了4种结构图用于对系统的静态方面进行可视化、详述、构造和文档化。 (33)不厲于这类视图。(33)A.对象图B.类图C.协作图D.组件图【答案】C【解析】 UML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结合了Booch、Objectory和OMT方法,同时吸收了其他大量方法学的思想,提供了一种表示的标准。1997年OMG采纳UML作为软件建模语言的标准,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软件开发过程。下面介绍UML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1)视图(Views)UML用模型来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为了捕
34、捉要构建的软件系统的所有决策信息,需要从团队中不同参与者的角度出发,为系统的体系结构建模,形成不同的系统视图。要描述一个软件系统,下面的五种视图尤为重要。(1)用例视图(Use case view)用例视图定义系统的外部行为,是最终用户、分析人员和测试人员所关注的。用例视图定义了系统的需求,是描述系统设计和构建的其他视图的基础,即用例驱动。用例视图也称为用户模型视图。(2) 逻辑视阁(Logic view)逻辑视图描述逻辑结构,该逻辑结构支持用例视图描述的功能,它描述了问题空间中的概念以及实现系统功能的机制,如类、包、子系统等,因而是编程人员最关心的。逻辑视图又称做结构模型视图或静态视图。(3
35、) 实现视图(Implementation view)实现描述用于组建系统的物理组件,如可执行文件、代码库和数据库等系统程序员所看到的软件产物,是和配置管理以及系统集成相关的信息。实现视图又称为组件视图 (Component view)。(4) 过程视图(Process view)过程视图描述将系统分解为过程和任务,以及这些并发元素之间的通信与同步。过程视图对于系统集成人员特别重要,因为他们需要考虑系统的性能和吞吐量等。过程视图也称为并发视图、动态视阁或者协作视图等。 .(5) 部署视图(Deployment view)描述系统的物理网络布局,是系统工程师和网络工程师所感兴趣的,又称做物理视图
36、。2)图(Diagrams)每个视图都由一个或者多个图组成,一个图是系统体系结构在某个侧面的表示,所有的图在一起组成系统的完整视图。UML提供了九种不同的图,分为静态图和动态图两大类。静态图包括用例图、类图、对象图、组件图和配置图;动态图包括序列图、状态 图、协作图和活动图。(1)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 )用例图描述系统的功能,由系统、用例和角色(Actor)三种元素组成。图中显示若干角色以及这些角色和系统提供的用例之间的连接关系。用例是系统对外提供的功能的描述,是角色和系统在一次交互过程中执行的相关事务的序列。角色是与系统、子系统或类交互的外部人员、进程或事物。用例之间存
37、在扩展、使用和组合三种关系。角色之间可以用通用化关系将某些角色的共同行为抽象为通用行为。在UML中,用例图是用例视图的重要组成部分。(2) 类图(Class diagram)类图用来表示系统中的类以及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用于逻辑视图中。类是对象的抽象描述。所谓对象就是可以控制和操作的实体,类是具有共同的结构、行为、关系、语义的一组对象的抽象。类的行为和结构特征分别通过操作和属性表示。类与类之间有多种关系,如关联、依赖、通用化、聚合等。关系提供了对象之间的通信方式。关联关系用于描述类与类之间的连接,通常是双向的。通用化又称继承,是通用元素和具体元素之间的一种分类关系,具体元素完
38、全拥有通用元素的信息,并且还可以附加其他信息。聚合关系具有较强的耦合性,描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依赖关系描述两个模型元素之间语义上的连接关系,其中一个元素是独立的,另一个元素依赖于独立的模型元素,独立元素的变化将影响到依赖元素。(3) 对象图(Object diagram)对象图是类图的示例,类图表示类以及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对象图则表示在某一时刻这些类的具体实例以及这些实例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比较复杂的类图。对象图也可以用于显示类图中的对象在某一点的连接关系。对象图常用于用例视图和逻辑视图中。(4) 状态图(State diagram)状态图主要用来描述对象、子系统、系统的生命周
39、期。通过状态图可以了解一个对象可能具有的所有状态、导致对象状态改变的事件,以及状态转移引发的动作。状态是对象操作的前一次活动的结果,通常由对象的属性值来决定。事件指的是发生的且引起某些动作执行的事情。状态的变化称做转移,与转移相连的动作指明状态转移时应该做的事情。状态图是对类描述的事物的补充说明,用在逻辑视图中描述类的行为。(5) 序列图(Sequencediagram)面向对象系统中对象之间的交互表现为消息的发送和接收。序列图反映若干个对象之间的动态协作关系,即随着时间的流逝,消息是如何在对象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序列图表现为二维的形式,其中的纵坐标轴显示时间,横坐标轴显示对象。序列图中重点反映
40、对象之间发送消息的先后次序,常用在逻辑视图中。(6) 协作图(Collaboration diagram)协作图主要描述协作对象之间的交互和链接。协作图和序列图同样反映对象间的动态协作,也可以表达消息序列,但重点描述交换消息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空间关系而非时间顺序。(7) 活动图(Activitydiagram)活动图显示动作及其结果,着重描述操作实现中所完成的工作以及用例实例或对象中的活动。活动图中反映了一个连续的活动流,常用于描述一个操作执行过程中所完成的工作。活动图也有其他的用途,如显示如何执行一组相关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如何影响它们周围的对象,说明一次商务活动中的人员、工作流、组
41、织和对象是如何工作的等。(8) 组件图(Componentdiagram)组件图用来反映代码的物理结构。组件可以是源代码、二进制文件或可执行文件,包含逻辑类的实现信息,实现视图由组件图构成。(9) 配置图(Deployment diagram)配置图用来显示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的物理架构。图中通常显示实际的计算机和设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配置图用来构成配置视图,描述系统的实际物理结构。根据上述描述,该题正确答案是C(34)不是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点。(34)A.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好B.支持软件重用 C.可维护性好D.程序处理效率高【答案】D【解析】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OMT (Object Mo
42、delling Technique)。这是一种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它以对象建模为基础,从而不仅考虑了输入、输出数据结构,实际上也包含了所有对象的数据结构,所以OMT彻底实现了PAM没有完全实现的目标。不仅如此,OMT技术在需求分析、可维护性和可靠性这三个软件开发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指标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彻底地解决了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从而宣告了软件危机末日的来临。1) 自底向上的归纳OMT的第一步是从问题的陈述入手,构造系统模型。从真实系统导出类的体系,即对象模型包括类的属性,与子类、父类的继承关系,以及类之间的关联。类是具有相似属性和行为的一组具体实例(客观对象)的抽象,
43、父类是若干子类的归纳。因此这是 一种自底向上的归纳过程。在自底向上的归纳过程中,为使子类能更合理地继承父类的属性和行为,可能需要自顶向下修改,从而使整个类体系更加合理。由于这种类体系的构造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符合人类的思维规律,因此能更快、更方便地完成任务。这与自顶向下的Yourdon方法构成鲜明的对照。在Yourdon方法中构造系统模型是最困难的一步,因为自顶向下的“顶”是一个空中楼阁,缺乏坚实的基础,而且功能分解有相当大的任意性,因此需要开发人员有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而在OMT中这一工作可由一般开发人员较快地完成。在对象模型建立后,很容易在这一基础上再导出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这
44、三个模型一起构成要求解的系统模型。2) 自顶向下的分解系统模型建立后的工作就是分解。与Yourdon方法按功能分解不同,在OMT中通常按服务(service)来分解。服务是具有共同目标的相关功能的集合,如I/O处理、图形处理等。这一步的分解通常很明确,而这些子系统的进一步分解因有较具体的系统模型为依据,也相对容易。所以OMT也具有自顶向下方法的优点,即能有效地控制模块的复杂性,同时避免了Yourdon方法中功能分解的困难和不确定性。3) OMT的基础是对象模型每个对象类由数据结构(属性)和操作(行为)组成,有关的所有数据结构(包括输入、输出数据结构)都成了软件开发的依据。因此Jackson方法
45、和PAM中输入、输出数据结构与整个系统之间的鸿沟在OMT中不再存在。OMT不仅具有Jackson方法和PAM 的优点,而且可以应用于大型系统。更重要的是,在Jackson方法和PAM方法中,当它们出发点的输入、输出数据结构(即系统的边界)发生变化时,整个软件必须推倒重来。但在OMT中系统边界的改变只是增加或减少一些对象而已,整个系统改动极小。(1)需求分析彻底需求分析不彻底是软件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在目前,这一危险依然存在。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在开发过程中不允许由于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而导致出现种种问题。正是这一原因,人们提出了原型化方法,推出探索原型、实验原型和进化原型,积极鼓励用户改进需
46、求。在每次改进需求后又形成新的进化原型供用户试用,直到用户基本满意,大大提高了软件的成功率。但是它要求软件开发人员能迅速生成这些原型,这就要求有自动生成代码的工具的支持。OMT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需求分析过程已经与系统模型的形成过程一致,开发人员与用户的讨论是从用户熟悉的具体实例(实体)开始的。开发人员必须搞清现实系统才能导出系统模型,这就使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有了共同的语言,避免了传统需求分析中可能产生的种种问题。(2)可维护性大大改善在OMT之前的软件开发方法都是基于功能分解的。尽管软件工程学在可维护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使软件的可维护性有较大的改进。但从本质上讲,基于功能分解的软件是不易维护的。因为功能一旦有变化都会使开发的软件系统产生较大的变化,甚至推倒重来。更严重的是,在这种软件系统中,修改是困难的。因为由于种种原因,即使是微小的修改也可能引入新的错误,所以传统开发方法很可能会引起软件成本增长失控、软件质量得不到保证等一系列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