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教案-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共6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教案-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共61页).doc(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池州学院现代传媒系教 案20132014学年第 二 学期课程名称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任教班级 13广告1,2 主讲教师 杨 璞 职称职务 讲 师 使用教材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二版)专心-专注-专业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名称:数字媒体艺术概论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广告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认识及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趣。三、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从科学和艺术发展的角度,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分类、发展历史和现状,数字媒体艺术理论、范畴、实践方法和应用领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阐述。通过案例分析阐述数字媒体艺术的来龙去脉和发
2、展现状,探索了数字媒体艺术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字艺术、数字媒体和信息技术本质的了解。四、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分类以及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范畴和实践方法;(2)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来龙去脉与发展现状;(3)了解数字媒体艺术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联系和区别;(4)提高学生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认识及鉴赏能力以及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趣。五、课程教学重点: (1)掌握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双重属性; (2)理解科学和艺术的统一;(3)理解数字艺术、媒介与需求的关系;(4)掌握重要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贡献;(5)理解文化与商业的关系;(6)理解数字媒体技术对传统视觉设计、插画的影响
3、;(7)理解数字内容产业;(8)理解因特网的发展趋势和网络艺术的不同形式;(9)理解跨界整合与设计;六、 课程教学难点:(1)掌握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双重属性;(2)理解科学和艺术的统一;(3)理解数字艺术、媒介与需求的关系;(4)理解因特网的发展趋势和网络艺术的不同形式;七、课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遵从以下几点原则:(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三)加强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联系。(四)要注意对学生的协作精神的真培养。八、课程考核形式:考试池州学院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课程名称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系部现代传媒系主讲教师姓名杨璞辅导教师
4、姓名杨璞职称讲师职称讲师每班总学时32每班周学时2起止周1-16其中:理论教学 24学时,实践教学 8学时授课对象系别专业班级人数备注现代传媒系广告13级(1)班36现代传媒系广告13级(2)班36教材名称、版本、出版社、主编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二版). 李四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主要参考书史.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重构美学:数字媒体艺术本性.贾秀清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说明周次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安排(章节与篇目)教学组织形式课后作业或辅导安排备注12月21日第一章 数字媒体艺术理论1.1 媒体的概念和特征1.2 新媒体与媒体艺术1.3 数字媒体艺术模型讲授()练习( )讨论( )
5、实验( )其它( )广告1班周五1、2节广告2班周五3、4节2 2月28日第一章 数字媒体艺术理论1.4 数字媒体艺术与符号学1.5 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属性1.6 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讲授()练习( )讨论( )实验( )其它( )3 3月7日第一章 数字媒体艺术理论1.7 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与类型1.8 跨界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1.9 数字媒体艺术的社会性讲授()练习( )讨论( )实验( )其它( )43月14日第一章 数字媒体艺术理论1.10 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1.11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研究综述讲授()练习( )讨论( )实验( )其它( )5 3月21日第2章 数字媒体艺术美学2.1
6、 图像拼贴与现代艺术2.2 当代图像拼贴与合成艺术2.3 从图像拼贴到实验动画讲授()练习( )讨论( )实验( )其它( )63月28日第2章 数字媒体艺术美学2.4 新媒体混合媒介动画2.5 数字时代的电影美学2.6 虚拟交互艺术的美学2.7 数字媒体双刃剑:科技与人文精神讲授()练习( )讨论( )实验( )其它( )劳动周停上,其他时间补课 74月4日第3章 科学、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3.1 科学与艺术的同源性3.2 西方传统美术中的科学思维3.3 20世纪科学对艺术的影响讲授()练习( )讨论( )实验( )其它( )清明节放假,节后补课84月11日课堂讨论: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深化讲授(
7、 )练习( )讨论()实验( )其它( )了解艺术与技术的统一94月18日第4章 数字媒体艺术简史4.1 计算机与数字图像4.2 早期计算机艺术研究4.3 科幻电影2001年:太空漫游记4.4 20世纪70年代:星球大战与CG商业化讲授()练习( )讨论( )实验( )其它( )104月25日第4章 数字媒体艺术简史4.5 20世纪80年代:星火燎原的10年辉煌 4.6 20世纪90年代:数字艺术的大众盛宴4.7 中国数字艺术的早期发展史讲授()练习( )讨论( )实验( )其它( )周次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安排(章节与篇目)教学组织形式课后作业或辅导安排备注115月2日课堂讨论:数字媒体艺术发展
8、史深化讲授( )练习( )讨论()实验( )其它( )讨论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历程五一放假,节后补课125月9日课堂讨论: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史深化讲授( )练习( )讨论()实验( )其它( )讨论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历程13 5月16日第5章 数字媒体艺术与创意产业5.1 创意产业和数字媒体艺术5.2 创意产业与当代CG插画5.3 传统视觉设计与创意产业5.4 数字交互娱乐与创意产业讲授()练习( )讨论( )实验( )其它( )145月23日案例分析:数字媒体产业深化讲授( )练习( )讨论( )实验( )其它()结合新媒体艺术提出相关文化衍生品设计方案155月30日第6章 数字媒体艺术与信息化
9、设计6.1 Kindle、iPad与电子图书设计6.2 网络媒体与交互设计6.3 科学可视化6.4 信息图表设计6.5 产品设计与包装设计讲授()练习( )讨论( )实验( )其它( )166月6日第6章 数字媒体艺术与信息化设计6.6 数字印花与数字服装设计6.7 建筑景观动画和数字漫游6.8 虚拟展演与数字博物馆6.9 数字影视和三维动画设计讲授()练习( )讨论( )实验( )其它( )17月 日至 月 日讲授( )练习( )讨论( )实验( )其它( )18月 日至 月 日讲授( )练习( )讨论( )实验( )其它( )19 月 日至 月 日讲授( )练习( )讨论( )实验( )其
10、它( )20 月 日至 月 日 讲授( )练习( )讨论( )实验( )其它( )教研室与系部意见教研室审批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日期: 教研室检查执行情况 教研室主任签名: 日期:系(部)意见 负日 系主任签名: 日期:教务处意见实授学时 (公章) 日期:填表说明:1如因节假日、集体活动、劳动周、实习实训等活动所缺的学时,请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补上所缺学时。2 章节与篇目要写明题目名称。3 教学组织形式一栏,请在相应栏目打。第一章 数字媒体艺术理论l 教学目的: (1) 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和构成;(2) 掌握娱乐性、大众性和社会服务功能的理论;(3) 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范畴和作品的分类;(
11、4) 掌握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双重属性。l 教学重点:(1) 掌握娱乐性、大众性和社会服务功能的理论;(2) 掌握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双重属性。l 教学难点:(1) 掌握娱乐性、大众性和社会服务功能的理论;(2) 掌握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双重属性。l 教学计划: 使用8课时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其中理论教学8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l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教案。l 教学内容:引言课程介绍:加拿大著名媒介大师麦克卢汉在其著名的理解媒介一书中曾经深刻指出“媒介即信息”和“媒介是人的延伸”。根据麦氏理论,口语、印刷、电子和数字文化塑造了不同时代人类行为的特征,由此,媒介文化开始成为一种价值观和意识心态为人们所重
12、视。作为艺术设计院校的专业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旨在提高学生对媒介与社会、技术与媒介的理解和认知,加深对科技、未来趋势和新媒介的兴趣,并自觉使用数字媒介语言来创新媒体。本课程将系统介绍媒体的发展;数字媒体与新媒体和数字媒体艺术理论。课程还针对当代科技、文化与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矛盾,使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思考或研究实践加深对当代数字文化与新媒介的理解。前言: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新媒体:1.有多少同学有手机?2.有多少同学在使用微信、微博或Pair?3.有多少同学在使用QQ聊天?4.有多少同学有“爱疯”?干什么用?一、媒体的概念和特征“旧媒体”是相对于新媒体而言的,也称传统媒体,是
13、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交流活动的媒体,包括电视、报刊、广播三种传统媒体。通常我们又把它们称作“平面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2.媒介影响传播方式与思维方式3.媒介改变艺术艺术影响媒介:技术 媒介 艺术近20年来,无论物质还是时间和空间,都不再是自古以来的那个样子了。人们必须估计到,伟大的革新会改变艺术的全部技巧,由此必将影响到艺术创作本身,最终或许还会导致以最迷人的方式改变艺术概念本身。 瓦尔特本雅明1905年,从电影的诞生起,摄影、机械、技术与艺术开始了走向相互融合的道路。电影媒介的出现成为撼动传统艺术的撬杠,成为“机械+艺术”的典范。与此
14、同时,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娱乐工业开始萌芽。手势操作: 2002年少数派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中的手势操作方式。汤姆克鲁斯挥动双臂到处打电话和操作视频的酷劲让我印象深刻。目前已经有些设备中有手势操作了,比如IPhone和WII。我相信手势操作将能成为我们未来的一部分。眼睛跟踪界面:如果你看过钢铁侠,那你肯定会有印象。当Tony Stark穿上钢铁衣后,他操作时的界面就会跟踪他的眼睛。他查看各个部件的信息时只需要去看,相对应的信息便会聚焦放大。语音控制:在2009年的科幻电影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G.I. Joe: Rise of Cobra)中,那架超炫的“夜鸦”战斗机的开火系统,就是由声
15、音进行操控的。目前技术达到语音识别阶段。二、媒体艺术与新媒体艺术1.媒体艺术 媒体艺术(Media Art)作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区别于传统绘画、雕塑等手工艺术,主要依附于技术、商品和传媒,通过摄影、电影、海报招贴、广告、印刷图像、机械装置等非传统艺术形式,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 媒体艺术,无论是基于印刷媒介、光学媒介、还是基于电子媒介或数字媒介,通常都蕴含了机械、技术、大众、民主、传播、通俗、解构、拼贴、时尚、商业、和娱乐等要素。 一方面,新媒体艺术具有明显的“技术化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新媒体艺术与广义的媒体艺术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也可以说它是媒体艺术的一部分。2.
16、麦克卢汉理论与媒体艺术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认为:“任何新技术都要改变人的整个环境,并且包裹和包容老环境。它把老的环境改变成一种艺术形式。”(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是“后浪推前浪”,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包括既排除(新媒体使旧媒体成为老旧过时)但又包容(新媒体以旧媒体为其内容)的演进历程,从口语、书写、印刷到电子媒介莫不如此。 “媒介即讯息”的概念就是:所有媒体的“内容”便是另一个媒体。借用麦克卢汉的思想,可以看到当代社会的数字媒体正是在利用、改造、解构、拼贴和重构传统媒介如文本、影像、图像、版画、电影、动画、音乐、戏剧或表演的过程中,将旧媒介作为内容或艺术形式
17、,并由此建构出自身的“数字化”媒体艺术特征和体系。因此,媒介理论是我们理解和掌握新媒体艺术本质的钥匙。3.新媒体艺术与媒体艺术的关系 新媒体艺术史媒体艺术整体历史中发展的一个分支或环节。 新媒体艺术代表着一种开放的、可以不断修改的可能性。 新媒体艺术是基于现代数字科技基础上的媒体艺术。“不要将媒介视作是一种物质或本体,而是视作一组开放的可以不断修改的可能性。艺术或哲学并不问什么是媒介,而是问媒介有何潜力,这种潜力是否能创造出价值。媒体或艺术类别是以未来为向导的,是在不断寻求变化的。每一种艺术的媒介都是不断创新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新的材料形成一种新的概念,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艺术媒介。” 大卫罗德维
18、克新媒体诞生后的哲学三、新媒体艺术的模型1.新媒体艺术的学科依托新媒体艺术属于广义的媒体艺术的一个分支,是基于数字媒介的一门新型艺术形式,是科学、艺术和媒体相互交叉领域和实践型应用学科。2.新媒体艺术的范畴新媒体艺术是科技、视觉艺术和媒体文化三者的结合。 新媒体艺术 = 传播 + 科技 + 艺术。从狭义上看,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应用数字艺术创作工具(即图形图像软件或编程),根据人的需求和艺术设计规律来创作和表现具有视觉美感的艺术作品或服务业产品,并基于数字媒体时空来延伸和发展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3.新媒体艺术的金字塔模型作业: 谈谈你对报纸数字化(电子报纸)的看法 分小组(
19、每组1-6人)制作PPT图文并茂的阐述个人观点 下周上课由组长上台阐述四、数字媒体传播特征1.分众传播 媒体向受众提供的是 ? 媒体向信息提供者(广告发布者)出售的是 ? 媒体出售的实质是受众注意力资源数字媒体的涌现使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但受众的数量却难以同步增长,受众接触大众媒体的有限时间被再次分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注意是指人类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面对大量的信息,人要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就必须选择重要的信息,排除无关的信息。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人的动机、需要、情绪、情感等因素都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当传播内容能够满足人们的动
20、机和需要,并能够带来愉悦的心理和生理体验时,人们的注意力就会指向和集中到这些内容上来。由于个体的动机和需要不尽相同,于是就有了分众传播的必要。2.沟通与互动 基于传统的大众媒体传播是一点对多点的传播,传播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传播者和媒体处于垄断地位。 数字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传者的地位平等,两者之间能够进行实时的交流,并实现了点对点、点对面、面对点及多点对多面的多种传播模式。 3.媒体的全面融合 传统媒体发展趋向数字媒体形态(如报纸开发了在线新闻、网络报纸、手机报纸、电子报纸) 强调聚合各种媒体形态,打破不同媒体的界限,让多个媒体平台承载多媒体内容的生产(如同一信息,对其内容进行创造性的
21、充足和研发,针对媒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报道角度、报道方式,发挥媒介本身的个性)五、新媒体艺术的理论探索新媒体艺术的模型?新媒体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它属于广义的媒体艺术的一个分支,是基于计算机语言和数字媒介的一门新型艺术形式,是科学、艺术和媒体相互交叉领域和实践型应用学科。他是一门年轻的的艺术学科,除了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早期探索外,真正形成有社会影响力的数字艺术作品并开始被社会大众认可,还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该时期恰恰也是因特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时期。) 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表现形式和创作过程必须部分或
22、全部使用数字科技手段。 学科内容的设定:该学科主要涉及视觉艺术、信息设计、网络传播、人机界面、多媒体、交互设计、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等方面。新媒体艺术的学科依托、研究领域和主要的研究课题及研究方向六、 新媒体艺术的基本属性著名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教授、新媒体艺术学者阿斯科特博士指出的: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和互动性。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5个阶段:连接、融入、互动、转化、出现。首先必须连接,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远距离观看),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以及你的意识产生转化,最后会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和经验。 阿斯科特进一步指出:在面对和评析一件新媒体艺术作品时,我们要提
23、的问题是:作品具有何种特质的连接性与互动性?它是否让观者参与了新影像、新经验和新思维的创造?新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媒体的艺术,是视觉设计、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和媒体技术相互交叉的的学科,同时新媒体也具有大众文化和社会服务的属性。 因此,新媒体艺术具有设计学、视觉艺术、媒体文化、计算机技术和社会服务的特征。新媒体艺术应用在那里?(社会实践及就业)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数字电视、动画、数字电影和游戏等数字娱乐产业和社会服务等内容,如:地铁导航、公园导航、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银行、宾馆、旅行社、酒店等的信息设计和多媒体导航设计(如触摸屏)、影楼的数码婚纱设计和相关多媒体服务,远程教育和多媒体设计,科学
24、教育展览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多媒体导航和虚拟交互设计所有这些领域的信息、界面、色彩和图形、影音效果设计多数都是新媒体艺术参与完成创作。七、新媒体艺术的特征和类型自古以来,任何艺术形式都与艺术媒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史就是媒体演变的历史。媒体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观念、语言形式和视觉表现的变迁。同样,艺术的特征也往往是根据艺术媒介来分类的,如视觉艺术中的雕塑、摄影、绘画、建筑、工艺等;听觉艺术中的音乐、歌曲等;视听艺术中的戏剧、舞蹈、电视、电影等;视觉想象艺术中的文学、是个等,因此,通过人的感官接触方式来进行分类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并得到多数业内专家学着所认可的分类方法。通过人的感官
25、接触方式来决定的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应该属于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的范畴。但是,和传统的视觉、听觉艺术不同的是,数字媒体艺术还具有以下介绍的更为独特的表现特征。1. 以计算机作为创作和展示手段; 以计算机为创作工具的艺术作品很多,如,具有交互特征的多媒体艺术作品、电子游戏类艺术作品、影像视屏艺术作品、数字图像类作品等等。在多媒体艺术设计的实践中,数码技术必须作为工具来使用,但是,它并不排斥传统绘画工艺和技巧,自此产生的作品也是别具一格,自成一体。目前,很多画家和艺术家在创作混合媒介艺术作品时,越来越多的借助彩色喷绘打印机、数码丝网印刷机等电子手段进行创作,结合手绘、拼贴等传统技法,创造出具有新奇审美
26、特效的艺术作品,如电脑版画、电脑油画等新的视觉效果的作品。2 .多媒体、多感官的表现形式 ;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就是“多媒体”和“超媒体” 的艺术,数字化处理又可以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电影、电视等不同的媒体信息“翻译成为统一的“世界语”,即数字语言,不仅有传统的视觉语言,还可以借助三维动画技术和合成技术,表现出更多奇幻世界。即又能成为各具特色的“地方语言”。 3 .更广泛的表现题材和展示空间 ;4 .数字媒体艺术分类 ;八、 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交互艺术”是?“交互艺术”作为新兴起来的一门数字媒体艺术形式,是特指欣赏者(观众)能够通过视、听、触、嗅等感觉手段和智能化艺术作品实现即时交互,
27、并由此达到“全身心”的融入、体验、沉浸和情感交流。也就是说交互艺术先由作者制定规则从事创作提供元作品然后鼓励访问者参与以改变作品形态的方式作为对访问者的反馈。作品形态的转变对互动艺术来说主要由访问者决定。交互艺术的特点:交互艺术认为人们在艺术作品观赏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重的、可变的,并把参观者看成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调受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它要求参观者参与到作品中来并通过这种互动使作品本身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变化,从而产生实时的、可变的艺术效果,这种动态和交互也就是作品生命力所在。交互艺术的表现形式:(根据互动方式)(一) 桌面式;桌面式交互作品主要通过电脑与因特网实现,人人都可以在不
28、同时间来进行参与,由网民进行异步设计或管理,所以这些作品可以随时间流逝不停的改变形象。比如2008年10月,由故宫和IBM公司合作推出的“超越时空的紫禁城”项目就在因特网上开启了虚拟故宫的“大门”,这个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在因特网上展现重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虚拟世界。它不但再现了故宫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和精美的文物,而且特别强调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如:游客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进入虚拟故宫,包括大臣、太监、宫女等,在游玩过程中人们可以聊天拍照,欣赏宫中藏品并观看故宫里各种生活场景,如“皇帝用膳”等,也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如斗蟋蟀、射箭和下围棋等。目前,借助搜索引擎、多媒体动画、聊天工具、虚拟漫游和VRML虚
29、拟三维展示等手段,桌面式交互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二) 现场式;和桌面式交互作品不同,现场式交互作品主要是在艺术场馆、博物馆、公共空间展示并多以“虚拟现实”或“多通道人机交互”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作品通过计算机捕捉人的多种感觉(如言语、眼神、脸部表情、唇动、触觉、嗅觉或味觉等)和动作通道(如语言、手写、姿势、视线、表情等)并实现即时反馈,而观众则以并行或非精确的方式“沉浸”与虚拟计算机交互环境中,并借助可接触式或虚拟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与艺术品的“对话”,这种多通道、多媒体的智能人机交互作品可以分为界面交互式新媒体作品和沉浸式交互作品。这种艺术形式为创意的呈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给创作者和体验者
30、都带来了新的空间。它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中作者与观众的关系,观众在创作和诠释艺术作品方面的地位变得愈发重要,特别是观众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往往成为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1、界面式数字媒体艺术;界面交互式新媒体作品是目前国内外展览中最为常见的艺术形式。观众可以通过语言、触摸、手势或操控控制杆、遥控器等肢体动作与作品进行交互,并通过观众面前的屏幕或“交互墙”(图示)产生反馈结果。通常放置在较为宽阔的开放空间中,这些互动作品的人机“界面”明确,强调观众通过直接“接触”产生互动的结果。这种人机交互的模式对观众的心理体验往往接近于电子游戏,它更强调观众或“玩家”的直接动作所产生的惊奇感和愉悦感。2 、沉浸式
31、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交互作品主要在艺术场馆、博物馆、公共空间展示并多以“环境体验”或“多通道交互”的人机交互模式形式的出现。这种艺术作品通过计算机捕捉人的多种感觉(如艳遇、延伸、脸部表情、唇动、触觉、嗅觉或味觉等)和动作(如语言、手写、姿势、视线、表情等),作品反馈时间往往有间接、环绕、滞后、延迟的特征,而观众通常“沉浸”与虚拟计算机交互环境,并通过作品的互动探测装置(如光钎、触控和投影传感器等)与作品互动。3、界面与沉浸式交互艺术的比较;课后思考题:1 论述微博、猫扑、优酷这三者之间在媒体传播意义上的差别?2 iPhone和ipad的出现改变了人的那些艺术行为,对未来的艺术教育有那些影响?第
32、二章 数字媒体艺术美学l 教学目的: (1)了解照片合成与拼贴艺术与数字艺术的渊源;(2)了解数字电影和动画、网络和游戏艺术的特征。l 教学重点:(1)了解照片合成与拼贴艺术与数字艺术的渊源。l 教学难点:(1)了解照片合成与拼贴艺术与数字艺术的渊源。l 教学计划: 使用4课时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其中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l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教案。l 教学内容:一、 图像拼贴与现代艺术1、数字图像的重构美学和传统艺术的创作方式不同,数字媒体艺术往往采用现成的数字媒材(照片、图片、绘画等)通过剪辑、结构、拼贴、重组的方法,来产生荒诞的、梦幻的、具有独特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这种创意
33、思想可以界定为利用拼贴和同构等手法,将元素组合在一个相互异质的空间中,并使编织进作品中的符号和图像,在互文中自动产生意义。数字重构美学特征是:通过对图像的解构、扭曲、重组或融合,来产生一种充满荒诞、无理、黑色幽默和诙谐搞笑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氛围。这类作品也反映了计算机在解构和重构传统摄影媒材方面的强大处理手段。 2、毕加索与现代艺术的诞生 立体主义出现的意义:立体主义用物体的各个侧面取代所有的单一视.点。舍弃了画面特殊的三维视错觉绘画方式,而是通过图纹、光线、质感,在画面上的相互影响阐释作者的视角,在传递信息中激发观众的参与性。马歇尔麦克卢汉评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舍弃了远近法的视错觉,给予物体以全
34、方位的感知,使观众能身临其境,充分把握作品传达的信息,显示了“媒体即信息”的理念。 代表性作品: (1)亚威农少女是20世纪初艺术转型的代表作品,它被普遍视为立体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雏形之作。从那时起,艺术的表达从二维的透视转向平面化。作品描绘了巴塞罗那妓院中五个裸体的妓女。毕加索在工维平面内对艺术原有的表达方式进行了改造。同时,放弃了透视法,彻底告别了传统的欧洲绘画模式。亚威农少女 (布上油画)毕加索 1907) (2)藤椅上的静物(毕加索,1912)油画史上拼贴艺术的开篇之作,也是现代西方艺术上第一个拼贴作品。画家将一块有藤编坐垫的漆布粘在画了静物的椭囿形画布上以表现椅子座面,然后又以绳子做了
35、整幅画的边框。 3、摄影与图像重构 (1)如何理解摄影、图片重构与数字拼贴?数字媒体艺术和摄影艺术在本质上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是需要借助机械设备或电子设备来创作艺术作品,即二者都先天带有“技术的美学”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和摄影上比绘画或雕塑有更紧密的联系。二者最大的不同是,如果将摄影比作“眼镜”的话,数字媒体艺术则更接近“大脑”和“手”的功能。图像的媒体化:摄影与数字的相似之处 它们均可以被复制、印刷、广泛传播、修改、扭曲、变形;它们也都可以存储、删除、重现(重新洗印或数据恢复)。 1905,摄影拼贴作品 意大利数字艺术家Alessandro Bavari的数字拼贴艺术作品(2005)(2)
36、以下为代表性作品:1857年瑞典摄影家雷兰德(O.G. Rejlander)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重要美术作品展览会”上展出了一幅由30多张底片合成的题名为人生之路(Two Ways of Life)的照片。开创了“设计”集锦照片艺术的先河。媒介的革命:绘画已死亚历山大罗钦可不仅是苏俄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摄影家,也是苏俄十月革命中的重要艺术导师。还是构成主义的三位创始者之一;是苏维埃“新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Fine Arts)的馆长,并且在应用艺术学校(School of Applied Art VKHUTEMAS)教了11年书(1921-31),且是该校技术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前卫
37、杂志(LEF)的创办者。罗钦可在一九二三年又发表了惊人的学说,声称“绘画已死,艺术家应同时具备画家、设计家和工程师的三重任务。”然后就从此搁下画笔、油彩,而拿起相机。他认为: “相机是社会主义之社会与人民的理想眼睛。” “只有摄影能回应所有未来艺术的标准。”罗钦可自觉以摄影为武器,抛弃传统绘画的视角和审美,并以摄影剪辑、拼贴来形成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图像。罗钦可对摄影媒材的处理与新媒体的美学如出一辙。4、拼贴与电影蒙太奇(1)电影与早期镜头视听语言苏俄时期著名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谢尔盖爱森斯坦(Eisenstein,18981948)和电影导演普多夫金(Pudovkin,18931953)通过
38、对电影镜头的分析,挖掘出电影艺术的蒙太奇(Montage)理论。爱森斯坦不仅仅把蒙太奇看作是一种拼贴,而且看作是一个富有动力的新的概念。所以,他认为蒙太奇不论在镜头内或各个镜头之间,都必须和冲突结合起来。由此,拼贴艺术由基于静态画面的“图像拼贴”转化成了动态媒介的“时间剪辑”,由此更丰富了拼贴的内涵和艺术表现力。埃米尔雷诺1892年在巴黎的葛莱蜡像馆开设了“光学剧场”并公开放映动画片,现场伴有音乐与音效,曾造成相当大的轰动。(2)穆布里奇与电影的诞生摄影师爱德华 穆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18301904)拍摄的的奔马和人体连续动作照片(1873).而这项技术被发明出来不
39、久,便开始推动电影和动画产业急速发展。 “电影机”( Cinematographe),一种可移动的摄影机与放映机的组合体, 1895年,卢米埃尔(Lois Lumiere 1862-1948)兄弟发明。一群人能在同一时间看到一组事先拍好的活动影像。利用他们发明的,放映了著名的火车进站、海水浴等片,将电影带入了新的纪元。(3)蒙太奇语言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蒙太奇是电影语言,或者说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正是因为有了蒙太奇,电影才从机械的纪录(包括
40、影像、声音和色彩)转变为创造性的艺术。爱森斯坦关于蒙太奇理论有一句名言:“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电影必须与其相似的另一种艺术,即戏剧的艺术来叙述故事。乔治 梅里爱所做的就正是这一方面的工作。梅丽爱采取的风格使他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史诗式的、充满魅力与幻想的世界。他的影片,特别是手工染色的影片,在电影尚未成熟的时期里,代表着一个惊奇的孩子眼中所看到的一个充满科学奇迹的世界。他把荷蒙库卢斯和普罗迭,彼洛特和儒勒 凡尔纳,卡拉波斯和芒戴 达盖尔结合在一起,把科学和魔术,把具有非常尖锐现实感的幻想和机械师 那种准确的作风结合在一起。这位怪人当他以为只创造了特技摄影时,却发
41、明了各式各样的东西”。5、当代数字拼贴摄影二、解构、拼贴与后现代后现代就是超越现代思维的局限,就是超越分析的、线性的、机械的思维,走向整合的思维。这就是麦克卢汉最重要的遗产,吾人当珍视之。-何道宽教授译,理解媒介当代艺术,在新的文化境遇下,依据解构主义哲学、符号学等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显示出全新的创作倾向。在思想价值的取向上,表现为对19世纪以来整个西方现代性叙事即宏大叙事和英雄主义创作模式的反思;在画面图像的处理上,摒弃了传统经典从写生获取图像的方法,针对影像进行二度创作,或者转用来自于现代传媒制造的各种流行图像与符号,或者是转用卡通、电子游戏与网络艺术中的图像。后现代艺术的主要创作方法有挪用,反讽, 拼贴,戏仿、符号化和异质同构等。 森村泰昌晚钟三、新媒体混合媒介动画1、多样化的表现风格2、个性化和大众化的特征3、新型的动画传播途径 四、数字时代的电影美学n电影:无声有声;黑白彩色;胶片数字化絮语:数字电影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n数字后期制作;n从过去单纯地运用数字特技逐步转为将其与传统摄制、传统特技融为一体的表现手;数字中间片(Digital Intrmediate,或简称DI)1999年5月美国出现首批数字电影院。数字电影第一次正式亮相:1999年6月18日,美国的2家影院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