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共7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544004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共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共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共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共7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 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所应当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几十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下了真功夫特别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江西已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从本质上讲就是根据自然生

2、态属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定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单按照空间单的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发展理念进行了深化和细化以“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为原则以“控制开发强度和调整空间结构”为手段以“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目标。显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论与科学发

3、展观一脉相承。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的第一要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及“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的指导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理论逐步形成科学发展观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国土空间进行功能分区和发展方向定位从而规范开发秩序管制开发强度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为子孙后代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站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均衡发展的需要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推进生态文

4、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江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并探索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与经 济协调发展之。一是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必将增加大量工矿建设空间需求。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格局加速形成调整工业布局、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工业比重、基本实现工业化以及加快开发利用能源、矿产资源等必将大幅增加工矿空间需求。二是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必将增加大量城镇建设空间需求。江西省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城镇群将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框架拉大、城市功能完善、农民工市民化以及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等必将大量增加城市建设空间。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必将

5、增加大量基础设备建设空间需求。一方面我省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国家在我省布局建设重大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必然占用更多空间甚至不可避免地占用一些耕地和生态空间。四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必然增加大量生活空间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过上更好生活有更高期待。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和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使人们不仅急需扩大居住等生活空间也迫切渴望更多的城乡绿色生态空间。五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增加水源涵养的空间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满足用水需求既要依靠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配置又要恢复并扩大河流、湖泊、湿地和森林等具有

6、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六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不断加剧必然增加保护生态空间的需求。因而既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又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这就需要改变以往的开发模式尽可能少地改变土地的自然状况扩大生态空间增强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互动、融合和协调取决于生产要素在国土空间的优化配置。土地是企业等市场主体和资金、劳动力、设备、房等生产要素落户的载体。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生态属性的差异性决定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必须按功能分区的要求合理布局产业、项目和生产要素。

7、重点开发区域应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着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中引导工业向园区相对集聚发展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有利于污染集中治理的原则集中布局全面提高工业园区的建筑密度、容积率 、产出率;适度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空间积极开发并有效保护能源和矿产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推广低碳发展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聚集创新要素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形成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有效增加现代服务业建设空间减少农村生活空间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探索城市土地立体

8、化利用模式走空间集约发展道有效增加交通和城市居住等建设空间壮大城市综合实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集聚人口的能力;统筹规划建设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环保、防灾等基础设施构建完善、高效、区域一体、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络。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应围绕保障农产品给安全的重要区域、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的定位着力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加强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连片标准粮田建设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搞好农业布局规划科学处理好多种农产品协调发展的关系合理确定不同区域农业发

9、展的方向和途径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粮食主产区应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粮食生产核心区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开发资源有优势、增产有潜力的粮食生产后备区;适度控制农产品主产区开发强度优化开发方式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农产品主产区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县城、重点镇为依托推进城镇建设加强县城和乡镇公共服务建设完善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农村居民点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统筹考虑人口迁移等因素适度集中、集约布局。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十分重要关系全省乃至全

10、国的生态安全在本地区具有较高生态功能价值的区域。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区域生态产品给能力。逐步减少开发活动占用的空间严格控制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适宜产业和建设基础设施的空间范围集约利用空间资源。做到天然草地、林地、水库水面、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绿色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严格把握行业准入条件在不损害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适度 发展旅游、农林牧产品生产和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积极发展服务业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自给能力;原则上不再新建各类开发区和扩大现有工业开发区的面积已有的工业开发区应逐步改造成为低消耗、可循环、少排放、“零污染”

11、的生态型工业区。科学合理地进行城镇布局集约开发、集中建设重点规划和建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的县城和中心镇提高综合承载力;城镇建设禁止成片蔓延式扩张引导一部分人口向城市化地区转移一部分人口向区域内的县城和中心镇转移;加强县城和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条件适宜的地区积极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努力解决农村特别是山区丘陵地区农村的能源需求;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设施条件提高公共服务给能力和水平。禁止开发区域是指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地、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地和文化遗址以及重要水源地、重要蓄滞洪区等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应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依法关闭排放污染物的工业企业提高环境质量。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