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点传染病防制培训材料(共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543318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重点传染病防制培训材料(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几种重点传染病防制培训材料(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种重点传染病防制培训材料(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重点传染病防制培训材料(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几种重点传染病防制培训材料霍 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由霍乱弧菌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传播。临床上主要以起病急骤,剧烈泻吐、排泄大量米汤样肠内容物、脱水、肌痉挛和尿闭为特征。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或酸中毒而死亡。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3日,短者36小时,长者可达7日。多数为隐性感染,轻型占有相当数量。典型病人多为突然发病,少数病人在病前12日有疲乏、头昏、腹胀等前驱症状。临床经过可分三期:泻吐期:多数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腹泻为无痛性(139除外)。每日大便自数次至数十次或更多,开始时为黄色稀便,尚有粪质,后迅速成为米泔水样。脱水期:由于严重泻吐引起水和电解

2、质丧失,可出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恢复期:脱水纠正后,大多数病人症状消失,尿量增加,体温回升,几天内逐渐恢复正常。诊 断确诊标准-有下列3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霍乱。 -有腹泻、呕吐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者 -流行期间疫区内,有典型霍乱症状,虽粪便培养阴性但血清凝集抗体测定效价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者 -在流行期间与确诊病人有密切接触并在5天内出现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病人疑似诊断标准-具有下列2项之一者 -凡有典型临床症状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应做疑似患者处理 -流行期间有腹泻症状而无其它原因可查,且有明显的接触史者 治 疗 一般治疗:按甲类传染病隔离。症状消失后,隔日行便培

3、养,连续两次便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按照病人呕吐情况给流质饮食或禁食。补液: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输液的总量应包括纠正脱水量和维持量。抗菌药物:减少腹泻,缩短吐泻期及排菌期。疗程为天。多西环素:200mg Bid;环丙沙星:0.5gBid;诺氟沙星:0.2g Bid。出院标准症状消失后,大便细菌培养每日一次,停药后连续两次阴性。如无条件培养大便,自发病日起,住院隔离不得少于7天。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潜伏期:13天(数小时至7天)主要临床特征: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发热等)及肠道的痢疾三联征:便次多量少的粘液血或脓血便、痉挛性腹痛

4、、里急后重。临床表现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寒战,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大便每日10多次或更多,量少,开始为稀便,迅速转为黏液脓血便,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多于1周左右病情恢复。轻型 :全身中毒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轻,腹泻数次,稀便,黏液,无脓血,腹痛轻,无里急后重,3-7天痊愈。中毒型: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高热伴严重全身毒血症状, 体温高达400C以上,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大多数患者起病时无腹泻症状,但是冷盐水灌肠可发现黏液便,镜检可发现红、白细胞以及巨噬细胞。诊断标准疑似病例:腹泻,有脓血便、或粘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伴有急后重症状,难以确定其他原因腹泻者临床诊断病例

5、:有流行病学史及菌痢之临床表现,且便常规镜检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确诊病例:符合临床诊断病例要求,且便培养志贺菌属阳性者 治疗原则一般治疗: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便培养2次阴性.病原治疗:敏感抗生素,如喹诺酮类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疗程5-7天。对症治疗:补液,退热,解痉等. 伤寒和副伤寒v 伤寒和副伤寒:分别由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v 病理特点: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v 临床特征: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副伤寒与伤寒有什么异

6、同?副伤寒是由甲、 乙、 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三个型与伤寒杆菌同属于沙门氏菌属,因此在临床上看成同一类传染病。副伤寒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与伤寒很相似。临床症状副伤寒的病程较短,症状较轻,并发症少,预后较好。 传染源:病人与带菌者 病人:病程中均有传染性,2-4周传染性最强。 带菌者:暂时性带菌者:持续排菌3个月以内慢性带菌者:持续排菌3个月以上 慢性带菌者是伤寒传播和流行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水和食物污染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散发病例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多。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临床表现潜伏期:723d,一般为1014d

7、。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四期: 初期:起病缓慢,体温呈阶梯形上升等。 极期:腹泻,稽留热,相对缓脉或有重脉,玫瑰疹,多见于胸腹部,肝脾肿大。 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较多在本期出现。 -缓解期:症状体征逐渐消失,仍有可能出现肠出血或肠穿孔。 -恢复期:诊 断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季节、地区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确诊标准: 分离到伤寒杆菌 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大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治 疗一般治疗:隔离、休息、护理、饮食。 对症治疗:抗菌治疗:首选药物喹诺酮类;有效药物氯霉素,其它头孢菌素类、氨苄西林等。慢性带菌者的治疗:氨苄西林疗程6周;

8、喹诺酮类药物疗程6周。并发症的治疗: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简称钩体病。钩端螺旋体属分为二个种,即问号钩端螺旋体也称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寄生性钩端螺旋体),可从病人、动物或带病者体内检出。另一种,即双曲钩端螺旋也称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腐生性钩端螺旋体)通常对人不致病,绝大多数来自地表水。 世界五大洲均有发生和流行。我国钩体病分布广泛,从1934年发现钩体病,1995年本病定为法定传染病以来,发生数十次规模较大的流行,全国共发生240多万例病人,2万多例。钩体的带菌动物种类繁多,我国已从66种动物分离出钩体,绝大多数动物既带菌,还具备排菌能力。鼠类

9、是许多菌型的的主要储存宿主,29种鼠其中4种鼠(黑线姬鼠、黄毛鼠、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鼠是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方省、区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猪(犬)等家畜是我国北方和南方洪水型、雨水型钩体病流行或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染源。由于猪尿排菌量大又与人的接触机会多,因此对人威胁很大。各种带菌动物由尿、乳、唾液和精液向外排出钩体,其中以尿的排菌量大、排菌时间长而污染外环境,钩体在外环境水体或潮湿土壤中,可以较长期地存活,甚至可以繁殖。病原体穿越人的皮肤、粘膜(特别是破损的皮肤、粘膜)侵入人体,潜伏期714天,短者34天,长达28天。钩体病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小腿肌肉触疼、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眼结合膜充血等,严重者可造成肝、肺、脑、肾等重要器官受损,并危及生命。对病人治疗要早期发现病人,向防疫部门报告疫情,卧床休息,早期就地治疗病人,以青霉素首选药物,四环素族、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及其它广谱抗生素。 防治对策 -加强疫情监测 -消灭和控制传染源 -个人防护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