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3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地理要素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知识点梳理一、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定义:是指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2.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状况;(2)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水平;(3)人均消费水平。例题.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列小题。 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答案】 C【解析】【点评】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指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
2、弱地区以及自然条件恶劣、人类难以生存地区的人口,搬离居住地,异地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例题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木桶效应”,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人口容量为( ) A.8000人 B.10000人 C.6000人 D.4500人(2)北京
3、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市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宜居人口”最接近( ) 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C.最高人口数量 D.最低人口数量【答案】 (1)D(2)B 【解析】【点评】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是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注意:某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1)根据木桶效应的解释可知,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
4、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所以以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某类要素能供养的最少的人口数量即为当地的环境承载力,所以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4500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根据该标准所测定的北京人口最接近北京的人口合理容量;该“宜居人口”数量应小于环境承载力和最高人口,高于最低人口数量,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随堂练习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
5、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如表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AaBbCcDd2.下图为不同气候区世界人口容量测算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A社会经济B地形C生产技术D生物资源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沙漠气候2011年日本的人口密度达到335人/平方千米,远超过该国的环境承载力,但其居民生活水平高,原因是该国A居民消费水平低B科技发达,资源利用率高C矿产资
6、源丰富D位于季风气候区,人口容量大3.图瓦卢为南太平洋岛国。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只有少数植物可以生长,几乎没有天然资源。由于地势极低,近年来持续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严重威胁着图瓦卢,使这个国家面临国土沉入海底的危险。2001年11月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该国居民将逐步撤离,举国迁移至新西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图瓦卢人口合理容量()A是该国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B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C与环境承载力相同D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图瓦卢举国迁移到新西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文化因素变化B生态环境因素变化C政治因素变化D经济因素变化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4.下图是“阶段
7、性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C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D特大城市、大城市带的出现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处于图中的阶段()A、B、C、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不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水平B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C人口数量D资源状况5.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前提下,一定地域空间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所能承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图为2007和2016年云南省玉溪市各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析结果图。据此
8、完成下面小题。十年来,各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A红塔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承载程度B元江县和新平县呈现变大的趋势C呈现由中间向周围逐渐降低的格局D存在明显差异且地域邻近性明显江川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优越B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结构调整C撤县设区,人口素质提升D交通设施完善,人口密度增大6.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下图为“三种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人口与环境的匹配程度从优到劣的是()ABCD若某地区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这体现了人口容量的()A区域性B相对性C警戒性D临界性7.一国人
9、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下图为“亚洲三个国家不同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分别是()A日本、中国、印度B中国、日本、印度C印度、日本、中国D印度、中国、日本为了便于分析,人们认为总抚养比(14岁及以下少儿人口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之和除以15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小于50%的时期为人口红利期。据图分析日本人口红利期能够持续的时间约为()A
10、20多年B30多年C40多年D60多年人口红利拐点显现往往是人口红利消失的前兆。人口红利拐点出现以后,对我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是()A大幅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劳动力的数量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C人口出现负增长,总人口急剧下降D劳动力成本上升,促使产业转型升级8.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据图可知,该地区()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
11、素的影响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西宁及其附近地区简图。材料二下面图甲示意青海省人口总量及出生率、死亡率情况,图乙示意青海省人口年龄结构情况。(1)据图及所学知识,说明西宁市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说明青海省2000年以来的人口变化特点。(3)根据图示青海省人口年龄结构特点,说出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地区未来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材料二: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材料三: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二十年后该
12、地区人口将达到9000万的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湖面积而减少8000km2,新造林面积10000km2。(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森林面积_,淡水_。(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有哪些?(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从有利于增加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这种资源应如何利用?11材料: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下图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我国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特点。(2)上述分布特点与我国的人口
13、密度呈现出什么相关性? (3)分析西藏人口压力指数相对较大的原因。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生态承载力指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为人类活动和生物生存所能持续提供的最大生态服务能力。它是由弹性力系统、支撑力系统和压力系统构成的复杂的复合系统,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材料二:下图为芜湖市2008年2017年生态承载力和各子系统指数得分及各指标变化图。(1)简述芜湖市2008-2017年间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特点。(2)分别简析2010-2011年、2016-2017年芜湖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3)结合弹性力和压力子系统的影响因素,简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芜湖市生态承载力的主要措
14、施。13流动人口是指离开该地区到其它地方居住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的主要人员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为城市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经济总量在不断攀升,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但是产业结构“重化”现象突出。国民经济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然高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发展速度远大于轻工业。工业产值中高能耗的工业部门如有色冶金工业、能源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为太原市的主要支柱产业。下图所示太原市能源消耗总量图(1999年2013年)。材料二: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地处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 ,地形特点是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汾河纵穿市区中心。
15、太原属于半湿润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56毫米左右。交通枢纽中心,是通往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内陆地区和山东沿海港区的枢纽。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底蕴深厚。长期以来一直是人口迁入与流入的重要城市。如下表所示的太原市人口结构变化情况。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常住人口(万人)271.05334.44342.85420.16年龄段占总人口比重(%)总人口10010010010001422.5619.7716.6113.49156472.7873.4273.3975.5865岁及以上4.666.81107.93人口抚养比(%)少年人口抚养比30.9926.9222.6417.17老人人口抚养
16、比6.419.2813.6310.10人口总抚养比37.4036.2036.2727.27(1)根据材料,描述太原市1999年2013年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化特点。(2)分析太原市常住人口的结构特征。(3)从人口容量的角度,分析太原市人口承载力较大的原因。(4)人口流入使太原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归纳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答案解析部分1D【详解】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同时,根据木桶效应可知,一个地区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短板资源”,a、b、c、d为该岛国四类资源在同一时期所能供有的人口数量,d为某类资源所供养的人口
17、数量,其数值最小,为该地的环境承载力,D正确,ABC错误。故选D。2DCB【解析】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表格中以气候类型进行测算,水热条件好的地区,生物量大,人口合理容量、合理密度大,D对。社会经济、地形、生物资源与气候类型没有必然联系,ABC错。故选D。根据表格是数据可知,热带雨林气候区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最大,目前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密度很小,实际人口密度和数量都远低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区,所以可知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热带雨林气候,C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人口密度大,沙漠气候区合理人口容量较小,A、B、D错。
18、故选C。日本为发达国家,科技发达,资源利用率高,环境人口容量大,B正确;居民消费水平高,A错误;矿产资源贫乏,C错误;气候对人口容量的影响小,D错误。故选B。3DBD【解析】人口合理容量是持续供养的最佳人口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也就是小于环境的承载力,故D符合题意由于地势极低,近年来持续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严重威胁着图瓦卢,使这个国家面临国土沉入海底的危险,故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举国迁移到新西兰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因素B正确。我国由于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已经进入进入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模式。D正确。4ADC【解析】根据所
19、学可知,城市化的含义,即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这个含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A,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衡量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故A正确;B. 城市的占地面积大小也是城市化的三个表现之一,不是最主要的标志,故B错误;C. 城市的人口数量多少是城市化的三个表现之一,不是最主要的标志,故C错误;D. 特大城市、大城市带的出现不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故D错误;综上所述A项正确。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根据学过的知识可知,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即图中的
20、阶段,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发展的成熟时期,即图中的阶段。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根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包括科技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资源状况、对外开放程度等,但是人口数量多少不是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人口容量影响人口数量的多少。故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应是C。5DB【解析】环境承载力是一种能力,承载程度是一种状态,材料中没有提到承载程度,无法判断红塔区是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承载程度。A错误;元江县没有变化,B错误;表现出的是由中部向东部和西降低的格局,不是向四周降低的格局,C错误;能够看出各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明显差异
21、,且地域邻近的区域差别不大,D正确。故选D。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资源、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文化水平、人口消费水平等。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优越,环境承载力会较高,不是环境承载力降低的原因,A错误;撤县设区,不一定人口素质会提升,C错误;交通设施完善,环境承载力会提高,D错误;撤县设区,城乡规划,建筑用地增多,土地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可能降低,B正确。故选B。6BD【解析】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不能超过人口容量。图中人口数量一直维持在环境人口容量之内,环境保护最好,图甚至新的环境人口容量低于原来环境人口容量,说明环境恶化。故选B。人口容量有三个特
22、点:一是临界性、二是相对性、三是警戒性。若某地区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体现人口容量的临界性。D正确。7DCD【解析】结合材料读图分析,根据图中各国劳动年龄人口从上升到比重开始下降的时间早晚可以确定所代表的国家,丙开始下降时间最早,应为日本;甲最晚,应为印度;乙在2012年前后开始下降,应为中国。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根据总抚养比(14岁及以下少儿人口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之和除以15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小于50%的时期为人口红利期,即劳动力人口比重超过66.7%的时期为人口红利期,读图可知,图中代表日本的丙曲线劳动力人口比重超过66.
23、6%持续时间是大约从1960年到2000年,大约40年,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人口红利拐点出现以后,说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出现了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加速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人工成本较低地区转移,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D正确;大幅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不符合我国人口基本国情,A错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环境人口容量会增大,B错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但是人口还是正增长,C错误。所以选D。8BD【解析】A.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环境承载力最大值为6000人,这是考虑到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各种因素而做出的估计数值,故
24、A错误。B.t2时期,该地人口数量和环境承载力均得到提高,据此推测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故B正确。C.t3时期,该岛实际人口超出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故C错误。D.t4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接近环境承载力,环境质量较t1时期差,故D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A根据所学知识,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故A错误。B.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到环境承载力的制约,不能超过环境承载限制,故B错误。C.读图,t3时期人口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会导致环境承载力的下降,故C错误。D.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持续供养人口的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
25、展的底线,D正确,ABC错误,故选D。9(1)西宁市地处湟水谷地,耕地资源丰富,水源较充足,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青海省省会,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较优越。(2)从人口增长看,2010年前出生率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出生率变化不大;死亡率变化不大;人口增长缓慢。从人口年龄结构看,2012年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整体呈增加趋势,2013年起有所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呈增加趋势,014岁人口比重整体呈减少趋势。(3)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较大,说明劳动力丰富,社会抚养负担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就业压力较大。【详解】(1)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而西宁市地处湟水谷地,河谷地带,耕地
26、资源丰富,取水方便,水源较充足,地势低,热量相对充足,气候条件比较适宜人类居住;西宁为青海省省会城市,经济、科技水平相对较高,故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2)根据材料二,人口变化特点从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两个角度描述。由图甲可知,2000-2010年出生率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出生率变化不大,2000-2015年死亡率变化不大,2010-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缓慢。15-64岁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由图乙可知,尽管2010-2011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有所下降,但2012年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整体呈增加趋势,2013年起有所降低;2000
27、-2015年老年人口比重呈增加趋势,014岁人口比重在2000-2011年先减小后增加,2011年后一直减小,整体呈减少趋势。(3)由图乙可知,2010-2015年,青海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多在72%以上,占比较大,说明青海省劳动力充足;老年人比重较小,少年儿童比重呈减少趋势,说明社会抚养负担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劳动力数量较多,可能会加大当地的就业压力。10(1)0.0013km2/人;0.0012km2/人;8234m2/人(2)耕地。在城市、公交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
28、生活的需要。(3)淡水。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详解】(1)人均资源占有量资源总量人口数量,因此分别使用表格中的耕地总面积、森林总面积和年径流总量 除以人口总数,即可算出该地区的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是:耕地:0.0013km2/人,森林面积:0.0012km2/人,淡水:8234m2/人。(2)根据材料三,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湖面积而减少8000km2,这意味着该地区明显减少的资源是耕地。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将会是耕地面积。解决耕地面积不足问题的途径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去思考。节流方面: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尽量
29、节约用地,少占耕地。开源方面: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适当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3)通过计算,该地区的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为8 234 m3/人,而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为 2000 m3/人,实际占有量远高于人均需求量,同时由于该地区森林面积增加,淡水资源的数量会增加。所以,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淡水资源。但依然要节约用水,注意防治水污染;要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保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11(1)地区差异较大;沿海地带相对较小,内陆地区相对较大,西藏、青海、陕西等省区最大。
30、(2)负相关。(3)西藏人口数量小,但人口压力指数相对较大,主要是经济人口容量小所致。经济人口容量小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差(地势高,气候高寒,冻土、冰川、高寒荒漠广布);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通信、科技等条件差。【详解】第(1)题,对照图例可知,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地区差异较大,大体上沿海地带相对较小,内陆地区相对较大;西藏、青海、陕西等省区最大,浙江、江苏等省最小。第(2)题,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腾冲黑河一线为界,以东以南人口较稠密,以西以北人口较稀疏。人口密度与人口压力指数大致上呈负相关。第(3)题,西藏人口压力指数相对较大,主要是由于经济人口容量小。而经济人口容量小的原因主要可从自然和社
31、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12(1)生态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向良好的方向发展;2011年前增长缓慢;2012-2016增长非常迅速,但有微小的波动;2010-2011年与2016-2017年明显下降。(2)2010-2011年主要是压力系统系数快速下降;其主要因素是人口压力指数上升; 2016-2017年主要是弹性力系统系数急剧下降;其主要因素是年降水量与水资源量指数下降。(3)提高弹性力。要加强植被恢复,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力修建水利设施,降低因降水不均及干旱带来的影响;发展科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耕地,提高土地肥力;降低压力:加强环境监测与灾害预
32、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三废”达标排放;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积极落实垃圾分类。【详解】(1)由图中可以看出,整体波动上升,部分年份下降。2016年最高,2009年最低;2010年2011年下降,2011年2016年上升,2016年2017年下降。(2)分析在特殊时间,生态承载力变化的原因要结合三幅图一起看,根据最上方图可知,2010-2011年压力系统指数变化得最大,因为人类发展经济,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压力增大。而2016-201 7年弹性力指力系统指数变化得最大,因为降水少,气温升高,使水资源数量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3)影响弹性力和压力子系统的因素主要
33、是:压力系统(人口经济压力、环境治理压力)、弹性力系统(降水、气温、水资源以及土地生产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芜湖市生态承载力,应该提高弹性力,降低压力。提高弹性力:保护生态,恢复植被,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兴修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配,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科研,提高科技投入,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降低压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意识;坚决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污染物处理以后再排放;发展新技术,多途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13(1)19992008年能源消耗
34、总量持续不断增加;2000年达到了能源消耗的高峰;20082013年能源消耗总量在波动中趋于下降。(2)人口总量增加明显;劳动适龄人口增长较快,人口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老年人口有下降趋势,但老龄化进程依然明显;育龄妇女生育水平下降,年龄结构变化明显。(3) 太原位于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属于半湿润区,气候适宜;汾河流经,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较早,社会经济水平较高。(4)增加了城市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延缓了城市老龄化进程,降低了城市的老龄化程度;加快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市政建设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和调整。【详解】(1)结合太原市能源消耗总量图表可知太原市
35、1999年-2013年能源消耗总量持续不断增加,2008年达到峰值,20082013年能源消耗总量在波动中趋于下降。(2)结合太原市人口结构变化情况表可知太原市常住人口总量从1990年至2010年是持续增加的,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劳动适龄人口增长较快,人口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老年人口比重先上升后有下降趋势,但老龄化进程依然明显;育龄妇女生育水平下降,年龄结构变化明显。(3)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太原位于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属于半湿润区,气候适宜;汾河流经,水资源充足;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社会经济条件来看,地处平原,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较早,社会经济水平较高。因此太原市人口承载力较大。(4)人口流入使太原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流动人口的主要人员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城市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延缓了城市老龄化进程,降低了城市的老龄化程度;流动人口为城市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量青壮年劳力加快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市政建设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和调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