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西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把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建设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至2015年。 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领域;新医药产业主要包括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本规划中只涉及生物产业中的生物医药和医药制造领域。一、发展现状(一)产业发展现状2010年,全省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96.25亿元,比2005年增长4.27倍;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93.53亿元,比2005年增长2.92,
2、增幅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完成利税58.05亿元,比2005年增长5.48倍。行业运行呈以下特点:1、中成药工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2010年,我省中成药工业仍然是比重最大的子行业,占全省医药工业总量的42.90%,在全国排名第二,是全国9个中成药规模过百亿元的省份之一,列吉林省之后。2、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全省6个医药工业园区,4个在南昌,2个在宜春,两地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之和约占全省医药工业的一半左右。2010年,进入6个园区的企业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4.78亿元,占全行业的比重为53.03%。3、龙头企业效益凸显。2010年,汇仁、济民可信、仁和、江中、青峰药业这五家企业实
3、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之和占全行业的比重分别是29.83%、45.22%、40.17%。其中,江中、仁和为上市公司。4、过亿品种逐年递增。2010年,单品种销售超亿元的品种有15个,其中上510亿元的品种个,上10亿元品种2个。江中牌健胃消食片连续两年列全国屈指可数的年销售额过10亿的中成药品种之一。青峰药业喜炎平注射液,仁和妇炎洁洗液、江中初元、珍视明滴眼液、樟树医药大活络丸胶囊进入过亿品种行列。5、高成长企业营业收入倍增。医疗器械和卫生耗材产品销售收入迅猛增长,洪达医疗集团一次性医疗消耗品种上年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四分之一强,主营业务收入达6.7亿,血透仪2011年可正式投产;3L集团手
4、术巾敷料等进入全国各大医院,年销售额达2.2亿;益康医疗一次性注射器营业收入达5.5亿,并参股进入血液支架组织生产;青峰药业从2007年开始主营业务收入实现每年50%速度的增长,去年收入近10亿;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博雅生物、昌诺药业、青春康源等一批企业市场开拓力度大,主营业务收入也呈现成倍增长的好势头。6、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到2010年,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医药生产企业为主体,以江西中医学院(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中药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昌大学(食品学科和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临床研究基地)、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
5、西省中药质量标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药物研究所(江西省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技术支撑,以项目的产学研结合为载体的、较完善的全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创新体系,集聚了一支专门从事生物和新医药研究与开发及其成果转化的科技队伍和企业家队伍,为我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二)存在问题我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已经形成较明显的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但距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尚有较大差距。1、企业规模小,产能过剩。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有247家,其中,90%以上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实现的销售额不足全行业的50%。企业实施GMP改造以来,产能过剩,特别是片剂、胶囊剂、粉针剂和水针剂,开
6、工率仅约50%左右。2、产品老化,结构单一。全省医药产品种类中,以中药为主,原料药、化学药制剂未有大的发展,生物制药较弱,药包材发展不快,制药机械领域还是空白。另外,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含量低,产品销售利润率低。3、产业化率不高,产业链断层。我省上游产学研发展良好,但缺乏有效的技术市场中介和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进入中游产业化的项目较少,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不超过0.5%。由于新药研发在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实现过程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受多种因素影响,新药研发处于停滞状况,产业链断层,导致企业的新药储备品种少,难以形成产品梯队。4、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基础薄弱。我省除金水宝胶囊等少数产品属于原研外,其他
7、产品大多数为仿制药或跟踪国外抢仿药。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薄弱,新药研发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使得企业纷纷通过仿制和改剂型上新药项目,项目重复建设严重。另外,政府科技引导资金有限,投入分散,创新资源未能形成有效整合,创新能力不足。二、发展背景及趋势(一)全球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背景及趋势1、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产业之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正在推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制药工业领域的应用,促使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以及生命存续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加速发展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已成为各国的战略需求。美国高度重视生命科学的发展,
8、在联邦政府研发预算中,除国防开支外,投入生命科学的经费接近民用研发总投入的50,同时,美国放宽了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限制。德国联邦教研部共支持了21个生物医药科研合作网络的建设,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周期,促进了生物医药领域的临床科研。日本政府在未来开拓战略中提出,要大力加强世界最先进的卫生保健技术研发并形成新兴产业,将癌症等重点疾病领域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的研发列为国家战略项目。2、全球生物和医药产业已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集群。目前,生物技术专利占世界专利总数的30%以上,其中60%以上的现代生物技术成果应用于制药工业。美国已形成了旧金山、华盛顿、波士顿、北卡、圣迭戈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
9、。另外,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英国的剑桥基因组园、法国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印度的班加罗尔生物园、中国上海的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聚集了生物公司、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服务等在内的大量机构,这些区域创造了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大部分产值。3、全球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由成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全球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集中在欧美等七大传统药品市场,欧美国家的销售额占全球七成以上。近年来,随着新药研发周期和费用的持续上升、众多专利品牌畅销药物 畅销药物:指药品自上市销售起三年内,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产品。到期、企业缺乏后续拳头产品、各国医保政策趋紧,美国和欧洲药品市场销售额增长缓慢甚至下滑,全球
10、药品市场出现向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17个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随着全球医药市场区域化资源整合步伐的加快,新兴市场对全球药品市场增长的贡献度将会逐渐增大,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一个一级新兴医药市场的力量将会逐渐显现。(二)我国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我国发展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基础良好。我国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为我们发展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提供了独特优势。国内制药领域与国外差距最小的是生物制药,基础研发接近国际水平,在转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胚胎克隆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单克隆抗体领域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国家高度重视生物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
11、6-2020)和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把生物技术及产业作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重点。2、我国生物和新医药产业面临超常规发展机遇。目前,中国在全球医药市场排名第5位,全球尚未形成由少数跨国制药公司垄断的格局,为我国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驱动下,预计中国未来5年的GDP增长仍会超过8%;2009-201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共计8500亿元用于基本医疗卫生改革投入;二战后生育高峰年间出生的人基本进入老年期,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将增加用药需要;肿瘤疾病、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病种发病人数快速增长,这些因素都成为推动医药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
12、研究所预测,未来10年,医药产业将保持22%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19年,我国的医药市场规模或达到4万亿元,成为超过美国和日本,居欧盟市场之后的第二大药品市场。3、我国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内外部整合加速。从全球排名前10位的跨国制药公司和国内大型制药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全球的生物和新医药企业呈现出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趋势,这些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整合,通过不断获得适合疾病发展规律的畅销药物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一方面,产业内部整合与跨行业收购并存,例如复星医药增持同济堂、兵装集团重组湖北制药。另一方面,外资和风投加注中国制药领域,例如瑞士制药巨头诺华以8.5亿元人
13、民币收购浙江天元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85%的股权。4、我国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目前,我国化学药物以仿制品为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比较少,生物技术药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不大,传统中药的继承和再创新力度不够,医疗器械产品对外依存度过高。行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国百强医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比重为31%,而全球前十强制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球药品市场的份额为42%,差距较大。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化学药出口主要是医药中间体和大宗原料药,制剂出口量偏小,且基本面向欠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化程度低,较少企业进行跨国经营。(三)我省产业发展机遇2003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制定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
14、发展规划,将中成药和生物医药纳入六大支柱产业并制定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要抓好中药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中药饮片、中药材GAP种植、中药标准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食品及卫生产品和生物制品等,进一步扩大知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已形成中药为主导,其它子行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当前,国际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正在酝酿新的突破,以生物和新医药等为代表的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将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与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调整历史契机的相逢对接,为我省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结构性转移,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15、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医疗卫生及保健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全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不断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实施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工信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三部门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等加快培育生物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积极宏观政策背景下,预计“十二五”及至2020年期间生物和新医药市场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其它产业市场的平均增长速度,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的我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将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三、战略重点“十二五”时期,要紧紧把握鄱
16、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良好机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生物和新医药产业超常规发展,力争在产业链延伸、提高“四率”水平、抓好重点项目、引进企业合作、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真正成为我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先导产业。(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作为生物和新医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契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协调、市场调节配置、企业组织实施三个方面的作用,以形成“大产业”、建设“大园区”、培育“大企业”、支持“大项目”、延伸“产业链”为抓手,从
17、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出发,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发展现代中药业和医疗器械业,大力推进化学制药业,借力突破生物技术制药业,努力实现产业布局更优、集聚程度更高、企业规模更大、竞争实力更强,推动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成为增长速度快、运行质量好、带动作用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而形成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二)基本原则1、市场运作,政府引导。根据生物和新医药产业自身发展特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把市场需求与政府作为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主体。政府在创新创业、投融资体制、政策法规等方面
18、营造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政府投资在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示范、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引导和推动力度。2、合作开放,聚集发展。坚持“引进来”战略,推进合作开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来江西投资,提升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着力培育以基地为载体,龙头企业为核心,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为突破口,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相对集中的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集群,推动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坚持“走出去”战略,鼓励省内创新机构、大型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合作,提高我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3、创新引领,重点突破。把
19、自主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指导方针,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重点围绕我省特色、优势领域,遴选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通过关键技术、重大产品的产业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跟踪技术发展趋势,坚持自主创新与消化引进创新相结合,自我发展与借力发展相结合,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扩大交流与合作,加快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4、优化结构,持续发展。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目标,在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妥善解决资源能耗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要在优化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上下功夫、求实
20、效,提高“四率”水平,力求发展速度、经济效益、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和谐统一,把构建循环经济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发展目标作为基本方向和根本任务。(三)战略定位 立足我省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大科技创新,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延伸拓展产业链,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通过10年的努力,基本实现我省生物产业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构建适应江西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的产业研发体系、药品生产体系、医药外包体系、商业物流体系和专业化服务体系,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 的比重明显提高,保持国内中药产业领先地位,成为我省国内重要的生物和
21、新医药产业发展基地。(四)发展目标到2015年,依托南昌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和六个医药产业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以制造企业为主体,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上下游产业链的高价值配套项目,拉紧上下游产业链,提高价值创造能力,通过产业链的高效整合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发展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链完善、健康发展的基本格局。1、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2.10%,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中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化学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
22、元,生物技术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医疗器械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亿元。2、技术调整目标。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目的,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积累原始技术和资本,通过一批重大创新药物的上市销售提高我省生物和新医药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层次。支持鼓励企业把研发和生产环节中的非核心技术部分通过合同方式转给其他有能力的研发公司和机构来完成,加快现实生产力转发,力争2015年初步形成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聚集上游研发资源的产业化平台,打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争取上市的重大创制新药5个,在国外专利申请方面形成零的突破。3、企业发展目标。支持鼓励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开拓市
23、场,提高企业四率考核水平。支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提高抗风险能力。力争打造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2家,过50亿元以上企业5家,过10亿元的企业2025家。4、产业布局目标。依托南昌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和六个医药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建设,延伸产业链,形成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合理布局。到2015年,南昌形成700亿元的产业规模,成为引领全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构建形成以南昌为核心发展区,以宜春、抚州、景德镇、鹰潭、吉安、新余、上饶等地为扩展区的产业发展布局。(五)重点领域1、中药产业。实施大品种战略,优先支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对江西传统名优中成药
24、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真正的核心技术优势,壮大优势品种;推进道地和优势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构建药材种植产业链,加快中药材种植业和中药资源开发与发展;继承和发扬光大“樟帮”和“建昌帮”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术,重点开展我省道地中药材及特色品种中药饮片的规范化炮制、中药免煎颗粒、中药标准提取物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提升我省中药材炮制加工技术水平;开展中药提取技术、分离技术、纯化技术、干燥技术及包合技术等中药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和新型辅料的应用研究,整体提升中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以安全有效、使用方便、质量可控为方向,优先支持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病、艾滋病、抑郁症、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流
25、感等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等的传统经典方药、名方验方的中药新药及新剂型的开发和产业化,加快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品牌、品种和企业。重点支持:(1)优势大品种二次开发。开展对肠炎宁片、女金胶囊、通窍鼻炎软胶囊、养血当归泡腾片、复方鱼腥草滴丸、荷丹片、大活络胶囊、山腊梅叶软胶囊、五酯滴丸、灵芝浸膏片、杏香兔耳风胶囊、活血止痛片、山腊梅滴丸、板蓝根泡腾片、宫炎平分散片、右归胶囊等特色品种、剂型较新颖品种和喜炎平注射液、夏天无注射液等重大中药注射剂品种的二次开发。(2)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开展江西省道地和特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种质资源的研究,尤其是江枳壳、江栀子、江香薷、车前、泽泻、泰和乌鸡、
26、蔓荆子、草珊瑚、吴茱萸、夏天无、夏枯草、覆盆子、广昌白莲、前胡、紫珠、粉防已等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和种质研究,建立上述中药材品种种质数据库和信息网络系统。(3)中药饮片规范化炮制及提取物产业化。开展栀子、江香薷、车前、泽泻、枳壳、吴茱萸、覆盆子、大蓟、陈皮等道地中药材及特色品种的规范化炮制和产业化开发,实施栀子提取物、枳实提取物、车前提取物、泽泻提取物、发酵虫草菌丝体提取物、虎杖提取物等系列标准提取物产业化开发。(4)中药新药及保健食品产业化。实施中药新药品种如婆罗素片、冬青通脉胶囊、克黄利胆胶囊、双清片(栀子)、健脑康胶囊、健脑康口服液等中药新药及保健食品的产业开发。(5)支持特色品种的中药保
27、护研究。重点支持我省市场前景较好、竞争力较强的特色品种开展中药品种保护研究,力争早日获得中药品种保护证书,培育更多的明星品种。2、化学药。支持抢仿专利到期的全球知名品牌畅销药物,鼓励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化合物;重点围绕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心血管系统用药、维生素、激素、循环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精神神经系统用药等优势门类,突破优势大宗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关键生产技术,提高其市场核心竞争力;重点实施应用缓释与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经皮吸收制剂等现代制剂产业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重点支持:(1)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重点支持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替米沙坦胶囊、右旋糖酐铁分散
28、片、盐酸格拉司琼口腔崩解片、注射用头孢米诺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司他斯汀片、注射用氨曲南、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恩替卡韦片、格列齐特缓释片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的化学药产品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培育新经济增长极。(2)优势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产业化应用。进行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共性技术以及酶、菌种、发酵等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开发,重点支持先进适用技术在优势大宗原料药如维生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脂类、氨糖甙类、林可霉素类、-内酰胺酶抑制剂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类等产品及其医药中间体生产中的应用,以提高我省优势大宗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核心竞争力
29、。(3)专利到期药的产业化开发。抓住全球仿制药市场快速增长及一批临床用量大、销售额居前列的专利药陆续专利到期的机遇,加快仿制研发和工艺创新,尽快完成产业化工作,实现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市场份额。(4)新制剂技术产业化开发。鼓励开展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微乳技术、微囊化技术、纳米粒技术和脂质体技术等制剂技术应用开发,推进缓释控释制剂、透皮吸收制剂、粘膜给药制剂、靶向给药制剂等现代制剂产业化。3、生物技术药。围绕血浆原料深度开发,重点突破关键生产技术,继续做大做强血液制品、抗毒素与抗血清领域系列产品,实现我省生物制品企业跨跃式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和国内国际合作,积极引进疫苗、基因工程及多肽药物、
30、抗体药物、核酸药物、诊断制品等方面的生产研发企业,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蛋白质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等产品,迅速增大生物制品领域规模总量。重点支持:(1)开展基因工程药物、蛋白质工程、生物芯片等相关关键技术的产业化研究。(2)基因工程药物、蛋白质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等产品产业化开发。(3)高附加值血液制品、生化制品系列新品种产业化开发。4、医疗器械。在巩固现有输注器具、卫生材料、血细胞分析仪及体外诊断试剂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有能力的知名医疗器械企业进驻江西,重点开展临床需求大、应用面广的医学影像、放射治疗、微创介入、外科植入、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的研发,推进核
31、心部件、关键技术的国产化,培育10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先进医疗设备器械产品。重点支持:(1)B型超声诊疗仪、X光机、心电图机、心电监测系统、核磁共振电子诊断成像仪、血液透析仪及相关配套医用耗材、血细胞成套分析系统、理疗美容仪器、蛋白质基因组分析仪等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开发。 (2)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医用手套等传统产品,提升核心技术水平,提高其机械加工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3)扩大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呼吸机及体外诊断试剂等优势产品生产规模,加强市场开拓。辅助企业做大做强家庭治疗及康复类器械如体外反博器、光子
32、治疗仪和冷光美白仪。(4)静脉留置针、心脏二尖瓣球囊扩张导管、无针注射器及高科技含量敷料等产品产业化。(5)加大对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和血管内导管支架的研发支持,对已有的产品进行深度开发,重点支持生物羊膜、人造皮肤、心脏封堵器、单克隆抗体修饰血管内支架的研发和产业化。5、能力建设。重点支持企业建立组织体系健全、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基础设施环境与条件优越的企业技术中心,支撑企业在自主创新重点领域实现局部突破;支持产学研用基地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性合作,共建产业联盟,加快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步伐;以人为本,培育和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掌握自主知识
33、产权和关键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引领企业实现技术创新。重点支持:(1)10个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2)20个企业技术中心建设。(3)5个医疗器械研发中心建设。四、对策措施大力推进我省生物和新医药发展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任务,也是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从体制、科技、投资、税收、市场等方面对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占GDP的比重,努力提高医药工业对财政贡献的比重。(一)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继续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江
34、西省科技支撑计划、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等方式,加大对生物和新医药创新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动创新药物研发、大品种技术改造、技术平台建设、特色产地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以及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行业国家工程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等建设,支持建立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和新药临床研究中心,支撑新药创新的开展。(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示范工程,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推动结构调整,结合实施新版GMP,支持符合结构调整方向、对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升级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中药现代化、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创新药物产业化、基本药物及化学药大
35、品种提高质量技术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三)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把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紧密结合,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培育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合理有序地利用相关资源、整合资本和项目,增加行业内大企业、大集团的竞争力。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看,为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的良好市场环境,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整合上下游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快速持续发展机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从政策上引导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四)加强产业引导,加大对大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发
36、挥政府发展新兴产业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制定相应优惠扶持政策。依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各地要优选重点项目,优先实现用地调剂,优选联审。围绕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培育、产业发展等方面研究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启动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强对生物和新医药园区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快园区基础设施,科研和产业化孵化设施,商业物流体系,投资体系的建设,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引进跨国制药企业直接在园区办厂。支持临床必需
37、、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创新药物优先进入医保目录。(五)积极培育龙头,做强优势企业充分发挥我省中成药企业在国内的影响力和上市直接融资的功能,鼓励重点企业与跨国医药集团,国内有产品、有技术、有市场的实力型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实施上市医药企业资本运作和规模扩张计划,促进我省重点企业向国际化、集约化、多元化、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安排科技、技改、新兴产业专项发展资金进一步向重点企业集团和重大项目倾斜。加大重点企业、大集团改革重组力度,增强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能力,通过靠大联强,招商重组,收购兼并,合资嫁接,品牌战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增强重点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实现其裂变式、跨
38、越式发展。(六)形成良好氛围,造就优秀人才队伍医药是涉及国计民生和公共卫生健康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营造奋发有为诚实诚信,积极向上的社会人文环境,培育敢闯、敢试、敢干、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把培育壮大我省优秀企业家队伍和各类人才作为推进生物和新医药产业发展战略任务来落实,把提高“四率”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衡量发展实力的重要内容来检验。要让企业家的这种精神风貌成为社会普遍尊荣的风尚。要理解企业家,善待企业家,支持企业家,更要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每年坚持对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宣传优秀企业家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宣传优秀企业家服务职工奉献社会的典型事例
39、,发挥和激励优秀企业家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新型示范和表率引导作用。 (七)坚持改革创新,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专项基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创新支持方式。重点支持生物和新医药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创新能力建设等。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机构来赣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争取社会资本对我省生物和新医药产业的投入。培育和扶持企业直接融资,推动项目直接融资,鼓励支持已符合条件的优强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筹资,鼓励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支持已上市企业进行定向增发再融资。引导和激励各类金融机构提供适合创新活力旺盛的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推动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开展订单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业创新试点。(八)适应市场需求,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创新药物价格形成机制和税费调节机制。改革现有的价格管理政策,对本省企业生产的生物和新医药创新产品,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认定,采取支持性价格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在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时,鼓励对本省创新产品与其他药品实行分类评审,按创新药品的质量及服务进行评标。2011-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