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二单元(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二单元(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第二单元 把握世界的本质1.正确理解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强调物质的客观性;“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强调物质是可知的;“客观实在”,强调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常见错误如下: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包含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客观实在只包含物质现象。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者之间不是整体和部分(总和)关系,而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
2、质性。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客观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构成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这里注意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包含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是客观的。常见错误,认为生产力是客观的,而生产关系则是主观的。3.正确把握物质和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脱离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4.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时期,其根本性质没变;二是物体相
3、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是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注意: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脱离静止谈运动,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方生方死”、“日方中方睨”、“人甚至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脱离运动谈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5.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变、创造规律、但可以发现、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并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而
4、不是改变规律自身),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遵循客观规律是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前提和基础,不能颠倒二者的位置。规律规律性现象 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规律性现象是浮于外表的联系,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6.意识的本质: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里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注意:人脑大脑(意识为人所特有,不包括动物)机能产物/分泌物(这就意味着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产生意识,因为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注意: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歪曲的、虚幻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 意
5、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7.意识的作用: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注意: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但自觉选择性为人所特有。能动的改造世界。第一,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注意:意识有正误之分,所以意识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而错误的意识则起消极的导向作用。(即正促错阻)第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办事情是出发点。第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6、,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注意:物质第一性,起决定作用;意识第二性,作用具有双重性,不能笼统的说“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9.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注意: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客体是客观世界(不是主观精神世界);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一种物质性活动,所以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而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性活动。此外还要注意,意识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需要中间环节实践。常见错误:扩大或缩小范围: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一
7、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人类最基础的实践活动社会变革的实践。实践活动可以分为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其中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10.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注意: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唯一,只有实践;而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但不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如书本知识、他人的讲授等),最终都来源于实践。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里的动力不是唯一的。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注意: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根本任
8、务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反作用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注意:认识也有正误之分,作用也具有双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11.真理及其特性:真理是标志主客观相符的哲学范畴。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常见错误:真理当中包含谬误的成分。通过真理的定义可知,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谬误是主观不符合客观的认识,不能说真理当中包含谬误的成分。真理是永恒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超出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真理是主观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也是客观的。12.认识的特性: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来说明,强调认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与谬误相伴而行。认识具有无限性。也是从主客体两个角度来说明,强调认识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常见错误说法,认识是一种圆圈氏的循环运动。更正: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