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质量评估与监控(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508058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计划质量评估与监控(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计划质量评估与监控(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计划质量评估与监控(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计划质量评估与监控(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学计划质量评估与监控的研究摘要 为简化教学计划质量评估,本文尝试以专题性评价(或评估)、或形成性评价、或诊断性评价教学计划。本文尝试引用课程变更率概念,选择以3种课程变更类型指标对我校某一学年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3类理论必修课程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变更原因,快速诊断和评估以及监控教学计划质量。该方法操作方便,并且对教学计划质量评估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关键词课程;变更;教学计划;质量;评估;监控引言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各项活动的行动指南,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依据1。教学计划质量是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内容完整、系统地实施

2、及教学质量的前提。而评估教学计划质量是对其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控的重要工作。目前有关教学计划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论文几乎未见到。教学计划的组成,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教学环节(含讲课、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考核等)安排、要求等内容。它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同时,它要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所以,它的内容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还有隐含因素和模糊性。因而,评估教学计划质量是一项复杂而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尤其它的一些因素带有模糊性,用一般的定性评估或传统的定量评分法难于做到准确和全面2。对于有模糊概念而又可以量化的领域,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情

3、况。田晓娜(主编)在中国学校评估工作实用全书中对教学计划的评估即是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称为“多层次综合评判”方法-四级多层次指标体系方案2。其主要步骤如下:1、选好评估指标体系(即因素集)和评语等级(即评语信);2、确定末级指标评估向量,形成评判矩阵g;3、确定权重系数a;4、对末级指标评估向量形成的评判矩阵按最大最小运算法则,作模糊变换b=ag;再归一化得到上一级指标评估向量。类推,得到最后问题综合评判结果。采用“多层次综合评判”方法评估教学计划质量,需要各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入,且其中对权重系数的确定,矩阵运算,多次归一化运算得到上一级指标评估向量等问题,操作起来比较费时费力,工作量也比较大

4、。为简化教学计划质量评估,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本文尝试以专题性评价(或评估)、或形成性评价、或诊断性评价教学计划3。专题性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问题进行专门的价值判断。它的作用是为解决某个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专题性评价只针对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评价,不要求对教育活动进行全面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作出的价值判断,也称为进行性评价。其特点是通过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以促进工作的改进。形成性评价一般以反馈调控和改进完善为主要目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通过诊断教学方案、计划、过程、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及时改进、调控、矫正,以

5、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重视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诊断性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诊断性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改进手段。教学计划是以课程为单元组成的。从计划制定到执行,其设置的课程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达不到设计要求而需要调整(变更),我们将实际执行时调整(变更)的课程门次数与计划制定时的课程门次数之比称为课程变更率。本文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为专题进行研究,用课程变更率指标评估院(系)教学计划质量。每个院(系)只须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参入,可快速完成本单位教学计划中调整(变更)课程门次数与计划课程

6、门次数的统计工作,并形成全校数据汇总。通过统计数据分析、诊断各院(系)及各类课程变更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监控全校教学计划运行状态,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3给院(系),以便院(系)及时改进、调控、矫正3。同时将评估结果纳入到年度院(系)目标考核管理指标中,促使院(系)、专业教研室重视教学计划制定,确保教学计划质量和教学秩序以及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提高教学质量。一、调查方法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比实践课、必修课比选修课门数都要多很多,理论必修课门数占到75%80%以上,且必修课的重要程度和课程设置的稳定性以及在教学计划中所具有的代表性、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文选择理论必修课为研究对象,对其执行情况进行专

7、项调查评估。选取我校20082009学年78个本科专业4个年级教学计划中理论必修课为研究样本,采取专项调查(普查)方式4,用课程变更率指标进行观测(统计、分析)教学计划执行情况5。本文中课程变更率是指教学计划理论必修课中(相应课程类型或总的)课程变更门数与(相应课程类型或总的)计划课程门数之比,分为(总)课程变更率和各类课程变更率等。其中理论必修课按“课程类型”分为“公共基础课”(a类课程)、“专业基础课”(b类课程)、“专业课”(c类课程)3类。课程变更类型分为“学期变更”、“学时变更”、“名称变更”。每类课程中都可能存在3种变更类型。一门课程如出现1种或多种变更,均属发生了变更。通过对院(

8、系)和学校两级相关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完成报表数据统计和汇总工作。经过院(系)和学校两级审核,工作误差接近于零。表1、表2为设计的统计报表(见下表)。以专业为单位进行统计。对于几个专业合班上课的情况,按专业分别进行统计。表1中 “课程名称”为教学计划中规定开出的课程。“学期变更”,指教学计划规定开课学期和实际开出学期是否一致;“学时变更”,指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与学期教学任务实际执行的学时是否一致;“名称变更”,指教学计划课程名称与实际开课名称是否一致。表2中计划课程数据为本专业4个年级20082009学年两个学期教学计划设计开出的3类必修课课程。表2中变更课程数据由表1按“授课年级”和“课

9、程类型”对应汇总到表2相应栏目中。表2中计划课程统计和变更课程统计的单位均为门次数。二、统计结果根据各专业表1和表2的统计汇总后,再汇总出全校各院(系)所有本科专业各类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见表3、表4。表中各种变更率(下同)说明:a类课程变更率为公共基础课变更门数与其计划课程门数之比。以此类推b类课程变更率和c类课程变更率等。专业变更率是指有课程变更的专业个数与专业总数之比。三、课程变更情况及原因分析1、各类课程变更及构成分布由表3汇总得出表5和表6可见,在全校各类课程中,c类课程变更率均最大,其次是b类课程,a类课程变更率均最小。说明专业课调整变化较大,可能是随着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教学计

10、划须随着相应调整,也可能与计划制定者的水平有关或制定计划时调研论证不够。若是后一种情况就值得注意了。因此总体上说各院(系)对专业课的设置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论证。从各院(系)来看,c学院b类课程和c类课程变更率分别为22.5%和25.9%(见表3),l学院c类课程变更率达28.6%,如此高的课程变更率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这两个院(系)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上要很好地研究和论证。2、课程变更类型构成分布由表1样表填报汇总得到表7和表8可见,在64门变更课程和有课程变更的24个专业中,学期变更占比均最大,说明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把握不准,课程衔接关系不明。而学时变更占比均列第二位,说明在教学内容设计把握不准。名称变更占比均最小。关于名称变更,有的院(系)不同专业同一门课程或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同一门课程名称不统一,说明在教学计划论证时没有统筹兼顾,规范性不够,课程建设管理还不到位。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