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王 高(苏州市相城区湘城中学 )摘要:本文就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作一些探讨,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四个方面的策略。一、备课、上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三、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画图分析的习惯。四、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归纳、总结。关键词:有效教学、个体差异、教学方式、情景分析、画图分析、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强、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学中发现, 尽管有的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有关调查显示:高中物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最困难的一门学科。而且,江苏新课程08年高考模式
2、要求理科必选“物理”,这样,迫使半数以上学生要学习物理学好物理,因此,为了提高广大同学们的物理学业成就,帮助更多的学生顺利地升学,讨论和研究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本文仅就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作一些探讨。
3、 一、备课、上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备课、上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更应该分析和熟悉学生情况,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率。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头脑中始终有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体现,上课时有所落实。其次教学时必须心中装有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中下等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想到他们。课堂提问时,对低层学生,提的问题要基础,尽可能浅显,一点一滴地启发,确需综合考虑的问题,教师要作好铺垫,多设计一些台阶,避免跨度太大。通过提问使低层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中层学生,要在教材的
4、基础上略加提高,提一些经过思考和比较就能回答的问题。对高层学生而言,提的问题要在中层基础上深化、拓宽。 笔者在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中就特别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取得较好效果。复习初,首先对全体学生做一次问卷调查,以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习惯上的差异。问卷内容为整个高中物理的38个知识点以及解题习惯、数学运算能力等。要求学生按掌握情况好坏以A、B、C、D作答。比如“摩擦力”这一知识内容,掌握情况好回答“A”;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一些不解回答“B”;掌握情况一般,有点似懂非懂回答“C”;掌握情况糟糕,几乎不懂回答“D”。最后统计调查问卷结果,就可以清楚知道每一位学生各个知识掌握的情况以
5、及运算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而不是简单笼统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印象。这样,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在复习某些知识内容环节中给予需要帮助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及时提问、板演、督促和鼓励。从而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整体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教学方法。在备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同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每一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
6、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教师一般大多采用单一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有的教师把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甚至干脆不做,变成黑板上讲实验。一堂课基本是教师讲到底,缺乏师生交流,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动脑练习的机会。结果是学生课堂似乎听懂了课后自己却不会做。教师越讲水平越高,学生越学越没信心。教师抱怨学生笨,学生佩服教师“水平”高。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重教”向“重学”转变。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定学,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只
7、能被动在下面听,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试想一下,课堂的时间都被你教师占用了,学生练习、体验的时间就没有了。毕竟学习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课后化多长的时间来自觉学习物理这一门课。而且,从白天上课到晚上自习,间隔了较长一段时间,学生对白天课堂的印象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对有的学生来说,完成作业和练习就有了一定的困难,这也为他们完不成作业或抄袭作业提供了机会和理由。这种情况下,教师内容讲得再好,语言再流畅,例题再多,其课堂教学也是低效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练习时间,要敢于精简“讲”的内容
8、,放手给学生多“练”的机会。可以依据具体教学内容,采用“讲-练-讲”或“练-讲”或“讲-练”的模式,注意学和教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结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方法,保证教和学的有机同步进行。其次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推理、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力学重点内容时,引导学生清楚认识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如何推导向心力?进而如
9、何推导万有引力?引导学生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如何推导动能定理?进而如何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要求学生能熟练推导完成。通过推导定律、定理的过程,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更加清楚的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定律、定理不再是毫无联系、各自孤立的内容。在推导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能力得到发展。相比之下,如果只让学生记住这些定律、定理的内容、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做题、练习来掌握,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只能是低效的学习。最后要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科学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几乎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能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一个教师
10、都能够真正来做实验,引导学生来操作实验,而宁可在黑板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多次地去讲实验,教学效率低下。专家认为:对于实验,讲十遍、百遍,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遍!有的教师主观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来得轻松,更容易应付考试。其实不然,由于缺少亲身动手操作体验,印象不深,学生课上听懂课后就忘了,怎么办?你以后还得反复讲。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的实验越来越灵活多变,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缺少长期实验探究操作训练是很难应对高考的。另外,实验操作对学生的素质提高、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多年前出现物理系的学生不会换电灯泡,高中毕业生对游标卡尺、多用电表不会使用,但愿现在和将来的学生不会
11、再出现这种现象,否则真是教育的悲哀!三、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画图分析的习惯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练习是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具体学习形式,也是教师与学生书面交流的主要方式。而目前许多表述物理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阅读再现物理情景。许多习题结合生产、科技、生活,为了能够将题意表述清楚,出题人不惜文字,由于文字较多,再加上一些隐含物理含义的文字,使得情景分析变成一个重要的审题过程。很多学生由于长期受“重结论轻分析”思想的影响,急功近利,忽视情景分析,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凭大概套用某个物理规律,导致解题失误。所以,新课程背景下面对新高考,解题
12、过程中思维重点要前移,引导学生重视情景分析显得非常必要。教师应引导学生读题,说题,分析习题中的情景特点,以及满足的规律。另外,由于有些习题没有配图,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程度不同,往往会弄错情景、遗漏条件、降低解题的正确率。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要求学生将物理情景构建成对应的物理模型图,包括过程图、状态图、示意图、图象等,将物理条件标注在图形的相应位置,寻求因果关系,应用相应的物理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从而提高了练习的正确率,培养了学生画图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时虽然强调了画图分析很重要,但仍然有部分同学解题时偷懒不画图,为此我提出:“无图不讲课、无图不解题、无图不答疑”;要求学生做到:“无图不提问
13、、无图不答题”。我平时上课的时候刻意在黑板上规范画图、板书相应的条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探究,突出解答问题的层次性和条理性;要求学生作业时必须在作业本的左侧三分之一区域内画图,并以“十分制”对学生是否画图或画图是否规范进行评价,采取分数刺激的办法来达到规范画图的目的。 其实,情景分析和画图分析是密切联系而又相互促进的关系,情景分析清楚便于画图分析解题,而恰当的图示分析反过来也促进了情景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提高,有了流畅而准确的情景分析和画图分析,物理规律的运用就显得顺理成章。经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了情景分析和画图分析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引导学生对
14、所学内容及时归纳、总结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机的物理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这就好比家长教小孩儿经常收拾房子进行内务整理一样,物品有序摆放,存取自然方便,使人赏心悦目。我在物理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意探讨:每上一节课的内容,下课前不是自己单方面进行小结,而是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具体操作是分阶段培养,第一阶段是高一新生大约在前两个月的物理教学中是我进行课堂小结,学生补充完整;第二阶段大约从牛顿运动定律开始,每一节课结束时找一个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我来进行补充完善,其他同学模仿总结;第三阶段大约是从机
15、械能教学开始,每上一节课结束时要求同学们自己归纳知识点,相互交流补充完整。每学习一章要求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画出物理知识联系图。这项工作分两步走,高一的前两章力和直线运动是我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画出知识结构图,学生点评;后来每上完一章要求学生自己总结画出知识结构图交我点评和补充。将优秀作品张贴出来进行表扬,并号召同学们向画的好的同学学习。在注重章节小结归纳的同时,还注重滚雪球似地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高中物理学习结束时要能拿出一张物理知识结构简图,简图中要能有机地补充完美的“枝叶”。物理测验后要求学生对答题情况进行反思,寻找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对错题进行更正。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归纳和应用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1杨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施良方、崔允郭,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