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汇总(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汇总(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学 院:机电工程系专业班级:机械083班学 号:学 生:指导老师: 学院教务处 2010年12月23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评阅书题目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答辩评语及成绩答辩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教研室意见总成绩: 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摘 要关键词:牛头刨床、速度、加速度、力与力矩本次课程设计是对刨床的的设计参数进行评定,设计过程分为三组,主要是对刨头的加速度、速度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然后作出刨头的速度矢量图、加速度矢量图和力与力矩的矢量图,统计刨头不
2、同位置的速度、加速度、力的参数,将数据绘制成曲线图,然后分析曲线图的走势来评定刨床的各项参数,在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对比,得出最优参数。最后分析其原因。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1设计任务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1-1。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
3、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在切削的前后各有一段约5H的空刀距离,见图1-1,b),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安装飞轮来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减小电动机容量。课程设计的任务:1作机构的运动简图,再作机构两个位置的速度,加速度图,列矢量运动方程;2作机构两位置之一的动态静力分析,列力矢量方程,再作力的矢量图;3. 用描点法作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与时间的曲线。设计数据:表1-1设 计内
4、 容导 杆 机 构 的 运 动 分 析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符号n2L0204L02AL04BLBCL04S4XS6YS6G4G6PYPJS4单位r/minmmNmmkgm2724301108100.36L04B0.5L04B1804022062080001001.2 图1-22 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2.1 速度分析取曲柄位置“9”进行速度分析。因构件2和3在A处的转动副相连,故 = ,其大小等于lO2A,方向垂直于O2 A线,指向与2一致。 =2n2/60 rad/s =7.54 rad/s = = lO2A =0.83m/s(O2A)取构件3和4的重合点A进行速度分析。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
5、 + (2-1)大小 ? 0.829 ?方向 O4A O2A O4B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0.005(m/s)/mm ,作速度多边形, =v=89.30.005m/s=0.447 m/s =pb =133.90.005m/s=0.669 m/s又 = /lo4A =0.4467/0.0.316 rad/s =1.24 rad/s=AB=1.240.81 m/s=1 m/s取5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 + (2-2)大小 ? 1 ?方向 导杆 O4B BC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0.005(m/s)/mm, 作速度多边行。则由图知, = pc5=19.60.005 m/s=
6、0.98m/s =42.30.005 m/s=0.216 m/s = / LBC =0.216/0.2916=0.74 rad/s2.2加速度分析:取曲柄位置“9”进行加速度分析。因构件2和3在A点处的转动副相连,故=,其大小等于lO2A,方向由A指向O2。 =7.54rad/s= LO2A=7.5420.11 m/s2=6.25m/s2 =2=21.240.6996=1.73 m/s2= lO4A=1.2420.316=0.552 m/s2 取3、4构件重合点A为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 = + + (2-3)大小: ? lO4A ? 6.25 2 ?方向: ? BA O4B A
7、O2 O4B(向左)O4B(沿导路)取加速度极点为P,加速度比例尺=0.02(m/s2)/mm,作加速度多边形. =350 0.02m/s2=7m/s2=7.05 m/s2 =7.050.81/0.316=15.8 m/s2 取5构件为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 = + + (2-4)大小 ? 15.8 lBC ? 方向 导杆 BC BC 取加速度极点为P,加速度比例尺=0.05(m/s2)/mm其加速度多边形有:= 0.00531.34 =15.67m/s2 = (同向)3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3.1 刨头的力的分析过程: 对于刨头可以列出以下力的平衡方程式: F=0 P + G6 + FI6
8、 + FR45 + FR16 = 0 (3-1) 方向:x轴 竖直向下 与反向 BC(推力) 竖直向上 大小: 0 620 - m6ac6 ? ?以作图法求得:FR45 = 991 N FR16 = 639N 3.2 对于摇杆滑块机构可以列出平衡方程式:对于摇杆滑块可以列出以下力的平衡方程式:=0 FR54 + FR34 + FI4 + G4 + FR14=0 (3-2) 方向: BC O4B y轴 ? 大小 991N 2680N - m4 220N ? 对O4 力矩平衡方程式:(取顺时针为正)=0 FR54 * y1 + G6 * y2 - FR34 * y3 + FI4 * y4 + M
9、= 0 (3-3) 得到: FR34=2680N由此可以求得FR14的大小: FR14=1525 N 3.3曲柄2平衡力矩分析对O2点取力矩平衡方程式:(取顺时针为正)即FR34对O2力矩:M= 93 Nm4 方案比较附表4-1:序号(同附表2)方案1方案2方案311.35611.320.771.61.1723.5512.730.769.12.563260.71360.81.38618.72.3740.023510.02301.020.02270.96588781141741.60155781.7562675155102.0614660.5470.16710.2700.480.3331.99附
10、表4-2:机构性能比较表指标数据项目方案1方案2方案3备注功能质量0.7620.791.245工作段刨头最大速度0.5620.5980.78工作段刨头平均速度3.94.429.78工作段刨头最大加速度28.6411.4311.4工作段刨头加速度最大变化率260.5360.82618.7工作段刨头的最大惯性力88881417415578机架对曲柄的最大反力267555107630机架对导杆的最大反力0/850/870/88.2最小传动角构件34构件5、6851.41066.51466最大平衡力矩经济适用性能最大运动轮廓尺寸315530270298419796长宽机构复杂程度676767构件数运动
11、副数附表4-3:机构评价指标序号指标类型指标名称指标值 1运动性能工作段刨头接近等速运动的程度2工作段刨头加速度曲线平均斜率3动力性能刨头最大惯性力4两组最小传动角平均值的倒数5最大机架反力6最大平衡力矩7经济适用性最大运动轮廓尺寸长宽8机构复杂程度构件数运动副数附表4-3中部分符号含义如下:、:切削工作段刨头加速度曲线的最大、最小斜率;、:分别与和相对应的曲柄转角;:一级四杆机构的最小传动角;:二级四杆机构最小传动角。结论:从总体数据来看,第一组数据是最好的,但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其运动性能和经济性能不如第二组好;第三组数据也有一些优点其最小传动角比其他组大,这样可以避免死点等情况,其最大平
12、衡力矩比较小。总 结 本次课程设计持续一周,可以说是紧张又有学到了知识,从中可以发现许多的问题,发现问题以后就要解决,从中会学到很多,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特别是专业课不熟悉,作图不熟练,这些都导致了课程设计过程中特别是作图时出现的误差,所以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多熟悉专业方面的知识 ,在作图方面要多练习,在数据统计过程中发现有些点的数据和实际值有较大的出入,这可能是有些同学在计算过程中没有计算正确,也可能是某些参数的矢量方向弄反了,通过再三的核对、检查,有些比较大的误差我们可以更正过来,但有些小的误差我们无法避开,这很可能是画图时出现的误差。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分为三组,三组各有自己的数据,完成
13、作图后进行比较,看看那个方案比较好,这样的比较可以让我们比较全面的了解刨床的一些设计参数,虽然不能说我们的数据是完全正确的,但从线条的走向趋势来看还是能大体的反映一些设计要求的,可以说这次课程设计是一次模拟真实的的设计,通过计算各项(AF)jk,比如运动性能、动力性能、经济适用性。运动性能表现在速度和加速度方面;动力性能表现在所受的力和力矩方面,而经济性表现在机构的复杂程度上。通过三组数据的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第一组数据是比较好的,其运动性能、动力性能、经济适用性都比较好。通过几天的课程设计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了很多,但也存在不足,希望学校多组织几次这样的活动,让我们能够更全面的掌握专业方面的知识。参考文献1 机械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编机械设计手册【M】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研究室编 理论力学六版北京2002.83 孙 桓 等 主编机械原理(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