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风电场建设规划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风电场建设规划方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态风电场建设规划方案1.建设目标提高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升风电场区域生态服务价值;调整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和格局,进行风电场区域的土地生态重建;加大风电场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采用防沙固沙与土质整理,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对电厂工程建设中的林地破坏和土壤的扰动实现碳补偿,实现从“碳源”向“碳汇”的转变。2生态补偿面积核算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本项目征占地总面积为23.6hm2,其中永久占地面为积6.71hm2,占总占地的28%;临时占地面积为16.89hm2,占总占地的72%。(1)临时占地本项目临时占地类型
2、为荒地(4.6hm2)、林地(4.86hm2)、疏林地(5.85hm2)和耕地(1.58hm2)。施工期临时占地包括临时施工场地、场内临时施工道路和临时堆土场等,因场地平整和施工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且挖掘机、起重机、吊装机等进入施工场地,在作业过程中对地表植被碾压,造成植被破坏。对于临时占地,在场地平整前应注意保存表土(地表30cm),在施工结束后,对土壤分层回填,表土回填到地表,将临时占地恢复至原有质量;施工时需尽量避让树木,如实在无法避让,尽可能对树木进行异地移植,并负责浇水施肥,保障成活。临时占地对生态的影响是短期的。(2)永久占地永久占地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基础、35kV输电线路线杆(塔)
3、基础和风电场内新建道路等。本项目永久占地包括占用荒地(3.07hm2)、林地(1.27hm2)、疏林地(1.89hm2)和耕地(0.47hm2)。对于永久占地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需按“占一补一”的原则,异地恢复同等面积、同等质量的植被。风电场占地总面积为23.6hm2,根据生态系统的演替,在风电场区域顶级的群落为森林,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1708万元,如进行货币生态补偿相为1708万元;如生态补偿有林地,面积为23.6公顷;如生态补偿草地,面积为56.87公顷。3.生态建设面积核算根据生态风电场标准和古力本皋风电场现状分析需要生态建设面积,对比结果如下表。表6-1 态风电场标准和古力本皋风电场
4、现状指标名称标准当前差距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未知森林覆盖率40%17.5%22.5%植被覆盖率60%64.64%生物多样性1.51.36空气质量优良率95未知区域噪声达标区覆盖率98未知污水集中处理率100未知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未知清洁能源使用比率80未知土壤侵蚀模数20026565景观格局破碎化1.21.330.13由上表对比可以得到风电场虽然达到了植被覆盖度的要求,但主要为荒草地,植被条件较差。要达到生态风电场森林覆盖率的标准需要建设的林地面积为229.5公顷,林地去除生态补偿的23.6公顷,仍需要生态建设林地205.9公顷。由于风电场的生态条件较差,生态建设应分为近期和远期两期进行
5、。4.生态建设近期生态建设目标结合生态补偿进行,首先对风电场内的33台基座进行生态建设,风机基础10米直径内铺设水泥路面,外扩10米作为植物分隔带,33个基座面积生态建设面积为3.11公顷。近期的风电场生态建设同时结合环评中的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部分。风电企业对当地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和裸地进行植被的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主要的恢复建设地点选择裸土地和植被覆盖度低的土地,如图6-1所示。裸土地的面积为0.30km2,低植被覆盖土地面积为1.00km2,总计11块生态植被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30km2。本项目规划区域面积为25.5 km2,占地面积为23.6hm2,生态建设面积是本项目占地面积的5
6、.5倍,占风场规划区域5.1%。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对11块植被建设恢复地进行编号,如图6-1所示。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最适合当地的植被类型,一旦遭到破坏或者其他改变,很难恢复,因此地表荒草(主要是大针茅和沙打旺等草本)植被不需要进行植被工程建设。1号恢复地和2号恢复地,位于河滩地带,裸露的主要原因是多年干旱导致的河流水面变窄,沙滩裸露。此处地形平坦,土壤主要是沙质土,因此恢复的措施采取固沙和增加植被覆盖为主,采取灌木和草本混合种植的方式进行生态建设,选择速生和抗沙化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灌木主要选择小叶锦鸡儿和荆条,草本植物主要选择沙打旺和贝加尔针茅。采用灌木和草本混合种植的方式,既有利于防
7、风固沙,油有利于创造好的微生境,提高成活率。3号恢复地的特点是山地陡坡明显,原有植被不能覆盖全部的地表,有岩石和碎石裸露,表层土壤极少,地形坡度也较大,因此在植被建设方式上主要选取耐干旱和耐风沙化灌木和当地耐旱的草本植物。灌木选择沙棘,草本选择长芒草和大针茅,同样以混合种植的方式进行植被的生态建设。4号恢复地有岩石和碎石裸露, 地形坡度也相对较小,坡度一般小于20,表层土壤较厚,因此在植被建设方式上主要选取经济性较好的速生杨和耐风沙化灌木沙棘。5号,6号,7号和8号恢复地的地点是有多处地点存在碎石裸露的现象,植被覆盖度不高,坡度也相对较小,一般坡度小于10。表层土壤较薄,在10厘米左右,主要岩
8、石风化土。因此在植被建设方式上主要选取经济性较好的速生杨,同时采用对地表覆盖较好,耐干旱的大针茅作为覆盖地表的草本。速生杨种植方式是在土壤较厚的地方稀植,沙棘的栽植方式选择在裸露地表密植,在速生杨栽植后的裸露地表种植大针茅。9号恢复地特点是山地陡坡明显,原有植被不能覆盖全部的地表,有岩石和碎石裸露,表层土壤极少,地形坡度也较大,因此在植被建设方式上主要选取耐干旱和耐风沙化灌木和当地耐旱的草本植物。灌木选择沙棘,草本选择长芒草和大针茅,同样以混合种植的方式进行植被的生态建设。10号恢复地有岩石和碎石裸露, 地形坡度也相对较小,坡度一般小于20,原有植被主要是疏林地,表层土壤较厚,因此在植被建设方
9、式上主要选取经济性较好的速生杨和耐风沙化灌木沙棘。11号恢复地特点是山地陡坡明显,原有植被不能覆盖全部的地表,有岩石和碎石裸露,表层土壤极少,地形坡度也较大,因此在植被建设方式上主要选取耐干旱和耐风沙化灌木和当地耐旱的草本植物。灌木选择沙棘,草本选择长芒草和大针茅,同样以混合种植的方式进行植被的生态建设。根据当地政府的建议并结合区域的气候的植被特点,选择当地土生的植物进行恢复,并选取合适的工程措施。工程的具体措施,种植方式和种植格局在后期的区域景观设计和生态恢复工程项目中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在生态风电场的建设中,要增加区域物种的多度和丰富度,提高物种和景观水平的多样性,通过增加生物量和植物多
10、样性,为野生动物提高栖息地,同时提高野生动物的多样性。图6-1 建设样地分布图表6-2 恢复地面积和植被建设措施恢复地编号土地覆盖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原有植被类型恢复地面积(公顷)立地现状植被建设措施1裸土地0.001无11.6河滩裸地,坡度小于5种植沙打旺、小叶锦鸡儿、荆条和贝加尔针茅2裸土地0.001无17.8河滩裸地,坡度小于5种植沙打旺、小叶锦鸡儿、荆条和贝加尔针茅3低植被覆盖地0.22疏林地21.1荒草地有碎石裸露,坡度小于15种植沙棘、长芒草、大针茅4低植被覆盖地0.08荒草地17.2荒草地有裸露地面坡度大于12种植沙棘、速生杨、大针茅5低植被覆盖地0.16荒草地14.9
11、荒草地有裸露地面坡度大于10种植速生杨、大针茅6低植被覆盖地0.17疏林地6.4荒草地有裸露地面坡度大于10种植速生杨、大针茅7低植被覆盖地0.21荒草地8.2荒草地有裸露地面坡度大于10种植速生杨、大针茅8低植被覆盖地0.29荒草地7.4荒草地有裸露地面坡度大于10种植速生杨、大针茅9低植被覆盖地0.22疏林地10.9荒草地有裸露地面坡度大于12种植沙棘、速生杨、大针茅10低植被覆盖地0.18荒草地6.7荒草地有碎石裸露,坡度小于15种植沙棘、长芒草、大针茅11低植被覆盖地0.13疏林地7.8荒草地有碎石裸露,坡度小于15种植沙棘、长芒草、大针茅总面积(公顷)130.0近期生态建设实施后森林
12、覆盖率为25.68%,生态环境将得到一定改善。远期生态建设规划结合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在宜林区进行生态建设,需要生态建设面积为96.39公顷。远期生态建设规划实施后有林地面积将达到60%,而植被覆盖率将达到78%,达到生态风电场的指标要求。同时景观格局破碎化下降为1.03,达到生态风电场指标的1.2要求。5. 其它措施为保证地表水水质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标,对规划区内居民区所有生活废水经管道汇入法库县管道中,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物多样性指标当前为1.36,为保证指标达到1.5,在进行绿化和植树造林中注意使用多种类型植物,特别注意生态网络和结点的建设。为保证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很有垃圾回收集中处
13、理。为保证空气质量优良率,规划区内禁止任何工业废气排放,减少以秸秆燃烧为燃料,加强集中供热。为保证区域噪声达标,加强交通噪声管理。制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为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实施安静管制,禁止机动车鸣笛:禁止高噪声(如拖拉机、农用三轮车等)机动车通行。6. 生态效益分析(1)水土流失应用RUSLE方程对土壤侵蚀区域在近期规划和远期生态建设规划实施后进行计算分析,土壤侵蚀严重区域不断减小。规划区土壤侵蚀总量和土壤侵蚀模数在不同期如下表,根据水利部1997年发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表6-3 土壤侵蚀分级表土壤侵蚀模数(t/(km2.a)土壤侵蚀总量(t/a)分
14、级现状2656758轻度近期2436197轻度远期1604080微度土壤侵蚀模数在近期规划实施后下降了8.31%;在远期生态建设后下降39.62%,达到东北区域容许的200 t/km2.a标准。(2)固碳释氧效益植被单位面积固碳释氧量生态系统中的各类植被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 ) ,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放出氧气(O2 ) 。其化学反映方程式为:6CO2 + 6H2O光合作用C6H12O6 + 6O2该测算方法是以净第一性生产力为基础,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每生产1.00 g干物质能固定1.63 gCO2 ,同时释放1.20 g O2。第一性生产力的测算则根据植被的特点分别
15、采用适合研究区的综合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测算模型和农业生产力模型 ,模型分别如下:式中: N PP 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thm-2 a-1 ) ; RDI为辐射干燥度,是辐射能量的年净收入与蒸发年降水所需能量的比值,表示气候干燥程度; r为降水量(mm) ; Rn是为净辐射(Jcm- 2 a- 1 ) ,它代表热量或温度因子,是植被生态过程强度的度量。其中, RD I、Rn 和I计算公式为式中, L 为水的蒸发潜热( J g-1 ); R0 为天文辐射(Jcm- 2 a- 1 ); R为总辐射量(Jcm- 2 a-1 );I为长波有效辐射(Jcm-2 a-1 );V 为地表反射率,通常取
16、0.2; n /N为日照百分率;T为月平均气温(绝对温度) ; t为年平均气温( );e为月平均水汽压( Pa);= 0.95;s = 0.567 10-4 ecm-1 s-1 d-1。依据相关文献,沈阳周边地区的各树种和土地利用类型固碳释氧量为:表6-4 部分植被类型固碳释氧量树种年固碳量(t/ha)年释氧量(t/ha)油松22.3118116.2.677刺槐7.2512155.273611果园8.62246.349灌木林4.32083.1424农作物7.000555.194草地2.31411.8256近期和远期规划实施后固碳释氧量如下表:表6-5 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实施后固碳释氧量(单位
17、:t/ha)现状近期规划远期规划年固碳量(t/ha)年释氧量(t/ha)年固碳量(t/ha)年释氧量(t/ha)年固碳量(t/ha)年释氧量(t/ha)有林地9951.07 7255.39 12920.99 9420.79 15071.63 10988.83 草地2809.32 2216.28 2501.54 1973.47 2278.49 1797.50 农田5754.45 4269.47 5754.45 4269.47 5754.45 4269.47 总合18514.84 13741.14 21176.99 15663.73 23104.57 17055.80 近期规划实施后年均固碳量增加14.37%,释氧量增加13.99%;远期生态建设实施后固碳量增加24.79%,释氧量增加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