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题库(共11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497457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传播学题库(共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传播学题库(共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传播学题库(共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传播学题库(共11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一、填空题1、传播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自然传播、动物传播、机器传播和人的传播。人的传播又分为人对人的传播和_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又可分为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2、一般来说,传播的主要功能有_沟通 、协调、教育、 娱乐_。3、教育传播的四要素有 教育者、_教育信息_、教育媒体、受教育者。4、教育传播起源于人类从事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教育传播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他们是 口语阶段 、文字阶段、电子阶段 、 网络阶段二、名词解释和简答1、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 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

2、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 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2、教育传播的特点有哪些?明确的目的性 内容的严格规定性受者的特定性 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3、简述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是教育学与传播学相 互渗透的产物; 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提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教育传播学是研究教师和学生通过传播行为来建立关系的学问。 三、论述题1、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从主要满足教育者需要走向主要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育传播价值观。 (2)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4大要素都发生

3、了质的变化。教育者从把关人变成引导者: 教育信息由模拟信息变成数字信息教育媒体由单向媒体变成双向多向媒体 学习者由被动变成主动; (3)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由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成多对多的传播方式。 在学校教学传播中,数字化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主流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软件和网上资源进行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互联网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环境,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式的“翻转课堂”,“移动互联”、 “微课程”(微课)的课程管理系统出现,越

4、来越多的教育应用软件(特别是移动APP、智能教育软件等)会逐步在教学中被采用,从而深刻地影响教育教学。2、简述教育传播学和视听教育学、电化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的异同。区别点:视听教育学以教育媒体为核心,电化教育以现代教育媒体为核心,教育传播学没有核心,同等对待教育系统中所要的组成要素。 教育传播是从整体(所有教育资源)出发,来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以达到优化的教育效果。视听教育学和电化教育学是从局部(教育媒体或现代教育媒体)出发,来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以达到优化的教育效果。 教育传播学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而教育技术学主要研究“做什么”、“怎么做”。 相同点: 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

5、在探索新的教育方式,都是为了改进教育,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 它们在研究中,都很重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四、案例分析题(12分)亮亮在身后叫“妈妈”,妈妈没有应,继续往前走。试分析此过程中有没有传播现象,为什么?如果有是哪种类型的传播?答:根据传播的定义,生命不息,传播不止,所以,这个过程中肯定存在传播现象。(3分)首先,肯定存在内向传播,比如亮亮的思考:妈妈为什么没有应?(4分)如果亮亮的妈妈听到了亮亮的呼喊而不作应答,其实这就是她对亮亮呼喊的应答,这已构成人际传播(人对人的传播)。如果她没有听到,则构不成人际传播(人对人的传播)。(5分)第二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一)填空题1、教育传播

6、过程的六阶段:确定传播信息阶段、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阶段、通道传送阶段、接收与解释阶段 、 评价与反馈阶段 、调整再传送阶段2、五段教学法的教学策略的主要步骤是: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3、构建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现实性、简明性、操作性、创见性4、教育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有教育者 、教育信息 、教育媒体 、 编码、译码、受教育者、噪声、反馈与效果5、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这一过程称为编码。译码是指指传播媒体或受播者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息的过程。6、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分别是传播者 -信息 -媒介 -受传者-效果 7、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有意义

7、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以便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教学策略是 先行组织者策略 。8、(二)选择题1目前的电视基本上是( B ) A 双向媒体 B 单向媒体 C 视觉媒体 D 第四媒体 2、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我们称这一过程为:( A )A. 编码 B. 译码 C. 传导 D. 收集 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 C )A. 先行组织者策略 B. 五段教学策略 C. 九段教学策略 D.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4、提出“S_M_C_R”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是( A )A. 贝罗 B. 拉斯韦尔 C. 施拉姆 D. 德弗勒

8、5、教育传播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 D )A. 教育者的讲授 B. 受教育者的学习 C. 发展教育事业 D. 促进社会进步6、各地举办的报告会、演讲会、研讨会属于哪种传播?( B )A人际传播 B.组织传播 C.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7、大众传播是( A )。 A.间接传播 B.群体集中的传播 C.双向传播 D.受众特定的传播8、网络传播属于哪种传播?( C ) A.组织传播 B.群体传播 C.大众传播 D.人内传播9、人际传播属于( C ) A.面对面的传播 B.间接传播 C.人对人的传播 D.大众传播(三)论述题1、阐述拉斯韦尔、香农-韦弗、贝罗传播模式的基本内容,并能作简要的评价。(能画出

9、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图)。香农韦弗传播模式,是从特殊的电报通信中发展起来的,但它能用来解释人类的一半传播过程,成为其他许多传播模式的基础。该模式首次提出了噪声/干扰的概念。(对传播过程的描述比5W更细致。将信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 考虑到传播过程中存在干扰。 信息的编码和译码。)贝罗的S-M-C-R模式:这一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和受传者。这一模式的出现,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指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但是该模式是单向的和线性的,缺少反馈环节,另外,它对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也未考虑。2、陈述教育传播模式及其构建的原则。答:教育传播模式是再现教

10、育传播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它是对教育传播现象的概括和简明表述,是对教育传播过程中个要素的构成方式与关系的简化形式,他反应了教育传播学现象的主要的、本质的特征。构建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现实性、简明性、操作性、创见性。科学性:构建模式的依据理论要正确; 现实性:源自现实,对现实的归纳 ;简明性:现实的简化形式,突出主要特征;操作性:提供操作的样式,能参照实施;创见性:好的模式不仅反映现实,而且要高于现实,体现理论指导3、阐述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和四个典型模式4.协作互动传播模式5、选定一种教育传播模式进行分析,评述其优缺点。远程教学传播模式是一种以教学媒体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教

11、师基本上不面对学生,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去编制远程传播的教学媒体,如教科书、网络课程等。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媒体传送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优点是可以容纳许多的教育对象同时学习,扩大教学的规模。缺点是教师难与学生直接见面,难以及时获得教学传播的反馈信息,不能及时去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从而影响了教育传播的效果。第三章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一)填空题1、教育信息具有信息的一切特性,但又区别于其它的科学研究信息,它具有如下特性: 科学性、 目的性 、系统性 、共享性、 多样性 。 2、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原则:辅助性、准确性、适宜性、稳定性、情感性3、教育传播的多符

12、号系统的特性:多符号性、整体性、互补性4、从信息的本质出发,可以得出信息有以下几个特征: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 、 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 、 信息可以被传输 、 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5、信息体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自然信息体、机器信息体、人类信息体6、根据戴尔“经验之塔“理论,我们把教育信息的来源归纳为三个方面_教师 、_客观事物_、_教学信息体_。7、语言符号包括 自然语言 和 人工语言 两种。(二)选择题1把符号转换为信号为( A ) A信道编码 B信道译码 C信源译码 D 信源编码2、电子教材系统属于:( B )A. 单符号教育传播系统; B. 多符号教育传播系统C. 多符号教育加工系

13、统 D. 单符号教育运用系统 (三)简答题1、简述符号的本质。符号代表事物(艾柯)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施拉姆)符号的意义因环境而异,因时间而异符号具有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2、简述语言的特性。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由多个单个的符号按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语言具有多层次的结构:第一层次是语素,第二层次是一个或多个语素构成的词,第三层次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语言是线性的语言的社会性(四)论述题1、阐释象征性理论、经验性理论、使用性理论、普通语义学等语言符号的意义理论,举例解释语言符号的误用现象。象征性理论:语义三角形强调语言意义的三个含义符号的意义字词本身的意义指示物的意义在个人心目中的意义。经验性理论:强调语

14、言与经验之间的关系,认为语言会强烈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与经验,同时人们的生活与经验也反过来影响语言的形式。使用性理论:把语言视为人类传播和社会交往的工具,强调语言意义与行为的关联,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生活性普通语义学:着重研究语词及语义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其分析了一下几种情况:语言是静态的,实际是动态的语言是有限的,而事物的特征是无限的预言师抽象的,而事实是具体的。由于语言在认识现实反应现实上存在局限性,导致了语言在传播信息时出现了种种语言运用的失当现象,如温德尔.约翰逊提出的死线抽象: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半句多等忽视差异:如“天下乌鸦一般黑”“无奸不商”的说法。非此即彼:如好与坏、贫穷与富贵等主

15、观倾向:人们使用语言时候会流露出倾向性:如“这房间真小”“这场演出真精彩”等。第四章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一)填空题1、传播通道包含有三个基本要素: 编码 、 译码 、 信道 。2、教育传播通道是教育信息传递的途径,其特点有:通道中传递的是教育信息 、 信宿端是特定的对象-学生、源端的主要对象是教师3、干扰指影响教育信息传递效果的各种消极因素,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在通道中传递的非教育信息 、二是在通道中传递的教育信息受到破坏或损失。(二)选择题1、目前电话通道是 ( B ) A 单向通道 B 双向通道 C 单一通道 D 无线通道2、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C )A. 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抽

16、象,越往上升,则越趋具体; B. 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是具体的,往上升,经验不变; C. 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抽象。 D. 宝塔最高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下降,则越趋抽象。 (三)论述题1、说明媒体与教育传播媒体的含义。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二是指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教育传播媒体是指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一般的媒体发展成为教育传播媒体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1. 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称为育传播媒体。2. 媒体能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育传播媒体。2、阐述媒体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和对教育变革的作用。(1)语言媒体阶段:人类最早使

17、用的交流思想的传播媒体。特性:简单性、快捷性、通俗性和反馈性。(2)文字媒体阶段:引发了教育方式的第二次重大变革,是教育将文字书写与口头语言作为同等重要的教育工具。(3)印刷媒体阶段:使得信息可以大量复制、储存和广泛流传,对人类社会保存文化、传播思想和发展教育起了重大作用。引发了教学方式和教学规模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产生了教育史上的第三次革命。(4)电子媒体阶段:以电子技术新成果为主发展起来的新传播媒体电化教育媒体。大大增进了人类信息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使教育方式与规模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产生了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3、教育传播媒体有哪些作用?广义上看,教育传播媒体具有传递信息、存储信息、控

18、制学习得功能。狭义看: 给教学提供具体经验。使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等意义明确;使学生学的知识记忆更加长久。 使学生思维活动正确。克服语言隔阂,扩大经验范围。 改善学生的行为态度。可激发学生鼓励学生自发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本身的积极态度。 优化教学、教育过程。4、阐述安东尼。贝茨关于教育传播媒体选择利用的观点。安东尼贝茨(Antony.Bates)认为:1. 媒体一般是灵活的和可替换的,焦点是在给定的条件下何种媒体最合适。2. 每种媒体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即有一套能发挥其功能的固有法则。对每种媒体的特征有待去探索,从而去设计高质量的教学媒体。3. 并不存在某种“超级媒体”,所

19、有媒体都有其长处和短处,而且一种媒体的长处往往正好是另一种媒体的短处。这个事实表明,采用多种媒体方案通常是极有希望成功的。4. 对于某些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说,还是存在某种媒体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媒体。第五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一)填空题1、教育信息收集的步骤:明确信息收集的目标和内容 选择信息源 考虑信息收集方法 进行信息收集2、教师的素质要求:热爱教育传播事业 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 掌握教育传播技术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3、教师获取学生反馈信息的常用方法有: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 、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 、学生练习与作业 、考试 (二)选择题1、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的基本传播行为包括( C

20、)A. 教育信息的运用、吸收与传递。 B. 教育信息的传递 C. 教育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递 D. 教育信息的运用、调整与传递2、利用文献后所附“参考文献”目录,此法漏检、误检可能性较大,因原文献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是有限的。这是( B )A. 直接查找 B. 追溯查找 C. 循环查找 D. 线性查找(三)论述题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把关人、选择性理解、遵从性心理。把关人: 就是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选择性理解包含有四种意义:(1)依习惯来说,人们通常依照某些经验来接受传播内容;(2)依心理的调和来说,人是接受合乎于自己本身信念的传播内容,排斥或歪曲与自己观念相反的内容

21、;(3)依易得性来说,人们通常喜欢接受容易理解的传播内容;(4)依效用性来说,人们接受传播内容,总是能帮助自己解决困难为优先。遵从性心理:遵从是指个体在传播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一个群体的真实的或臆想的压力,而在知觉、行为或观点上所发生的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人的心理上的复杂性反应,就叫遵从性心理。2、阐述师生互动过程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类型与特点。教育传播中的互动分为四类:(一)假相倚型:参与双方均按自己的主观意愿做出互动行为,他们的行为很少受客观条件或对方意愿的影响。即双方均“我行我素”。缺乏实质性的互动行为。(二)非对称性相依型:甲方以乙方的反应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而乙方则以

22、非相倚的方式对甲方的行为做出反应。典型的例子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则思想开小差,而老师不得不由于学生的开小差而适当减慢授课速度,或给予提醒。(三)反应性相倚型:人们对带入情境的预定计划不去注意,只对他人正在说的或正在做的事情做出反应。如在操场上上体育课时,突然下起雨来,学生不按体育课的规定上课,纷纷散去避雨。这是一种失败的互动。(四)彼此相倚型:此类互动的参与者以互相配合的方式对对方的行为做出反应,而且这种反应也不违背自己的意愿。所以这是一种高效的、成功的互动。特点:(一)依存性教育传播系统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互为条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1教师处于教育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2教师的传递行为

23、与学生的接受行为存在着时间差。3a效能如何,取决于互动双方的能动性。(二)差异性互动的差异性是维持师生互动的纽带。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学历、阅历、心理及社会角色等方面。(三)互补性教育传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互补性特征主要指学生向教师传播信息的反馈,有时会激发教师产生新的看法、新的观点,或修正教师的错误信息。这就是教育传播互动中的教学相长。3、学生对照教育传播过程中在心理上、智能结构上、思想品德上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分析自己目前还存在哪些差距,今后应做出什么样的努力?答:学生自身是一个信息体,在接受来自各渠道的信息时,我们对这些信息选择、加工处理的程度,影响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24、的程度。因此,我们需要在心理、知识结构以及思想道德上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求。 对比要求,我认为(1)在心理素质方面自己有以下不足: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保证最重要信息的输入与加工。其原因主要是思维太过发散,容易走神、容易被外物分神。我认为在以后的信息传输过程中必须分清主次,自我提醒,同时自己给自己一个范围,用来拉回注意力。不能充分发挥感觉器官的作用,接收事物的能力不强。在后期的培养中,应该进行听觉,视觉方面的快速获取和记忆的训练,平时努力,比如做快速阅读训练来提升自我的重点知识获取能力。(2)而在知识能力要求的方面,我认为我有以下不足:社会经验不足,这点主要体现在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

25、比如说一些书上的学名其实在现实并不常用,更多的时候一个行业对其有专门的叫法。而这能通过多参加各种社会、生产、以及科技活动来积累丰富的经验,来提高我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弱,在熟悉的人之间交流没问题,但是这个关系建立在双方都友好的条件下,若其他情况可能缺乏提问的勇气。我觉得向别人提问、求教与交流首先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在往后,更该努力有问题一定问,积极与人沟通。(3)而关于思想品德素质要求,我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第六章 教育传播环境(一)填空题 1、教育传播环境即是: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

26、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 2、整个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环境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性质: 便利性 、 主动性 、 交互性 、 协作性 、 多样式 、 开放性 3、教育传播环境的激励功能,是指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励 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选择题1、( A )是对教育传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环境因素,也是教师最能控制的一种环境因素。A教室环境 B. 学校环境 C. 家庭环境 D. 社区环境2、教室是学生在校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天地。教室环境的布置,应让学生自己动脑去设计,自己动手去布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热爱自己的班级体,教室才会更吸

27、引他们。这一点符合( C )原则A. 目标性原则 B. 整体性原则 C. 自主性原则 D. 时效性原则(三)论述题1、阐释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校风班风应注意的几点要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协调合作的关系,良好校风、班风的基本特征是:勤奋、团结、求实、上进、文明、守纪等。所以要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校风班风,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遵循平等原则和相容原则:要努力做到:对人谈话,应是谈心式的,而不是训话式的;平等地对待交往对象;积极参与共同活动。(二)消除自傲、自卑、猜疑、嫉妒等心理障碍:要消除嫉妒心理,一条有效的途径是培养竞争意识。它能将人的嫉妒心理升华为激励自己前进、也有益于社会的积

28、极行为,从而避免嫉妒行为的出现。(三)加强爱国主义和爱校的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益活动都是建立和发展良好的校风、班风的有效途径。2、讨论网络环境对学校教育的正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正影响主要体现在:互动性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教育的时空扩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负影响主要体现在:匿名性引发信任危机;网络迷航和沉迷;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例如涉及阴暗、暴力、色情的信息,对于那些信息辨别力较弱的孩子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可能造成虚拟世界和现实的混淆第七章 教育传播效果(一)填空题1、从测量内容的角度,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可分为:达标程度的测量 教学时间的测量 教学规模的测量2、优化教育传播效果

29、必经之路的5个环节明确目标 系统分析 科学运用 量体裁衣 最大优化3、从最小代价律和信息选择原理可以推导出教育媒体制作与选择原则方便性 显著性 吸引性 需要性 习惯性4、教育传播效果的特征包括特定的教学目标 特定的教学对象 采用多种教育传播媒体 特殊的效果评价方法(二)选择题1、贝罗(Berlo)的著名的传播过程方程(Formula for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在这个方程中,贝罗把传播过程描述成一个( D )A. 双向,非线性的SMCR过程 B. 双向,线性的SMCR过程 C. 单向,非线性的SMCR过程 D. 单向,线性的SMCR过程2、克拉珀(Kla

30、pper)于1960年出版的著作( C )被公认为是对大众传播媒体有限效果论学说的有代表性的总结。A.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 B. 传播学概论 C. D. 传播学研究导论3、教师边讲课,边用板书和体态语言配合表达,这是优化传播效果中的( C )A. 共同经验原理 B. 抽象层次原理 C. 重复作用原理 D. 信息来源原理4、下面哪一项不是教育传播阶段性效果的表征?( D )A. 达标程度 B. 教学时间 C. 教学规模 D. 毕业生的工作性质(三)论述题1、阐释教育传播效果的特征与表征。一、教育传播效果的特征是为了教育传播区别于大众传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而产生的。表现在有特定的教学目标,

31、是检验教育传播的标准。特定的教学对象,在各种形式的远距离教育传播中,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了特定的对象,进行特定内容的教育传播。采用多种教育传播媒体,灵活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育传播,有利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提高教育传播效果和效益。特殊的效果评价方法:考试二、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是研究教育传播效果的先决条件。有:(一)教育传播阶段性效果的表征达标程度教学时间:在保证预定目标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教学时间教学规模:教育传播过程,在同一时间内能够使多少受教育者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二)教育传播远期效果的表征毕业生的工作性质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毕业生的工作成果2、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育传播效果原因分析和改

32、进优化?试列举你的优化策略。原因分析: 影响教育传播的因素有教育软件因素(内容的组织、形式的选择、表达手法的设计)教育硬件因素(包括各种教学设施、设备)无形的因素(包括理论、理念、态度、技能等)其优化原理有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最小代价律和媒体选择原理。优化途径: 明确目标、系统分析、科学运用、量体裁衣、最大优化第八章 教育传播研究方法(一)填空题1、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有 科学性 、 操作性 、 综合性 。2、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建构类型有 归纳理论 、 演绎理论 、 机能理论 、模型。3、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文献研究法 、 调查研究法 、 内容分析法 实验研

33、究法 、 系统科学法(二)选择题1、内容分析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A)A.客观性 B.系统性 C.定量性 D.研究性2、实验法的定义( B )A. 实验是系统地操作一至数个假定有关的因变量,并在客观状态下,以及在其他因变量的可能干涉影响的条件下,观测其对某些因变量的独立效应和交互效应。 B. 实验是系统地操作一至数个假定有关的自变量,并在客观状态下,以及在其他自变量的可能干涉影响的条件下,观测其对某些因变量的独立效应和交互效应。 C. 实验是系统地操作自变量,并在客观状态下,观测其对某些因变量的独立效应和交互效应。 D. 实验是系统地操作一至数个假定有关的自变量,以及在其他自变量的可能干涉影响的条件下,观测其对某些因变量的独立效应和交互效应。(三)论述题1、陈述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一般程序。1建立研究假设; 2建立实验组与控制组; 3选择自变量与因变量; 4前测,即实验前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 5实施实验刺激(让特定的自变量出现并发挥作用); 6后测,即实验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相关指标进行复测; 7分析和确定有关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成立及相 应的函数表达式。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