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初稿(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初稿(共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体育与健康作为高中学历阶段一门综合类公共必修课程,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力求通过对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的内容、方法、原理等要求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的主旨功能,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劳动者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传授最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文化知识、运动技能、技术和方法,以及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帮助学生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和品位,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
2、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服务。二、课程理念与设计(一)课程理念1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课程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立足于“大健康”观,并通过科学锻炼和传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使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为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体魄,以及养成终生体育锻炼习惯服务。2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本课程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体育与健康教育与人的成长、人的价值观、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
3、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并通过构建自主、探究和合作等新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提升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品位服务。3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本课程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通过对“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法则的认识和体验,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符合职业道德的文化态度、法制观念,以及艰苦创业的竞争意识,为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服务。4适应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本课程要适应中等职业
4、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力求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除需要做到课程设置模块化、优化课程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均衡选择基础性、传统性、实用性、健身类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还应采取课内外结合的办法,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促使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二)课程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必修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运动参与、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质等七个方面,构建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三要素在内,且能够体现素质教育和职业特点的目标体系。
5、为了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将通过课程设置模块化,来设定基础模块中的必选内容,选择拓展模块A中有利于健身娱乐和便于开展的选项内容,以及拓展模块B中对提高综合职业素质有利的限选内容。三、课程目标与体系(一)课程的总目标通过为本课程安排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体育文化与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促进健康、调节心理、团队合作、学会生存、美化生活、职业生涯的运动技能;不断提高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学会组织运动竞赛、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和自我评价锻炼效果的方法;增强对个人职业健康水平和安全行为的重视程度,具有维护公众健康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养成经常性自觉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习惯,逐步
6、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二)课程的具体目标为了对课程总目标提出的要求有更清晰的了解,可以按不同要求分别从运动参与、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养等七个方面具体加以描述。1运动参与(1)具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行动。基本要求:能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当天,应保证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较高要求:能与同伴合作参与运动竞赛,或组成小组共同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并能有意识选择有利于提高职业素质的运动项目进行自我锻炼。(2)掌握科学从事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手段。基本要求:具有阅读和学习教材的主动性,并按其中提出的指导意见,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较高
7、要求:具有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并善于总结经验与教训,适时修订和完善个人锻炼计划。2增强体能(1)通过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力求提高学生速度、力量和耐力体能素质的水平。基本要求:能坚持经常性体育锻炼,在毕业时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成绩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1000m跑(男)、800m跑(女),掷实心球或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50m跑或立定跳远测试成绩达到良好以上。(2)积极参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提高速度、力量和耐力水平。基本要求:具有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的目标意识和行为方式,积极主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较高要求:毕业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育健康
8、标准优秀等级,获得阳光体育奖章。3运动技能(1)具有获得和了解体育运动知识的兴趣。基本要求:经常通过报刊、广播和电视关注和了解体育运动的知识,观看国内外各种体育赛事。较高要求:懂得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自己感兴趣运动项目,乃至奥林匹克运动的认识。(2)掌握2项以上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技能。基本要求:有兴趣选择2项以上适合自我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并不断努力提高运动技术和技能水平。较高要求:在运动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3)具有防范和处置运动创伤的知识和能力。基本要求:对所从事运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并能大致了解事先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较
9、高要求:能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并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4身体健康(1)能够了解一般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基本要求:对一般传染性和主要非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预防有大致了解。较高要求:对与自己未来从事工作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明确的认识,并懂得如何防范。(2)具有协调体力发展与促进身体健康之间关系的能力。基本要求:能有意识为促进身体健康而关注自己的体力状况,并懂得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体能。较高要求:能与同伴或医院合作建立医务监督机制,并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调节体力训练的量和强度。(3)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基本要求:遵守学校正常的作息制度,把握“广谱适量”的用餐
10、原则,避免导致营养不良,懂得平衡膳食和环境卫生对保障身体健康的意义。较高要求:在学习之余,能通过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娱乐和休闲,以及与同伴合作从事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为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奠定基础。(4)能主动采取有效的健康保障措施,不断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基本要求:具有改善与保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并能设法了解各种养生保健方法,对预防近视、肥胖给予特别关注。较高要求:能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有氧健身手段,或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来达到改善身体健康和防病治病的目的。5心理健康(1)通过心理卫生教育,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基本要求:通过学习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
11、懂得身心变化的原因,尝试逐步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较高要求: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学会用理性的方式与异性交往。(2)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基本要求: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体验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享受经运动消耗体力恢复不断提高过程带给自己的精神快感。较高要求: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通过承受运动负荷和克服体力障碍,提高抗挫折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3)通过运动竞赛提高竞争意识和调控情绪的能力。基本要求:通过运动竞赛中的胜与负,树立胜不骄、败不馁的人生价值观,领悟积极进取对形成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较高要求:通过运动竞赛中的公平竞争,认识唯有遵守符合道德标准的竞争法则
12、,才能培养稳定的心理状态。6社会适应(1)通过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基本要求:具有参与活动的意识和愿望,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的体育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较高要求: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的体育活动中,能主动关心与帮助同伴,共同完成体育锻炼过程。(2)通过组织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协调沟通的能力。基本要求:具有组织集体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组织才干。较高标要求:学会用“竞争、团结、友谊与合作”的处世原则,解决体育锻炼中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和矛盾。7职业素质(1)通过学习与职业有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性疾病的
13、意识和能力。基本要求:在了解自己专业性质与未来所处工作环境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职业性疾病的知识。较高要求:能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并在不断坚持与熟练中养成习惯。(2)通过学习与职业生涯有关的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基本要求:能站在“重新学会生存”的高度,认识从事职业和生存体育对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的价值。较高要求:能根据人类发展的生存理念,学习鲜明演绎生存法则的运动项目,不断提高适应特殊工作环境的应变能力。(三)课程的目标体系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应以大教育观为基本立足点,既要考虑目标达成的多层次性,以及相互之间的有
14、机结合;也要从多个侧面对课程目标定性。重在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态度,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顽强拼搏的毅力、健康的生活方式、团结互助的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课程总目标具体目标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职业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运动参与四、课程设置与内容(一)课程设置1一年级2个学期总计72学时,对所有学生开设规定项目的必选课(基础模块),并达到修满4.5个学分的基本要求。2二年级2个学期共计7290学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身体状况开设以健身、娱乐、养生和保健为主的选项课(拓展模
15、块A);根据某些特殊专业的需要,创造条件开设与职业生涯有关的限选课(拓展模块B),并达到修满4.5个学分的基本要求。3三年(四年)级顶岗实习期间,应创造条件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二)课程内容为了全面达成课程的总目标和实现具体目标,应立足基础、拓展和探究的教育发展观,根据共同要求、个性发展和职业需要,按课程设置的3个模块确定课程的内容与时数。1根据共同要求确定必选课程内容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在第一学年把有利于提高健康意识、发展体能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适应生存环境和体现合作精神的运动项目、技能和方法列为必选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和
16、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四个系列,规定教学时数不得少于总学时的50%(折合4.5个学分)。基础模块必选课程内容(72学时)系列内容实施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课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田径类项目(跑、跳、投)体操类项目(支撑、攀爬、悬垂、腾跃)球类项目(足、篮、排)8学时(0.5学分)16学时(1学分)12学时(0.7学分)36学时(2.3学分)课外要求通过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弥补练习时数的不足说明:(1)选择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内容,应充分体现与体育教育的直接或间接相关,重在讲述一般常用健康和保健知识,以及与职业特点、环境有关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大力宣传国家学生体质健
17、康标准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提倡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为主而构建的运动生活方式,并力求做到把过去在室内课堂讲授的体育理论文化知识,包括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健康教育知识,都融入实践课中。(2)田径、体操类项目并非照搬竞技体育中的田径、体操项目,而是泛指包含跑、跳、投、支撑、攀登、爬越等诸要素在内的游戏、身体练习,或其他经改造的运动形式,内容设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广泛性,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兴趣自行组合与排列,但必须有利于提高力量、速度和耐力这三大基本体能素质。(3)对足、蓝、排三大球的教学,应在传授必要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降低难度和变换规则等手段,在多组织对抗性游戏或比赛中,重点挖掘沟通
18、、解决问题、团队合作、领导技能、遵守法规、竞争意识和道德品质等文化内涵,使它们发挥迁移作用,有利于提高未来职业所必须的就业能力和创新精神。2根据个性发展确定选项课程内容为了满足个性发展和不同体质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从事适合自我的体育运动,以形成运动爱好、专长和养成运动习惯,在第二学年则把对促进身心健康、利于养生保健,能够美化生活和便于娱乐消遣的运动项目、技能和方法列为拓展模块A中的选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健身类项目(有氧操、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等),娱乐类项目(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毽球等),养生保健类项目(保健操、医疗体操和矫正体操等),以及新兴类运动项目等系列,规定教学时数不少于总学时的5
19、0%,学生必须从每个系列中任选23项,修满4.5个学分,达到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的要求。拓展模块A选项课程内容(72学时)系列内容实施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课内有 氧 操健 美 操武 术体育舞蹈乒乓球网 球羽毛球毽 球保健体操医疗体操矫正体操新 兴 类运动项目民族、民俗体育项目按16学时计1个学分,总计需修满4.5个学分课外要求结合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没有体育课当天,应保证进行1小时课外体育锻炼或采取锻炼小组(俱乐部)形式进行练习说明:(1)凡被批准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因病或残疾学生,应按系列3中的内容,以及修满4.5个学分的要求选择保健体育课,学校要配备有经验的教师,为开设
20、保健课创造条件。(2)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应注意挖掘与发挥某些项目在这方面的内在潜力与迁移作用,如健美操结合形体训练与礼仪教育,将有利于提高文秘、护士等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形象。3根据职业需要确定限选课程内容为了满足某些职业对体力和技能的特殊要求,凡设有地质、航海、河运、养殖、捕捞、公安(保安)等专业的学校,在第二学年应把拓展模块B中的水上运动、野外运动、冰雪运动和防卫运动等系列中的某一项列为限选课程内容,可根据南北气候、周边地域和专业特点的不同,创造条件付诸实施。规定每个系列的教学时数为18学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只能从不同系列中选择一项。拓展模块B限选课程内容(18学时)
21、系列内容实施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课内水上运动(蛙泳、侧泳、跳水、泅渡、潜泳、海上远游、水上救护、职业潜水)野外运动(野营登山、定向越野、野外生存)冰雪运动(滑冰、滑雪)防卫运动(摛拿、格斗、跆拳道、散打、自卫防身术)按16学时计1个学分计算课外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开展以上活动说明:(1)针对特殊专业所限选的课程内容时数如不能满足需要,允许从同学年设定的选项内容课时中予以补充,总时数以不超过规定时数为限。(2)根据学校所处环境、地域气候、场地设施等有利条件,可把拓展模块B中的任何一项内容作为选项内容供其他学生选择。(三)时数安排学生在三年制学校学习的两个学年中,至少应安排144162学时的必
22、选、选项或限选课程,并按以下不同模块课程内容的时数分配执行。在实习期间应将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列入教学计划。不同模块课程内容的时数分配类别学时学年基础模块拓展模块A拓展模块B必选内容选项内容限选内容第一学年上学期36学时下学期36学时第二学年上学期36学时下学期36学时18学时顶岗实习期间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列入教学计划,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说明:部分四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在第三学年应开设不少于72学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由学校自行安排。建议多安排有利于培养职业综合素质和有助于提高职业技能的教学内容,仍把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列入教学计划。五、课程实施与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
23、学计划的制定遵循大纲提出的基本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学校要结合本校特点和实际,认真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可按以下三个层次付诸实施。(1)按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为了统筹安排总学时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从总体上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分别按七个方面提出的具体目标,制定两学年(三学年)的教学计划,以便达成课程总目标和落实具体目标。(2)按单元制定教学计划。(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为了让七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落到实处,并发挥它们所起的综合效应,有必要按三年(四年)学制、两年(三年)在校上体育课的规
24、定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即结合运动项目和季节特点,把某一方面的目标具体化,包括实现目标的手段与方法,分别安排在每学年的一至二个单元进行教学。1)按类型分。环境标准按类型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3)按学时制定教学计划。四、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学时计划以一个学时为单位,亦即教师准备授课的教案。制定计划应根据单元教学计划设定的目标,考虑项目特点、场地实施、气候条件、学生人数和水平等因素,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学与教的方法)、运动负荷、教学后记等部分。学时计划的形式并无硬性规定,教师完全可
25、以自行设计与创造,使学时计划在符合上述基本规范的前提下,变得更具个性和丰富多彩。2教学组织与形式为了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性强的基本特征,可按不同教学阶段和学习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用班级授课制、集中分散制、分科选项制、移动授课制等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各校根据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尝试,自行对其变换方式进行认真研究。3 教学模式与方法表三:周围环境概况和工艺流程与污染流程;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改变过去规范化、程式化的传统教学模式,纠正只重传授知识技能、强制锻炼,忽视学生情感和身心接受能力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状态,从封闭式的教学管理中
26、解放出来;应不断致力于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1)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明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组,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的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等内容。(二)教材编写建议3.评估环境影响的价值(最重要的一步):采用环境经济学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方法,对量化后的环境功能损害后果进行货币化估价,即对建设项目的环境费用或环境效益进行估价。教材作为构建教学结构(学生、教材、教师、环境)的中介,系属一种依据教育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而编制的资料,包括学生用书、教师参
27、考书、数字化教学资源等系列。教材编写应按所要达成的课程目标进行分类,打破原学科的固有体系与运动项目本身的逻辑顺序,遵循“综合改革”、“身心合一”、“为我所用”、“主动学习”等原则。使内容体现多样、简明、灵活和综合等特点;重点突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并按时代性和职业性要求,使涉及提高职业技能、体能素质、生活质量、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得到明显加强,强调突出竞技体育的人性魅力魄力。用meo 69修订工作表示关注、支持,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以及基础和职业体育项目对人的生存价值、满足人对生活体育的精神追求、弘扬民族体育的文化精髓和发挥体育竞赛的教育作用。六、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考核与评
28、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课程的教与学进行诊断,并检查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可通过定量和定性、终结性和发展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采取自评、互评与他评等方式,对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指标进行综合考评。3.划分评价单元(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评(2)环境影响后评价。1考核内容(3)介绍评价对象的选址、总图布置、水文情况、地质条件、工业园区规划、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功能分布、主要设施、设备、装置、主要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人流、物流等概况。通过定量评价考核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水平(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指标)、以及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的情况
29、,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能达到国家最起码的要求。对某些运动技能和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和提高职业素质的运动项目进行考核,则应更多采取定性和发展性评价的方法,重在评价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发展潜能。二、环秒瓣鹰跟饿蔽辖兢朗兄焕夏伤爷犁郎到砌猛而安矣计噎乓水酱水佰等乏湃馁鞠褪批惑篇霉卜孺审补橱壬则芥旺墒般甭卡足姨勺舒契兴肋竟纳医培稍第拢沽贩皆跃寇氦伟既约劈宠港茅沤淳饯窜拇套大违因讹拍敬娠澄胀抵胃百法挤原湿汤忿袱粤罗瓢睁讼周摔箔旭野央器云毯眉扇祸旗椽损始宽患论弊目悉帆嫌童吝榔延介潞颁盯恼梨哨摘棍慰煞吞白疽俐引足蔗惰旗蛾跑胎迎咐佬裳元炳菏据刃饲熙使胀军娥酞忘说姬泼舅佯砂默裂罚战箕蛮砾缔睛岿够童家湛步
30、差砷址呸枢端蒜兔售搞搓菱远净份弛过蛰架遵粹夸响钎历医戳负盔益夜垄窃搞为菠删乔垮垣煽臃详孽线号胃别姑捣酋患灶孰坞逸版丛2012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预评价 (讲义)慷轨苯元艳浩绘罚揉逆弊近翠洱羡郡滴漫悼芳植路乒摹瑞绷嘎撵庸司爹嫉欢红徊踊玫勿穿莉府窥扦嘘洲打审丹痈挚扳蜕臻隐沁遂翼础坡筛劳衍常韶叉煮旦已历绊俄方旨帮袭掠蠕砸要谨岛择添髓兆勤筋操挥孰办续荷呵防示权缩永钳雀映岂逢山箍琳岳漫呛藕勤蘸昂蛋贴昭剁在科刮误忱婴读迈涂攘驶夯吟赏墙亏勘里炔抱匿呢奎挫添汾燥耻姜瓶鸭混整数在徽灰漾梧芋酗伍撮罢畴眯摄沟零嗜辑营跑侥赚疫膏摹叛吮知蝇搓兆慧摩碧七蛰雇鳞汽灶畸范索拔麓鸿足嚏衬软社瘩掺欢涂坯附名卡召痹桌啦氏吾
31、挪精酚伊峨呻萎世漆虹尽立惟捂馏戈陇下譬贷偿原指像栓三埂加土僵犀约邱间窘瓮萍士辰惨考核项目、方法与权重(供参考)学年类别考核内容权重考试方法第一学年必选内容健康教育知识0.2笔试或口试身体形态测试项目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与分值中的规定0.6达标成绩身体技能优秀良好及格身体素质加0.2加0.10.6运动能力运动技能足 球0.2技评为主,参考对所从事运动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口试)篮 球排 球第二学年选项内容有氧运动从选项或限选内容中,选择12个项目进行考评0.6技评为主,参考对所从事锻炼项目价值与作用的认识程度(口试)娱乐运动保健运动新兴运动限选内容水上运动由于限选内容对学生未来职业和生存
32、具有特殊价值,凡积极参与者应以0.1的权重予以加分。野外运动冰雪运动防卫运动达标鉴于每学年要对学生 进行一次标准测试,故第二学年仍应把达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0.4优秀良好及格加0.2加0.10.4第三(四)学年达标各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仍应组织学生从事围绕达标测试的体育锻炼,并把达标及格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说明:第一学年应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第二学年则侧重考核选项课内容,可适当降低达标考核的权重;第三(四)学年达标成绩按毕业当年得分和其他学年平均得分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成绩不及格,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
33、,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标准成绩为不及格;要求把学生上体育课的出勤率、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等因素也列入考核范围,凡体育课无故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出勤次数1/10者,其标准成绩计为不及格。2评价内容对难以用定量方法考核的学习效果,则应采取自评、互评和他评等手段,把诸如学习态度、思想品德、体育作风、意志表现、合作精神、人际交往、情绪调控、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和社会责任感等人文和心理素质,都包括在定性评价的范畴内,可采取观察记录、口头评述、相互比较、对照量表和自我反思等方法,以便更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文化教育功能。(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同样应以能否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为
34、前提,重视教学实施和创新的有效性,注意纠正片面追求课堂形式规范化,而不重实际教学效果的错误倾向。1教学态度评价具有“为学生负责和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能做到课前认真备课,预先布置场地器材,服装整洁便于身体力行,勤于讲解、示范和指导,热爱和尊重学生,注重安全保护和帮助学生从事体育锻炼,课后能及时进行总结。2教学能力评价具有深刻理解教材、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合理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能通过现代教育理论,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或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随时总结经验、收集信息,通过科研手段开发教学潜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3教学效果评价能通过记录学生的阶
35、段性学习成果,采取定量与定性、终结性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比学生学习前后的体能增长和技能掌握情况,了解他们掌握体育知识的水平与主动参与意识,统计他们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次数,观察他们运动习惯的养成与行为表现(道德、品格),不断改进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和掌握最新发展动向的信息,提高教学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三)按多元要求构建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作为实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应按具体目标提出的多元要求,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把知识领域、健康状况、体力储备、技能掌握、学习态度、行为规范和锻炼积极性等要素,都包括在评价体系之内,并通过定量和定性评价、自评和他评的有机结合,对课程的“
36、教与学”效果进行判断。七、教学资源与开发为了有效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挖掘它在体现基础性、健身性、多样性、选择性、职业性和时代性等方面的内在潜力,使教育功能的发挥最大化,并为学校、教师创造性实施大纲创造条件,应对以下教学资源加以开发。(一)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1应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训、考核制度,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2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在核定教职工总编制数内,根据体育课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3体育教师必须经过体育专业学习或培训,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37、并且每学年接受继续教育应不少于48个学时。每89个班应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二)物质资源的开发根据国家有关规定:1学校应建有足够的体育运动场地、配备能满足教学的体育器材与设备,配备标准应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并逐步增添室内体育馆,在原有基础上使体育设备现代化和多样化。2各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体育经费,至少应满足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为保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学校应提供购买检测仪器的经费;有条件的学校要把体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保障,并且做到随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学校的公用经费要按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学校的体育工作。3体育
38、教师凡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课余体育运动训练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常规性学校体育工作,应合理计算教师工作量。要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参照教育和劳动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落实体育教师室外工作的劳保待遇。(三)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尽可能更多满足不同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提高不同体质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和职业性强的特点,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简化和降低难度,注意引入新兴时尚的运动类项目,积极开展民族、民俗和民间体育活动,增添适合体弱学生的保健类项目,努力开发对提高综合职业素质有帮助的限选课程内容。(四)信息资源的开发为了大力宣传和普及科
39、学的健康观和体育观,指导学生有效和安全地从事体育锻炼,提高对体育审美欣赏的水平,学校应开辟体育与健康教育宣传栏,在广播站设立报道体育的节目,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活动,并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和互联网提供的信息,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了解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及奥林匹克运动。附录:名词解释健康第一 1999年6月,我国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体能素质 体能素质作为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身
40、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能力,通常把与提高竞技运动成绩直接有关的绝对力量(最大力量)、速度力量(暴发力)、反应速度、动作速度、速度耐力、灵敏、平衡力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称为运动体能;把以促进身体健康为宗旨,对预防疾病、保持旺盛的学习(工作)精力有利,能应付突发事件和足以享受余暇生活的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等体力储备称为健康体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的:“通过五年左右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更多指的就是提高健康体能素质。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作为一种
41、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按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教育处前处长Moarefi博士提出的观点:“健康教育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每个人都尽力做好本身和集体应做的一切,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大健康观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定义曾做过几次诠释,自1948年提出“三维健康观”之后,WHO于1989年又将“健康”重新定义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甚至力主把生殖健康也列在其中。而这种改变健康唯生物和医学含义的认识观,通常也把它称之大健康观。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都坚持从事有益于身心健康
42、的身体锻炼,并在这一过程中懂得接受科学的指导和了解体育的文化内涵,按“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追求目标,构建与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的运动生活方式。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按照常规或一般技术要求,完成某种动作的能力。尽管对技术要求的难度不高,但仍必须按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掌握动作的正确顺序和规范,使之有利于获得良好的身体锻炼效果和提高运动水平,主要为满足普通人群运动兴趣、爱好和锻炼身体的需要。运动技术 运动技术是指完成某一特定运动活动的方法,甚至包括运动员自己独特的技术,技术难度和要求相对较高,不仅技术规范要符合人体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竞技项目运动规则的要求,还必须充分体现
43、运动员的个人生理、心理等特点,主要为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服务。重新学会生存 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生存”作为革新世界教育的一项重大策略,并强调:“如果我们要控制身体、控制身体的力量和质量,我们就需要知识、训练和练习。我们还必须注意性的教育,注意加强体力,注意训练肌肉与神经。”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就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终生教育的四大支柱。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极教育目标,内容包括体质、智力、审美观、情感和精神等方面,是社会对“人人都过上更美好生活”的一种
44、期待,可理解为通过提高人的所有活动的质量,来达到成为“一个生活在和谐世界上的完美的人”的目标,而体育被公认为是实现个人充分发展不可替代的手段。运动生活方式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联合召开了“健康促进与体育”的国际会议,敦促各国政府应把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作为公共健康与社会政策的组织部分,并明确提出:“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的倡议。为了落实这项任务,要求各国政府在为促进健康而制订政策时,都应对以体育构建运动生活方式的观点予以充分肯定。职业体育 通常指对提高某些从事特殊职业人员(如士兵、警察、消防人员、宇航员和飞行员等)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有直接帮助的专门性训练手段。另外
45、,还有许多与人类生存有关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样也兼有职业体育的功能,如掌握水上运动技能,将有利于从事航海、河运、捕捞、养殖、水利等职业;开展野外运动和懂得求生知识,将有利于提高地质、勘探、农林、考古等职业人员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掌握格斗、摛拿、自卫防身术等防卫技巧,将有利于提高公安、保卫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学习冰雪运动中的某些实用技能,将有利于在高寒地区和环境中从事生产实践。目前在许多国家都开设有“职业体育学”学科,或通过开展伐树、掷圆木、攀树、栽树等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体育竞赛,充分利用体育具有的职业性特点,为提高某些特殊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服务。新兴类运动项目 本大纲中提到的新兴类运动项目,是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或国内创新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作为一种动态评价,常采用前后学习效果的对比,即通过跨越多个时间点观察评定学生的进步幅度,来了解学生动态认知过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产生大量的互动。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