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题库(整理)(共3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学题库(整理)(共31页).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教育管理学题库一、名词解释:1、管理(PPT):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与控制等手段,把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以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2、教育管理(PPT):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与控制等手段,把教育系统中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整合起来以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3、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指适应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树立现代管理观念,建立合理的管理组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优化育人环境,以协调组织内部人、财、物等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过程。它是教育管理发展的较
2、高水平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管、理的超越,是教育管理的整体转换运动。其中,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是先导,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是条件,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提高质量和效益是目标。4、教学管理(PPT):我们现在所谓的教学管理,一般是指微观层面上的教学管理,是学校内部为实现培养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师资、课程、场地、设备及结果的管理。5、科学管理理论(P11):科学管理理论的特征是:1)管理过程中更注重管理理论的指导作用,不再盲目轻信于个体的感受、经验。2)教育管理的机构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制度健全、职权责一致。3)注意运用调查统计,测量等自然科学技术。4)注重民主管理
3、,强调参与决策的重要性。5)管理模式具有推广价值。6)有较强的适应性。6、科层管理理论(P43):属于古典组织学派的一个分支。科层体制又称官僚体制。在西方,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基本观点: 职位分类。权力分层。法定资格。委其责任。遵纪守法。理性关系。固定工资。7、霍桑实验(P42):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人在霍桑工厂进行的长达8年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从而得出以下结论:A、经济刺激并非唯一刺激动因B、工人是以非正式团体成员身份对待管理的;C、工人往往以非正式组织来捍卫自己,免受专断管理之害D、非正式社会组织与管理相互作用影响E、专业化不一定导致最有效的生产
4、组织F、人不是机械齿轮,是能动的生物体。即通过试验提出来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并坚信只有改善组中的人际关系,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8、教育管理体制(P51):即是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可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与工作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办学体制、教育投资体制、教育督导制度、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招生制度、分配制度等。9、需要层次理论(P45+BAIDU):即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当人的某一
5、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是行为科学理论之一。10、教育理论(BAIDU): 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教育理论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的规定性:一,教育理论是由教育概念、教育命题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构成的。二,教育理论是对或教育事实的抽象概括。三,教育理论具有系统性。11、教育规律(BAIDU):教育规律同规律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事物(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
6、象或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12、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整个教育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看法或观念,对其他的教育观念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与其他的教育观念一起规范着、指导着或调节着人们的教育行为。13、教育行政体制(P54):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即是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可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与工作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办学体制、教育投资体制、教育督导制度、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招生制度、分配制度等。14、教育行政组织(P75):是国家行政组织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分系统。具有国家性,它代表国家行使对教育的行政
7、管理权,它的设置和活动,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整体利益的需求,符合政体的性质和方向,遵循国家的法律、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要求。15、国家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行政组织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分系统。具有国家性,它代表国家行使对教育的行政管理权,它的设置和活动,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整体利益的需求,符合政体的性质和方向,遵循国家的法律、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要求。在我国,国家教育行政组织特指国家教育部,其任务是组织、领导和管理全国教育方面的行政事务工作。16、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在各自管辖的区域范围内行使职权,其主要任务是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组织的
8、业务指导下组织、领导和管理所辖区域内的各项教育事务。17、教育法(教育法学):是国家机关经过一定的程序制定,用以调整国家、父母、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基于教育与受教育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18、教育政策(PPT):是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纲领和准则,是政党、政府等各种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而协调内外关系所制定的行动准则。19、理性模式(P99):指政策制定者根据一套近似完美的、合乎理性的政策制定程序来制定政策。崇尚该模式的人认为,政策制定应该有一套程序,借此程序,决策者就能制定出一个有最大净价值成效的合理政策,即用最小的投入(包括时间人力和其他资源)来获
9、取最大的收获。效率是理性模式的最终目的。20、团体模式(P101):又叫政治协商模式,是指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候,广泛听取各政党、团体及不同职业的人的意见,在充分讨论对话和协商的基础上,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最终达成具有妥协谅解色彩的决定。21、教育计划: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22、教育预测:是指依据发展的规律,利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前景做出推测的活动。23、教育发展目标:教育发展目标是指教育整体发展目标,它是对教育发展的一种展望一种预测。24、教育督导:是根据本国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
10、类学校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和帮助,旨在加强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管理,以保障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督导是教育行政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与教育决策和教育执行共同构成了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25、教育评价:是以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技术,系统收集信息,对教育现象和活动所实现的价值作出判断,促进教育改进与发展,实现教育增值的过程。26、教育经费:是指用于教育事业的费用。广义,教育经费既包括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费用,也包括私人用于教育事业的费用;狭义,专指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费用。27、教育财政:是国家对教育经费及其他相
11、关教育资源的管理,包括国家对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的筹措、分配及使用的监督等。国家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行使教育财政的职能。28、教育课程: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上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29、教学计划:是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30、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
12、写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31、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的课程目的,实现预期教育结果的手段;课程实施是通过教学活动将编制好的课程付诸实践;课程实践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课程实施的那些因素。32、教育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规制度,对教育人员进行管理的活动。就教育行政管理的资源或对象而言,包括人、财、物等诸多方面,其中人是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其他因素只有依靠人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教育人事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33、教师考核:是教育
13、行政部门或学校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工作状态和工作成就做出判断和评定的过程。其目标往往指向教师的去留升降,更容易走入过于强调约束和限制的误区。34、学校效能:是指发挥某些积极作用的及其实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果,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在内的学校教育成果;高质量的校内和人员;通过改革创新而实现的对变化的能力,学校既能从变化的环境中努力吸取更多的资源,又能通过自身完善对做出更大的贡献。35、自主办学:是指学校根据法律和社会需要,独立地举办学校、进行决策和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独立决定办学目标、人员聘任、资金使用和课程设置的行为。36、学校发展战略:发展是指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旧物质到新物
14、质的运动变化过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全局的方略。因此学校发展战略是指学校科学构划的积极的向前的全局性的蓝图。37、学校工作计划:就是学校对即将开展的工作的设想和安排,如提出任务、指标、完成时间和步骤方法等。38、决策: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利用已知信息进行方案或方法确定的过程。广义的教育决策泛指教育领导者对对教育组织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或对各种方案的选择。无论是政策性的还是事务性的,无论是全局性的还是局部性的各种决定和选择,均包含其中。狭义的教育决策仅指教育领导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对本组织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所做的决定。39、控制:是根据组织的计划和事先规定的标准,监督检查各项活
15、动及其结果,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或调整计划,使计划和实际相吻合,保证目标实现。40、协调: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的实现。41、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42、学校工作质量评价: 对学校工作质量就是学校工作过程和结果满足使用的要求时所具有的特性所进行的评价。43、学校质量管理: 学校质量管理是以强化教职工的质量意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
16、手段和方法,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设计、实施、检查和分析,以取得较高水平成绩的活动。44、全面质量管理: 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是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和现代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了一整套质量保障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进入了更高阶段。45、质量责任制: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明确规定企业每个人在质量工作上的责任、权限与物质利益的制度。46、教育设施管理:是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育事业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的管理。教育设施是指开展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它主要包括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空间、环境以及有关的教育教学设施,即教育基建、学校设备和社会教育设施。47、教学组织形式
17、: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随着社会政治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发展和改进。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等。48、古典组织理论(P40+PPT):又叫传统的组织理论,正式产生和盛行于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公共行政学的早期研究时期。特点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中的每一项工作进行分析;注重劳动分工并将管理从一般操作中分离出来;强调管理效率;构建了一个效率核心的组织结构;但是忽视了员工对组织目标的认可和接受;忽视了员工的心理需求和
18、社会(组织)融入;只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49、人际关系理论(P42+PPT):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等人所进行的著名的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雇员同时受社会、心理驱动和经济利益驱动;组织认可、归属和安全感更能提高工作效率;个体的信仰、价值观、动机等都会影响行为;个体更依赖非正式组织,此类组织利弊共存;非正式组织对个体行为更具有约束性;高昂的士气会提高工作效率;沟通和民主都有助于提高效率。50、社会系统理论: 将组织看作活动的协作系统,认为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协作系统,任何组织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由有限成员组成的孤立系统,人与人、组织与组织只有在协作中才能发
19、挥作用,一个协作系统的效率尺度就是它满足其成员需要,从而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奋斗的能力。51、现代权变的组织理论: 是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之上的组织理论。组织总在具体的环境下运行,没有一种理论适用于一切组织结构。52、学校组织文化:也称作学校文化,主要指学校成员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体系,指的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与各种环境要素的互动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为其成员认纪律、气氛、教与学的行为方式等行为规范体系,以及学校布局、校园环境、校舍建设、设施设备、符号、标志物等物质风貌体系。53、学校领导体制: 指的是学校内部按照一定原则所建立的组织管理制度,是教育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
20、目标而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需要按一定的原则建立一定形式的领导体制,以维系学校成员的相互关系,有组织地开展学校各项工作,完成学校教育、任务。54、校长负责制:即校长对对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学校管理的全面责任。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按规定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对外代表学校。校长行使的的管理权力有以下四个方面:决策指挥权、干部任免权、职工奖惩权、学校财经权。55、人力资源管理:(学校人力资源:对教职工的智力、体力劳动能力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发掘、组织和使用,为充分实现学校目标提供可靠的人力保障)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
21、程,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的维护与成本核算,人员的甄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包括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等等。56、教师培训: 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57、考聘制:通过考试手段择优录取后,由用人单位与确定的聘任人选签订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受聘人员职责、待遇、聘任期等。58、聘任制: 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契约确定与人员关系的一种任用方式
22、,又称聘用合同制,是相对委任制而言的。一般的做法是由用人单位采取招聘或竞聘的方法,经过资格审查和全面考核后,由用人单位与确定的聘任人选签订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受聘人员职责、待遇、聘任期等。59、学校公共关系: 一般指学校用传播使自己与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60、领导: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包括人、过程和组织目标三个基本要素。简答题:1、简述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P14)答:教育管理学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为其研究对象,不过,我们不能从狭
23、义的角度看待学校组织的管理,学校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社会上众多组织中的一种,其教育和管理过程要受到社会各方面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家长等的影响。它要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制约,这样,教育管理学就必须研究其他相关问题。总之,教育管理学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我们可以说教育管理学是由教育学和管理学共同组合成的,是管理学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学科,因而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2、简述教育管理体制功能及意义。(P52-54)答:(1)教育管理体制所要解决的是国家、地方及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根本制度问题,围绕这一制度必然要涉
24、及领导权力分配、机构设置等事项。(2)功能:领导和指挥;权利分配;分工协作;提高效率。(3)意义:从理论层面上说,它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教育管理体制和政治、经济体制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管理体制所具有的功能;从实践层面上说,它能有助于我们理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促使我们认真反思近年来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所取得经验和应汲取的教训,是我们今后的体制改革思路更清晰,工作目标更明确,措施更可行。3、简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特点。答:(1)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指适应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树立现代管理观念,建立合理的管理组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优化育人环境,
25、以协调组织内部人、财、物等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过程。它是教育管理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管、理的超越,是教育管理的整体转换运动。其中,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是先导,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是条件,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提高质量和效益是目标。(2)特点:一是教育管理科学化。教育管理科学化是指,教育管理者应遵循教育规律、管理规律,以现代教育理论、管理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克服主观性和盲目性,使教育规划、教育决策、教育督导评价等各项管理活动都符合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使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效益化。二是教育管理民主化。教育
26、管理民主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强调的是“使用者参与”,即主张可能会被教育规划和管理决策所影响的人,都应该进入到这个管理决策过程之中,一方面使参与者都能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从管理的角度,能促进教育管理的计划与策略的正确性,真正确立以教师和学生需要为主的教育管理目标,从而提高教育管理质量。三是教育管理法制化。教育管理法制化,其实质就是用国家立法来规范各项教育管理活动,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执教。四是教育管理专业化。教育管理主体专业化主要是指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人员都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具有专业意识和专业管理的素质。五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
27、育管理体系,包括教育管理组织的网络化、教育管理内容的信息化、教育管理技术的信息化以及教育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等各个方面。4、简述教师激励的措施。(P168)答:(1)教师激励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激发教师的动机,使教师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 (2)措施:一是物质激励,一方面通过普遍提高全体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来调动教师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一定物质奖励机制,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以鼓励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二是目标激励,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目标,让教师看到未来美好的前景,并将这一前景与教师当前的工作学习和未来的个人发展联系
28、起来,从而激励教师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三是制度激励,通过校内民主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使教师有机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四是情感激励,通过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谈心家访探病与教师建立情感联系,真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教师心情愉悦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共组之中;五是榜样激励,通过领导者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或发现先进事迹,为教师提供参照和范例,激发教师为效法榜样而奋发向上;六是信息激励,通过外出参观或请校外教师传授经验或向教师推荐报刊有关教改的信息,使教师增强教改紧迫感,促使教师奋起直追。5、简述施泰因的教育行政思想。答:教育管理学界认为,近代历史上最早用行政学、法学
29、理论研究教育管理的人,首推德国19世纪著名的行政学、法学家施泰因,他在1884年出版的管理学一书中,有一个专章是论述教育行政管理的。其主要思想是:(一)每个人都是为了别人的存在而存在。(二)人类共同体由理性和非理性两大部分组成。(三)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平是由于精神财富分配不公。(四)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平的现象,首先要解决精神财富分配不公平问题。主张国家应该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来干预教育,让广大的穷苦人家的子女都能受到教育。6、简述教师管理的基本特点。(P154)答:第一,对教师的日常管理要体现灵活性特点。包括不搞硬性8小时坐班制,以开放教师的时间和空间,让教师选择最有利于提高做做效率的环境,最大
30、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不硬性规定教师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不单纯以学生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工作的好坏,以全面综合评定教师的工作成绩。第二,在教师管理过程中要体现参与性特点,即发动教师参与学校大事的讨论和决策,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并增加教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第三,在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上要体现重精神轻物质的特点。包括注重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建立,为教师进修提高和专业发展提供机会等等。7、简述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观点。(PPT)答:(1)管理的最高目标是追求组织效率(2)分工和专业化(科学的工作分析),通过对工作的观察和测量,确定完成任务的最好方法(3)人员的选
31、择,根据工作分析选择和培训员工(4)功能性监督(严密的规章制度),管理和操作分开,各司其职(5)注重经济奖励和惩罚8、简述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PPT)古典管理理论教育管理实践建立权力等级结构教育权力等级教育部厅局 校长部门领导教师学生工作分析教育评价、教师选用和评价、学生评价劳动分工教育行政与教学、学科教学管理幅度机构设置、生师比纪律与规范管理制度、条例、规章人事管理成员的选择、培训和评价集中与民主政策和计划的制定(教师参与决策)公平教育公平(起点、过程、结果)9、简述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观点。(PPT)答:(1)雇员同时受社会、心理驱动和经济利益驱动(2)组织认可、归属和安全感
32、更能提高工作效率(3)个体的信仰、价值观、动机等都会影响行为(4)个体更依赖非正式组织,此类组织利弊共存(5)非正式组织对个体行为更具有约束性(6)高昂的士气会提高工作效率(7)沟通和民主都有助于提高效率10、对教育管理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管理流派有哪几个?(P39-45)答:主要有三个学派,即古典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说学派和行为科学学派。(1)古典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是泰勒、法约尔、韦伯。兴起于20世纪初,迎合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为现代工厂制度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基本主张是:把高效率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最高目标;分工和专业化;人员的选择;管理和操作分开,各司其职;注重工作奖励和监督。
33、(2)人际关系学说,代表人物梅奥等。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基本观点是:雇员同时受社会、心理驱动和经济利益驱动;组织认可、归属和安全感更能提高工作效率;个体的信仰、价值观、动机等都会影响行为;个体更依赖非正式组织,此类组织利弊共存;非正式组织对个体行为更具有约束性;高昂的士气会提高工作效率;沟通和民主都有助于提高效率。(3)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西蒙等。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探讨人的行为问题,着重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问题,目的是更好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的效率。11、简述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任务。(P227)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34、,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卫生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有效的完成学校育人的目标。12、简述班级管理的本质及途径。答:班级管理本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途径:选派合适的人担任班主任;确定班集体共同奋斗的组织目标;建立强有力的班级集体的核心(关键是
35、选拔好学生干部);健全规章制度,培育良好班风。13、简述教育行政组织的特征。答:教育行政组织是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组织、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或部门。特征:(1)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并代表定阶级的利益,因而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2)具有执行性。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其活动、内容与目的必须依据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严格执行,接受其监督并向其负责。(3)具有相对独立性。为了确保教育行政机关高效地完成管理国家教育事务的任务,教育行政机关必须保证自身拥有组织系统上的独立性及依法行使职权的独立性。(4)具
36、有专业性和服务性。现代行政的特点,要求行政机关、面对纷繁复杂的行政事务施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而具备其专门性、技术性能力是圆满完成任务的必备条件。(5)具有适应性。面对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发展及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自觉适应这一变化,强化服务,引导、平衡协凋的职能等等。14、简要说明我国各级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BAIDU)答:我国中央政府一级设教育部,省、市、县三级分设教育厅(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均受中央统一领导。这一组织形式在建国后35年的实践过程中,曾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参照各国有关的先进经验,作过多次或大或小的改进,并且仍在作进一步的研究改革之中。中国的教育事业,现在一般采取国家办
37、学、集体经济组织办学、国家企业事业办学、社会团体办学等方式进行,因而在教育管理上,既有代表国家各级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教育行政组织,也有代表企、事业部门领导和管理本系统教育事业的教育行政组织。前者是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或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后者仅属一个系统或部门的教育行政工作单位,在本系统或本部门的领导下,负责领导和管理所属各类学校教育工作,但也受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各系统和部门举办的各类学校教育,要归口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纳入教育事业计划。社会团体举办的学校,须经政府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核准,有关财务、人事、教务等一切学校工作,均由举办的团体或个人
38、自行负责管理,并受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和监督。15、简述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异同。(PPT)答:联系:(1)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律的依据,教育法律是具有政策的具体化和条文化(2)教育法律制约教育政策,法律之后的政策不能与法律相违背区别:(1)制定主体不同:政策政党或政府机构,法律国家权力机关(2)表现形式不同:政策决议、决定、纲要、通知、意见、指示,法律法律条文,有专门的法律名称(3)实施方式不同:政策宣传、教育,法律国家强制力16、编制教育计划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答:教育计划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教育计划的编制步骤:(1)信
39、息的收集与分析(2)计划目标的设定(3)教育计划实施方案的研拟及选择(4)在实施中的调整。编制教育计划的方法:社会需求法、人力需求预测法、教育投资收益分析法、教育类型法17、教育科研人员的职业素养是什么?(P259)答:(1)职业道德。是指在科研工作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教育科研中,由于课题研究的长期性,常使得研究工作默默无闻,所得低于他的风险,这就需要科研人员不怕辛苦,不急得失,无私的奉献教育科研工作。(2)知识结构。一是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二是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3)能力结构。包括对研究项目的感悟力,理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研究能力,评价能力。18、简述教育督导的基
40、本职能。答:教育督导是上级对下级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价,用以指导和督促其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政策,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督导的功能是对下的,也是对上的,它的对上和对下功能是统一的,主要包括监督、指导、评估和反馈四个方面。基本职能:(1)监督。监督包括观察、检查、调查、访问、监察、考核、督促等作用。(2)指导。指导包括指示、引导、辅导、帮助、鼓励、启发等作用。就教育督导职能活动的内容而言,主要的就是监督和指导。其他的均可看作是这两种职能活动的延长、作用、结果或者方式、手段。(3)评估职能。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利用相应的、现代化的教育统计和教育测量手段,对教育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
41、过程。现代教育评价与教育督导的结合,使教育督导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对于提高教育管理质量、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4)反馈功能。反馈是指一个系统输出的信息作用于被控对象后所产生的反应,再把这种反应作为信息收回,并对控制系统的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反馈是检查决策(包括方针、政策、指令、任务等)是否正确、执行是否有效的依据,通过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及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实现其参谋职能。19、简述教学管理的意义和任务。(P197-198)答:是学校教学行政人员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教学
42、工作,以求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意义:(1)它是学校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2)有助于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3)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发展提高(4)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5)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和育人目标的实现任务:(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2)建立和维护教学为主的工作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3)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体系(4)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不断促进教学的科学化20、教育评价应符合哪些要求?答:教育评价是以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技术,系统收集信息,对教育现象和活动所实现的价值作出判断,促进教育改进与发展,实现教育增值的过程。要求
43、:评价的内容对象应是重要的、全面的;评价的方法与手段应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评价应是公正的、客观的,符合教育伦理准则的;评价应对学生或教师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1、教育经费管理的功能是什么?如何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P265-267,P280)答:教育经费管理是指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以及管理原则,对教育经费进行筹措、分配、使用、检查以及审计的过程。其涉及诸多的国家法律法规、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因素,并涉及较多的法律、财会、信息技术,很强政策性、专业性和实效性。功能:(1)筹资功能:府负责教育经费的筹措,可强化各级政府的教育责任,对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地区差异,消除基础教育阶段校之
44、间差距过大现象,具有基础性的作用。(2)导向功能: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分配,不仅对教育资源配置有示范效用,也对教育自身改革发展具有引导作用。(3)监管功能:对教育经费分配使用进行检查审计,建立严格的预决算制度、审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1)调整教育经费分配结构(2)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构建合理的教职工队伍。(3)建立起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和专业比例合理的教育组织系统,利于人、财、物力的充分利用。(4)加强对教育设备的保管和管理,提高使用率。(5)提高管理水平。22、教学计划的内容包括哪些?答:定义是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
45、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内容:它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教学计划、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23、简述教育课程实施指导的途径和方法。答:在教育行政中,教育课程一般被理解为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简而言之,教育课程的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实施方法: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课程实施的交流,从参与者来讲主要是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之间的交流及
46、实施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是指就课程实施中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课程编制者、督导人员、有关的专职研究人员及实施者共同进行探索研究和实验。24、教育课程的修订应遵循哪些原则?答:在教育行政中,教育课程一般被理解为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简而言之,教育课程的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遵循的原则:(1)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保证国家课程的统一性和标准性,并配以必修课的教学设置来保证;(2)地方课程要突出本土性和区域性,实施形式可以是必修课或必修课;(3)校本课程要从学生和社区的需要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修权利,强调多样化和个性化。25、简述教育人事
47、行政的意义。答:教育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规制度,对教育人员进行管理的活动。教师人事行政是开发教师人才资源的重要手段。意义:(1)教师人事行政可以对教师实施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2)教师人事行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26、如何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答: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要掌握专业的技能。(1)提高教师素质,改革师范教育。首先要通过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与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来
48、获取。其次是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第三是建立起较完备的教师进修制度。(2)提高教师待遇。首先要努力使教师工资水平在国家财力限度内,尽快达到不低于或略高于其他行业中具有同等学历者的平均工资水平。其次是改善教师工作条件。(3)形成尊师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社会价值的外在表现,社会大众是否尊重这种职业的社会价值,承认这种职业的重要性,也是决定这种职业是否达到专业化程度的一个因素。27、简述教师考核的方法和原则。答:教师考核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就做出判断和评定过得过程。方法:按形式分有教师自评法、学生评价法、教师相互评价法。按内容分有单项考核法和综合评价法。按时态分有平时检查考核法和阶段性集中考核法。按考核性质分有定性考核法和定量考核法。原则:(1)公正、客观、准确的原则。公正、客观就是实事求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考核,不带任何偏见、私见,不凭主观意志作出判断。准确就是要求考核结果与教师实际表现相符。贯彻这条原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