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文选部分复习要点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古汉语常识复习要点一、古书的注解1.名词解释:疏、正义、传、笺。(P674)2.阅读675页上半十三经注疏的书影,了解其中的内容和体例。3.了解诗经、史记三家注、汉书、三国志、老子、庄子、楚辞等名著在唐代以前的名家注解。4.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5.名词解释:衍文、脱文。(P676)6.古书注解的术语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答:(1)曰,为,谓之 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语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
2、微差别。这三个词语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做”。(2)谓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谓”的作用是用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影射的事物。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指”、“是说”的意思。(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4)犹,犹言“犹”的作用是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用“犹”的时候,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5)之言,之为言,之犹言 这三个术语的作用是表示“声训”,注释时必然是用声音相同或近似的词来作训解。声训也是古人寻求同源词的一种
3、方法。(6)读为,读曰,读若,读如这几个术语都是用来注明音读的,“读为”和“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读若、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7.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二、古书的标点问题1句读是古人读书时候断句用的符号。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叫“句”,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这叫“读(du)。”合起来就叫“句读”。2.刻书有句读是从宋朝开始的。3.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有哪些?答:(1)必须符合原文文意;(2)必须符合当时的语言实际;(3)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实际。4. 衡量古文标点正确与否的标准有哪
4、些?答:(1)字句必须能讲通;(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3)必须符合古代语法和音韵。5.古书标点中常见的错误有二:答:(1)点破了句子;(2)用错了标点符号。6.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三、古汉语今译问题1.关于古文翻译,近代翻译家严复曾提出“信”、“达”、“雅”三点要求。2.所谓“信”,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所谓“达”,是指译文要通畅明白;所谓“雅”,是指译文要典雅优美。3.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四、古代的文体1.曹丕是最早研究文体特点的一个人,他在典论论文里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种。2.前人对文体特点的分类不外乎三个标准:如诗词歌赋是从语言形式来分的;史传行状
5、是按内容来分的;书信赠序是从语言形式来分的。3.中国古代的文体,按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散文;二、韵文;三、骈文。4.我们将古典散文分成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四类。5.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主要有三种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6.司马迁写的史记,开创了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先例。7.自传体的产生和写书有序言,都与司马迁有关。8.我国最早的说理文,流传至今的有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的论语。9.真正可以称之为论说文,要从墨子算起。10.“论”是议论,它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说”是说明,它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注意一些名家名篇(本部分举例)的文体类别。五、古代
6、汉语的修辞方式1.掌握引用、譬喻、代称、并提、互文、夸饰、倒置、委婉、省略等修辞格的含义,书中列出了定义或概念的,要掌握其定义或概念。2.对文中所举的例子,尤其“代称、并提、互文、倒置、委婉”等辞格中的例子要看懂、理解、掌握。3.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学会分析文句的辞格,所以必须掌握例子。六、古今语音语音的异同1.掌握三十六字母。包括发音部位、发音方法。2.什么是音韵学上的“五音”?答:音韵学上按照三十六字母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叫做“五音”。3.三十六字母中的唇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唇音包括重唇音“帮、滂、并、明”和轻唇音“非、敷、奉、微”八个。4. 三十六字母中的舌
7、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舌音包括舌头音“端、透、定、泥”和舌上音“知、彻、澄、娘”八个。4. 三十六字母中的齿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舌音包括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和正齿音“照、穿、床、审、禅”十个。6. 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包括“见、溪、群、疑”四个。7. 三十六字母中的喉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喉音包括“影、喻、晓、匣”四个。8. 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指哪些声母?答:三十六字母中的牙音包括“见、溪、群、疑”四个。9.三十六字母中的全浊声母包括哪些声母?答:全浊声母有“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十个。10.三十六字母中
8、的次浊声母包括哪些声母?答:次浊声母有“明、微、泥、娘、疑、喻、来、日”八个。11.三十六字母中的全清声母包括哪些声母?答:全清声母有“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十一个。12 三十六字母中的次清声母包括哪些声母?答:次清声母有“滂、敷、透、彻、清、穿、溪”七个。13.声调方面,古代有“平、上、去、入”四声;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古代的平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变成了“阴平、阳平”两类七、上古音简说1.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2.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拿诗经音作为代表。3.中古音指六朝到唐宋时代的语音,一般以切韵音系作
9、为代表。4.切韵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字典,隋朝陆法言所编。5.近古音指元明时代的语音,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反映这个时期音系的代表作。6. 什么是“叶音说”,我们应该怎么认识?答:后人在阅读古代的诗歌等韵文时,原来押韵的诗文,由于语音的变化发展不押韵了,为了押韵,后人往往临时改读一个字的读音以求押韵,这种做法就叫“叶音”,也叫“协音”。“叶音说”是主观主义的产物,“叶音”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7.首先批评“叶音说”的是明代末年的陈第,他在毛诗古音考里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8.王力先生的古韵三十部有哪些?(答案从略,见课本1054页)9.王力先生古韵三十部中的入声
10、韵部有哪些?答:有“职、觉、药、屋、铎、锡、月、质、物、缉、叶”十一部。10.王力先生古韵三十部中的阴声韵部有哪些?答:有“之、幽、宵、侯、鱼、支、歌、脂、微”九部。11.王力先生古韵三十部中的阳声韵部有哪些?答:有“蒸、冬、东、阳、耕、元、真、文、侵、谈”十部。12.关于上古的声母研究,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提出了“古无轻唇”和“古无舌上”两条重要结论。13.关于上古的声母研究,钱大昕之后,章炳麟又提出“娘日二纽归泥说”;曾运乾认为喻母也应一分为二,一部分归匣母,一部分归定母。八、古书的读音问题1.名词解释:A.“同音通假”(P1067) B.“读破”或“破读”:(P1070)2.谈谈“假借”和
11、“通假”的区别与联系?答:两者区别的要点是:“假借”,也叫“本无其字的假借”,“六书假借”,或“造字假借”,其特点是久借不还。如“其”,本义是指“簸箕”,假借为代词“其”,只好再造一个“箕”,表示“簸箕”义。“通假”也叫“本有其字的假借”,“同音通假”,或“用字假借”,其特点往往是偶尔一用。如“早晚”的“早”,本来有这个字,但许多古书中往往不用,而用“蚤”,这就是一般所说的“通假”。3.掌握1074页所列字的特殊读音。掌握本节所举例子的读音。4.在阅读古代诗文时,我们不主张用所谓古音来读古书,尤其是对古代的韵文作品,应该按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去读,即使不押韵了,也不要临时改读一个字的读音以求押
12、韵。九、诗 律1.近体诗的特点是:(1)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2.近体诗除有的首句入韵外,都是隔句押韵。3.近体诗押韵的要求有两个:(1)一般只用平声韵。(2)近体诗不能“出韵”,即必须用同一韵部里的字。4.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供诗人写诗押韵的而编写的韵书,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193韵。宋代陈彭年编纂的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韵。5.到南宋江北平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107韵,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归并为106韵,这106韵,就是常说的“平水韵”。6.关于律诗“平仄”的掌握方法:首先,掌握平
13、仄句式,五言四种、七言四种,共八种:(1)五言句式(甲) 仄仄平平仄(乙) 平平仄仄平(丙) 平平平仄仄(丁) 仄仄仄平平以上四种句式,只要掌握了(甲)其他三中都可以推导出来,七言的四种句式也可以从五言的四种句式上推导出来,即在五言(甲)、(乙)、(丙)、(丁)四种句式前加上与每个句式开头的平仄相反的平仄就行了。那么七言律诗的四种句式就是:(2)七言句式(甲) 平平仄仄平平仄(乙) 仄仄平平仄仄平(丙) 仄仄平平平仄仄(丁) 平平仄仄仄平平其次,掌握五言、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即:以上句式在一首律诗中的排列形式,根据我的总结,无论五言,还是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不外四种:(1)、(甲)(乙)(
14、丙)(丁)(甲)(乙)(丙)(丁)(2)、(丁)(乙)(丙)(丁)(甲)(乙)(丙)(丁)(3)、(丙)(丁)(甲)(乙)(丙)(丁)(甲)(乙)(4)、(乙)(丁)(甲)(乙)(丙)(丁)(甲)(乙)注意:以上四种格式中,(1)、(2)两种的差别只在开头一句,其他都一样;(3)、(4)两种的差别也只在开头一句,其他都一样。可以认为(2)是(1)的变体,(4)是(3)的变体。掌握了以上这些内容,就基本掌握了律诗“平仄”的内容。7.律诗的平仄并不是绝对严格,也允许有些变通,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变通的方法。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在判断一句诗的格式时,如果第二个音节是“
15、仄”,哪怕第一个音节是“平”,也要认为该句诗开头的两个音节的格式是“仄仄”,反之亦然,总之,要以偶数字的音节定平仄,即依据一句诗中“二、四、六”字的平仄确定该句诗的平仄格式。其实,面对一首诗,只要能够把第一句的平仄格式判断准确,如果符合(甲)、(乙)、(丙)、(丁)四种句式任何一种,整个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明确了。8.什么是“拗救”:如果违反了平仄格式就叫“拗”;在一句是出现了“拗”之后,改变相应的字的平仄格式,使诗句重新获得音律上的和谐,就叫“救”。9.关于那个字可以“拗”,那个字“救”,我有一个便于掌握的办法,即:(1)甲六对五(意思是甲型句中,第六个字拗,对句即乙型句第五个字“救”)(2)
16、乙三五(意思是乙型句中,第三个字“拗”,第五个字“救”)(3)丙五六(意思是丙型句中,第五个字“拗”,第六个字“救”)(4)丁五没救(意思是丁型句中,第五个字该用仄而用了平,就形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就是“三平调”,不能救,其实是不允许出现这类情况,“三平调”是近体试的大忌,古体诗中才允许使用。)10什么是“三平调”?(答案:丁型句中,即“平平仄仄仄平平”句中,第五个字该用仄而用了平,就形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就是“三平调”,不能救,其实是不允许出现这类情况,“三平调”是近体试的大忌,古体诗中才允许使用。)11.关于近体诗的“对仗”,掌握对仗的要求,掌握“借对”和“流水对”的意义和例子(P1087-1088)。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