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中南民族大学教育管理学笔记(总结)(共5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经济与管理-中南民族大学教育管理学笔记(总结)(共56页).doc(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l 第一节 教育管理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对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教师 学生 教育管理主客体关系 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与认识。2-特征;1 稳定性 2以考察教育管理活动者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教育管理主客体的存在与作用 这两个范畴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基本内容。 3-是派生教育管理学其他所有范畴和理论问题的总根源。l 第二节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 广义;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无论有无组织零散还是系统。 狭义;专门组织的教育,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半日制、业余的学
2、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2-质的规定性;是不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3教育管理;对教育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4-的不确定性;1 -客体不确定 2-运作的时空不确定 3 -工具手段方法不确定 4-活动实施结果不确定5-特性;二重性动态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经济性6教育管理层次;教育组织内部按职责,职权的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1宏观管理 2 中观管理(中介性,两重性,相对独立性) 3微观管理7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管理活动过程及规律的学科。1 广义;以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为自己的管理对象,以中央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遵循教育的规律,对整个教
3、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规划织指导协调和控制,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实现管理目标优化的一门社会科学。2狭义;以一定类型的或一定层次的学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健全学校组织和它的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全面提高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社会科学。8-的核心概念;组织 计划 控制9教育组织为什么需要管理;1不能自动运行,要管理保障2资源稀缺,需要高校合理配置 3人存在知识能力价值的差异。10教育管理学的价值取向;1现代教育成为庞大事业需要管理和领导2教育管理利于协调教育系统内外关系,促进教育规模数量结构效益的全面可持续发展3于
4、合理规划利用教育资源4利于服务教育。11-研究范围;1教育制度 ;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规定和行动准则。2教育结构;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不同类型层次的教育组织,及其要素的组合和比例构成 3教育效益;教育培养的人才对社会产生的效果和利益。(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教育体系和联系系统。 教育体质;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的总称)12-的学科性质;1-是一门社会学科 2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是管理学的分支3-的文化性l 第三节 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经济科学现代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基础2公共产品理论新视角3人学理论核心内容第二章教育管理理论范式l 第一节
5、 教育研究范式1教育研究范式;1哲学思辨的研究范式 2科学实证主义研究范式3人文主义研究范式2管理学研究范式;1结构主义范式 2职能主义范式 3诠释型范式 4人道主义范式3西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1客观主义研究范式 2主观主义研究范式 3批判主义研究范式4我国教育管理研究范式;1思辨研究范式 2实证研究范式 3实地研究范式5范式;用以指导 观察和推理 的基础模型和参考框架。第三章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l 第一节 教育管理理论概述1教育管理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教育管理活动中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认证和实践检验由一系列的概念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2-的主
6、要特点;1以教育管理实践的观察为基础2-趋向规范3-趋向多元性和多维性3-作用;1在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结构2帮助工作人员认识到管理学是多种复杂因素的复合体不是狭隘的技术3为特殊的管理环境进行解答,提出建议和研究途径4为管理学的争议问题提供理论依据5以系统知识武装工作人员,助于对资料信息观察结果的搜集整理6工作人员可以就事件分类 假定结果和其他可变关系提出建议7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8帮助人们阐明表面看似混乱的形式,辨别各因素之间的关系。4-不足;1限制了灵活性2观点摇摆不定3理论有一定难度4对实际工作者抱有成见5不稳定的坚持某种观点l 第二节 教育管理理论构建1教育管理理论构建;指提出
7、或建立理论体系的过程。2教育管理理论的形式;1思辨理论2分类理论3命题形式理论4理论模型3教育管理理论构建的方式;1演绎逻辑2归纳逻辑l 第三节 教育管理理论与研究1 教育管理理论与价值论、常识的关系;1-不是教育管理价值论2-不是教育管理常识2教育管理行为研究模式;1信息输入系统2分析与控制系统3信息输出系统l 第四节 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1管理实践的特性;1-是具有广泛特约性的社会实践2-时刻依附在其他社会实践之上3-作用机制的成效须通过管理作用的对象来说明。2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实践的互动关系;1实践与理论的同构性2实践检验理论的复杂性3对理论评价的多维性3教育管理者为什么要学习教育管理
8、理论;1教育管理活动复杂,管理者无法从事情本身做决策需要一个参照框架2使实践者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他人广阔的经验与认识最终做出恰当的选择3避免错误导致的资源浪费4管理者需要解释新环境中的问题时,理论和实践的广阔性会发挥很有价值的作用。第四章教育管理的主体l 第一节 教育管理主体性概述1教育管理主体: 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具有一定管理素质,有一定权威,担任教育管理工作的人。2教育管理者的能力:1脑力与体力的统一 2品德与才能的统一3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指责:1职务与责任的统一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4教育管理客体:教育主题所认识管理的对象(人 财 物 时间 空间 信息)l 第二节 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与客体1教育
9、管理中主体与客体的状态 ;1本我状态 2自我状态3超我状态2教育管理主客体之间的状态关系;1顺位关系 2错位关系 3交错关系3教育管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1对立统一 -是教育管理主客体关系的存在形式 2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是-的桥梁 3对象化 -是实现的结果l 第三节 教育管理主体与客体的矛盾运动l1 教育管理主题与客体之间的矛盾;1利益与责任的矛盾 2智慧与服从的矛盾 3纪律与自由的矛盾 4集权与分权的矛盾第五章教育管理思想 l 第一节 人的思想1人的思想;理性认识,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观念;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两者区别;思想强调思维活动,
10、观念是长期积累的思想的总结。2-的特点;1独立性与能动性2内在性与复杂性3主观性与现实性4离散性与差异性3人思想活动的基本规律;1思想反映环境的规律 2主观制约思想的规律 3思想支配行为的规律 4实践决定思想的规律l 第二节 教育管理思想1教育思想;人们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人认识基本看法。与教育观念更接近。 1宏观层面的教育思想 2中观层面的教育思想 3微观层面的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教育家对一些教育基本问题形成的系统认识并通过理论概括形式表现出来的教育思想。2教育管理者应自觉更新管理思想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经验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关系 2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的关系 3教育管理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
11、教育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认得头脑,并用以指导教育管理的实践。4教育管理主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思想;1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本质观 2-发展观 3-制度管 4树立科学的教育管理目的观l 第三节 教育管理观念与创新1树立法制观念,依法治校;学校必须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从事教育及管理活动。(宪法中的教育条款,教育法,教育方面的其他法律和其他法规中的教育条款,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规范,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教育规范,学校各项规章制度)2-的基本要求;1培养法制观念,增强依法治校的紧迫意识 2加强法律教育,增强学校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 3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规范学校
12、管理行为。3-意义;1利于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2利于推动依法治国进程4教育管理的超越与创新;1学校要超越自我的局限和个别的生存状态,探索有效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管理模式。 2学校要超越一个学校的经验,一个时期学校的经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3学校要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超越现实的能力和状态,达到一个新的状态。第六章人性观与教育管理理论l 第一节 人性观与教育管理l 第二节 教育管理伦理1教育管理伦理;国家公共权力部门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的,再分配与调节有限教育利益和资源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教育价值行为标准。2-的意义;1揭示道德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发挥作用的途经方法,揭示具体教育管理活动中道德的地位
13、、发挥作用的途径方法,体现教育管理活动中教育组织与人的关系。 2学校的内涵包括道德含义,道德倾向,和道德影响,学校不同于其他组织,因为其产品也是人,而且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学校育人的功能体现了伦理精神。 3管理者行为中的道德内涵。3教育管理伦理的原则;教育公平-核心原则4-价值;使人的生命本质在教育中和教育影响后得到展开和升华。5-的合理性依据;1合乎教育发展自身规律 2符合人的发展规律 3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和善的理念 4体现教育善的理念l 第三节 教育伦理范畴1教育伦理范畴;1巩利与人文 2人道与物道 3民主与集权 4权力与权威 5公平与效率第七章教育管理理念l 第一节 教育管理理念概述1教育
14、理念;人们对教育本质 属性 职能及运作方式等问题的系统化理论化和规律性的观念和认识体系。2教育管理理念;是教育理念中对教育管理的认识和看法,是对教育管理本质 属性 职能及运作方式等问题的系统化理论化和规律性的观念和认识体系l 第二节人本管理1人本管理;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2-内涵;1依靠人-全新的管理观念 2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 3尊重每一个人-教育管理最高宗旨 4 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教育管理成功的基础 5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管理的中级目标 凝聚人的合力-教育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3人本管理的核心;1点亮人性的光辉 2回归生命的价值 3共创繁荣和幸福4人本管理的机制;1动力机制
15、2压力机制 3约束机制 4保证机制 5选择机制 6环境影响机制l 第三节 本能管理1本能管理;以一种能力为本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2本能管理理念;以能力为本。1要求现代形态的文化价值观应该建立在能力价值观的基础之上。 2使组织和成员形成一个责 权 利统一的命运共同体。 3本能管理的基本原理;1能力提升原理 2能力实现与整合原理 3能岗 能级 能酬匹配原理4本能管理的制度安排;1用工制度-打破身份界限,特权门第,人情关系的干扰,凭才能进入用工,确立用工问题上的才能观 2用人制度-根据德才兼备和政绩用人,把有能力有业绩的推到重要的合适的工作岗位3分配制度-按能绩分配4领导制度-进入领导班
16、子的人必须有能绩而且是重能绩。5本能管理组织运作实质;建立各尽其能的运作机制。(我国 需要建立-能级制)6能级制;依据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根据竞争上岗,创新管理制度的精神,通过在组织内部确立科学 合理 公认 可行的能力测评的标准体系,采用有效方法,对组织成员的能力进行客观合理的测评。7能级制的基本内容;1重视能力 2测评能力 3配置与使用能力 4开发能力 5核算能力第八章教育行政体制l 第一节 教育行政体制1教育行政;国家通过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领导和管理,属于国家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2教育行政体质;国家管理教育的组织制度,整个教育行政管理的中心和关键,对教育事
17、业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即教育行政权力的确立与划分,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规范的总称。3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1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2从属制与独立制 3专家管理制与非专家管理制l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行政体质1学制严格;2教育行政制度;1中央教育行政制度 2 地方教育行政制度 l 第三节 不同类型教育行政制度的比较1中央集权制的利弊分析;2地方分权制的利弊分析;3中央与地方合作制有待完善;1中央与地方合作制还要实践的检验 2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再分配问题的矛盾的调节需要漫长的过程 3中央与地方对教育行政权利
18、的再分配不可能是一个模式。l 第四节 教育行政体制改革1中国教育行政体质改革目标1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质 2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 3转变政府教育职能2-的依据;1以中国现行教育体质的实际为依据 2以中国国情为依据 3以中外历史经验为历史依据 4以国体政体为依据3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应处理的关系;1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行政组织的关系 2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3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4正确处理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第九章教育政策l 第一节 教育政策基本问题1教育方针;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人的发展规律,为实现教育目标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和教育
19、基本政策的概括。2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教育方针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认真学习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深理解,加快贯彻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 2把贯彻教育方针纳入法制轨道 3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科技体质改革的需要,积极推进教育体质的改革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势利导,利用市场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全面贯彻教育方针。3我国未来10年的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全面推及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
20、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2工作方针;优先发展- 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 3教育政策;负有教育的法律或者行政责任的组织及团体,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4教育政策的本质;1是国家意志的表现,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2是统治阶级内部各个社会阶层利益调整与综合的产物。5教育政策的特点;1规范性与价值倾向性 2中介性 3相对稳定性与灵活性 4目的性与系统性6教育政策的分类;A层次1教育基本政策 2教育具体政策 B作用1鼓励性政策 2限制性政策 C策略1改造型政策 2改良型政策 D目标1直接
21、政策 2间接政策 E 内容 ;个项目部门政策 7教育政策结构;各类型、层次的政策数量及其组合形式。8衡量教育政策合理化程度的标准;1教育政策在数量质量和功能上与经济文化政治等相适应,满足这些领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的要求,教育政策的发展变化与上述领域的变化大致同步。 2-要满足处理教育内部各种关系、问题的需要。 3教育政策的层次应齐全,协调。 4各种功能的政策应配套,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支持,相互制约,使教育政策稳妥,正确,切实得到落实。9教育政策,教育方针与教育法律的关系;l 第二节 教育政策制定1教育政策制定的问题;决策机关或者决策人员指定的相关政策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并对实践有
22、消极的指导作用。1方向性偏离问题 2范围性偏差问题 3程度性偏差问题2造成问题的原因;1外在教育政策环境因素的影响 2政策规划过程中的问题 3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协商的问题 4决策模式僵化,信息流转方式老化,决策模式中的非理性决策模式所占比重较大。3教育政策制定应处理好的关系;1从主体看,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主从关系。 2从决策方式看,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 3从政策决策主体的利益分配看,处理好平衡与失衡的关系。l 第三节 教育政策执行1教育政策执行;教育政策执行者按一定的政策方案,运用各种政策资源,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政策目标,把教育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化为有效现实成果的双向互动过程。2教育政策
23、执行的特点;1对象的实用性与范围有效性 2影响的广泛性与决策的层次性 3原则性与灵活性4执行的阶段性与连续性5执行的协调性与同步性6目标的统一性与途径的多样性3教育政策执行的功能;1教育政策执行是运用政策解决教育问题的直接环节 2-决定的教育政策方案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与范围 3-是检验教育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 4-完善发展已有政策,与制定后继政策的依据。l 第四节 教育政策评估1教育政策评估;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和评价标准,对教育政策对象,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揭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修订完善教育政策,并为实现教育政策的更良性运行服务,构成其发
24、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2对教育政策评估的认识;1教育政策评估是一种客观性与主体性统一的价值判断活动。 2-的对象是教育政策的质量和结果 3-是由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评估标准构成的完整的系统。3教育政策评估的特点1价值性 2依赖性 3取向性 4双重性4教育政策评估的功能;1提升教育政策品质 2检视目标与执行的妥适性 3落实责任归属 4政策建议的依据 5提供政策信息。第十章教育法规l 第一节 教育法规概述1教育法规;广义;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和政府机关制定和发布的一切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狭义;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的,受国家强制力保障执行的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2
25、教育法规的形式;1宪法中的教育条款 2教育法律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教育法规 5自制法规 6条约和协议3教育法规的类别;1全面调整教育关系的法规 2针对某类教育制定的法规 3规定和调整某方面教育工作的法规4教育法规体系;5教育法规的价值;在教育法规与教育主体的关系中,作为客体的教育法规以教育主体的需求为基础对其而对其产生效应的属性。6教育法规价值的体现;1人本价值 2正义价值 3自由价值 4发展价值7教育立法;广义;泛指一切国家机关或者地方政府按照法定要求和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废止,解释教育法律,法规的专门活动。 狭义;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制定,修改,或废止教育法规的
26、活动。8教育立法与教育行政的关系;1现代教育行政始于近代教育立法。 2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行政的客观要求。l 第二节教 育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1教育法律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一种,是体现统治阶级关于人才培养的意志的,经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活动的行为规则。2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1法定条件 2行为规则 3法律后果3教育法律规范的分类;1性质;1义务性规范 2禁止性规范 3授权性规范 2程度1确定性规范 2准用性规范 3委任性规范4教育法律关系;根据教育法律规范产生的,调整教育活动过程中各方主体之间的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5教育法律关系的特点;1是依照教育法律规
27、范形成的社会关系 2以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为内容,是教育关系的法律化 3反映一定的教育规律6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1地位1横向教育法律关系 2纵向教育法律关系 2具体化1绝对教育法律关系 2相对教育法律关系 3法律制裁1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 2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7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1教育权利与教育义务 2外部教育法律关系;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3外部教育法律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8教育法律关系的运行9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主体,教育权利主体)依法享有教育权利,承担教育义务的人或组织。10教育法律关系主题的条件(教育能力);1依法律规定取得 2依法定程序,静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取得 3申请并经核准登
28、记取得 4经培,养考试或考核取得1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1必须是参与教育活动得人或组织 2必须为教育法所承认1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13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教育法客体,教育权利客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14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1具有教育性 2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同时 3符合政府的要求和标准15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分类1物 2行为 3精神产物l 第三节 学校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1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校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2学校的法人地位确立的意义1以自己的名义参加各种民事活动2确立学校的法人地位就等于承认学校有法定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可以独立经营学校的资源并获得更多的资源,
29、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政体3可以使学校依法人的身份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一切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3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4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的特点;1在行政管理中具有被动性 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具有主动性 3在行政诉讼中具有主动性5学校作为相对人的权利;1自由权 2管理权 3救济权6-义务;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2执行国家行政机关的委托的义务 3承担违法后受到处罚的义务7学校的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
30、处分 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与经费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8学校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情况提供便利 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l 第四节 学校的设置、职能与法律责任1学校的设置;2学校设置的条件;1有组织机构与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及稳定的经费来源2学校设置的程序;1审批 2等级3学校的法律职能;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学校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