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暨南大学《经济学》考博历真题详解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暨南大学《经济学》考博历真题详解2.pdf(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学习资料微观经济学部分消费者理论部分1. 简述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2008 年简)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二者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有着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即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大小来表示,并且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增加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者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水平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高低,而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示在无差异曲线中。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以及预算约束条件来分析效用最
2、大化条件。而序数效用论则以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为工具来分析消费者均衡。所表述的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是不一样的。其中前者表述为MUx/Px= ,后者表述为MRSxy=Px/Py 。以上分析方法上的区别,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消费者行为的一般规律。除此以外,二者有又许多相同之处:两者都是从市场的需求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来说明需求曲线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两者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做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过程。两者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两者推到的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
3、律。2. 供给曲线的移动、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2011 简)答: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都是供给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现也是不相同的。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移动,而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 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4、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是指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以及政府税收、补贴和管制等。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整个供给情况的变化。3. 边际分析的意义。 (2011 论) / 举例说明边际概念和边际分析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必要性。(对外经贸大学2005 博)答:( 1)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所谓边际有两层含义:一是增量的意思;二是一定数量中最后一单位所带来的增量,这一增量在数字上可正可负。因此边际概念就是指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增量。西方经济学认为,在经济分析中引入边际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的一个革命,尤其在它的定量分
5、析中边际概念和边际分析方法被广泛地使用。如:在微观经济学中有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产量、边际收益等概念;在宏观经济学中有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等。边际分析是解释经济活动中的数量变动关系,是对经济数量变化的客观描述。从这一意义上说,它只是一种单纯的数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去分析经济活动中的客观数量关系,有助于人们认识各种数量关系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边际分析法的数学原理很简单。对于离散情形,边际值为因变量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对于连续情形, 边际值为因变量关于某自变量的导数值。所以边际的含义本身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说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改变值。(2)边际分析法是经济
6、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 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的科学。为了使资源得以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经济学必须讲求最优化。因此,求解最优化问题是经济学的一个最有重要的问题之一。边际分析方法是求解最优化问题时常用的工具之一。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学习资料经济学经常遇到的两类最优化问题是家庭在既定支出下的效
7、用最大化问题(或在既定的效用水平下,家庭的支出最小化)和在既定的成本下,企业的产出最大化(或既定产出下,企业的成本最小化)。对于这两类问题,常用边际分析方法来解决。对于家庭效用最大化问题,最优的条件就是:家庭对任何一种商品的最优购买量应该使得最后一元钱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和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即 MUx/Px=。或者可以表述为: 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应该等于价格之比,即 MRSxy=Px/Py 。对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问题,最优条件就是:厂商可以通过对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下的
8、最大产量,即MPi/wi = MPj/wj。边际学派的边际效用论和边际生产力论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之一。边际学派的数学分析方法在计量经济学中被大大的发展了。边际学派的理论原理,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在新古典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中都受到重视和宣扬。4. 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吉芬物品的形成(2008 年)答:如图所示,横轴X和纵轴 Y分别表示商品x 和商品 y 的数量,其中,商品x 是吉芬商品。商品x 的价格 Px 下降前后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分别为a 点和 b 点, 相应的商品x的需求量的减少量为X1X2 ,这就是总效应。通过补偿预算线FG可得:
9、 X2X3为替代效应; X1X3为收入效应,它是一个负值。而且,负的收入效应 X1X3的绝对值大于正的替代效应X2X3的绝对值, 所以,最后形成的总效应X1X2为负值。如图,a 点必定落后在b、c 两点之间。对于吉芬商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是收入效应的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总效应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就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5图形分析商品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2007 简) /5 简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2008 简) 答:ba c X Y X1 X2 X3 U2 U1 F G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10、-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学习资料(1)替代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引起消费者用该种商品去替代那些价格未下降或上升的商品。比如, x 商品价格提高,而y 商品价格不变,这使两种商品比价发生变化,即y 商品的价格相对降低。由于 y 商品与 x 商品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就是进行商品购买的替
11、代,增加y 商品的购买量,减少x 商品的购买量,这就是替代效应。假设消费者实际收入不变,则价格变动使需求量改变可以看成纯粹由替代效应引起的。如图所示, x 的价格提高后,预算线由AB变为 AB1 ,作辅助线FG ,使之平行于AB1,且与无差异曲线I1 相切于 c,从 AB1到 FG的变化, 在于抵消因价格提高而使消费者实际收入下降对需求量的影响,从而纯粹考察替代效应,因为c 点与初始的b 点消费者得到的效应相同,从而可以认为实际收入未变。这样,当商品 x 价格提高后, 预算线的斜率改变,消费者均衡点由同一条无差异曲线I1 上的 b 点变为 c 点,从而对x 商品的消费量由X3 减至 X2,减少
12、量为X2X3 ,这是在消费者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纯粹是由商品比价变化引起的,因而反映了x 商品价格提高的替代效应。(2)收入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可能产生消费者实际收入提高的效应,因为消费者因价格下降而导致的购买力的提高使得他有可能改变商品的购买量。比如,x 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名义收入虽没有变化,但实际收入降低了。这样消费者将因为实际收入降低而改变对商品x 和 y 的购买,这就是收入效应。如图所示, x 的价格提高后,预算线由AB变为 AB1。补偿收入下降的预算线FG平行于 AB1,表明当消费者
13、均衡由 c 点变化到 a 点时,商品 X、 Y 的相对价格没有变化,而仅仅因为消费者实际收入降低了。因此,当商品 X价格提高时,消费者均衡点由无差异曲线I1 上的 c 点变成无差异曲线I2 上的 a 点,对 X的购买量由 X2减至 X1,纯粹是由于消费者实际收入降低引起的,因而反映了x 商品价格提高的收入效应。(3)某种商品价格变化而产生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对于该商品的需求量的作用一般来说是同方向的。需求量在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同方向作用下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此种商品成为正常品。但也有些商品当其价格发生变化时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不是同方向起作用而是反方向起作用,这种商品成为劣等品。在替代效
14、应与收入效应反方向变化的情况下,替代效应的绝对这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那么价格降低仍会导致需求量的增加,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需求曲线仍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但如果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小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在这两种效应反方向作用的情况下,价格降低会导致需求量的减少,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需求曲线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非正常的需求曲线,具有这种特征的商品被成为吉芬商品。ba c X Y X1 X2 X3 I2 I1 F G A B B1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32 页 - - - -
15、-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学习资料6. 需求弹性的种类与特征(2003 简)答:需求弹性可以分为五种类型:(1)富有弹性。其需求弹性系数E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2)缺乏弹性。其需求弹性系数0EMC ,即增加单位产出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那么增加单位产量的总收益的上升幅度就大于总成本的上升幅度,企业利润就会增加,企业将继续扩大其产量。如果企业的产量水平在Q0的右侧时,MR2) 合作博弈。还可以根据局中人相互交流信息的程度、协议执行时的强制程度,以及多阶段博弈中联盟的规模、方式和内部分配等的不同把合作博弈分为若干类型
16、加以研究。(三)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联系和区别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联盟内部的信息互通和存在有约束力的可执行契约。信息互通是形成合作的首要前提和基本条件,能够促使具有共同利益的单个局中人为了相同的目标而结成联盟。然而,联盟能否获得净收益以及如何在联盟内部分配净收益,需要有可强制执行的契约来保证。分配向量的存在是执行契约行为的理论描述。因此,人们在研讨合作博弈时,往往更注重强制执行的契约,这是合作博弈的本质特点。如果结盟成本可忽略不计,联盟内部分配可顺利实施的话,联盟在博弈环境中完全可作为与其他对手同样的单一局中人来看待。博弈论专家在研究中已指出,合作博弈理论的缺陷,是其不
17、可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标准用来分析现实社会竞争的解,这是由于:(1) 现实中的协议或契约可能是部分可强制执行,而另一部分不能强制执行。一些局中人可达成契约,另一些人却不能够达成契约。在实施过程中,其中有若干步可执行,其余的则不可执行。于是,实际生活中的博弈大多处于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之间。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学习资料(2) 合作博弈具有序列渐进结构。(3) 合作
18、博弈所反映的现实经济问题具有不完全信息。这样的观点代表了将合作博弈纳入非合作博弈研究范围的一种发展趋势。然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特别是针对我国的经济环境( 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 而言,合作与非合作两种博弈互为包容,浑然一体,是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从不同角度观察时的不同表现形式。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有着共同的本质特征,可以用适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这就需要找出竞争与合作的内在联系并将它们一体化。由于从博弈过程和策略选择的角度来看,合作博弈是非合作博弈的特例;而从博弈结果和收益分配的角度看,非合作是合作的特例,此时即每个联盟内成员个数为1。因而,它们的存在环境、研究方法都有所
19、不同。合作博弈是由于合作收益的诱惑,相对减少了博弈行为方式和过程的研究,其内容自然是更多地集中于配置问题和解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可用于回答个体与联盟的能力、公平分配方法及社会稳定模式等有趣的问题;非合作博弈则是由于个人收益与自己的策略选择有直接联系,因此就会理所当然地对行为过程和策略选择等博弈问题更加关注,主要研究信息结构、策略选择对时间的依赖性、支付风险等问题。更明显的区别是:非合作博弈侧重个体行为特征研究,合作博弈着重研究集体行为特点。因而,它们对微观和宏观经济领域等应用范围的适宜性也有所不同。综上所述,完全可以把现实中的绝大多数博弈问题看作是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混合物。个体有限次的、局
20、部的策略选择行为与整个市场相比仍足够小。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交换市场经济中,参与者( 局中人) 较多,策略选择行为发生次数足够大时,非合作与合作博弈的差异近乎消失,两者趋于一致。然而,这种理想经济与现实差距甚远。大的企业集团、国家对市场和国际经济的影响仍然举足轻重时,合作与非合作的分类研究及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博弈模型研究仍有重要意义。所以,合作博弈在研究经济问题,特别是对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的分配原则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等问题,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参与博弈的局中人,为了各自的利益目标,都在努力寻找和实施能够获得更多利益的行为方式。如果联盟或合作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21、部分局中人自然会以联盟为单位进行博弈,此时只需考虑如何在联盟内部分配这些比成员们单个博弈时所得之和还要多的“好处”。否则,局中人仍然会是单兵参战。因此,实际中的博弈问题,局中人常常面临着在合作与非合作之间的选择,这就是拟合作问题,例如经贸谈判,委托一代理关系中的激励相容问题,垄断竞争,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等。关键在于合作与非合作相互转化的条件(利益标准 ) 、特点和均衡的实现。(四)市场合作博弈举例北京市某区有两个互相竞争的蔬菜市场,一直由两家蔬菜公司独自经营。根据市场管理部门的建议,为了方便群众生活,两个蔬菜市场应在早市( 早晨至中午 ) 或夜市 (下午到晚上 ) 轮流营业,每家公
22、司可任意选定开市时间。如果开夜市的话,蔬菜的运输比较便宜(市内交通管理条文允许的便利) ,而且蔬菜新鲜;如果是早市,运输成本偏高,但人们比较习惯于早晨买菜,所以,早市的销量较大。如果是夜市的菜比早市便宜许多,市民们也会到夜市去买菜。一般情况下,每户居民一天最多采购一次蔬菜。两个菜市场究竟应该开早市,还是开夜市?在决定之前是否应该合作?各种情况下双方的赢利如下图所示。如果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愿意长久保持合作( 此时,合作成本可忽略不计) ,并且确实是在尽量地为广大市民提供方便,那么两家菜场约定,一家开早市,另一家开夜市,定期轮换。于是,在这一问题中,就有两个对策均衡,即(20 ,30) 和(3
23、0 ,20)。这种最好的答案,只有在双方精诚合作、信守合约的情况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0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学习资料才能实现。如果这种合作的成本过高,或者两家曾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就不会精诚合作,就只能在混合策略中寻找最佳策略了,即双方均以概率(1/10 ,9/10) 选择早市和夜市。当双方以 1/10 的概率开早市, 9/10 的概率开夜市时,他们得到的预期收益为R=19
24、.2 千元。即如果两家不合作,每天的期望收益只有19.2 千元。但如果合作的话 ,每天最少收益20 千元,平均收益 (20+30)/2=25千元。由此例可知,在特定情况下,如果放弃合作,在最好情况下的平均收益也会小于在合作情况下的最少收益。很显然,合作可以带来效益,这一点在囚徒困境博弈和诚信困境博弈中已经看得很清楚。这些都是静态博弈中的合作。下面再来看一个动态博弈中的合作问题。6. 从收益成本角度分析厂商盈亏平衡点与停止生产点的决定(2003 论) /3. 什么是企业的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 (2005 简) 答:分析过程略7. 完全垄断、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有哪些异同点,为什么说
25、完全竞争市场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完全垄断造成资源的损失(2005 论)答:经济效率是指资源配置的优劣情况。经济效率高表示资源利用充分,经济效率低表示资源利用不充分。不同的市场类型,其经济效率是各部相同的。一般来说,市场竞争程度越高,经济效率越高;市场垄断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低。因此,对于四类市场组织而言,在长期均衡条件下,有这样一个结论:完全竞争市场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的较高,寡头垄断市场的较低,完全垄断市场的最低。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需求曲线水平略斜较斜最斜均衡价格最低较低较高最高均衡产量最大较大较小最小长期利润无无有有经济效率最高较高较低最低规模经济缺乏存在存在
26、存在技术进步最快较快较慢最慢对于经济效率的判断,可以参考帕累托标准。根据帕累托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比较简单的判断条件。首先,在长期均衡条件下,价格是否等于长期平均成本。如果P=LAC ,表示厂商现有的生产规模得到了充分利用;如果PLAC ,则表示厂商的生产规模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的最低点,满足P=LAC ,说明此时厂商的生产规模得到了充分利用,厂商长期利润为零,均衡价格最低,均衡产量最高。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向左下方倾斜且相对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的左边,同样满足P=LAC的条件,厂商的长期利润也为零,且均衡价格较低,均衡产量较
27、高。而寡头厂商和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时,都是PLAC ,存在不为零的长期利润,因此它们都没有充分利用生产规模,且两者相比,完全垄断厂商的均衡价格更高,均衡产量更低。另一个判断经济效率的条件是:在长期均衡条件下,价格是否等于长期边际成本。商品的价格P 通常被看成是商品的社会边际价值,商品的长期边际成本LMC通常被看成是商品的社会边际成本。如果P=LMC ,表示商品的社会边际价值等于商品的社会边际成本,说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得到了最有效的配置。如果PLMC ,表示商品的社会边际价值大于商品的社会边际成本,这意味着厂商扩大生产对增加社会福利是有益的,或者说相对于消费者的需求而言,厂商目前的供给是不
28、足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资源没有得到最优配置,经济是没有效率的,而且P 与 LMC之间的差距越大,经济无效率的程度也就越高。长期均衡时,完全竞争市场满足P=LMC 的条件, 而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均是PLMC 。至于 P 与 LMC之间的差距,完全垄断市场最大,寡头垄断市场其次,垄断竞争市场最小。显然,依据这个条件,完全竞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1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
29、网站删除学习资料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其次,寡头垄断市场较低,完全垄断市场最低。8为什么寡头垄断厂商要做广告,而完全竞争厂商一般不做广告。(2010 简)答: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第一,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第二,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第三,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第四,市场中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从完全竞争的市场的特点来看最能说明为什么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不愿为产品做广告而花费任何金钱。因为商品都是同质的(做广告能够带来效益,但是做广告的结果也就是突出产品的差异性,如品牌、质量等,但是完全竞争市场
30、产品无差异),而且完全竞争市场没有超额利润,不象垄断竞争厂商那样可获超额利润,所以他们没有也不会花钱去打广告!9. 用拐折的需求曲线分析价格刚性。(2005 简)答: (1)概述美国学者保罗斯威齐(P.M.Sweezy)认为,寡头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在坐标上不是一条光滑曲线,其斜率在市场上决定的价格水平发生较大变化,出现一个拐点,这样的需求曲线被称为拐折的需求曲线(kinked demand curve)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寡占市场模型拐折的需求曲线理论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建立。人们观察到,在寡占市场中价格一般比较稳定,厂商之间主要采取非价格竞争的方法。有时候也会爆发价格战,但
31、总是为时不长,因为厂商都清楚地知道,打价格战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而拐折的需求曲线理论模型就是用来解释这一现象的。斯威齐认为,寡头垄断厂商推测其他厂商对自己价格变动的态度是:跟跌不跟涨。这就是说,如果一个寡头垄断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它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在上述情况下,寡头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弯折的。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上图中有某寡头厂商的一条dd 需求曲线和一条DD需求曲线,它们与上一节分析的垄断竞争厂
32、商所面临的两条需求曲线的含义是相同的。dd 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变动价格而其他寡头厂商保持价格不变时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状况,DD需求曲线表示行业内所有寡头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价格时的该厂商的需求状况。假定开始时的市场价格为dd 需求曲线和DD曲线的交点B 所决定的P,那么,根据斯威齐的观点,该垄断厂商由B 点出发,提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 需求曲线上的dB 段,降价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D曲线上的BD 段,于是,这两段共同构成的该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为dBD。显然,这是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折点是B 点。这条弯折的需求曲线表示该寡头厂商从B 点出发,在各个价格水平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精品资料 -
33、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2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学习资料由弯折的需求曲线可以得到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图中与需求曲线dB 段所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 MRd ,与需求曲线BD段所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D ,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寡头厂商的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其间断部分为垂直虚线FG。利用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便可以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只要边际成本SMC曲线的位置变动不超出边际收益曲线的垂
34、直间断范围,寡头厂商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不会发生变化。譬如,在图中的边际收益曲线的间断部分FG,SMC1曲线上升为SMC2曲线的位置,寡头厂商仍将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保持在和的水平。除非成本发生很大变化,如成本上升使得边际成本曲线上升为SMC3曲线的位置,才会影响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水平。在斯威齐模型中,是把价格OF 作为既定的条件来说明价格刚性的问题。模型中并没有说明价格是怎样形成的,所以斯威齐模型只是关于寡头定价行为的未完成的模型。(2)模型这一模型假定寡占行业是一成熟行业,即价格已经定在某一水平p1 上。现在,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就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需求曲线了。厂商知道,他变动价格的不同方向
35、会引起行业内其他厂商的不同反应。如果他将价格p1 往上提价,并且提价并不是出于成本原因,那么其他的厂商正好乘此机会抢夺他的市场份额,而不会跟随他提价或者不会提高同样幅度,这样,厂商稍稍提价就会失去很多顾客,因此需求弹性较大,反映在图中就是p1 以上的一条相对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反,如果这家厂商为了扩大销售而降价,别的厂商不能坐视其顾客被抢走,会做出积极反应,或跟随他降价,那么厂商的降价不会带来销售额的显著扩大,因此需求弹性较小,反映在图中就是p1 一下的一条相对陡峭的需求曲线。所以,寡占厂商的需求曲线D 在原价格水平的b 点处发生了拐折。边际收益曲线的AC部分对应于需求曲线的AB部分,而EF部分
36、则对应于需求曲线的BD 部分,并且在C 点与 E 点之间有一个较大的缺口。如果寡占厂商目前的边际成本曲线为MC2,那么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就因该是Q1,相应的价格为P1。由于在C点与 E 点之间留有相当的余地,即使边际成本曲线上升至MC3或者下降至MC2 ,只要变化不超过C 点和 E 点的限度,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就依然是Q1,价格也依然是P1。所以,在寡占行业,除非成本大幅度变化,厂商预计竞争对手也会调整价格,否则厂商不会轻易变动产量和价格。(3)价格刚性分析它比较好地描述了价格刚性问题。就是说,说明了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比较稳定这样一种现象。 但是它并不能真正解释寡头垄断的定价。它至少并没有告诉我
37、们最初的价格P*是怎么来的,以及为什么厂商原来不是定其他的价格。真正解释了价格刚性的理论,实际上是博奕论中的理论,如纳什均衡中提到的囚徒困境,它解释了厂商们避免相互毁灭性的价格竞争的愿望。尽管串谋可以带来更高的利润,但是由于厂商要争取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往往不能维持一个稳定的非公开的串通。某个厂商可能会降低价格提高产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并打破心照不宣的“合谋”。因此,寡头垄断厂商通常有对稳定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在价格方面。所以“价格刚性”是寡头垄断市场的一个特征。即使成本或者需求改变了,厂商也不大愿意改变价格。如果成本下降或者市场需求下降,厂商的降价可能会带给其竞争者错误的信息,引发一轮价格战
38、,从而厂商没有动力去降价。如果成本上升或市场需求上升,厂商也没有动力提价,因为竞争者可能不会跟着提价。生产要素部分1.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2003 简)答:劳动和闲暇是相反的两个方面,一个消费者在时间资源固定的情况下,要增加劳动投入必须放弃一定的闲暇时间,要增加闲暇消费者就必须放弃一定的劳动时间。因此可以说,消费者闲暇的机会成本就是所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3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
39、网站删除学习资料放弃的劳动收入,即消费者若增加一单位时间的闲暇,就意味着要失去本来可得到一单位劳动的收入。这样,我们可以说闲暇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格就是工资率W 。工资率 W上升,表明闲暇的价格变得更高,即闲暇商品相对来讲变得更加昂贵,那么消费者就理所当然会减少闲暇的时间,因此,W的上升对闲暇时间有一个负的替代效应。由于闲暇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正常品,因此, W提高所带来更高的收入将增加消费者对闲暇的需求。这样,W的上升,对闲暇时间就又具有一个正的收入效应。于是,总的来说,随着W的上升,负的替代效应使得消费者减少闲暇时间,而正的收入效应又使得消费者增加闲暇时间。究竟消费者是增加还是减少闲暇需
40、求量,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闲暇需求量就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下降;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那么闲暇需求就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上升,这就意味着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一般来说,当工资水平较低时,替代效应总是大于收入效应,这就表明在这一阶段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当工资的提高使人们富足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就会更加珍惜闲暇,此时,总是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在该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表明随着工资的上升,劳动供给量是减少的。2边际生产力理论。 (2010 论)(一)边际生产力理论概述边际生产力”这一术语是19 世纪末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首
41、创并进一步用于其分配论分析的。它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有时被简称为边际产品 MP )。而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叫做边际收益产品(简写为MRP )。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和边际收益的乘积,即:MRP=MPMR 因此,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 ,取决于两个因素: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边际物质产品(MP )的变化;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MR )的变化。特别地,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所带来的产量称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或劳动边际收益产量;最后追加的那个单位资本所带来的产量称为资本边际生产力或资本边际收益产量。
42、边际生产力理论是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石。边际生产力理论是用于阐明在生产中相互合作的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所得到的报酬的一种方法。通常情况,当其他要素数量不变,而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离开(或加入)生产过程时所引起的商品产值的减少(或增加)量,就等于该种生产要素一个单位的服务报酬或其他报酬。这里很明显,决定生产要素的报酬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条件。(二)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内容(1)生产函数传统的厂商理论带有强假定,以便能对所谓的生产函数作出规定。这种生产函数表示,在现行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有关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技术知识条件下,从技术上可行的各种实物投入组合中能够得到的实物产出的最大值。习惯上把投入分为或多或少
43、相似的类型,每一类的投入都应以“人时”、“机器小时”和“英亩每年”来表示,而不应以“劳动”、“资本”和“土地”表示,因为,这里所涉及的投入都是流量变量,而不是存量变量。从方便起见,人们还作了进一步的假定,规定微观生产函数是光滑的,有差异的,另外还有一个严格必要的假定,即厂商正在进行利润最大化(不考虑企业家的心理收入),这样,传统的厂商理论便通过边际生产力方程的变换来求取投入需求函数。如果要素和产品市场是竞争市场,则厂商将雇用工人,租用机器和地皮,直至工资率、机器租赁费和地租费等于它们各自的边际价值或边际收益产量。如果这些要素服务的供给是外部因素决定的,则这种理论或许可以说是“决定”工资和租费比
44、率的。就厂商而言,说要素价格“决定”边际产量比说边际产量“决定”要素价格更切合实际。就是对整个要素市场来讲 ,这也只不过是在要素供给既定的前提下,一种所谓的要素价格的边际生产力理论。正如丹尼斯罗伯逊所说的,要素价格“度量”边际产量,而“决定”要素价格的却没有生产者的最大化行为这么多生产函数的一阶导数。要素价格与边际产量的相等是联立方程组的均衡解,对于选择“边际生产力”作为一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4 页,共 32 页 - - - - - - - - - -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
45、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学习资料种主要决定因素 ,它好象没有什么意义。由于这里所说的和其它的一些原因,把“分配的边际生产力理论”这一习惯用语从文献中驱逐出去,应是一件大好事。19 世纪的大多数伟大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反对把厂商的微观生产函数加总成整个经济的总生产函数,他们在局部均衡经济学的激励下,热衷于用边际生产力理论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或者象瓦尔拉斯那样,运用n 个生产函数的完全分解了的阵列的概念,进行他们的理论研究。而且,除此之外,他们拒不承认边际生产力理论已为财产所有权和分配公正性这些重大问题提供了现成理论。他们全都学习过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教科书,穆勒教导他们:与生产规律不同,分
46、配规律可受集体行为的深刻影响。就象在简单的科布道格拉斯式的总生产函数中被奉为神祇一样,希克斯在其工资理论 (1932 年)一书、尤其是该书的第6 章中,大概首次提出并说明了收入的职能分配只要用边际生产力原理就可解释。一些年后,主要因为对于希克斯所发明的替代弹性的探究,凯恩斯革命又涉及了希克斯已经开始不感兴趣的这些问题。只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萨缪尔森所称谓的生产和分配的新古典理论才中止了经济学家们的想若非非。索洛1957 年所发表的创新性文章以后,尽管围绕着整个总生产函数概念存在着许多艰深的困难,但是,为了度量增长的源泉而对总生产函数的估算和对有关技术变化性质的推断性描述,仍然成了经济研究
47、中的一项广泛实践。较之“无理论度量”,这种经验工作的许多工作要小得多。在这一过程中所出现的是简单化的边际生产力理论,这种理论以本世纪60 年代的大量杂志文章为典型。简单化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包括:一种或两种产出,两种投入,二次可微分,总生产函数服从规模报酬不变,可增殖的同类资本,资本劳动比率与资本报酬率之间的单调关系,分为中性的和节省要素的脱离现实的技术进步,完全竞争,瞬时调整,以及无代价的信息。即使那十年的“新数量经济史”,在其根据一些精选的微观经济变量的度量所得出的有关过去的戏剧性结论过程中,也未能幸免于完全受这种理论化方式的影响。根据简单化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能作出什么样的实际推断呢?对正
48、统经济学的激烈批评力图令人相信,工会问题、公司权力结构、总需求状态、政府有关收入和价格的政策,所有这些看来与收入分配问题有关的因素,都被新新古典理论想方设法地推给了“社会学”。这种新新古典理论仅仅用技术,消费者偏好和给定的要素供给来解释工资和利润。对于这种批评,不应轻率地一笑置之,但它确实包含着一些语言混乱。就分配理论而言,这种批评可以引起一种分配份额理论,而在传统经济学中,收入分配理论是一种要素定价理论:事实上,直至希克斯之时,还不存在普遍赞同的国民收入中的工资和利润份额理论。希克斯以后,我们才有了这种理论,但它的真正意义却常常遭人曲解。不过,不管认为这一理论是好是坏,都没有妨碍人们相信,“
49、阶级斗争”对于分配份额、甚至工资和利润率的确定,作用极大。(2)希克斯的相对份额理论希克斯的理论把相对份额方面的三类创新移植到了标准的要素定价性的边际生产率理论上,并深思熟虑地把这种论点与整个经济联接了起来。根据希克斯的看法,“中性的”技术变化,将导致资本劳动比率保持在不变的相对要素价格上;但是,根据哈罗德的看法,“中性的”技术变化将使资本产出比率保持在给定的利息率上;两人都认为“中性的”技术变化不会影响工资和利润的相对份额。在此后的一些年里,大量的精力耗费在力图表明,如果总生产函数是包含单位替代弹性的那一类的话,如象科布道格拉斯这样的生产函数,那么,希克斯和哈罗德的上述两种定义就是一码事。运
50、用总数据所作的度量通常是符合科布道格拉斯假说的,但是,在行业水平上,马上就证明有必要使它与非单位替代弹性的生产函数相符,如所谓的CES (常数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在所有这些情形中,有关证据是太有助于希克斯的解释了,原因很简单,希克斯的理论是完整地分类的,可以解释一切事情。在对有关技术进步的文献进行全面总结时,肯尼迪和塞沃尔总结说:“无论是精致的竞争模型还是对独占寡头垄断的轻微修正,都没有为我们预言技术变动对收入的影响作好准备。我们充其量不过是有了哈罗德中性的和希克斯中性的技术进步定义。它们可使我们在解释过去和将来的所有似是而非的问题时聪明一些。”与此相似,在回顾收入分配理论时,约翰逊在论及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