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同年级阶段学习方法的特点(共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不同年级阶段学习方法的特点(共9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生不同年级阶段学习方法的特点 感知过程中学法的特点。感知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也是进入理解学习过程的准备阶段。小学 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和准备性实验法了解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感性材料,以便建立起所学 知识的鲜明正确的表象和观念。感知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实际材料,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于课本或 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 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增加。如帮助教
2、师制作教具、收集标本等。二是感知手段的模 示性和图示性。小学生在感知学习过程中,既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也可以亲身实践或实验获得 感性体验,但多数是感知以直观教具形式出现的模型以及教学挂图或板图。此外,与儿童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相符合的儿童化、形象化的语言对提高小学生感知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理解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学生在理解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比较对照、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实现对言语、事物类属性 质、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等的理解,以便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以思维方法为核心是理解学习过 程中学法的基本特点。理解学
3、习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一是由直接理解向间接理解过渡。直接理解是各 知觉过程溶合在一起,并且是立即实现的、不经过中介的思维过程。例如,儿童吃了苹果,留下了印象。现得 到苹果,就产生了对它的直接理解:苹果是香甜的、好吃的。间接理解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 从最初模糊的、不分化的理解逐渐达到分化的、精确的理解。例如,儿童从学会四则运算到弄清加减、乘除互 逆运算关系的理解。直接理解在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到了中、高年级,儿童随着知识经验 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间接理解逐渐占主导地位。二是从形象性理解向抽象性理解发展。低年级儿童已能 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公式等,但仍带
4、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儿童对学习材料表现 出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有研究资料表明:小学儿童理解寓言和比喻词的含义,大致可分为三级水平。第一级 :只了解故事的具体情节或词的表面含义;第二级:能理解寓言和比喻词所描述的具体事件;第三级:能摆脱 故事的具体情节,脱离直观的形象,揭示出寓言或比喻词的深刻含义。一般说来,低年级儿童绝大多数属于第 一级水平,中年级儿童二级水平略多于三级水平的人数;高年级儿童二、三级水平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三是 由被动理解到主动理解的转变。低年级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所谓“牵着牛鼻子过 河。”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按照一的思维方式理解学
5、习材料。 巩固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三阶段,也是由接受知识进入运用知识的过渡阶段 .小学生在巩固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各种练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及时巩固学到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 巧。因此,巩固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反复性和技能性。因为各种复习方法的运用,其目的是 为了记住并能回忆出所学的知识;而各种练习方法的运用,既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 转化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为学生运用知识作好知识的、技能以巧上的准备。不过,小学巩固学习 的复习要及时,练习的方式要生动活泼,富于文化,且不宜过于复杂。 运用过程中学法的特点。运用学习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第四阶段,也是单
6、位学习进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学生 在运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综合、类化和具体化等思维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技巧 解决教学实践、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运用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 1、由简单运用向复杂运用过渡 有研究资料表明:80以上的一年级儿童从入学的第二学期起,就可以在简单数学运算中运用交换律、 结合律和分配律。经过二年级的过渡,三年级的大部分儿童能在简单文字演算中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四年级以后逐步掌握算术运算中的二重否定律;二重否定律的掌握,是小学儿童运用运算法则能力的一个转 折点或飞跃期。如果以儿童运用法则的范围与正确率为指示,那么小学阶段掌握运
7、算法则也可分为三级水平: 一是在数字问题中运用运算法则,二是在简单文字习题中运用运算法则;三是在代数式和几何演算中运用运算 法则。 2、由单向运用向多向运用发展 以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为例: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时,总是从正条件的简单应用题入手,逐步掌握反条件 的简单应用题,最后才能掌握多步应用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从分析到综合,再从综合到分析。从一步变成 多步分散列式,再从分散列式到一步综合式。因此,在正确的教学影响下,小学三、四年级儿童可以初步地掌 握这几种思维方向。 3、由被动运用向主动运用转变 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只是习惯于被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课本和教师布置的问题,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 自觉
8、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如试编应用题等。 课堂学习中学法的特点。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是由任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决定的。由 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大、中学校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在 课堂学习的场合中,教师教的方法决定了学生学的方法。因此,学法的多样性是小学生课堂学习方法的特点之 一。尽管课堂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同一堂课或同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对全班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相同的。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学法具有集体性和规范性。什么时候采用何种学习方法,什么时 候变换学习方法,某种学习方法的使用过程中有些什么要求,都有统一的
9、规范。此外,全班学生在学习方法的 使用上具有互补性。小学生在课堂集体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学习方法方式的运用达到完善的程度。 课外、校外学习中学法的特点。由于课外学习、校外学习与课堂学习有着一定的联系,且多数情况下仍然 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课外、校外学习方法与课堂学习方法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然而,课外、校 外学习的时间、地点、人数和内容不象课堂学习那样集中和统一,这就使得课外、校外学习方法与课堂学习相 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情境性。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学习方法更多地受情境所制约。特别是作为课外、校外 活动中的学习方法具有娱乐性、游戏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小学语文课外学习方
10、面,读的方法有课外阅读、背 育、朗读比赛等方式,写的方法有写文学日记、周记、剪报写评、手抄报、板报和小广播、编课本 剧等方式;说的方法有交流读书心得、参加演讲和讲故事比赛、见习小记者采访等方式;听的方法有听讲座、 听报告、听广播、听写比赛等方式。小学数学课外学习方面,讲习方法有听数学讲座、参加数学故事会、交流 阅读数学通俗书籍的体会,参观访问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方式;实践的方法有布置数学环境、出版数学 墙报、制作数学用具和教具、编制“数学小词典”等方式;游艺的方法有做数学游戏、开数学游艺晚会、举行 数学文艺会演、进行数学行军等方式;竞赛的方法有速度比赛、测量比赛、智力竞赛、解题竞赛等方式。
11、可见 小学课外学习中的学法较课堂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家庭学习中学法的特点。家庭学习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双重指导下的学习。因此,学生在家庭学习过程 中采用什么学习方法既与学校教师的指导有关,也与学生家长的指导有关,具有双重制约性。如果学校教师对 小学生的家庭学习没有提出明确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没有对学生家庭学习的结果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评价,就 不能保证小学生家庭学习的有效进行,学生的家庭学习方法也就很难有所长进;另一方面,如果家长对小学生 的家庭学习不闻不问,或是对学校教师的学法指导不屑一顾,同样不能保证小学生家庭学习任务的成。反之, 如果家长对小学生的家庭学习干涉过多,其结果往往事与愿
12、违,使学生养成过分依赖父母和成人的监督下完成 学习任务的坏习惯。例如,有些孩子在做作业时,喜欢有大人陪着,否则就不愿学习。碰到这种情况,可以让 孩子在比较安静的环境里独立地做功课。不过,家长应提醒他注意学习的姿势和作业的整洁,以及在孩子学习 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提示。家庭学习方法不同于课内外学习方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小学生学习的方式 和效果,既与家庭环境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个性心理特点有关,从而使得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小学生的学习方 法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具有差别性。小学生的家庭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水平。 三、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学习方法的特点 从时间顺序看,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
13、个由低年级一中年级一高年级逐步递增的过程。不同学习阶段 ,小学生学法的特点依次是: 低年级儿童学法的特点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概括事物 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 .因此,低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作学习法、游戏学习法、竞赛 学习法、故事描述法往往是组织和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地地学习的有效方法。 中年级儿童学法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校学习常规的训练,中年级儿童学习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中 年级儿童的学习
14、能力伴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素质的完善逐步发展起来。感知能力的发展,注意品质的进步, 记忆中有意识记忆能力的提高,都为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创造了条件。尤其是中年级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使 小学生学习方法有了新的特点。中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发生着变化。在直观形象成分 增加的同时,抽象逻辑成分开始增加。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的状态。在他们 的概括中,直观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逐渐减少,抽象的本质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加。实践表明,小学三 、四年级的儿童已能学习运用归纳、演绎、类化和对比推理的思维方法。因此,中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 运用应充分考虑机械识记法和
15、意义识记法的交叉渗透性,直观形象法和抽象逻辑法的自然过渡性。 高年级儿童的学法特点 尽管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无意注意、机械识记和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但是高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能力、 意义识记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他们初步学会对事物本质特征或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 联系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并逐步接近科学的概括。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各科学习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 自觉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高年级儿童学习方法和选择和运用一是要注意发展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二是要注 意学法运用的综合性和独立自主性。 上面,我们根据小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理论和规律,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实践,初步揭示出各种不同的学习
16、过程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其目的就在于为小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和指导提供科学的方法论的依据。第一节小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小学生好动、好奇,富有好胜心,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在中、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和动、写和画结合起来,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知识结构特征,鼓励质疑、思考,着重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节内容阐述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
17、特征。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因此接受学习受到很大的限制,只在一定范围内可行。他们没有多少可以同化新内容的知识或经验,有一定的词汇量,但不够丰富。小学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习惯于形象思维、被动思维,思考的问题多是教师提出的,学习上依赖教师和家长。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问题回答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二)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进行教学1.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18、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语言或者设置利于学生接受、理解的情境让他们明白教师话语中的含义。要运用形象生动、具体鲜明的图形、实物或电化教学等直观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其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亲自摸一摸、画一画、尝一尝,将对事物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2.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短暂,要求教师采取多种形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讲解时间,保持多种形式的转换,包括语调、节奏、学生的练习等。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设
19、计安排一些富有情趣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有的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饶有兴趣地获得知识。也有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知识性较强的课外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使枯燥、机械的回答变成趣味浓厚的儿童游戏,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学,在笑声中记,巩固所学知识。3.小学低年级学生尊重、热爱教师,可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教师或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由于尚不能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因而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影响他
20、们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有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便敷衍,对调皮好动的学生缺乏耐心,经常呵斥、指责;有的教师不能容忍学生的嬉闹,非要他们长时间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这些将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紧张,惧怕教师,严重的可能对学习冷漠,厌恶学校,逃避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尊重、热爱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言传身教,使学生从内心敬仰教师,对教师产生尊敬和信任感,进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4.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简单,易受挫折,也易受鼓励,教师要努力引导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小学生学习动机较简单,他们好好学习主要是为了得到家长、教师的表扬。教师和家长应根据这一
21、特点,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时时看到自己学习上的成绩,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所以,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的赞扬。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正确对待。切忌动不动就叱责学生,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好的一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启发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对学生的某些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幼小的心灵就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更为充分地发挥。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学习要求。5.一年级是过渡阶段,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级是学生从以游戏为主的生
22、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生活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唐名淑等:14年级小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验报告,载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如果没有科学的引导,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会给学生的终身学习留下阴影。在一年级学生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做家庭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做完作业先检查一遍,再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指导孩子如何预习、复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工整书写、准确计算;及时检查、理清思路等。(石瑾娜:要重视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载教育管理,1997(1)。)学习能
23、力的培养还需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拥有自信、自尊,促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6.优化家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据调查,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良适应率最高的是“家庭环境”,最低的是“学校环境”;低年级学生的家庭环境需要优化,提供安静、固定的学习场所,减少干扰源,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有助于减少不良影响。(白晋荣等: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二、小学中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一)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四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此阶段小学生思维的独立
24、性、主动性增强,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迅速发展,独立性、创造性、概括性和逻辑性也开始得到发展。此时想象更具有现实性,但想象的复杂性、概括性、逻辑性与创造性成分都不高。不过,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此时是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最佳时机。他们已能较为主动、积极地学习,不像低年级学生需要教师特意引导其对学习的注意和兴趣。学生的有意记忆不断发展,并且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转化;词语的抽象记忆开始发展,但仍需要具体经验作支柱。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增加,开始对教师评头论足,对家长也不再简单地一味听从。(二)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进行教学1.小学中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
25、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多样性以及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生动性教师要力求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从而让学生不会把上课当做一种负担。中年级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较低年级学生有较大增长,对学校生活及要求也更为了解和熟悉,教师讲课的内容抽象性增加,在许多时候需要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来理解、消化新知识。如果学生先前掌握的知识不牢固,不能熟练地运用一些简单的知识、技能,那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现在的学习。教师一般要在讲解新内容之前花一定时间让学生复习或巩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或者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以集中学生精力。在教学内容上,知识的抽象性、难度、跨度要与班上大多
26、数学生的现有水平相当,并安排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他们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在讲授知识时,抽象性不要太高,以免学生听不懂而导致厌恶情绪;内容难度不宜过大,如果太难会让学生备受挫折,以致灰心丧气,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情、回答、注意力变化等多方面来分析、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适时调整教学的进度,该停顿时停顿,该重复时重复,该让学生思考、提问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学生的信息要及时给予反馈,让学生从教师反馈的信息中明确努力方向,树立学习信心,达到预期教学效果。2.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教师要教会学生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
27、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同时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教学中还要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多路思考的活动,看谁想的办法多就给予鼓励和肯定。例如对语文课本、文学故事、作文的结尾或部分情节进行发散思维。特级教师钱梦龙就经常对他的学生说:我提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怎么想就怎么说。3.针对学生身心特点组织课堂教学与低年级学生相比,虽然他们已较为适应学校生活,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还具有孩子活泼的天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把
28、一堂课的学习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让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交替进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要注意变换练习形式。适当地变换练习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练习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游戏、竞赛、智力活动等。三、小学高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能掌握大多数定义性概念,可以直接把概念的关键属性同他们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但定义性概念和规则的学习仍需具体经验的支持。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他们不
29、断认识到创造对象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独立意识增强,敢于发表与教师、父母不同的见解。但独立的幼苗还很嫩,容易遭受挫折,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分化。学习负担增加,开始面临人生的残酷竞争,有了升学压力。 (二)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进行教学1.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知识经验积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构建的过程,当他们遇到新问题时,总是试图用自己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如果获得成功,便会得到认知上的暂时平衡;否则,便会出现认知上的不平衡,需要通过顺应去达到新的平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在上课之前就
30、了解到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如果对即将遇到的新问题,学生有能力同化它,那么教师就应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去解决问题;反之,教师就应找出造成学生认知“不平衡”的关键处,进行铺垫、搭桥,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把暂时中断的思路连接起来,使他们的思维重新活跃起来。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要用到迁移的方法,在迁移的过程中儿童的某些思维特点明显地显露出来,高年级教师在教学中通常注重有针对性地点拨和引导。有些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很难与旧知识产生联想,所以理解不透,有的地方还容易混淆、糊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新知识中哪些与旧知识的连接点不
31、清晰,教学的重点就应放在这些地方,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学习障碍。经常这样做,学生会从中学会思维方法,提高学习能力。2.小学高年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始发展,教师要重视和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天真直率,他们相信教师,愿意把自己的见解告诉教师,很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肯定。学生自己的思考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肯定的是他们的积极性,然后才是正确与否。教师的一句极简单的鼓励的话,会成为学生长时间的学习动力;反之,如果挫伤了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就可能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很重要。人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当一个学生能完成某项任务时,他就会
32、感到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感到自尊、自信,自我效能感增强。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加倍关注。要着力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其次,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敢于否定所谓“权威”定论;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要培养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尽量引导学生突破定势的约束,推陈出新,不落俗套;要尊重他们不同寻常的提问、想法。允许学生说错
33、、做错,错了绝不挖苦、讽刺。对于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教师首先应给予肯定,至于提出、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可以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只有这样,才能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使每个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3.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质疑问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质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只有当学生发觉对教材的理解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他们的求知欲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就能主动地探求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年级学生积累的知识相对较多
34、,有了自己的思考,因此,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他们对教材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问题。指导质疑时要循循善诱,必要的地方加以点拨。只要教师热情鼓励、经常指导,学生的质疑习惯和能力就会逐步形成,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就会不断发展,学习的兴趣也就会不断强化和提高。与之相适应,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的思路一旦走上了正路,就要放手让他们自己走下去。在学生思路不流畅的时候,教师要给予他们启发引导;在他们思路畅通的时候,教师就要和他们一起磋商研究问题。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学习,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4.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据调查,
35、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率最高的是“独立性和毅力”,最低的是“身心健康” 。(白晋荣等: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因此,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指导。中、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和毅力”应作为重点指导项目,如表现在学习、遵纪、劳动、自理等方面的主动性、自控性和坚持性等,均要加强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完成分内之事,切忌大包大揽;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劳动、游玩等实践活动以锻炼学生的毅力,鼓励、督促他们坚持到底;或者通过制订、实施学习计划,练字,写日记,长跑等形式增强学生毅力。小结本节主要阐述了小学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
36、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小学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好奇心重,依赖性强。教师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地运用图形、实物等直观教学手段,采取多种形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关心、尊重、热爱学生,努力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重视过渡阶段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想象力快速发展。教师仍需重视直观教学手段的采用,知识的抽象性、难度、跨度适中,大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独立意识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开始发展;不断认识到创造对象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但无论是抽象思维、独立意识和能力,还是好奇心和创造意识都是比较弱的,需要备加珍重和保护。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来安排教学;重视和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热情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多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包括学习、遵纪、劳动、自理等方面的主动性、自控性和坚持性等品质的塑造。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