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共22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421310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共2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共2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共2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共22页).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06-2020年)2008-05-29 第1 页广州市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有着悠久的海洋文化历史、巨大的海洋开发潜力和雄厚的海洋科技实力。随着广州市陆地资源与环境负荷的日益严重,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已成为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因此,为进一步明确广州市未来十五年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路与目标、产业发展重点及区域布局,实施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和环境保护,提高海洋经济综合竞争能力,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经济强市”目标,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海洋经济十

2、一五规划和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广州市所辖海域,即北起广州港的黄埔港区西港界向东至东江北干流河口,包括狮子洋,向南至伶仃洋进口浅滩以北的海域,及管辖岛屿周围海域和外港锚地海域,以及海洋经济活动密切的毗邻陆域。规划期为20062020年,重点是20062010年,部分展望到2020年。一、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进入新世纪,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发展战略,全面部署新世纪海洋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广州市海洋经

3、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海洋经济总量连创新高。(一)发展现状1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条件优越广州市海岸线总长228.4km,其中大陆岸线102.2km,海岛岸线126.2km。现有岛屿14个,岛屿总面积88.7246km2,大于500m2的海岛有13个。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7.7072,远高于广东省和相邻城市。港口航道资源优越,出海航道便畅,运输和集疏条件便利。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完工后,可满足5万吨级船舶乘潮通航。深水岸线资源优良,南沙、沙仔岛、龙穴岛、小虎岛等处可规划建设大型港口。此外,海砂资源储量相当丰富,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加快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

4、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2海洋经济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对全市经济辐射拉动作用显著2005年,广州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787.68亿元,增加值256.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大大高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相当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0%,海洋产业在全市、全省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05年,海洋水产品产量共计3.89万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2.54万吨,海水养殖产量1.35万吨,实现海洋渔业产值14.12亿元,占全省海洋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2%。广州港是全国第二大海港及第三大海运基地,2005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5亿吨,位居全国第三;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68万标准箱

5、;海洋交通运输实现营运收入114.54亿元,占全省海洋交通营运收入的42%。 广州市是珠江口地区第一大造船基地,也是国家规划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2005年,海洋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载重吨, 实现工业总产值61.58亿元,增加值11.01亿元。其中,出口产品产值42.91亿元,占整个船舶工业产值的69.68%,海洋船舶工业已成为广州市机电行业中重要的出口支柱产业。滨海旅游业是广州市海洋经济的重要产业,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9398.53万人次,滨海旅游实现收入597.44亿元,在广东省滨海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业、海水利用业等新兴海洋产业刚刚起步,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6、除海洋产业外,以各种投入产出关系与海洋产业建立经济技术联系的海洋相关产业,以及依托港口、海洋或岸线等条件形成的临海产业,它们所创造的间接价值对推动广州市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广州市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3区位优势明显,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毗邻港澳,连接东盟,其区位影响辐射泛珠三角经济区其他省市和港澳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通往世界的主要口岸之一。广州市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增长速度、GDP总量及人均水平等名列全国前茅,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15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人均GDP达 8393美元。经济外向性比较强,现有外商投资企业8000多家,其中列入全

7、球500强的跨国公司已有140家在广州投资。在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尝试,广州市政策法规基本完善,体制和机制比较灵活,市场经济发育和活跃程度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2005年,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南沙区的设立不仅为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强化了港口城市的定位和区位优势,提升了对华南及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服务功能,而且使广州市成为了真正的滨海城市,为广州市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撑。4基础设施完善,港口集疏运条件便利广州历来就是华南地区也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广州港是我国货物吞吐量第三大港口,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国际海运达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

8、区的300多个港口。2005年,广州港拥有各类码头泊位617个(其中万吨级泊位51个),码头总长度46553米。其中,生产用泊位455个,码头总长度36301米,年通过能力10941万吨。拥有锚地88个,其中生产用锚地52个,最大锚泊能力30万吨。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干线铁路交汇的枢纽,广州港铁路可与全国铁路网相通;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快速路、国道共同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的放射状公路网骨架。此外,广州信息通讯设施发达便捷,信息化水平较高。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5海洋科技力量雄厚,技术支撑潜力巨大广州市是广东省海洋科技研究中心,集中了华南地区绝大部分的涉海科研开

9、发机构和管理机构,汇集众多的海洋科技研发与管理人才,海洋科技人才约占全国同类人才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二。同时,广州市拥有较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和较丰富的海洋科技成果,海珠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开发示范基地是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之一,优越的海洋科技研发优势为广州市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与条件。 6海洋管理工作稳步推进,管理工作日趋完善广州市海洋行政管理机构坚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行海洋功能区划、海域确权审批和海域有偿使用三项基本制度,制定了广州市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权证书指南、广州市办理中华

10、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权证书程序等有关办证规定,并向社会公布,在推进海域依法使用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1年,组建了广州市海洋资源环境监测中心,推动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展开,初步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防灾减灾网络,每年定期发布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海洋管理逐渐步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二)存在问题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广州市海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加快海洋经济强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海洋开发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海洋产业结构需进一步调整优化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在海洋产业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而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开发等新兴海

11、洋产业比重较低,尚未形成规模优势,海洋经济整体质量和水平不高,海洋经济在地区经济中的贡献率和显示度还不够大。2海洋科技进步与海洋产业发展不协调,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尚低受科研体制限制,广州市海洋科技资源分散在行业部门、高校与研究所、地方等不同机构与部门,海洋科技整合度较低,很难发挥整体科研优势参与国内外竞争。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协调,政策措施不能及时到位,海洋产学研尚未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偏低,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3受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协调与规划海洋管理涉及多个涉海行业与部门,条块分割现象较为严重,

12、且各涉海部门间尚未建立有效地协调与合作的机制,使得海洋经济发展难以实现统一部署与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海洋生态与环境污染压力大,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据2005年广州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广州市海域海洋环境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广州辖区内虎门、蕉门、洪奇门和横门等排海污染物总量较上年有所降低,但受陆源排污影响较大的河涌口和主要港口的环境质量仍较差,近岸海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十一五”是广州市实施“南拓”战略的关键阶段,南沙临港工业的大规模建设必将使广州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三)面临形势从外部环境看,全球性海洋开

13、发热潮已经到来,向海洋要食品、要资源、要通道、要效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热点,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海洋竞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同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泛珠三角经济圈逐渐形成,区域资源整合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为推进广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海洋运输与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也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内在需求看, “南拓、北优、西进、东联、中调”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广州市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南拓”开发南沙、展开新的临港工业基地和现代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是广州市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融入国际竞争,积极发挥海洋大通道作用的重要支撑条件,将为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拓展

14、新的空间。此外,近年来由于广州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的土地紧张、能源紧张问题,也为开发海洋空间资源、海洋能源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二、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南沙开发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化布局,理顺海洋管理体制,加强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发挥海洋区位优势,带动全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海洋经济强市的发展目标。(二)基本原则1海陆统筹发展原则在与广州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的原则下,以沿岸陆域为依托,海洋为发展空间,海洋产业为主体,充分发挥海陆优势,实施海陆综合开

15、发,处理好沿海地带与陆域城区开发的关系,确保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相配套、沿海产业与中心城市功能相衔接,以陆域空间为腹地和市场,强化海洋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强海陆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和经济的关联性,以实现广州市海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开发利用海洋与保护海洋并重,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据,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合理、适度、有序地利用海洋资源,全面加强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海洋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良性互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3科技兴海原则整合广州市海洋科研力量,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6、加快高新技术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传统海洋产业改造,培育高技术海洋产业,增强海洋产业的竞争力,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4突出重点、全面协调原则海洋经济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综合协调好部门间和地区间的需求,是海洋经济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处理好近期和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规划要具有战略性、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广州市特点重点突出海洋开发的主导功能,优先选择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关键带动作用的产业,注重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坚持国家目标与地方目标的统一,体现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意图。 (三)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1发展定位根据广州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广州市是广东

17、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对外交往中心之一,是我国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城市性质,结合广州市建设“发展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高效、繁荣、文明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型生态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本规划将海洋经济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为:(1) 建成全国沿海综合运输主枢纽和集装箱运输干线港继续以集装箱、能源和原材料运输为发展重点,加快港口基础设施,特别是南沙港区建设,不断扩大港口规模;加快实施码头、航道建设,进一步提高广州港出海航道标准,加快现有码头改造及煤、油、矿、箱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18、主枢纽港地位,全面提升港口吞吐能力,使广州港成为港区功能明确、泊位专业化水平高、大中小泊位结合、集疏运通道畅通的现代化综合运输枢纽以及华南地区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同时,发挥广州市海、江、陆、空联运的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2) 建成华南最大、国内一流的以现代化造船为龙头的临港工业基地坚持以船舶出口主导、船舶修造并举,以现代化造船业为主导,加强配套产品制造、培育造船、修船、海上平台、钢结构和船舶配套等产业群,采取外引内联、高起点、大投入、快产出、高收益的策略,推进船舶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推进南沙龙穴造船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造船业临港工业基地的建设,实现广州市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使广州

19、成为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3) 建成具有区域性特色滨海旅游中心城市在现有滨海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广州市的区位优势和历史、人文优势,深度开发拓展与挖掘利用滨海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风情滨海旅游线路,丰富滨海旅游文化内涵,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全面提升滨海旅游业整体素质。依托广州的滨海区位优势与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着重发展特色鲜明的海洋系列多功能旅游产品,改进观光、娱乐、度假、美食等配套设施条件,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为滨海旅游业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发展空间,创建具有区域性特色滨海旅游中心城市。(4) 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海洋生物技术研发基地充分发挥广州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队伍雄厚、南海生物资源

20、丰富的优势,依托国家科研项目,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通过多方联合,集中优势,确定重点的技术领域、重点的技术研发机构和企业,积极开发研制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制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将广州市建设成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海洋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2发展目标(1) 总体目标 海洋经济在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新兴海洋产业快速发展,优势海洋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产业实现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到2010年,基本建成海洋综合实力强、产业布局合理、海洋科技领先、海

21、洋生态环境良好和人民生活富裕的滨海城市。到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资源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人海和谐共处的海洋经济强市,使海洋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海洋经济成为广州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 具体目标确立海洋经济在地区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十一五”期间,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到201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64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7%左右。到2020年,基本确立海洋经济在地区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 优势海洋产业竞争能力增强,新兴海洋

22、产业发展进程加快,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发展前景的海洋特色产业群;提升海洋第一产业素质,增加海洋第二、三产业比重,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0年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形成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机制 依靠科技创新,推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使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广州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初步建成全国具有领先水平的“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实现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海洋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海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到2010年,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5%,生活

23、污水处理率达到80%。到2020年,沿海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得到进一步控制,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基本达到海域环境功能目标要求,海域环境质量有根本性好转,海洋生态系统基本得到改善。三、海洋产业发展方向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提高海洋产业素质,培育产业集群。巩固增强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等优势海洋产业,调整提升海洋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积极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信息服务等新兴海洋产业,加快建成造船、石化、钢铁、汽车等临港工业基地,逐步形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一)巩固增强优势海洋产业1海洋交通运输业继续以集装箱、能源与原材料运输为发展重

24、点,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国际深水大港,成为华南地区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广东省能源物质、原材料的重要中转港,形成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符合国际惯例的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体系。集装箱运输 加快南沙港区建设,继续建设新沙港区,逐步形成内、外贸集装箱运输相对独立的码头系统,集中力量加快南沙大型集装箱作业区建设,努力创造条件将外贸远洋集装箱运输向南沙港区转移,逐步开辟远洋航线、提高外贸集装箱直达运输率,确立广州港的华南地区外贸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地位。能源与原材料运输 建设成品油中转运输系统、煤炭接卸与转运系统、进口铁矿石中转运输系统和粮食

25、中转储运系统等能源和原材料运输体系,形成广东省能源物质、原材料的重要中转港。港口物流 继续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和强化运输功能;加快建设大型现代化集装箱港区,完善以港口为节点的集疏运系统;加强港口信息化建设,完善EDI系统以实现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积极建设港区物流园区,及具有特色的存储、包装、加工、配送等服务的物流服务区。码头与配套设施 建设南沙港区二期、三期工程,煤炭码头工程、小虎石化码头工程、油码头工程,建设新沙港区二期工程,继续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黄埔新港作业区、新沙港区和南沙港区疏港公路建设。到2010年,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可达1400亿标准箱。2海洋船舶工

26、业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研发制造水平,以南沙港区龙穴岛船舶制造基地建设为契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船舶生产基地。提高船舶自主设计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万箱级以上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LNG)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关键技术。提高船舶装备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强化船舶配套工业体系建设,提高配套能力和水平,形成总装、配套、加工与合作的产业链。充分利用广州市产业基础优势,加强船用配套工业的发展,积极引导、组织机械、电子、冶金等行业参与船舶配套产品开发,支持关键船用设备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提高关键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档次。 坚持发展绿色船舶工业,鼓励船舶工

27、业企业广泛使用清洁能源、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实施清洁生产,在产品设计、制造、使用、修理、拆卸全过程中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推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到2010年,船舶规模化生产能力得到强化,船舶工业竞争力大幅提升,船舶造船能力达到110万吨,船舶工业总产值170亿元。3滨海旅游业挖掘利用滨海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滨海旅游文化内涵,加大文化内涵型滨海旅游产品的开发,积极开发海洋民俗旅游,突出广州海洋文化和宗教文化的魅力。巩固和发展海岛游、珠江游、“珠江沿岸文化史迹游”等广州知名的观光旅游品牌,发展风能发电、临港工业等现代化工业游,开辟特色风情海上丝绸之路游和轮船旅游,积极发展游艇等

28、适应高质量生活水平的滨海旅游项目。发展滨海疗养、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滨海度假旅游景区,加强海洋生态型休闲度假区的开发。加强滨海旅游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改进观光、娱乐、度假、美食等配套设施条件,扩大滨海旅游项目的宣传和营销,为滨海旅游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到2010年建成华南地区最具活力的滨海旅游城市,到2020年争创带动全省、辐射“泛珠三角”、影响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滨海旅游中心城市。(二)提升发展传统海洋产业严格控制近海捕捞,积极发展集约化海水养殖,大力发展远洋渔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和品牌渔业,着力建立海洋渔业科技支撑体系、水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和

29、渔业可持续发展体系,推进渔区工业化、渔村城镇化进程,力争建成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村稳定的现代渔业经济区。海水养殖 提高水产养殖科技含量,发展工厂化养殖,提高集约化养殖生产水平;实施养殖苗种工程,培育水产养殖名优品种与高附加值品种,建设若干无公害养殖基地和出口基地;倡导健康生态养殖方式,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加强水产疾病防治体系建设。海洋捕捞 加快调整捕捞业结构,进一步控制近海捕捞强度;鼓励发展远洋渔业,扩大远洋渔船队规模,积极推进现代化远洋渔船建造和渔船装备改造,提高远洋渔业的国际竞争力。海洋水产品加工和流通 积极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业,以水产品保鲜、保活和低值水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提高海水产品增

30、值水平;继续完善水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强化华南地区水产品物流中心地位,形成产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休闲渔业 积极发展休闲渔业,依托莲花山渔港发展观赏、餐饮等配套项目,建成若干具有一定规模的、独具特色的休闲渔业基地,开发海上游钓、渔文化、渔家乐体验等一批旅游项目,延伸渔业产业链条。 (三)积极培育新兴海洋产业充分发挥广州市海洋科技力量优势,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加快海洋生物医药与保健品、海水养殖与病害防治、海洋信息服务、海水利用等领域深度开发和成果转化,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积极培育壮大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海洋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业 发展海

31、洋生物活性物质筛选、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等技术,培育海洋生物医药与保健品产业。研究孵化具有市场前景和产业化前景的海洋生物技术创新项目,加快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创新药物和健康制品;依托海珠区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开发示范基地、生物岛以及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中心等建设基地,加速现有海洋生物技术成果的转化,力争建成我国重要的海洋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海水利用业 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培育海水利用业。根据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结合本区实际,积极发展海水直接利用技术,鼓励和引导沿海工业大量使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建设海水直接利用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鼓励临海电力生产企业利用

32、余热,进行工业用途的淡化海水生产,实现余热的回收再利用。海洋信息服务业 实施海洋信息化战略,加快“数字海洋”建设步伐,加强海洋信息网络建设,完善海洋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网络、基础数据、信息共享等平台,推进海洋信息化进程。加强海洋档案、海洋文献与情报的管理和产品服务,推进海洋环境监视监测与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化服务,全面提高海洋信息及产品的服务能力,实现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四)加快建设临港工业基地充分利用广州市濒临珠江出海口的临海区位优势和优良的深水岸线资源优势,在继续发展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钢铁、石化、汽车和精细化工等临港工业的同时,依托南沙港区以南沙临港工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船舶、石化、汽车

33、、钢铁等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尽快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和规模优势,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造船工业基地 南沙造船工业主要生产大型船舶、海洋工程船舶、集装箱、大型钢结构及军用船舶产品,以及对船只修理改造。造船工业基地主要布局在龙穴岛北部,规划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造船基地规划建设大型造船坞,满足建造30万吨超大型油轮的要求,同时建设大型修船坞,用于修理改装大型船只。造船基地按分期要求进行建设,最终目标是形成300万吨造船能力,并使南沙成为华南最大的造船基地。一期工程中船集团投入45亿元,主要发展大型船舶制造、特种船舶、工程船舶、高速客船、集装箱制造等,预计2008年建成,届时将

34、形成200万300万吨、最大吨位30万吨级、可承修15万吨级各类船舶、年制造集装箱15万TEU的生产能力。 石化工业基地 建设以石油化工产品深加工和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为主的现代化临港石油化工工业基地,同时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避免建设污染排放量大的项目,实施严格的项目环境准入标准。重点引进先进、资金雄厚的大型跨国石化企业投资。万顷沙中南部规划建设石化工业基地,占地40多平方公里,建设3个生产功能区。小虎岛南部规划发展石化储运基地,建设石化专用码头和大型石化仓储,首期启动1个8万吨级和1个5万吨级的石化码头建设,远景规划建设库容达36万立方米、总规模近200万立方米的

35、全国最大的石化储运基地。钢铁工业基地 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面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产品定位以填补省内国内空白和生产替代进口为主,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为发展目标,重点生产钢板材、大型材、小型材和线材四大类产品。钢铁工业基地规划布局在万顷沙14涌到17涌之间,规划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以广州JFE为基础,采取多元化投资模式积极与国内外大型钢铁公司进行合资合作发展,建设形成一个以钢铁板材及深加工产品为主的现代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到2010年,年产钢材340万吨,初步建成钢铁工业基地,工业产值达50亿元。汽车工业基地 充分利用南沙的区位优势及广州、珠三角产业

36、配套能力强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招商引资和合资合作的发展模式,生产轿车、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产品。汽车工业基地主要规划布局在黄阁北工业园和小虎岛。汽车工业以丰田汽车项目为龙头,配套发展汽车零配件产业,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的南沙国际汽车产业园,包括30万辆整车生产区、50万辆发动机生产区和汽车零配件产业园、汽车研发中心和汽车物流贸易区,使其发展成为广州第三个轿车生产基地。四、海洋经济区域布局按照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广州市海洋功能区划,以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遵循“海陆联动、生态优先、集约布局、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广州市海洋经济应以“一个平台、一条产业带、三大

37、组团区”的架构调整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一)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依托广州海洋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高度密集优势,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则,优化组合现有科技力量,建立以新港路为纽带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发展海洋基因技术、海洋生物工程、海水养殖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海洋药物与保健品、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高新技术,促进生物岛、海珠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开发示范基地等海洋科技中试与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进海洋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孵化与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力争建立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及区域性的海洋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 (二)珠江滨海旅游带

38、发挥珠江沿岸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建设纵贯珠江入海口的珠江滨海旅游产业带,重点建设节点包括:长洲岛旅游区、古海上丝绸之路、莲花山旅游区、海鸥岛自然生态旅游区、大虎岛度假旅游区、上下横档岛旅游区、蒲洲度假旅游区、南沙天后宫、龙穴岛自然保护区、内伶仃旅游区、南沙海上风光旅游区等。该带应突出“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以滨海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为发展方向,重点开发建设滨海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注重旅游线路设计,完善以滨海公路、跨海桥梁与海上轮渡为轴线的海陆交通网,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三大组团区1狮子洋海港运输组团区本区包括黄埔区的长洲街、鱼珠街、黄埔街、文冲街、红山街、穗东街、南岗街

39、,以及番禺区化龙镇的滨海地区、海岛及邻近海域。本区区位优越,毗邻市区,拥有优良的港址资源、旅游资源,海洋开发基础较好。根据本区海洋资源条件和海洋经济发展基础,本区主导功能定位为连接内河航运与远洋运输的海港运输与中转服务区。主要发展方向:抓好黄埔港区功能调整与技术改造,重点建设新沙港区,加强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等专业化码头与港口配套设施建设;以黄埔物流中心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和仓储业,建设成连接珠江与外海的现代化、综合性区域物流集散中心与中转基地;依托临港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加快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重化工业发展,重点发展钢铁、石化、汽车和精细化工等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加

40、快建设长洲岛旅游区,大力开发东征烈士墓、黄埔军校旧址、休闲农业等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2莲花山东涌海洋生态经济组团区本区是广州未来新城区所在,范围自化龙向南到沙湾水道口,包括番禺区的石楼、莲花山和东涌的滨海地区、海岛及邻近海域。优势海洋资源是旅游资源、港址资源、滩涂资源等。根据本区海洋资源特点与海洋开发条件,重点发展海洋生态经济,建成广州重要的海洋生态保护区。主要发展方向:以海鸥岛、莲花山为重点,大力发展滨海度假、海洋观光、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将海鸥岛自然生态旅游区与莲花山风景名胜区等滨海旅游资源优势组合,形成番禺东部旅游专线;以渔业结构调整、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为目标,适度发展工厂

41、化养殖,扩大名优特精品种的养殖规模,推行无公害化和绿色生态养殖;以莲花山渔港为依托,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与休闲渔业,积极开发海上游钓、观赏、餐饮等配套项目,建设集渔船避风、修造、补给、生产、销售、加工、旅游于一体,多功能、服务型的现代渔港经济区;发挥滩涂、浅海优势,扩大莲花山红树林种植区的种植面积,形成沿岸红树林生态防护带,建设红树林景观生态旅游区。 3南沙现代物流与临港工业组团区本区位于沙湾水道口以南,包括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江管理区、黄阁镇、横沥镇、万顷沙镇、龙穴岛、围垦公司的滨海地区、海岛及邻近海域。该区地处广州的最南端,扼珠江入海口,是广州通向海洋的唯一通道,也是城市南拓的前沿,区位优

42、势极为显著。该区优势海洋资源是港址资源和旅游资源,特别是深水岸线资源为进一步强化其航运中心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根据广州“南拓”发展战略和南沙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南沙地区发展应以“大工业、大物流、大交通”为基本理念,以“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配套化”为基本原则,遵循“产业起步、项目带动、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构建各具特色、分工明确的空间格局。龙穴岛万顷沙临港综合产业功能区 该区主要发展方向是强化港口、临港工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功能。龙穴岛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深水大港为依托,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和造船工业,形成现代物流基地和造船工业基地;万顷沙岛依托广阔的陆域及临港、临海的区位优势,重

43、点布局和发展钢铁、石化等大型原材料基础工业,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钢铁工业基地和石油化学工业基地。黄阁南沙产业、生活综合功能区 该区主要发展方向是建设成为完善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发展功能区。建设由黄阁、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横沥镇和灵山镇南部地区组成的地区综合服务中心组团,以发展公共交通、金融贸易、国际商务、文教、卫生、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建设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形成现代化的城市功能和良好的城市环境,构成南沙现代化滨海新城建设的主体和区域产业发展的依托;建设黄阁(含小虎岛)综合工业组团,发展汽车及配件、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仓储物流业,形成汽车与装备工业基地;依托小虎石化码头,

44、发展临港能源化工;建设粤港资讯工业园和南沙科技产业园,发展光电子、软件、新材料、信息咨询等科技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五、海洋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坚持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资源开发并举、海洋污染防治与海洋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制度,重点加强沿岸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海域保护,为广州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海洋污染防治开展重点海域环境污染容量评价和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现状调查,逐步实行污染排放总量和排放标准控制制度,推进排污许可制度。 1加大工业废水处理力度强化对超标排放企业的监测、监察制度,加强对电镀、印染、制革、化工、建材、冶炼和发酵

45、等工业企业的治污监管和执法检查力度。监管、督促重点水污染企业排放污染物全面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特别重视并解决好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大型工业企业的“三废”排放问题,确保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按期完成总量控制计划,建设南沙区的南横、沙螺湾、南沙港、大涌、东涌、沙湾等污水处理系统。到2010年,力争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5%。2增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改善广州市海域水环境质量,扩大广州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建设规模,加大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投资力度,大幅度提高城市城镇生活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到2010年,力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

46、0%。3控制海域污染物排放加强对船舶污染物排放的管理,完成广州市港口含油废水处理系统、油污水回收船等回收装备建设,实施船舶垃圾管理计划。建立海上突发事故应急系统,建设广州市沿海海域溢油应急反应中心,加强对船上人员的应急培训工作,定期进行溢油应急演练,制定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安排、溢油应急计划,实施有毒液体物质溢漏应急计划等。4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完成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治理工程,新建多项垃圾无害化处理重点工程,使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垃圾处理设施分布基本覆盖沿海各集水区。力争到2010年,沿海城镇生活垃圾清运率、城镇生活垃圾处置率、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率等达到国家

47、规定标准。到2020年,沿海工业固体废弃物实现零排放,危险废物不排放。(二)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1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对广州市重要和敏感的海洋生态系统予以全面保护,重点保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河口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重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与孵育场等敏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并提高受损和破碎湿地生态系统和敏感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全面提高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有效地恢复海洋生物资源。组织开展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调查,科学评估生态系统的受损度、破碎度及其生态价值,建立全省海洋生态系统评估地理信息系统;开展人类活动对重要生态系统影响的科学评价和恢复策略,避免和减轻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对重要敏感生态系统的影响,建立对涉及重要敏感生态系统开发活动的科学评估决策制度;实施生态系统恢复与建设工程,逐步实施红树林栽种工程、湿地恢复工程、生态海岸建设工程和水环境生态改造工程,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内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的增殖放流工作。 2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全面规划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濒危自然生态系统、生物资源、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进一步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区法规;发挥保护区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生态旅游等功能;开展南沙海滨公园建设试点。同时,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重点加强保护区的基础与能力建设,逐步形成一个易于管理、布局合理、效益显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