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教师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涵、价值与策略---用于合并(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前教师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涵、价值与策略---用于合并(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职前教师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涵、价值与策略摘要:关键词:一、引言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主要媒介,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毋庸置疑,教师教育课程直接影响着教师培养的素质和质量。随着新世纪社会和国内外教育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蓬勃开展,职前教师教育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知识的综合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统整学生的生活与科学世界、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1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统一、过程与方法的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突出对师范生“综合素质
2、、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对综合课程师资的要求,同时也顺应了人类科学研究逐渐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符合学习者的需要。然而,我国职前教师培养的基本取向依然是强调专业知识培养的“理智取向”,注重理论传授,强调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导致了学生综合性、实践性知识缺乏等问题的产生。目前,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明显不足,课程设置以学科课程为主,对教育的发展和基础教育的需要鲜有灵活的反应和吸收,导致了准教师们的综合性、实践性知识普遍匮乏的现实已经不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
3、要,这决定了科学开发职前教师教育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紧迫性。为此,应深入研究现代教育和课程理论,高屋建瓴,从教师的终身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来思考和设计教师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生成性等独有的特色切合了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教师教育应纳入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要素之一。 二、职前教师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小学至高中(312年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培养具有个性意识的创新人才的必要课程。那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同样能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具有个性意识的创新人才。通过实践,使师范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相比没有实质上的不同。如果说不同,除了难度和深度上的区别之外,就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师范生智慧,增强从教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就其实质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超越学科界限的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发展性课程和经验课程。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
5、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它是很好的体现自主、探究、整合、实践的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强调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里尽管是针对基础教育而言的,但对于高等教育同样也是适用的。因为我们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
6、式同样不能令人满意,和基础教育的某些弊端可谓如出一辙。相对于学科课程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空间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它又是经验课程,它超越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它注重学生多样化实践性学习方式,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2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育课程,是为了通过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为各专业的师范生提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
7、学习与训练,使他们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论,具备一定的从事课程实施与指导的能力,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班主任、任课教师等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的要求。3另一个方面,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使师范生具有广博综合的知识,具有规划与设计、组织管理与协调、人际合作与交往、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资源开发等能力,并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三、职前教师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价值(一)弥补学科课程之不足,同时深化学科课程的教学学科课程是以各学科的系统知识为目标,它主要依据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将学生的思
8、维和认识活动纳入系统学科的轨道。以单一学科为知识体系的课程,过分强调分科,忽视“领域”概念,过分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性学习,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分割、单一和实践能力不强。也不利于学生从个人、社会、自然等维度全方位的认识世界,因为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心理水平、学习兴趣、社会生活以及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为基础设计,学习内容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所代表的课程形态“不再是在教育情景之外固定的、物化的、静态的知识文本,而是在教育情景中师生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 是师生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生命
9、体验”。4这种课程打破了学科课程的界限,课程不再是完全预定和不可更改的,课程也不再是由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那些抽象的符号来组成的,这种开放的、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课程,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学生与课程不再有断裂。5 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好可以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整合和实践为显著特征,强调学生跨学科的学习,注重在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有助于学科开展实践性学习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6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运用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这种运用有利于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单一强调传授式教学方式和接受式学
10、习方式的教学现状,建立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教与学的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师生在课程实施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角度是无限宽泛的。也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是全方位的,既有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探索,又有对自身等各个领域的认识和探索。正是基于此,学生在长期的活动探索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培养了各种能力,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在学习各门学科课程时就会变得容易。另外,学生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丰富了直接经验,在学科课程的理论(间接经验)学习中也会更为深刻。同样,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会很好的迁移到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
11、设既能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同时也能深化学科课程的教学,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知识认识的整体意识。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学科课程的学习不是单向影响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二)培养师范生全面而和谐发展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理想状态。教育不仅意味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且还应当重视身体的、情感的、审美的、伦理道德等等的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一门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整体”,即注重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又注重学生情意和价值、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力图整合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道德人格,为学生提
12、供一种人性化的课程,促进学生和谐、均衡而全面的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习目标是开放的,活动的领域是多方面,在多元的活动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参与现实生活,了解社会和现实,以此获得丰富的知识;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面向的是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学生能从中吸取丰足的文化养料,丰富情感,涵养品行,提升精神境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探究,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7 传统的学科课程
13、人为地把知识分为各个学科,对人的培养缺乏整合性。美国教育家杜威说:“只有当相继出现的经验彼此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存在充分完整的人格。只有建立起各种事物联结在一起的世界,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8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倡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关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地关系,把人、社会和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而发展学生完满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均衡发展。(三)改变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目前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课程的比重较大,而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太小,理论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之间比重失调,所培养出的人才一时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为此
14、,应该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同时优化理论类课程的结构,为学生多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对学生来说,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捷径,是提高理论水平和有创造性工作不可缺少。但是,学科教学存在着脱离实际生活、忽视直接经验积累等局限,学生所学的不是完全的知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很多都是从生活实践中提炼来的,它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通过活动、实践,使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结合起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丰富,涉及的领域广泛,它以学生兴趣为前提,通过各种可接受的方式去接触新的事物。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生动的直接经验、灵活的
15、学习方法又为理论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加强师资培养的高校与中小学校的联系。比如让师范生参与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师范生可以把自己所学的新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还可以直接从中小学老师身上汲取教育教学的宝贵经验,缩短理论联系实际、适应教师职业的时间。再则,高校教师及研究人员在指导师范生及中小学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利于结合具体问题,开展研究活动,便于把理论研究的成果尽快应用到中小学教学的实际中去,在实践中也能尽快检验理论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研究人员及时总结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并对经验加以概括、归纳、
16、提炼,形成理论。(四)为基础教育培养符合要求的新型高素质师资培养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高素质师资是教师教育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终旨归。职前教师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具活力和建设性的课程形式,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顺应了社会变革和知识转型的需要,是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追求的总体目标是:获得亲自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17、;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9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以其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形成性等独有的特色可形成师范生具有开放的思维,较宽的知识视野,具备运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同时也会形成师范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素质和能力正是现代教师所应具备的。职前教师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设,不仅能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而且也为基础教育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规定: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将其作为必
18、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与以往任何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不同的特点,师范生要具有将来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素质和能力,光靠传统的学科课程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从事教师职前教育的高校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师范生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和本质,通过改变师范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师范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从教素质。从而为今后在中小学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专职或兼职教师打下必要的基础。 10(五)有利于拓展师范生的就业空间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培养的招生规模是由政府控制的,根据一所培育机构的培养能力来确定某年的招生计划,而不太多的考虑到教师供求之间的
19、关系。由于没有供求关系相对平衡的规划,因此导致教师培养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从教师教育专业中毕业出来的大量毕业生找不到教师岗位。11这个问题在我国目前一时恐怕难以解决,但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对于毕业后找不到教师岗位的师范生可谓拓展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创造了条件。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另外,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
20、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也正因为如此,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四、职前教师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鉴于对职前教师教育设置综合课程内涵以及价值意义的分析,各师资培养高校应采取措施、制定计划,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我国师资培养的各高校基本情况,笔者认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以教师教育学院(或教育院系)为主导,以不同专业教师教育培养的院系为主体。其意思就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教师教育学院协同各个相关学院一起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教育学院(或教育院系)拥有
21、一批教育基本理论及相关学科的教师,他们在多年的教育基本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具有浓厚的教育理论的学术积淀。由教师教育学院的老师负责对各学院的相关教师及学生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价值,以及如何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然后以各学院指导教师为主具体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当然,由于教师教育的学科有文理之分,在不同的院系可以开展不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理科院系可以以理科综合为主,文科院系可以以文科综合为主。不过文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会有交叉。这就需要各个学院之间的配合,资源共享,不同学科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为培养高素质师资而贡献自己的才智。(一)制定综合实践活动
22、课程目标就其总体而言,职前教师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社会、社会、自我”等领域的综合性知识,另一方面是“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第三方面是学习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指导要领, 具有指导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但不同的师资培养院系,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更为具体的适合本院系培养目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比如文科院系与理科院系,或者不同的文科院系和不同的理科院系在目标设置上都可以有所偏重。(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学习通过授课、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的背景,了解本课程与
23、其他课程的质的差别,明确本门课的总体目标,并进一步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内容、实施过程和评价方式。为了更好的让师范生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内涵,理论学习中要多联系实际,进行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教学。此外,指导教师还要指导师范生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资料,并开展学术研讨,使师范生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知。研讨可以针对一段教学的录像、一个困惑的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对同一个研究主题作共同的思考,分享彼此的观点,获得思想的提升。在研讨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打破心理隔阂,使大家都能畅所欲言,在交流中使对话变得深入,具有学术性、理论性。 (三)设计研究课题,并开展活动在掌握了
24、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内涵以后,师范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的看书、或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并开展社区调查,了解社区状况,发现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热点问题,进而设计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不仅如此,师范生还要设计研究课题的活动方案。每设计一个研究课题,都要对其反复酝酿、斟酌,论证课题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交流、相互提建议,无太大价值的课题也可否定重新设计。对认为比较完善的设计方案,交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和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研究课题和活动方案。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师范生分工去完成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这个环节一方面是培养师范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素养,使他们深刻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内涵
25、。另一方面是培养师范生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他们对活动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将来指导中小学生开展活动将更为有效,而不至于无所适从,流于形式。 另外,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打破专业界限,不同院系的不同专业的师范生可以结合在一起开展活动。比如数学专业和物理专业及生物专业的师范生结合在一起等等。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开放的课程,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不像学科课程那样内容比较单一。所以如果安排不同专业的师范生组成活动小组更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进行,同时,师范生之间还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当然,这要协调好各个院系的关系,充分发挥师范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四)进行综
26、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生成性决定了其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应以学生自评为主,多种评价形结合,注重过程性。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有助于强化自我认同和自我教育。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加强了同学间的沟通和相互了解,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监控以及对学生做出真实、客观和全面的评价。12 教师评价也应以定性描述评价为主。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设,可使师范生具有开放的思维、较宽的知识视野,具备运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等,目前,开设综
27、合实践活动的高校为数不多,如何更好而卓有成效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尚需实践摸索和时间的检验。本文所论,只是一种观点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大体勾勒,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细化研究。参考文献:1钟启泉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学编著:现代教育理论热点透视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P1063 张俊峰 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 教育评论J2008年第5期 100页4 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28228.567高庆,沈雪松.综合实践活动与师范生质量的攀升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2008年1期。8 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闽,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68268.9 滕明兰 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 教育理论与实践J, 2004年第5期.10 许玲俊 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实施策略 教育探索J 2008年第1期.11 朱旭东 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重建 教师教育研究J,2009年第6期。12 许玲俊 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实施策略 教育探索J 2008年第1期.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