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成因及对策分析专业:农业推广 姓名:曹洪彬 学号: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出现的民工潮和民工荒现象分别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现在的民工荒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民工潮 民工荒 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不断涌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这些民工背井离乡,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民工潮现象。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中国又出现了与民工潮截然相反的民工荒现象,大量企业一再提升工资但依旧无法招到足够的员工。一时间,“招工难”、“民工短缺”、“民工荒”等字眼在报纸、网站等各类新
2、闻媒体上高频出现,成为社会的一大热门话题,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值得我们探讨的,如何扭转这种局势采用什么对策也很值得我们研究的。 民工潮现象的出现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 改革开放吸引外资不断涌入,对务工人员需求增加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在沿海地区试点开放,因资源丰富,并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很快中国就吸引了大量外资前来投资,这些外资企业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员需求巨大,而沿海地区人口满足不了不断增长的劳务需要,这就促成了沿海企业大规模向内地招工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世纪来中国逐渐发展成了“世界工厂”,制造业的繁荣进一步加大了对劳务的需求,最终推动
3、了民工潮现象的产生。二、 农村体制改革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产生大量富余劳动力 改革开放最早是对农村的改革,新的农村经济政策,即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了农民支配自己劳动时间和优化劳动要素配置的权利,这极大的提高了农民劳动积极性。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0%以上,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导致了有限的土地上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这些富余劳动力有解决就业的要求,进城打工就成了选项之一。因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外出打工不仅解决了闲置人员的就业问题,还能获得比务农更高的收入,农村甚至一度出现一人打工,全家脱贫的诱人景象。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受此鼓舞,源源不断地走出家乡,进入城市,最终涌动成潮。三、 中
4、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促使人员流动加大 有政策原因,因沿海地区先行改革开放,也有地理原因,物流便捷成本更低,导致中国经济一直呈现城乡发展失衡和东西部地区发展失衡的特点,这种失衡促进了贫困地区人口向富裕地区的流动。中国农民向来乡土观念很重,如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一般很少会背井离乡出去打工。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城乡收入悬殊,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大,让许多农民产生改善经济条件和提高社会地位的强烈愿望,外出打工的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综上所述,企业存在大量劳务需求,农村存在大量闲置劳动力,而农民又有离家打工的动力,三点因素最终促成了民工潮现象的产生。2008年底,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辞掉了大
5、量农民工,但当2009年经济开始恢复时,这些企业发现再也招不到工人了!为什么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会出现用工荒现象呢?看似不可思议,但其实从民工潮的成因分析就可以找到民工荒的原因了。现分析主要几点原因:一、 农业政策吸引民工返乡务农 为缩小城乡差距,近年来政府不断推出惠民政策,务农的收益大幅增加。另外,通过政策引导以及市场需求推动,农业开始逐渐多样化发展,农产品的价值链得到不断提升。因靠务农也能发家致富,吸引了大量具有务农经验的民工返乡创业。二、 经济发展差距缩小,沿海对内地农民不再有吸引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沿海地区开始产业升级,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迁移至内地,这使得内地大量民工可以实现在
6、家门口就业。此外,沿海地区生活成本不断提升,而民工工资跟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外出打工所得与所失不成比例,所以沿海地区对农民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三、 廉价劳动力资源不再充沛 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现在中国的劳动人口已经过了顶峰,近年来一直处于不断下降通道中。人口红利的消失,导致廉价劳动力资源不再充沛,低级劳务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现象。四、 独生子女政策,影响年轻人的就业观念随着中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新一代的农民工是在相对富裕的环境中长大,不具备父辈们吃苦耐劳的品性,独生子女政策也影响了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对低技术高强度的工作有排斥性,宁愿在家啃老也不外出打工。民工荒不是一个简单、偶然的经济现
7、象,从民工潮出现那天起,就孕育着民工荒的发生,民工荒同民工潮一样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产物,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因此,为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应采取如下对策:一、关注农民工的权益保护 对农民工来说,由于不能获得城市的户口,农民工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主要体现在就业行业和工种的进入歧视和工资歧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各种福利上的差别待遇;城市管理部门向农民工征取名目繁多的收费;民工的子女入学困难等。而诸如“不按时发工资;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部分用人单位参保积极性不高,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超时加班情况严重,但没有超时工资加班没有加班费,但请假又要扣工资,节假日没有按国家规定放假,往
8、往放假后又加班补回,这些都是很多企业侵害民工的权益的普遍做法。面对欠薪,面对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少数民工甚至不惜跳楼、自杀、爬高压电杆要见老板,要讨工钱,他们是在生死一线之间与老板讨价还价;更多的农民工则选择了“用脚投票”。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院长徐长乐教授就认为,“民工荒”背后的实质是“权利荒”。“当前的新一代民工在思想意识上比上一代更为开放,他们大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和个人享受,局部地区的局部行业因为达不到民工的期望值而被他们抛弃是必然的。”从长远来看,面对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农民工群体“用脚投票”并不能真正保障自身权益。面对企业集团这一强势群体,个体的力量很难与其较劲,农民工群体急
9、需的是一个集合的平台,一个畅通的争取话语权的渠道。最根本的,是给予农民工群体能大大方方“用手投票”的权利。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工会组织在为工人争取利益,同企业进行集体谈判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沿海发达地区的外来劳动力来源地分散,集体行动中沟通成本很高,在同企业谈判的过程中,更需要工会组织的帮助和支持。但是我国的工会组织很不健全,很多企业根本没有工会,就算有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所以应该倡导所有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发挥工会的作用来维护民工的权益。 从昔日的“民工潮”到如今的“民工荒”,中国改革开放2O多年来呈现的这一独特社会现象的巨变,或多或少地诠释了这样一个深刻道理:在经济发展、社会进
10、步的大背景下,如何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迫在眉睫,丝毫不容懈怠。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进行 过去,由于新一轮国际产业的转移,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最主要原因当然就是因为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便宜。产业转移后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比在日本、美国生产低得多。按照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当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些低层次的诸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会因为当地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不再具有竞争优势,理应逐渐地向内陆地区转移,由此一波一波地扩散,从而带动内陆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却远没有达到这样。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转移出去其原因也许
11、就在于之前还是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输入。不过,这种通过压低民工的工作来支撑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终究是有限度的。而“民工荒”的出现,就意味着这些地区劳动要素的机会成本正在大幅度提高,那些企业长期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正在弱化。劳动力资源约束越加突出,这告诉我们当这种产业处于这种情况的时候就需要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所以在产业调整方面,一来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向内地转移。在这种产业转移过程中,地缘优势是一大影响因素。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要转移,首先可能会转移到江西、湖南、广西等临近广东的地区,而四川、贵州等距离较远的地区可能难度会比较大。因为在这些地区虽然劳动力成本降低了,
12、但企业同时要考虑到产业转移以后运输成本的上升。面对成本的问题,企业当然会进行相应的权衡比较。有些企业于是干脆选择了国外像越南等国家,这些国家同样也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然而作为内地政府来说,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产业转移实现的,这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所以应当创造相应的优惠条件来满足沿海企业的需求,打造有吸引力的环境。二来在完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同时,沿海地区应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三来一补”只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也是有不同高低层次的。而像我国一些飞机制造企业为波音、空中客车等大公司生产机头、机尾等也是加工贸易,再如IBM、DELL的笔记本电脑也都是我国
13、生产,这些应该属于高级的加工贸易业。在我国技术能力还很难大幅度推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下,搞加工贸易是不可避免的环节。我们正是在做加工贸易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并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来努力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来说,低端的加工贸易正在向外转移,高端的加工贸易也在逐步进入。这种产业的转移就像2O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沿海的转移一样,是一种梯度转移。当亚洲四小龙将它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它们就也就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升级。珠江三角洲现在的产业升级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到内地,那么对珠江三角
14、洲来说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应变成了量减少的同时质的要求提高。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多年的经济增长,是建筑在人力资源大量供应的基础之上的。由于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这样的发展战略得以持续至今。“民工荒”则警示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所倚赖的资源转型,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从这个角度来想,也许“民工荒”正可以让我们的企业迫切进行自身的调整,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招工难,工人流失严重,它给我们的企业和劳动管理部门都上了一堂课。一方面,它提醒我们的企业要学会关爱农民工,以人性化管理留住人,通过改善待遇来吸引员工。另一方面,它还提醒我们的劳动管理部门,要加大
15、劳动监督力度,加大劳动执法强度,定期检查劳动保护措旅实施情况,监督企业按时发放工资;对涉及工人的侵权行为即时监察即时处理;对恶意拖欠工人工资的案件,快速办理。令人欣慰的是,从中央到地方,从各行各业到普通百姓,民工的问题越来越为人关注,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也陆续出台。任何事物有利有弊,“民工荒”也是一样。尽管“民工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从更深远的角度来看,它却成为改变劳资关系的最好契机。显然,“民工荒”已经让一些企业为长期忽视民工权益付出了代价,也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任何一个企业要发展都是离不开劳动者的,离不开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有效结合。必须尊重员工,才能让他们发挥更好的作用,
16、实现双赢。 从政府角度来说,政府首先要制定规则,完善市场机制,让工资协议在公平、透明的条件下达成。但在必要的时候政府要干预市场,就是要确立最低的工资标准。政府应加强监管,对那些违反规定的企业绝不能网开一面。同时还要帮助农民工建立维权组织,以保障他们的权益。从企业角度来说,应提高对人力资源供求的预测意识。着力改善企业劳资关系,改善工作环境,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而改善民工的待遇,留住企业所需的员工。在与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对人力资源的竞争中,部分企业用工成本可能上升,但这也许会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改善管理、促进产业升级、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契机。无论是民工潮还是民工荒,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积极因素和消极
17、因素。民工潮的积极因素是解决了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充分利用了中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人力充沛的比较优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消极因素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失衡,产生了贫富差距过大问题,事实上,出现民工潮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现象。民工荒的积极因素是国民素质普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就业市场的层次和范围都得到明显改善,低端劳动力市场本就不是我们的目标;消极因素就是计划生育等国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以及人口红利消失后的发展问题,将对中国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1】洪银兴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76【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0-131【3】王洪春,阮宜胜中国民工潮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土,2004:221225,231235,253264【4】王东京中国的难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31【5】马鸿运,等中国农户经济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6】小民经济观察【M】 B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5【7】陈印陶-手丁工妹的婚恋观念及其困惑J人口研究:,1997(3)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