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项目施工测量方案(最终版)(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建施工项目施工测量方案(最终版)(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车辆段0.00以下土建施工项目施工测量方案1、工程概况 1.1、项目主要情况:本工程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镇常楼村,澄阳路以西、规划太东路以南、2号线北延以东、京沪高速铁路以北区域,为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太平车辆段0.00以下土建工程。该工程施工区域呈刀柄型,东西方向最宽约340米,南北长约1300米,总用地面积约441亩。工程施工内容为车辆段土石方工程(车辆段填方80.8万m3,出入段线填方1.4万m3,合计82.2万m3),排水沟槽(M7.5浆砌片石4099 m3,C20钢筋砼219 m3),涵洞工程(2座,分别为308.6m、92.56m,合
2、计401.16m)以及防护工程等。 1.2、设计简介 本工程基线里程GDK0+725GDK0+850处股道西侧以及车辆段北部为落地地上盖物业开发区域,目前为预留场地。车辆段场坪设计标高为3.44m(黄海高程),本次设计按基床底层标高至3.14m进行控制。坐标系统采用苏州轨道交通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编制依据2.1、测量控制桩点本工程测量控制点根据业主提供的“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控制点交接桩”资料。点号坐 标高 程(m)标石类型备 注X(m)Y(m)2G0157468.72755645.765砼观测墩2G0255529.46656082.530砼观测墩2G0356164
3、.56054862.698砼观测墩2062.19612072.74752.2、用地界坐标点号XY点号XYD157418.56156978.430D1858151.63557389.734D257634.16857068.638D1958132.65257382.870D357650.83957065.760D2058095.11557368.413D457876.73357160.272D2158043.87357347.309D558044.80257203.500D2258077.07157331.445D658091.98957041.925D2357772.08657230.154D7
4、58402.41557120.601D2457373.92557058.525D858415.57757115.457D2557369.69557068.337D958653.73057175.816D2657337.55457054.483D1058665.02057187.466D2757356.13957011.369D1158733.05757204.710D2857397.31757029.089D1258708.65857379.731D2957406.37657007.486D1358648.31157524.350D3057301.44056963.051D1458381.04
5、457454.921D3157274.19456943.104D1558266.92257425.001D3257301.02256911.384D1658209.21657408.131D3357344.88256938.693D1758180.20057399.422D3457420.10656974.7812.3、测量规范本工程测量方案遵守苏州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提供的苏州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测量管理办法(暂行)条文规定,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测监中心的测监工作技术交底及下列测量规范(成果表):(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1999(2)、城市测
6、量规范 CJJ8-99(3)、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8(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 (6)、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TS-12-A标)工程控制点成果表。3、交接桩情况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车辆段0.00以下土建施工项目,施工现场已由苏州轨道交通二号线有限公司提供了测量控制点成果记录资料,并于2010年11月4日进行了现场交桩工作,带领相关单位人员熟悉了控制点的设置位置,交接的控制点有:精密导线控制点(GPS点)2G01、2G02、2G03和高程控制点(二等水准点)206、207。参加测量控制点交接桩的单位有苏州轨
7、道交通二号线工程建设指挥部、测监中心、江苏盛华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施工安排 本工程施工测量主要进行灰土填筑边线、高程控制、桥涵结构测量等,施工前首先根据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成果数据,通过引测、复核验收合格的控制点在施工现场建立平面、标高控制网,作为施工指导基准;然后通过控制基准点对施工现场原地坪、清表碾压密实后地坪的标高,进行联测验收;最后根据灰土填筑进展进行每层标高、区域控制点测量控制。5、测量组织机构及人员、设备配置5.1、测量组织机构公司工程部 项目部技术科项目总工:卢海法 测量组成员:叶孙敏、郑峰 项目部测量组负责人:韩林 5.2、测量人员及设备配置5.2.
8、1、测量人员配备本工程施工现场设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技术人员2名,测工4名,以满足施工现场测量的需要。测量人员见下表:姓 名职 务备 注郑文龙测量负责人韩林测量负责人邱登科测量技术人员叶孙敏测工郑峰测工5.2.2、测量仪器设备根据本工程实际需要,配备的主要测量设备见下表:主要测量设备名称、数量及精度要求序号设备名称数量规格型号主要工作性能指标1全站仪1DTM-352C2, 2mm+2PPm2苏州一光精密水准仪(配套测微头、变形观测专用铟钢尺)1DSZ20.5 mm/Km3天津森氏水准仪1DSC2402mm6、测量施工方案6.1、基本原则(1)、所有测量工作均要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2)、根据
9、精度分析并结合施工的特点,测距边只进行温度、气压等气象改正和倾斜改正,不进行高斯投影和大地基面投影改正。(3)、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测量,应对本项目所接收的GPS点和二等水准点复测后再进行加密空制点网的测量。标志全部采用强制对中标志,可以有效地减少对中误差。因受施工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会有短边出现,此时对中误差对角度观测影响特别明显,可采取加强测回数和测回间重新整平仪器的方法以调整对中误差。(4)、在进行施工测量时,必须遵守“先复测、后利用”的原则,即在确保所有的控制点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步测量工作,并把复测结果记录在测量手簿中,做好测量原史记录的保存。本工程在施工现场附近布置平面控制点不
10、少于3个,高程控制点不少于3个。 (5)、对测量数据,由两人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以进行校核。建立测量资料的两级复核制度,并作好对日常资料的整理工作。6.2、测量施工要点(1)、施工控制测量成果,自检均应按照规定的同等级精度作业要求进行,一般自检互差若小于2倍中误差,可用原测成果,若大于该值或发现粗差,应由驻地监理会同测监中心采取专项检测来处理。(2)、控制点宜埋设于施工区域附近不宜破坏便于通视的位置,埋设标准参照地铁测量规范,点位埋设及测放须进行自检,并报驻地监理检查合格后,上报测监中心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下一步施工。(3)、施工现场加密控制点必须满足施工测量需求,布点位置必须以便于观测
11、及不宜破坏为原则,加密控制点设置测放完成后需经过监理、测监中心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为施工放样依据。6.3、精度要求各项检测的限差如下:地上导线点的坐标互差12mm;地上高程点高程的互差3mm;相邻高程点高差的互差3mm;导线边的边长互差8mm;接收控制点控制网复测、布点报监理、测监中心、业主审核复测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现场施工测量现场建立平面、高程控制网公司、项目部、作业区三级复核报监理、测监中心、业主审核公司、项目部、作业区三级复核报请监理、测监中心、业主审核6.4、测量施工程序6.5、测量施工方案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和水准点,依据现场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宜的位置自设控制点和水准点,建立一个封闭的
12、坐标和水准点控制网,对工程实施中的测量成果做到有放有复,所有的测量仪器设备在工程开工前都要进行检定,并有检定报告。为便于测量和控制精度,导线控制点要设置在附近稳定地方,水准点要选择在不宜被破坏的地点,且要定期进行闭合复核。6.5.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6.5.1.1、平面控制网布设要求(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要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及现场条件等合理布设,本工程将以现场的高等级平面控制网为基础, 沿施工线路布设成小三角控制网,控制点设置以视线通视、临时布点位置不宜受损为准。(3)、由于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为保证测量数
13、据的稳定,各级控制点埋设成具有强制归心装置的砼标墩或钢架标墩。(4)、点位附近不宜有散热体、测站应尽量避开高压电线等强电磁场的干扰;相邻点间的视线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以规范要求为准;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个别边长不宜短于100m;相邻导线点间高差不宜大于25,特殊情况下也不宜大于30(5)、每个导线点应保证两个以上的后视方向,点位选择应能控制本工程平面坐标位置,导线点埋设应避开施工可能影响的范围,导线点应方便使用,利于长期保存。(6)、经现场踏勘,根据实地情况,考虑到施工放样和检核需要,施工现场共布设3个精密导线点,与设计交桩控制点、精密导线点组成闭合环及附合路线,合而为一整体。(7)、平面控
14、制网精度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平均边长(m)导 线 总长 度(Km)每边测距中 误差 (m m )测距相对中 误差测角中误 差测回数角度闭 合 差全长相对闭 合差相邻点点位中误差(m m )3503561/600002.565n1/350008备注: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6.5.1.2、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案(1)、控制点的布设:为保证与相邻标段准确衔接,根据要求,我部按四等精密导线进行布点,并按提供的GPS控制点,引测至施工现场,布设3个(D-BM1、D-BM2、D-BM3)平面加密控制点,加密控制点采用附合导线的方式进行测量。(2)、测量使用的仪器:采用经检定合格的
15、DTM-352C全站仪及配套反射棱镜,该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为测角精度2,测边精度2mm+2ppm。(3)、测设方案: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大,业主提供基准点较远,在建立平面控制网时,利用全站仪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及周边环境情况,进行布测一条闭合或附合导线,通过引测及测检中心复核,在施工现场布设首级控制坐标点,然后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本工程建筑红线坐标点,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规范要求后,作为本工程首级平面控制网,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以每个施工区段划分界限,建立平面矩形控制网。平面控制点按四等网精度施测,具体操作如下:、水平角方向观测6测回(测角精度不低于1.8),每条导线边往返观测距离各二个测回。每测
16、回间应重新照准目标,每测回应三次读数。并加入气象、仪器加、乘常数改正(测距精度不低于1/60000或6mm),天顶距观测一测回;、测距时,一测回三次读数的较差应小于3 mm,测回间平均值的较差应小于3mm,往返平均值的较差应小于5 mm。气象数据每条边在一端测定一次;、精密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宜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水平角观测遇到长、短边需要调焦时,应采用盘左长边调焦,盘右长边不调焦,盘右短边调焦,盘左短边不调焦的观测顺序进行观测。、附合精密导线或精密导线环的角度闭合差,不应大于下式计算的值。W=2m式中m测角中误差();n附合导线或导线环的角度。6.5
17、.1.3、成果处理平面网的复核以2G01、2G02、2G03为基础,对整个地面控制网已知点进行严密复核,并按规范规定进行精度评定。精密导线测量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1)外业观测记录与外业计算成果。(2)绘制导线网展点图。(3)导线点坐标及其精度评定成果。6.5.2、高程控制网的建立6.5.2.1、高程控制网布设要求(1)、地面高程控制网分为主网及加密网,根据业主提供的高等级水准点,沿工程线路布设等水准网做为主网;加密网为通过主网向各施工区域引测的等加密水准网。等水准网布设成环线网, 等加密水准网以节点网为主;(2)、加密水准网控制桩必须简单牢靠,采用周围砌砖,中间挖深1m在中心埋置一根长2
18、.5m顶面锯有“十”字形的25钢筋后再浇筑混凝土(如右图所示)。(3)、考虑到水准网控制桩的自身沉降,必须提前制作,待其稳定后再加以观测。(4)、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规范要求: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每千米高差中 数中误差(mm)附和水准线路平均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和或环闭合差(mm)偶然中误 差全 中 误 差与已知点联测附和或环 线平坦地山地2424DS1因瓦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8L2N备注:L为往返测段、附和或环线的路线长度(以KM计),N为单程的测站数6.5.2.2、现场高程控制网的测设方案(1)、控制点的布设:地面高程控制点与平面控制点合用为同一点,测设3个(
19、D-BM1、D-BM2、D-BM3)水准点,采用附合路线网布置,其水准点精度按精密水准测量实施。(2)、水准测量使用的仪器:检定合格的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配套测微器、铟瓦水准尺,标称精度0.3mm/km。(3)、测设方案: 根据业主提供基准点,沿线布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通过引测及测检中心复核,在施工现场布设首级控制水准点。布设符合水准路线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沿线埋设半永久性水准点,然后进行引测及联测验收,并定期进行复测检查。高程控制点按城市二等精度施测,测段间往返观测,具体操作如下:、视线长度不大于60m,前后视距差不大于1m,累计前后视距差不大于3m,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操作。、为了保证前后视距不
20、超限,在测量时应带一把皮尺由两人专门负责量距以确保测量成果一次合格。、测量宜选择在早上或下午,根据目前苏州的天气我们选择在早上进行测量。、两次观测高差超限时应重测,当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比较,其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应取三次成果的平均数。、水准线路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MW=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6.5.2.3、成果处理水准网的数据处理采用严密复核,以206、207水准点为基础,对D-BM1、D-BM2、D-BM3的已知点进行严密复核,并计算出每点的误差。内业计算最后成果的取值精确
21、至毫米,精密水准测量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1)、高程成果表和精度评定等资料。(2)、外业观测手簿。6.5.3、加密控制点的使用和维护管理(1)、加密控制点、水准点事先向监理组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理由、用途、设置的位置、埋标的结构、施测方案及方法、精度、使用的仪器和人员,经监理组审定批准后方能进行临时控制点的测设。经监理复测审批下达同意使用指令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未经监理同意使用的加密控制点;(2)、加密控制点、水准点一般应由首级控制点引测,不得从次级加密点再次加密;(3)、加密控制点、水准点至少应使用2个首级控制点引测和检测,若发现异常应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监理组;(4)、加密控制点、水准点由项
22、目部自行妥善维护保管,不得无故破坏、损毁。发现加密控制点受损毁或因工程进展需破坏时,应向监理组报告。(5)、加密控制点、水准点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复测,一般应至少每三个月复测一次,并将复测成果报监理组,由监理组复核后审批。6.5.4、土石方工程施工测量(1)、根据导线控制网按设计提供的建筑红线角桩坐标点测设施工范围。(2)、按施工区段划分,在施工作业附近加密引测临时水准点,便于灰土回填施工的高程控制,临时水准点的设置网格间距为100m。(3)、灰土回填施工时,根据施工作业范围按5m的倍数设置高程控制网格进行高程测量,并设置小木桩控制摊铺厚度。(4)、碾压完成后,进行基层面的高程复测,确定下层回填的
23、高程控制,逐层完成至设计标高。6.5.5、管涵工程施工测量6.5.5.1、桩基放样根据施工图计算桥墩上桩位的坐标,从控制点直接测设桩位坐标,并用钢尺复核每只桥墩中桩与桩的相对位置,再填写桩基轴线和桩位标志记录。6.5.5.2、基坑开挖施工测量(1)、根据平面控制网坐标点,利用极坐标法与角度交会法进行管道中线定位,测放管道中心线、沟槽开挖边线并设置控制桩。(2)、管线起止点及各转折点定出后,沿管道中线每隔20m钉一木桩,设置管道中线控制里程桩,测设管线沟的挖土中心线。(3)、根据管线附近敷设的水准点,用水准仪测出中线上各里程桩处的地面高程,确定纵断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情况。(4)、根据管径大小、
24、埋设深度和土质等情况确定沟槽开挖边线钉立边桩,按每隔1020m在槽口上设置一个坡度板(龙门板),作为施工中控制管道中线和位置,掌握管道设计高程的标志。(5)、基底线路中线纵向允许误差为10mm,横向允许误差为5mm。(6)、基坑开挖至底部后,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将高程传入基底。测量精度要求同施工控制水准测量。6.5.5.3、桥涵结构施工测量(1)、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放样将轴线引测到垫层上,并弹好管涵边线、中线及墙厚的位置线,并用油漆做好标记。(2)、施测时用全站仪,水平角观测四测回,在角度测量时减弱度盘误差的影响,各测回均匀分配在度盘不同位置进行观测。观测3个测回则每测回应递增180/3=60
25、即每测回起始方向读数应依次配置在00 00 、60 00 、120 00 半测回归零差为12以内。边长往返各观测一测回。控制基线的测设成果进行导线评差,平差后的最弱点横向中误差应在20mm 之内,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20000。评差后应对基线点进行归化改正。归化改正后应对基线点进行检测。直线的转折角与180较差应小于6。(3)、在钢筋、模板完成前要进行联系测量把平面上的水准点传递到基坑下,分别在钢筋和模板上给出设计标高。高程传递测量宜采用钢尺法、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水准测量三种方法。7、施工测量管理制度(1)、所有测量仪器必须经过法定的检测机构检测、标定方能使用。(2)、坚持测量双
26、检制。(3)、现场控制桩,由技术部门接收、使用、保管。(4)、交桩要逐点查看,双方在交接记录上详细说明控制桩的当前情况及存在问题处理意见,并进行签认,之后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复核,误差超限的,及时与业主联系落实。(5)、施工中必须定期对控制桩复测,减少累计误差。(6)、所有测量数据在测前、测中、测后分三次复核检查,确保测量无误、测量资料要求清晰、真实、完整、并妥善保管。内业资料二人独立计算,相互核对。测量仪器定期检定。8、测量人员安全保证措施(1)、施工现场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措施,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要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2)、工地所有设备,必须定期保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及完备的安全
27、装备。特殊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禁止无证操作,无证驾驶。(3)、支架、脚手架必须严格按审定的施工方案搭设,节点、支撑必须牢固可靠。(4)、测量人员高空作业要设置安全网,并正确佩带安全绳和保险带。9、测量技术保证措施本工程施工测量主要是进行建筑红线坐标点、填筑范围坐标点、原地坪和清表后地坪标高、灰土填筑标高控制以及桥涵结构等的施工测量,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测量工作,为测量误差均在限差内,特制定以下技术措施:(1)、本工程测量采用三级复核制,项目部测量为一级,监理复测为二级,测检中心联测为三级,随工程进展,对测量结果进行复核。(2)、开工前对测量人员进行工程情况、技术要求、测量规范、测量操作规程、
28、测量方案、测量基本知识和测量重要意义的进行交底培训。(3)、根据质量计划和相关规程,及时、定期把测量仪器送到有检定资格的单位检校,确保测量结果的有效性。(4)、积极与监理方、测检中心的测量工程师,保持联系、沟通、配合、满足并尊重测量工程师提出的测量技术要求及意见,并把测量结果和资料及时上报监理、测检中心,经过内业资料复核和外业实测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5)、所有测量的内业资料计算,以及外业实测资料的整理和交底,都必须有计算人、复核人,确保资料的准确无误。现场施工测量有检校条件,应尽量形成附合导线和附合水准路线形式,或换人走不同的路线,以不同的测量方法重复测量来达到检核目的。(6)
29、、施工中,当少数高程控制点标石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构筑物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高程点的精度等级。(7)、施工区域地坪标高测量,采用全站仪,以坐标点控制联测范围,避免出现漏测,及便于施工安排及核算。(8)、建筑方格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等级边长(m)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10030051/30000二级10030081/20000(9)、测量误差来源及消除措施A、仪器误差仪器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望远镜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产生的i角误差。水准仪虽经检验校正,但不可能彻底消除i 角,要消除i 角对高差的影响必须在观测时使仪器至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相
30、等。仪器误差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仪器制造加工不完善而引起的误差,主要有度盘分划不均匀误差、照准部偏心差(照准部旋转中心和度盘分划中心不一至)和水平度盘偏心差(度盘旋转中心和度盘分划中心不一至),这一类误差一般都很小,并且大多数都可以在观测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或减弱它们的影响。通过观测多个测回,并在侧回间变换度盘位置,使读数均匀的分布在度盘各个位置,以减少度盘分划误差的影响;另一类是仪器各轴线几何条件不满足而产生的误差,即检验校正后的残余误差。它主要是仪器的三轴误差,其中,视准轴误差和横轴误差,均通过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消除,而竖轴误差不能用正、倒镜观测消除。因此,在观测前除应认真检验、校
31、正照准部管水准器外,观测时还应仔细的进行整平。B、水准标尺的误差由于标尺本身的原因和使用不当引起的读数误差称为标尺误差。水准标尺本身的误差包括:分划误差、尺面弯曲误差、尺长误差等,在使用前必须对水准尺进行检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下面讨论标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误差及其减弱的措施。、水准标尺零点差由于使用、磨损等原因,水准标尺的底面与其分化零点不完全一致,其差值称为标尺零点差。标尺零点差的影响对于一个测段的测站数为偶数站的水准路线,可自行抵消;若为奇数站,所测高差中所含有该误差的影响。因此,在一个测段内应使测站数为偶数。、标尺倾斜误差水准测量时,若水准尺倾斜,在倾斜标尺上的读数总是比正确的标尺
32、读数大。为减少标尺竖立不直产生的读数误差,可使用安装有原水准器的水准标尺,并注意在测量工作中认真扶尺,使标尺竖直。C、整平误差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平视线测定高差的,如果仪器没有精确整平,则倾斜的视线将使标尺读数产生误差。因此观测前应复合各气泡的对中情况。若照准部水准管没有校正好或整平工作做得不好,将引起竖轴倾斜而产生竖轴误差,该项误差不能通过正倒镜观测消除。竖轴倾斜对水平角的影响,和测站点到目标点高差成正比。因此在观测时应特别注意整平仪器。D、观测误差、仪器对中误差水平角观测时,由于仪器对中不精确,致使仪器中心没有对准测站点而产生的误差称为测站点的偏心距。在边长较短或观测角度接近180度时,应特别
33、注意仪器的对中。、目标偏心误差照准目标若在照准方向上偏心,对水平角无影响;若在照准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偏心,对水平方向影响最大。进行水平角观测时,应将观测标志竖直,并尽量照准标志底部;当边长较短时,更应特别注意精确照准。、照准误差照准误差与人眼分辨能力和望远镜放大倍率有关。在观测过程中,若观测员操作不正确或或视差没有消除,都会产生较大的照准误差。因此观测时应仔细的做好调焦和照准工作。E、读数误差影响读数误差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存在十字丝视差;二是估读毫米数不准确。十字丝误差可通过重新调节目镜和物镜调焦螺旋加以消除;估读误差与望远镜的放大率和视距长度有关,因此轻轨和地下工程水准测量所用仪器的望远镜
34、放大率和最大视距都有相应规定,普通水准测量中,要求望远镜放大率在20倍以上,视线长不超过150m。读数误差与测微尺的精度、照明情况及观测员的经验有关,主要取于决测微尺的精度。所以在观测是要选则光线好的地方,还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尽量避免读数误差。F、仪器和标尺升沉误差在水准测量时,由于仪器、水准尺的重量和土壤的弹性会使仪器及水准尺下沉或上升,将使读数减小或增大引起观测误差。如果往测与返和尺子下沉的量是相同的,则由于误差符号相同,而往测与返测差的平均值可消除其影响。G、大气折光的影响由于大气层密度不同,对光线产生折射,使视线不成为一条直线,从而使水准测量产生误差。视线离地面愈近,视线愈长,大气影响
35、愈大。对于水准测量也是积累性的。所以只能采用缩短视线,并使视线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及前、后视的距离相等来减少大气折光的影响。其中缩短视线长及前、后视距离相等可消除影响的原理,类同于i 角误差对高差的影响。规范规定视线高不应低于0.3m。H、外界条件影响角度观测是在自然界中进行的,自然界各种因素都会对观测精度产生影响。例如地面辐射热会影响大气的稳定;地面不坚实或刮风会影响仪器的不稳定;大气的能见度和光线的强弱会影响照准和读数;气温变化及阳光照射仪器的方向不同会使仪器各轴线几何关系发生变化等。要完全消除这些影响是不可能的,只能采取一些措施,如选择成象清晰、稳定的天气条件和时间段观测,观测中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对仪器直接照射等,以减弱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