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生物安全操作手册(共4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站生物安全操作手册(共48页).doc(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生物安全手册第 版*中心血站年 月 日 审核: 批准:目 录一 总则-41目的-42适用范围-43修订周期-44本手册的时效性-45参考文献-4二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51目的-52适用范围-53组织机构-54生物安全委员会各部门职责-55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结构框图-8三 生物危害警告标志-91标志-92标贴和颜色-93维修或处理的设备-9四 生物安全要求和人员管理-101. 生物安全要求-10(1)实验室设备-10(2)个人防护装备-122. 人员管理-12(1)实验室人员培训规划-13(2)确立培训目的-131(3)规定培训的内容和方法-13(4)培训评估-13五 意
2、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41组织机构及职责-142实验室感染事件分级、判定-143重大感染事故应急反应程序-144实验室感染的应急响应-145具体应急事故处理方案-156发生感染后的应急措施-177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意外感染的措施-188逃生线路图-19六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211.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212. 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223. 员工健康管理制度-224. 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24附:科室生物安全自查表5. 实验人员生物安全培训和考核制度-276. 实验室感染预防制度-28七 生物安全评估-291. 风险识别与控制-292. 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31 (1)BSL-1实验室-
3、31(2)BSL-2实验室-323. 生物安全检查-324.生物安全评估-32 附:病原微生物室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表八 实验室安全操作-3421.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和维护-34(1)生物安全柜的使用-34(2)生物安全柜的维护-352. 高压灭菌器的使用和维护-36(1)高压灭菌器种类-36(2)高压灭菌器的使用-36(3)高压灭菌器的维护和校验-37(4)高压灭菌器使用注意事项-373. 基础生物安全操作-384. 消毒和灭菌-395. 废弃物处理-416. 运送(HIV)初筛阳性送检-41附录:微生物实验室风险评估报告-433一 总 则1目的为加强本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病原
4、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和实验室感染,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WHO第三版)和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特制定本手册。2适用范围适用于与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相关的科室和人员。3修订周期根据管理需要随时修订与增补。4本手册时效性如有修订或增补新版本,签署后即时生效。5参考文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WHO 第三版)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
5、004)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4二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紧急事件电话和办公室联系方式救护车120/火警119/警察110 /生物安全委员会办公室:*1目的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使之有效运行,明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相关部门人员职责,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做到权责统一。2适用范围适用于与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相关的科室和人员。3组织机构生物安全管理实行站长责任制。站长组织并授权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生物安全工作,相关科室主任应对本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各级人员应认真阅读、理解本手册,并在相关实验活动中严格遵守,在发生生物安全隐患、意外事件或事
6、故时应及时报告。管理部门对责任范围内的生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生物安全体系的运行提供所需保障。4生物安全委员会各部门职责(1)主任委员 对生物安全负总责; 负责组织开展生物安全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全站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负责审批生物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及风险评估报告; 负责审批生物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各种处理决定; 批准和发布生物安全手册。(2)副主任委员 在主任委员领导下,负责全站生物安全监督管理日常工作; 负责制定、审核、完善各科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及风险评估的审批程序; 组织落实各项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 负责组织处理生物安全应急
7、事件,及时了解应急情况事态,发布应急命令,执行应急处理预案,将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将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5 负责组织生物安全相关的实验方法、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修改与更新及新仪器投入使用前的安全性评价审核; 负责组织签定生物安全责任书,落实生物安全责任制。(3)生物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负责全站生物安全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起草工作计划,开展监督检查,总结工作经验,提出问题整改意见; 负责组织制(修)订和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及安全操作,对废水、废弃物处置和消毒灭菌等规章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8、检查,并定期评估实施效果; 负责收集资料和外来文件,做好会议记录,整理、编制会议纪要及对会议档案的保存工作; 负责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内容的具体安排;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传染病疫情。(4)触血科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触血科室主任为科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负责具体组织落实与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组织实施本科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及相关的操作规程; 负责建立健全岗位生物安全责任制,每个房间和每台设备均要落实安全员和保管责任人,确保职责明确、任务清楚; 负责本科室生物安全设施、实验环境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与
9、维护,确保其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和规定; 负责组织本科室生物安全业务技术、专业安全防范知识技能及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的培训与考核,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已经获得适当的培训并了解所有危险; 负责组织执行实验方法、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修改与更新及新仪器投入使用前的安全性评价,并向工作人员提供最新的安全方面的知识与信息; 负责组织生物实验室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及各种实验废弃物的分类收集与安全暂存; 负责本室各项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并形成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5)总务科负责人 负责本科室相关规章制度及医疗废弃物相关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6 负责组织全站生物实验室各种废弃物的定期处理及相关
10、审批手续的办理,并形成相关记录。 负责检验科HIV检测反应性标本的送检工作,制定送检规程。 参与定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督导检查及实验室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6)业务科负责人 负责站内各科室涉及生物安全的业务流程管理工作。 具体负责组织制定、完善与实施生物安全管理的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负责制定生物安全培训、考核工作计划并具体组织工作。 参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督导检查及实验室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与处理。(7)办公室负责人 负责员工健康监护计划的编制、执行、记录、档案管理工作。 负责制定相关人员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针对性体检。 个人健康档案采用一人一档的方法保存
11、。74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结构框图8三 生物危害警告标志1标志 实验室入口处应有实验室名称。实验室入口处门上必须有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标志包括国际生物危害符号、生物危害等级(如 BSL-1 或 2 或 3),有特殊要求的专用实验室应标明特殊进入等要求。BSL-2 实验室入口处门上必须有人员出入限制标志和相关信息,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的姓名、联系电话等。 2标贴和颜色 (1)生物危害符号应贴在医用垃圾容器、污水池及生物安全柜等。 (2)当设备用于处理人血液标本、其它潜在感染物质或感染因子时,生物危害符号应贴在相关的设备上,包括用于储存、运送血液、检测标本或“其它潜在感染物质”的容器上。 (3)生物危害
12、警告标志底色应该是桔红色带荧光,字母和符号用对比明显的颜色。(4)如果有下列情况,生物危害警告标志可以免贴: 1) 废弃物是放在黄色有生物危害符号的医疗废弃物垃圾袋内; 2) 当实验室门上贴有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时,其室内的仪器等物品可免贴。 3维修或处理的设备 已污染或可能污染的设备外送维修或处理时必须尽可能彻底消毒,在设备上贴上生物危害警示。 对一些不能进行彻底消毒的仪器设备,在外送之前,将这些仪器设备尽可能的消毒(冲洗或擦干净外部),并贴上生物危害警示。 到站维修设备的工程师及技术服务人员必须是厂家派遣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和接触已污染或可能污染的设备时,也应告知可能存在的感染性危害。9四 生物
13、安全要求和人员管理1.生物安全要求(1)实验室设备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和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 u 生物安全柜 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虽然可以使操作者免受气溶胶的感染,但并不能避免溅出、破裂的发生,后者有可能对操作者造成威胁。要注意,任何造成生物安全柜内气流紊乱的不良操作,都会危及操作者的安全。 1)级生物安全柜用于对人员及环境进行保护,对受试样本无保护。级生物安全柜的工作窗开口向内吸入的负压气流可以保护人员的安全;排出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可保护环境不受污染。2)级生物安全柜用于对人员、受试样本及环境进行保护且能满足操作生物危害等级为、级致病因子要求的生物安全柜。级生物安全柜的工作窗开
14、口向内吸入的负压气流用以保护人员的安全;经高效过滤器过滤的垂直气流可以保护受试样本;排出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是为了保护环境不受污染。 级A1型生物安全柜工作窗口进风气流和工作区垂直气流混合后进入安全柜上部的箱体,一部分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重新送至工作区;另一部分气流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至实验室或通过排风管道排至室外。安全柜内的污染部位有正压区域,并且这些正压区域没有被负压区域包围。 级A2型生物安全柜工作窗口进风气流和工作区垂直气流混合后进入安全柜上部的箱体,一部分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重新送至工作区;另一部分气流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至实验室或通过排风管道排至室外。安全柜内所有污染部位均
15、为负压区域或者被负压区域包围。 级B1型生物安全柜工作窗口进风气流和工作区垂直气流混合后进入安全柜上部的箱体,一部分气流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重新送至工作区;另一部分气流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通过排风管道排至室外。安全柜内所有污染部位均为负压区域或者被负压区域包围。10 级B2型生物安全柜工作区垂直气流全部来自实验室或室外,排风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后垂直排至室外,不允许回到生物安全柜和实验室。所有污染部位均为负压区域或者被负压区域包围。生物安全柜的分类,如表1所示表1 生物安全柜分类级别类型排风循环空气比例柜内气流工作窗口进风平均风速m/s保护对象级-可向室内排风0乱流0.40使用者级A1型可向室内排
16、风70单向流0.40使用者、受试样本和环境A2型可向室内排风70单向流0.50B1型不可向室内排风30单向流0.50B2型不可向室内排风0单向流0.50u 高压灭菌器 压力饱和蒸汽灭菌(高压灭菌)是对实验材料进行灭菌的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是实验室常规设备,适用于耐湿热物品。1)预真空式高压灭菌器:134作用4min2)重力置换式(下排气式)高压灭菌器:121作用20-30minu 注射器去掉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丢入黄色医疗垃圾袋内。不得重复使用或以别的方式处理。u 采血针头和一次性加样针将采血针头和一次性加样针丢入专用的损伤性坚固容器内。不得折弯、不得套回针帽,不得重复使用或以别的方式处理
17、。u 移液管 不得用嘴吸移液管。在吸取传染性液体的时候应使用一次性移液管。不要为了混合而用移液管反复地吹吸含有传染性或有毒物质的液体。移液管的排出应该与液体或琼脂水平面尽可能地接近,传染性的或有毒的液体不能从移液管中强力地排出,应沿着管壁或瓶壁缓慢排出,也不要从高处排出。u 其它设备(水浴箱、冰箱) 水浴箱应定期换水并消毒。推荐75%酒精或戊二醛消毒。11冰箱及冷藏库应定期清洁,并消毒。可用擦拭法:2%的戊二醛溶液擦拭表面,日常清洁消毒作用10min,血液污染表面,消毒作用30min。(2)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是减少工作人员暴露于气溶胶、飞溅物以及意外接触等危险的屏障。各科室应具备足够的符
18、合个人的防护装备,供工作人员选择和使用。 u 隔离衣 进入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和HBV、HCV、HIV等血清免疫学检测及相关工作时,必须穿隔离衣,反复使用的隔离衣必须是耐用的。每隔适当的时间(5-7工作日)应更换隔离衣以确保清洁,当隔离衣被危险材料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u 手套应符合舒服、合适、耐磨、耐撕的要求。在进行实验室一般性工作以及处理感染性物质、血液标本时,应戴手套,并保证:所戴手套无漏损;戴好手套后应完全遮盖手及腕部;在撕破、损坏或受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手套;在完成工作后应摘除手套并彻底洗手。用过的一次性手套应丢弃在黄色医疗废弃物垃圾袋内;手套不得戴离实
19、验室区域。 u 工作鞋 实验区域和采血区域不得穿露脚趾的鞋,应舒适,鞋底防滑。推荐使用皮或革制的不渗液体的鞋类。从事可能出现渗漏的工作时应穿一次性鞋套。用过的鞋套应丢弃在黄色医疗废弃物垃圾袋内,鞋套不得穿离实验室区域。 u 护目镜HIV初筛实验室内,应备有护目镜。在从事可能出现飞溅的工作时应戴护目镜,护目镜不得戴离实验室区域。u 口罩、帽子 从事可能出现飞溅的或有气溶胶产生的工作时应 戴一次性口罩、帽子。用过的口罩、帽子应丢弃在黄色医疗垃圾处理袋内,一次性口罩、帽子不得戴离实验室区域。2. 人员管理 建立工作人员上岗考核制度,所有与实验活动相关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资质。 培训对象应包括
20、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输人员、废弃物处置人员等。工作人员应每年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建立人员培训档案。 12人为的失误和不规范的操作会极大地影响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对实验室人员的防护效果。能够熟悉识别与控制实验室危害的有安全意识的工作人员,是预防实验室感染、差错和事故的关键。因此,不断地进行安全措施方面的在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新进工作人员安全措施方面的培训是岗前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向新进工作人员培训生物安全手册和/或实验室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阅读并理解这些规程。(1)人员培训规划进行岗位安全教育对于维持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很重要的。是保证生物安全培训规划行之有效的必备要素。 (2)确立培训目的
21、培训的目的是期望受培训者在进行培训之后,能在工作中加以应用。(3)规定培训的内容和方法培训内容是受培训者为了实现操作目的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术。通常由那些对工作和相关要求最为了解的人员来确定生物安全培训规划的内容。 人员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急处置预案、化学、生物危险和传染预防、应急救护等课程。还应包括:A. 吸入危险(气溶胶产物),如:划线接种琼脂平板、移液、打开培养物、采血/血浆标本、离心等。 B. 食入危险,如:处理标本以及培养物。C. 在使用注射器和采血针头时刺伤皮肤的危险。 D. 处理血液及有潜在危险的物品E. 感染性材料的清除污染和处理。 可采用如下培训方
22、法: 单位集中组织有关生物安全内容的培训。 以科室为单位的培训。 (4)培训评估培训评估有助于判断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培训评估通常包括下列几种方式: 考核培训对象对所培训内容的操作执行情况; 评估培训对象在工作中的行为变化; 按培训机构的目的或目标来考查是否已有明确的效果。 13五、意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组织机构及职责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负责预案启动、紧急决策、总协调指挥;副主任委员同时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生物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审批协调沟通,现场跟进,措施落实,及时向主任委员通报情况。2实验室感染事件分级、判定实验室感染是指实验人员在检测和研究实验室中处理、检测致病性微生物
23、过程中,因违反实验室操作规程和生物安全防护原则或缺乏必要的安全实验设施等原因而造成实验人员感染被检测或处理的致病性微生物,并导致发病的事件。实验室感染根据所操作的病原微生物致病性及其对周围人群和环境危害的严重程度,可划分为几种不同等级。将实验室感染分为三个等级,一般性实验室感染、严重实验室感染和重大的实验室感染。一般性实验室感染是指实验人员1-5人在实验室中感染了三、四类病原微生物,引起轻度的临床症状,所致感染对实验人员身体不产生明显损害的感染;严重实验室感染是实验室人员在实验室中,1人感染了二类病原微生物,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的,但尚未造成周围人群和环境危害的实验室感染,或发生一般性实验室感染
24、5人以上的。重大的实验室感染是指实验室人员,发生1人及以上在实验室中感染了一类病原微生物,且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波及和危害到周围人群,甚至危害到社会人群的安全或二类病原微生物感染2人以上的。3.重大感染事故应急反应程序(1)重大感染事故发生后,现场的工作人员立即将有关情况通知生物安全主任委员或生物安全副主任委员。接到报告后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市卫计委做首次报告。(2)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事件当事人写出事故经过,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组织人员对此次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记录归档;任何现场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和隔离观察,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3)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向市卫计委做进程报
25、告,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原因或可能因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同时对首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4实验室感染的应急响应 (1)一般实验室感染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4 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全面了解感染发生的情况,督促各有关部门履行各自的职责,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发生感染的实验室停止与感染发生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实验活动。 立即组织专家组进入实验室进行调查。 感染人员送定点医院检查,对密切接触者和同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检查。(2)严重的实验室感染在一般实验室感染措施的基础上,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停止发生感染的实验室所有工作,组织专家进行调查。 感染人员立即送定点医院隔离
26、治疗。 对发生感染事件的实验室的所有实验人员进行隔离检查。 事件判定后的2小时内报卫生行政部门。(3)重大实验室感染在严重实验室感染措施的基础上,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对发生感染的实验室进行封锁,组织专家进入进行调查。 事件判定后立即报卫生行政部门。5具体应急事故处理方案5.1 强酸、强碱腐蚀事故应急处置预案5.1.1 若少量化学强腐蚀烫、烧伤(如浓硫酸)溅射到皮肤粘膜时,应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皮肤粘膜;同时保持创伤面的洁净以待医务人员治疗,或冲洗后用苏打(针对酸性物质)或硼酸(针对碱性物质)进行中和。5.1.2 若大量化学强腐蚀烫、烧伤(如浓硫酸)接触到皮肤粘膜时,应先用吸附性较强的干布
27、或卫生纸迅速将多余化学物品吸附干净,并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皮肤粘膜,同时保持创伤面的洁净以待医务人员治疗,或冲洗后用苏打(针对酸性物质)或硼酸(针对碱性物质)进行中和。5.1.3 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视情况的轻重将其送入医院就医。对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时形成报告,做好下步防范工作。5.2 一般意外事故的处理应严格按照有关操作原则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操作,操作者在实验过程中的疏忽或错误,可能会对操作者本人、共同进行操作的工作人员和实验室环境造成威胁。5.2.1 血液或感染性物质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5.2.1.1 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需进行脸和眼睛防护。5.2.1.2 用吸附力强布或纸巾覆盖
28、并吸收溢出物。155.2.1.3 向纸巾上倾倒适当的消毒剂,并立即覆盖周围区域。通常可以用84消毒液(次氯酸钠溶液)。5.2.1.4 使用84消毒液从溢出区域的外周开始,向中心进行倾倒处理。5.2.1.5 以足够的浓度作用适当时间后(例如30min),将所处理物质清理掉。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锐器,则要使用簸箕或硬的厚纸板来收集处理过的物品,并将它们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利器盒/锐器盒中以待处理。5.2.1.6 对溢出区域再次进行清洁并消毒(如有必要,重复第2-5步)。5.2.1.7 对溢出区域的消毒完成后,应当对簸箕等物品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当盛放在感
29、染性废弃物容器内。5.2.1.8 如果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重新信息复制或打印,并将原件置于盛放感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5.2.1.9 生物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外溢污染进行评估,并做记录。责任科室及时查找原因,做出书面总结,认真吸取教训,做好下步防范工作。5.3 血液或感染性物质外溢在防护服上在没有皮肤粘膜接触的情况下,立即对防护服进行局部消毒更换。污染严重的防护服立即脱下并置于盛放感染性废弃物容器内,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5.4血液或感染性物质外溢到皮肤粘膜应立即停止工作,用75%乙醇在皮肤粘膜部位进行消毒,然后用水冲洗1520min。处理后安全撤离,其间根据条件进行适当的预
30、防治疗。5.5 皮肤刺伤5.5.1 若皮肤被刺伤应被视为有极大危险,立即停止工作,首先用肥皂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然后在用水冲洗过程中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持续1520min后对伤口用75%乙醇等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进行医疗处理(详见6发生感染后的应急措施)。5.5.2 血液或感染性物质溅入操作者眼睛,立即停止工作,用洗眼器对眼睛进行冲洗,不得揉搓眼睛,连续冲洗至少10分钟。5.6 离心管发生破裂5.6.1 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这种情况被视为发生气溶胶暴露事故,应立即加强个人防护力度,其处理步骤如下:5.6.1.1 如果机器正在运行
31、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封离心桶至少30min,使气溶胶沉积。165.6.1.2 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生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封至少30min。5.6.1.3 发生这两种情况时都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加强个人呼吸保护并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带适当的一次性手套。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棉花来进行。5.6.1.4 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消毒剂内。5.6.1.5 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具有消毒剂容器中,消毒足够时间(至少10分钟)后回收
32、。5.6.1.6 离心机内部应用适当浓度的消毒剂反复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5.6.1.7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6. 发生感染后的应急措施6.1 发生实验室污染事件,立即告知同事及生物安全委员会办公室。6.2 发生感染后及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6.2.1 一般处理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按5.5 皮肤刺伤内容进行处理)。在处理的同时抽血检测相关病毒,并保留血样备用,在暴露一年内应定期检测病毒。6.2.2 药物性处理6.2.2.1药物性用药处理应当在发生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
33、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6.2.2.2暴露源为HBsAg反应性血液,应尽快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免疫增强治疗(如注射丙种球蛋白制剂等)及抗病毒治疗;6.2.2.3暴露源为抗-HCV反应性血液,应尽快进行免疫增强治疗和抗病毒治疗;6.2.2.4暴露源为抗-HIV反应性血液,及时与市疾控中心联系,联系电话,会同有关专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预防药物的方案和用药程序后,进行积极的治疗(越早越好,最好在意外事故发生后1-2小时之内)。6.2.2.5暴露源为梅毒抗体反应性血液,应采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80万单位,共10日;青霉素过敏者采用红霉素,每日2克,共15日)。6.
34、3职业暴露的登记、报告6.3.1职业暴露的发生部门应当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认真填写职业暴露情况登记表,及时(发生暴露后1小时内)报生物安全委员会办公室。176.3.2若暴露源为抗-HIV反应性血液,立即(发生暴露后4小时内)将暴露源标本送疾控部门做抗-HIV确证试验。6.3.3经确证暴露源为抗-HIV阳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科室应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并在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24小时内上报疾控部门做进一步处理。6.4职业暴露者监测6.4.1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对暴露者进行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检测项目至少应包括:HBsAg、抗-HCV、抗-HIV、梅毒。6.4.2暴露后半年,应对暴露者进
35、行输血传播病毒的再次检测,检测项目至少也应包括:HBsAg、抗-HCV、抗-HIV、梅毒。若暴露源已经确定为抗-HIV阳性,应在一年内定期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即分别在暴露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检测。6.5职业暴露的保密对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参与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将暴露相关信息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7. 防止工作人员意外感染的措施7.1 加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帽子、防护面罩或防护眼罩及乳胶手套等。如果进行可能的溅洒操作时,应穿防水隔离衣。7.2在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清洗双手,水龙头开关宜用脚踏式或感应式。使用肥皂或快速手消毒液,每次冲洗1min左右,洗手完毕后
36、烘干。洗手方法(六步洗手法),见下图:1.掌心对掌心搓擦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5.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 186.指尖在掌心中搓擦7.3 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7.3.1 在实验室区域禁止以下与实验室无关的活动:抽烟、吃东西、喝水、涂抹口红及涂抹化妆品、漱洗打扮。7.3.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将所有血液标本视为含有潜在感染性的病原体。7.3.3 从事任何实验室操作时必须穿着实验室隔离衣,且在离开实验室必须脱去,被微生物、血液、化学物品或其它可疑感染物质污染的隔离衣应及时更换。7.3.4 在接触任何标本及从事任何实验室操作时必须戴乳胶手套。被血液或其它可疑感染物质污染的手套应及时更换。7.3.5 禁止口吸移液管或滴管,必须使用吸耳球操作吸管或滴管,或使用加样器或一次性滴管。7.3.6 所有标本管必须是有盖的密封容器,如负压静脉采血管。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门运输容器。运送过程中应防止剧烈颠簸及遗洒。7.3.7 所有利器,如使用后的针头、破碎玻璃器皿应妥善保管在防漏、防穿透的利器盒/锐器盒内。7.3.8 实验室所有污染物和废弃物均应置于套有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