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期末重点整理(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期末重点整理(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指的是国家或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建立事业单位,通过全面负责事业单位的运行,向社会提供一定形式的事业产品以满足公众需要的公共服务运行管理体制。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具有政府投资、政府主办、政府管理的基本特点,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政府事业。反映的是一定条件下我国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发展水平。2 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 公共事业作为一种满足特定公共需要的社会活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a公共性。公共事业最主要和本质的特征;b 非营利性。公共事业公共性的一个更为具体的表现。C 规模性。一方面公共产品涉及的范围广,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满足一个国家或地区公众的普遍需求,另一
2、方面由于提供产品大多具有非物质形态建立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大量的投入,有些内容也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后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3 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4 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美国学者,詹姆斯.M.布坎南)5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主要分为:
3、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6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即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活动的基本准则,它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如何决定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也制约着公共事业管理组织职能的发挥和管理方式的选择,以及如何处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等,是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一下几条: A 以人为本原则: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公共事业管理必须以全体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为本。这是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性这一本质特征最集中的反映,也是贯穿于公共事业管理全过程的基本要求。有以下规定:a 必须以维护和提高公众利益为管理的出发点,也作为管理的归宿;b 必须以公众的特点和需要水平为依据进行管
4、理;c 以维护和提高公众的利益为基本要求,激励管理者的积极性; B 服务原则:服务原则主要制约和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态度,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以下规定:a 在宏观层面,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本质上是服务而不是管制,服务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核和基础;b 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着管制的形式,但在根本上管制是服从于服务的,即管制是为了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根本利益;c 中低层的公共事业管理机构面向社会,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其最基本的职能,因此在这里,管理就是服务具有最明确的体现,也是最基本的要求;C 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是在公共这一特定领域中有效地增进
5、与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效率与公平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两个基本目标。社会效益优先涉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管理战略,以及结果的评价等,主要有以下规定:a 在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的基础上,重视结果管理;b 在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重视外部管理;c 必须在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评价中,将社会效益作为绩效评估标准的最重要内容。D 法治原则。 当代的公共事业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或者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也必然是依法进行的管理。7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指在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
6、主体构成及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8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A 公共事业管理的保护模式:又称保守模式,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时期出现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基本特点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统筹,但其职能是极其有限的,有限的公共事业产品基本上由社会自行提供,市场也不介入这一领域;B 公共事业管理的干预模式:又称官僚模式、科层模式。是一种政府依靠庞大的官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或方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60年代达到顶峰,80年代被改革。C 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是一种在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模式。基本特点: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负责公
7、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政府和市场和社会分权,政府不再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市场和社会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对公共事业管理干预模式改革的产物。9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实质及其决定因素: A实质:是指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存在或可供选择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处理方式,或者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分工方式。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确定,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各公共事业产品提供者功能的定位,参与程度和参与方法,由此构成了特定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 B决定因素:从公事业管理模式演变和发展的进程看,社会经济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
8、模式的决定,主要是通过以下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a 公共需求:是决定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 b 主体意识:在一定条件下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相关问题的认识,其中的核心是一定的主体对公共事业管理相关问题的认识能力; c 政府能力:从社会产品的角度看,就是政府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 d 社会发育程度:主要指作为社会组织载体的非营利组织等的发育程度。10 如何理解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 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在整个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过程中,其作用和效果是基础性和决定性的,这一切表明政府是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认识: a 政府在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
9、式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b 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 c 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运行; d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11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改革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a 确立改革目标。 b 树立市场和服务观念,转变管理者的指导思想; c 进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应以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为方向,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d 积极推行“政事分开”,进行事业单位改革; e 大力培育和管理好非政府组织,促进社会发育,为政府的社会管理方式改革和构建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提高保证; f 加快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建设,实现
10、依法进行公共事业体制的建构和管理。12 非政府组织:依靠社会权力,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的非官方的非营利的社会组织。具有以下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13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在当代逐步形成的公共事业管理市场模式下,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中,具体发挥着的作用有:a 非政府组织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者,也就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必然主体;b 非政府组织能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c 非政府组织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总之,在现代社会,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
11、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非政府组织在与政府一起致力于公共事业服务和管理、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增进社会 公共利益的同时,也与其他社会中介组织一起,促进社会本身即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发展,形成良好的国家 与社会的互动,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质量和水平。14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不足? 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与公共事业发展的需求相比较,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当前总体上水平还是很低的,也显得较为弱小,且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不足和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A 非政府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 a 身份不清。集中表现在不少非政府组织具有亦官亦民或非营利的身份从事营利活动; b 非政府组织缺乏资金、内部组织不健全、
12、行为缺乏代表性; c 一些组织传播封建迷信、滋生不稳定因素 B 与非政府组织相关的政策实施和法律等构成的外在环境方面: a 在对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存在培育和监督管理脱节、重登记管理而疏忽过程监督的现象; b 与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整个民间组织相关的法律过于简略、薄弱;总体上来看,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个社会来看,主要有社会监督机制不完善、社会仍然不够富裕因而捐赠财产数量较少、人们的公益捐赠意识不强、人们的结社意识不强等原因、从上述两个方面看,可以说非政府组织自身活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相当程度上又与政府基本政策实施和法律构成的外部环境有关。15 我国非政府组
13、织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 发展和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目标,是在继续扩大数量的同时,重点是加快非政府组织的自治化进程,使之成为比较规范的非政府组织。A 从培育非政府组织来看,现阶段政府有两项工作:a 在社会领域推进“政社分开”改革,在全社会逐步树立起“只要是社会能做的事,政府就不要插手”的观念,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确立起相应的法律制度,政府逐步有序地从社会微观领域中退出,使非政府组织有必需的活动空间,扩大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加快非政府组织的自治化进程;b 在资金方面进行必要的资助。B 从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管理看,现阶段政府要重点抓好两方面:a 逐步完善有关非政府组织尤其是其活动的民事法律法规;b
14、在逐步完善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通过依法行政和强化法律追惩制度建设,将监督管理的重点放在过程管理上,对非政府组织运行的规范化及质量进行监督。16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内涵:为了有效地对公共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使之更好地提供事业产品即必需的公共服务,保障和发展公共利益,国家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而形成的一整套有关政府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的各种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17 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分类改革: 要达到事业单位社会化以及运行法制化和民主化的目标,就必须以政事分开为基本原则,根据各类事业单位不同的性质,进行分步骤分类改革。 A 政事分开的基本要求:a 职责分开。是指原来在政事一体化的情况下由事业单
15、位承担的政府行政职能,应交由政府承担,而原来各级政府承担的一些技术性、服务性的工作,则交由事业单位去完成;b 管理方式及手段的分开; B 事业单位的改革:a 具有非政府公共机构性质的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在解除与政府行政管理机关的直接隶属关系的同时,政府应通过立法,一方面进行全额拨款,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其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行政监督;b 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如养老院、大专院校等,政府仍需通过差额拨款进行资助,其经济上的收入应收支两条线,同时,应通过相关的法律进行非营利公共组织的严格管理,避免其由公益性变为营利性,改变其作为社会公共组织的基本性
16、质和宗旨; c 具有生产经营性和能力的事业单位,如广播电台、报纸、园艺设计等,总体上应使其企业化,让其自收自支。在转化为企业化后,总体上仍需将其纳入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仍然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实际管理者。18 管理脱节: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中出现的有悖于整体目标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一种正式的管理制度、规章中或有规定、或无明确规定但也可以存在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工作程序的相互背离;消除管理脱节很难的原因在于:一些不利于组织高效运转的行为是制度的一部分或是制度允许的。根本上必须从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入手,同时,充分发挥组织内正式沟通的作用,管理人员增强民主意识和服务意识。19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最主要的
17、调查方法: A 直接调查法:a 观察法:无结构的参与观察法、无结构的非参与观察法、有结构观察法;b 访谈法:单个面谈访问、公众代表座谈会;c 问卷法:是非法、选择法、计分法、等级排列法; B 间接调查法:历年的统计资料、档案资料、样本资料以及日常收集整理储藏的资料20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是指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或通过一定的行政层级,对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履行责任进行的监督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a 高度的专业化分工;b 明确的权责分配;c 完备的规则和程序;d 层级节制;e 重视文件的处理和保存;B 行政监督检查:a 对具有隶属关系的组织行使行政监督权
18、:可以采取指挥、指示、认可、备案、审核、争议解决、行政立法与解释等方式;b 对无直接隶属关系的组织行使行政监督权,可采取指导、认可、视察、撤销、争议解决等;C 行政监察 特点:a 隶属于政府但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不受任何机关的限制;b 有独立的监督权限,包括检查权、调查权、纠正权、弹劾权甚至逮捕权;c 均有行政监察的立法,对行政监察作出明确的规定;d 监察工作的重点是反腐倡廉,维护政府的责任; D 审计;E 行政复议;21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的立法控制机制:是指立法机构对有关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相关法律的制定,以及立法机关对政府管理公共事业责任的确定和监督。A 立法机构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
19、提供责任法律的确定;B 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控制(过程控制):a 议会对政府行政责任的控制;b 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行政责任的控制;22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就是通过司法的介入,对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履行责任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控制。主要有:a 政府的行政诉讼责任;b 政府的行政赔偿责任。23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公民参与控制机制:基本内容:a 原来由政府直接负责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交由其他社会组织承担;b 公众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参与到政府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对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责任进行必需的监督。24公共事业管理中公民参与控制机制的作用和条件:
20、A 作用:a 可以反映公众的需求和偏好,从而使政府关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政策,以及执行这一政策的行为与社会中大多数公民的需求更为吻合,更好的回应公众的需求; b 可以使公共事业管理者清楚公众对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绩效评估的意见; c 可以向公民提供有关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公民对政府以何种方式生产和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提供多少公共事业产品做出必要的判断; d 参与的直接结果之一是促进公共事业管理机构服务效率的提高,从而翻反过来增强公众对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信心,进而增强对公共政策合法性的认同和支持。 B 基本条件:a 要有必需的制度设计;b 要有相应的公共管理文化;c 公众必须具备的参与能力和信息25 公民参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式:a 公开听证;b 民意调查;c 咨询委员会;d 利益群体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