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工作总结报告(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工作总结报告(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六部分 烟草施肥技术2002年“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工作总结报告刘卫群“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项目开展3年来,按照项目的总体方案,从四个方面:()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普查与推荐施肥专家系统的制作。()平衡施肥技术体系的研究与优化。()烟草专用肥配方的筛选和肥效验证。()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研究。在研究和推广过程中,采取理论研究引导项目深入进行的模式,不断加深领导的认识,提高技术人员对项目总体思路的理解,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从20002001年,我们注重把提高我国烟叶质量水平的工作重点由以前对钾素的研究转移
2、到氮素水平、形态和用量及有机肥使用种类数量和方法的研究上,用科学研究的结果对各烟区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显示不合理氮素形态、用量和配比对优质烟草生产的限制,同时对有机肥的使用种类和用量进行了研究并加以限定,分别确定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主要植烟土壤合理的氮素用量和形态及氮磷钾配比。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烟碱、蛋白质和醚提物中氮素来源,引导我们深刻认识到烟草生长后期氮素供应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物矿化。不同的肥料施用模式对土壤有机质矿化的营养释放是不同的,尤其是饼肥的用量和施用时期的问题。因此,2002年我们项目组分别又在云南、贵州、福建和湖北布置了大田生产模式下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其研究结果将会为优质烟生产
3、提出具体的措施和方法。烟草专用肥的研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地纷纷开展植烟土壤养分普查,并且根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筛选出专用肥配方。有些省市按照2002年总体方案的要求,在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条件下验证配方的可用性,进行调整、优化了配方的组合,为优质烟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已见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项目的开展,各省植烟区领导对平衡施肥技术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认识到这是提高烟叶质量的一个关键技术,离开了肥料营养、土壤营养和生态条件三者的协调一致,单纯地从任何一个方面去谈提高烟叶质量问题都是空谈。因此,各地配备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了项目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方案,理
4、清思路,抓着问题的关键。从平衡施肥的内涵考虑到轮作中前茬作物对烟草生产的影响,制定有利于烟草生产的轮作方案;从测土结果考虑到不适宜种植区的调整问题;通过平衡施肥中营养元素的协调和碳氮代谢的适时转化,考虑到外观等级与内在质量的统一性,项目研究不断深化;项目不但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有目共睹的。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培养了大批的烟草科技队伍和烟农在这一研究方面的知识更新、观念的改变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可以说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的开展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重大的,即让大家以科学的态度,理性地思考,理解平衡施肥的内涵和应做的工作,认清问题的所在,如何趋利避害,如何统一协调,如何具体操
5、作,积极组织力量去解决问题。 下面根据2002年平衡施肥技术试验与推广总体方案的研究进行情况简要汇报如下。我国不同烤烟产区土壤肥力状况目前,我国植烟土壤养分普查工作已进入尾声,全国主要产区已基本完成主要植烟地区的土壤采样和测定工作。根据已经到位的土壤养分普查数据,对我国主要产烟区土壤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及有效锌和有效硼等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涉及的土壤养分数据来自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福建、广东和黑龙江9个主产区。这些采样点能覆盖全国30的植烟面积。以下分析结果主要针对这些地区。根据我国烤烟种植区划和地理位置,将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湖北、
6、河南、安徽、福建、广东和黑龙江共10个产区划分为5个不同类型。西南烟区包括云南、贵州和重庆,中南烟区包括广东和福建两省,安徽和河南为黄淮烟区,将湖南和湖北合称两湖烟区,黑龙江代表东北烟区。对上述5个烟区的土壤主要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五个类型区中,东北和黄淮烟区土壤pH值较高,平均在7.5左右。两湖和西南烟区土壤pH平均比较适宜,平均为6.5,中南烟区土壤偏酸,pH平均为5.2。其中以两湖和西南烟区土壤pH值总体最为适宜。但是从土壤本身的变异性来分析,西南烟区尚有22的土壤pH值低于5.5。土壤有机质则以黄淮烟区最为适宜,平均为13.4gkg,中南烟区和西南烟区土壤有机质居中,平均为27.0 g
7、kg;东北烟区和两湖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均高于33.0 gkg。因此,在制定土壤培肥方案时,需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在黄淮烟区,可以适当允许施用部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者鼓励采用秸杠还田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但不增加土壤有机氮的量。而在一些土壤有机质偏高的烟区,则应该大力提倡少施或最好不施有机肥。采取措施逐步引导烟农改变习惯施肥方式。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也应该提倡将有机肥施用在烟草的前茬作物上。这样,既能够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能保证在烤烟生长过程中能很好地控制土壤氮素的矿化。土壤速效氮含量以西南烟区和黄淮烟区较为适宜,平均值分别为54.4和60.2
8、mgkg。东北烟区和中南烟区土壤速效氮居中,平均含量在135.0 mgkg左右。两湖烟区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最高,达到170.0mgkg。土壤速效氮的变异程度也比较大,如西南烟区土壤有效氮平均含量最低,但也有32的土壤高于平均值。对于土壤速效氮含量较高的产区,在制定施肥方案时,需要适当地降低基肥中氮肥比例,让作物尽可能地利用土壤中速效氮。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土壤中速效氮以铵态氮为主时,则需要适当在肥料中增加硝态氮比例,保证作物移栽后能很快缓苗。土壤速效磷黄淮烟区最低,平均值仅有14.1mgkg,西南烟区、中南烟区和两湖烟区逐渐增加,分别为18.2、21.4和26.9 mgkg。东北烟区土壤
9、速效磷最高,达到37.0 mgkg。在所有分析的土壤养分中,土壤速效磷的变异是最大的,平均变异系数达到74。因此,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对生产的指导意义不大。土壤速效钾的状况均不是很高,各烟区中以东北烟区最高,为185.6 mgkg。西南烟区和黄淮烟区次之,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50 mgkg。两湖烟区含量为132 mgkg,中南烟区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最低,仅有88.2 mgkg。根据上述结果,根据土壤主要养分现状和通过认为措施改变土壤肥力状况的难易程度,我国主要烟区中以西南烟区综合养分状况最适宜、中南和黄淮烟区次之,两湖和东北烟区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均较高,土壤肥力状况调节相对要困难一些。关于有机
10、肥的使用问题有机肥的施用是我国烟叶生产的特色之一。有机肥的概念包括范围很广,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基本确定了在种植烟草的当季不提倡使用人粪尿和厩肥,腐熟饼肥(一般以占总氮量的20)应在移栽前尽早施用。应施用CN比值大的秸秆或绿肥进行土壤改良。其原因是大家共知的。随着我国土地复种指数提高,使用无机化肥数量逐年增大,使得土壤理化性质趋于恶化。而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但从烟草种植来看,有机肥虽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但又能提高土壤中氮素的固定。我国大多数植烟土壤粘重尤其是田烟,又由于连作,施用大量化肥,土壤中N素含量是丰富的(这从土壤养分普查结果可以看出)。问题是C素含量明显降低,即
11、土壤本身CN比值的减小造成两方面的后果:1.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必须在施入有机肥提供一定的C源后才增大。2.由于大量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有机N矿化量增大。这两个后果恰恰与烟株需N规律是错位的。即施入有机肥中的碳水化合物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而微生物的增殖活动又消耗了土壤中的有效N。而此时正是烟株移栽后需要有效N进行早生快发之时。当烟株生长后期不需N时,大量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有机N的矿化,造成后期土壤N素不断供应烟株(有同位素标记试验证明)。因为有机肥种类很多,其成份、性质和肥效各不相同,这种状况对烟草生产来说并非好事。因此,我们既强调有机肥对土壤结构的改善,又要控制土壤有机氮的增加。从河南农
12、大做的同位素标记盆栽试验也已证明施用饼肥,会提高醚提物含量,但也会提高后期土壤的供氮能力。因此,从某一个方面来讲,对有机肥的使用是要谨慎的。这里有一个误区,大家普遍认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会有利于生产优质烟叶。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有机质高,土壤的疏松性好,容重小,有利于空气的交换、养分的迁移、根系的发育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而施用的有机肥CN比值小,就不利于土壤的透气性,也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足够的能源。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主要植烟土壤85都是沙性的土壤,有机质含量95都小于1,巴西的植烟土壤80都是丛林或牧场开垦的土地即肥沃又疏松,95都大于3,但都能产生优质烟的原因之一。山东省在该项目实施
13、过程中,率先采用秸秆还田和种植毛叶苕子的方法,缓解土壤恶化的状况,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土壤逐年进行改良,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云南玉溪、贵州金沙、四川的凉山、河南的宝丰都分别对不同用量的腐熟饼肥进行了大田研究,最后确定为占总氮量的20处理的烟叶无论从农艺性状、产量、产质及均价都优于其它饼肥用量。关于氮素用量、NO3-和NH4+的比例问题,各省通过三年的研究指标已经确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各有自己的营养特点。铵态氮是还原态,在铵营养条件下,植物细胞的还原能力较强,形成还原性有机酸较多。如促进烟叶内芳香族挥发油的形成。硝态氮是氧化态的,在硝酸盐营养条件下,细胞汁液的氧化势占优势,有利于形成氧化性有机物,
14、促进烟叶内有机酸含量增加。但由于与K+之间的竞争性,过量施用NH4-N会导致钾素吸收率的下降。而氮钾在植物生理代谢过程中有互补作用,氮钾比失调酒会影响烟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其抗逆能力、产量和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另外,NH4-N易被土壤粘粒吸附固定,不利于迁移,造成供氮的缓慢性。如果大量施用NH4-N(河南农业大学水培试验结果证明)会使根系和烟叶组织产生NH4+毒,影响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进而影响到糖分的积累和利用,造成烟叶内碳氢化合物代谢的不协调,导致烟叶的内在质量降低。而硝态氮的吸收是一个被动过程,受代谢作用的控制,如果土壤板结严重,根系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不能为硝态氮的吸收利用提供足够的能
15、量,也不利于土壤中硝态氮的吸收。并且硝态氮还原过程需要钼、锰、铁等元素。当植物体内缺乏这些元素时,硝酸盐积累而不被还原,容易引起烟叶内硝酸盐的大量积累。所以在缺钼、锰、铁的植烟土壤上要合理施用硝态氮。河南农业大学在宝丰的试验证明纯施铵态氮的处理碳水化合物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处理,而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烟碱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并且不利于烘烤过程中物质的转化或者说不易于烘烤。从河南农业大学农场作的试验结果表明:从打顶前和打顶后伤流液中谷氨酸的含量来看,纯施铵态氮中的谷氨酸含量并不高,而NO3-:NH4+1:1中的谷氨酸含量最高。这说明在潮土中这种配比是氮素利用效率最高的形式。因为谷氨酸是植物体内的领
16、头氨基酸。这样无论从地下部向地上的运输还是地上部向地下部的运输,纯铵态氮或纯硝态氮都不是有利的。如果从总的氨基酸量还可以看出配施有机肥NO3- 和NH4+比例为20:40:40处理中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而纯硝态氮和纯铵态氮处理氨基酸含量都低,纯施化肥处理中也是NO3- 和NH4+为 1:1时伤流液中氨基酸含量最高。所以有关NO3- 和NH4+的合理配比是保证优质烟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一些产区,施用NH4+的处理从大田长势上看较好,并不能证明内在质量。内在质量问题应引起各产区充分重视,只有内在质量的合格才能满足工业卷烟的标准。因为吸食的过程是品味内在质量的过程,只有烟叶内含氮化合物和含碳
17、化合物协调,才能带来烟气的酸碱适中,给吸食者柔和舒适的感觉。外观品质与内在质量的不一致性是普遍存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差异也将是我们下一步要从理论上探讨的一个指标和任务。关于追肥问题各省就本地的追肥模式也有了较详尽的研究,追肥时间和次数及占追肥总氮量的比例已有确定,通过三年的研究已形成一定的模式,追肥时间基本都定于移栽后2540天分两次或三次追施,以灌水追施为佳。但就追肥的种类还有认识上误区。追肥的目的是为了使烟草从团棵期进入旺长期时补充足够的氮素营养,以满足旺长期烟草对氮肥的需要量。因为,在施基肥中使用的氮素形态和用量在此时间不能完全满足烟株开始旺长的需要,即有些氮素形态不能马上供应烟株进行
18、组织形态建成的需要,所以才用有效的氮素形态对烟株进行追肥。追肥最好施用硝酸钾,则由于NO3-阴离子的吸收利用,会有效地促进对钾肥的吸收利用,而钾素是烟株体内60多种酶的激活剂,有利于促进烟株的新陈代谢,加速烟株的形态建成,才有利于形成健壮的烟株。同时,由于其迁移性大于其它氮素养分,而不易被土壤颗粒吸附,这些肥料能迅速被根系吸收利用。追肥是否合理、适时直接关系到前期烟草生长发育问题。目前我们烟草生产中存在有下部叶色淡、身份薄和上部叶烟碱含量高、组织紧密、可用性差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前期养分供应不足,在烟草旺长期土壤缺乏爆发性供应能力,而后期土壤持续供氮。即问题的关键是氮的供应与烟株养
19、分需求规律不吻合。烟株移栽后34周内,我国各主要植烟区的土壤温度都较低,有些地区地温还达不到10,加上有些地区干旱,有些地区多雨,就给土壤肥料对前期烟株生长的供应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使烟株生长前期,养分供应不足,下部叶片生长发育缓慢,内含物不充实。从移栽后4周到打顶前,烟株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土壤缺乏高量快速供应养分的能力,上部叶片不能迅速展开。打顶后,应该基本停止对烟株供应氮素,但受土壤自身理化性状和施肥的影响,土壤仍持续供应氮素,由于顶叶还不是完全的功能叶片,因此,养分优先供应此处,使得根系合成的烟碱持续集中在上部叶中,造成上部叶偏厚、烟碱含量高。如果合理科学追施氮素肥料,也会减缓这一现象。各
20、主产烟区根据平衡施肥技术试验总结提出了施肥原则,优化组合了平衡施肥技术模式,根据本省的生态条件提出了施肥原则指导各地的平衡施肥技术云南省根据测土结果提出了控N,降P,稳K,普遍补镁、硼,局部补锌、钼、铜的施肥原则。根据土壤理化性质与烟叶品质的关系确定了不同土壤质地对烟叶N、K含量的影响,土壤H值与烟叶总糖量的影响,土壤粒径硼锌含量与烟叶钾含量的影响,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氮与烟碱含量的影响。就烤烟的适宜施肥量和氮、磷、钾配比在有代表性的土壤上进行综合研究,找出烟叶经济效益和品质最佳的施肥量,氮、磷、钾配比以及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利用率。根据云南烤烟对养分的吸收特点确定为以总氮量的13用于基肥,23用于
21、追肥。在水稻土、红壤、黄壤土上,施氮量为711kg亩,紫色土为5kg亩。硝态氮比例应提到在4060为宜,土壤速效磷在1040mgkg之间时N:P2O5以0.51施用;土壤速效磷高于40mgkg,不施磷肥。施钾量应以18kg (K2O)亩。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饼肥用量应控制在40kg亩。合理的施肥方法为:(1)复合肥和硫酸钾应根据地下水位和肥力高低而定,提倡少施或不施塘肥(土壤肥力低则少施,土壤肥力高则不施),重条施或追肥(地下水位低则重条施,如地烟和山地烟;地下水位高则重追肥,如田烟)。地烟可用13的复合肥和硫酸钾作条施,13作塘肥,13在移栽后1520天作追肥。田烟则以13的复合肥和硫酸钾
22、作塘肥施用,23作追肥。(2)普钙或钙镁磷肥适宜作条施,即量墒前均匀撒施于烟墒底部,可以提高肥效。另外,钙镁磷肥属碱性肥料,不宜与复合肥或硫酸钾等酸性肥料混合施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而降低肥效,并且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效果较好。(3)要防止肥料与烟株根系直接接触,可以采用环状施肥,使肥料与烟株保持1015厘米的距离,以免烧苗。特别是一次性施肥的地膜烟,更要注意这个问题。贵州省贵州省提出了烤烟生产合理施肥的建议:(1)严控三大营养元素,.巩固与确保烟叶质量;(2)调控烟叶的氯肥营养,提高烟叶品质;(3)控制硫素供应水平;(4)调节钙、镁营养;(5)补充微量元素硼与锌;(6)对于酸性植烟土壤和酸性土壤比
23、例较大的烟区进行改良,发挥土壤潜在生产力。湖南浏阳施肥原则为 (1)控制总氮,增施磷钾肥,重视有机肥,调配微量肥;(2)N:P2O5:K2O=1:1.5:3;(3)N、P、K三要素在基追肥中的比例分别为: N=60:40,P=100:0,K=30:70。安徽省制定各烟区的具体施肥措施为:毫州潮土烟区,每公顷施氮量60 kg,N:P2O5:K2O为1:1:22.5;宿固砂姜黑土烟区、宿北和皖东黄褐土烟区及皖西黄棕壤烟区,每公顷施氮量67.5kg,N:P2O5:K2O为1:1:3;皖南红壤烟区,每公顷施氮量90 kg,N:P2O5:K2O为1:1:3以上。同时调制了氮肥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重视
24、硝酸钾追肥的应用,现硝态氮一般占总施氮量的40左右,目前氮磷基本保持在1:1的水平,由于毫州烟区土壤钾含量,因此施肥的氮钾比控制在1:22.5,其它地区适当增施钾肥,施肥的氮钾比达到1:3以上。河南省施肥原则为:控氮、减磷、增钾,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硝态氮的施用比例,适当调减磷肥的施用比例,改进钾肥的施用方法,增加钾肥作为追肥的施用比例。根据示范方烟叶产量、产值、品质等分析结果推荐不同烟区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为:豫中1:11.2:3,豫西1:1.21.5:33.5,豫东1:1:3。平衡施肥示范方与对照相比,产量平均增加9.10,产值增加20.7,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9.4和15.9,烟叶化学品质
25、趋于协调,烟碱含量降低,钾含量提高。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我们初步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通过同位素试验首次证明了烟株生长后期所吸收氮素主要是土壤有机质矿化N,且不同肥料配比对土壤矿化N的释放量影响不同。研究表明:烟叶成熟阶段吸收土壤矿化N占60 , 该结论对提高烟叶致香物含量和调节烟碱含量有重大应用价值。土壤中的矿化N对烟叶中含N化合物的贡献大于施入土壤中的肥料N,并且多用于次生代谢物石油醚提取物和烟碱的生物合成。该结论奠定了施肥时期的重要基础,即所施肥料要在进入成熟期以前被烟株消耗干净,以利于成熟期积累致香物。烟叶中烟碱和蛋白质的同化优先利用硝态氮,证明土壤长期施用化肥所造成的CN比值减小,是制
26、约烟叶质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中富集N素,在烟草种植区域,土壤的改良应施用CN比值较高、N含量低的有机肥。()通过用同位素对烟碱合成关键酶(氮甲基腐胺转移酶,PMT)的活性检测,同时对内源激素在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及配施有机肥的处理中,对IAA、ZR、ABA作酶联检测,结合烟株的光合特性(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量)综合分析,证明ZRABA为0.1413,IAAABA比值为0.6711时烟碱合成酶(PMT)活力最小;IAAZR为12.9285,ZRABA为0.0534 时,烟碱合成酶(PMT)活力最小。该结论填补了烟叶烟碱代谢与激素关系的空白。由综合光合性能指标可以看出,在各肥
27、料配比处理中以NO3-N:NH4-N=1:1及有机肥浸提液:NO3-N:NH4-N=20:40:40的两个处理具有良好的光合性能。该结论在国内外还未见报导。()通过检测大田烟株打顶前后根尖激素水平与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证明了烤烟打顶对根尖ABA、IAA的合成和叶片碳氮代谢有密切的关系,打顶后30d,ABAIAA比值较打顶前略有上升,总N的日吸收量明显下降,烟碱的日合成量明显上升,说明此时合成烟碱的氮素主要来源于烟株体内积累的氮素。由此可知,降低烟叶成熟期土壤矿化N释放量,是增加烟叶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含氮化合物的重要条件。()利用不同土壤类型进行了不同N形态配比及配施有机肥(40、60)的盆栽
28、和大田试验,检测土壤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与碳、氮有机物转化密切相关的酶活性。表明在黄褐土中以NO3-N:NH4-N=1:1配施40腐熟饼肥的处理,对土壤中真菌、氨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增加最多。在潮土中NO3-N:NH4-N=3:1配施40腐熟饼肥的处理,对土壤中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增加最多。综合分析为:无论在潮土或黄褐土植烟,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和氨化细菌都是有利于烟草根系生长发育的有益微生物,该结论又一次佐证了现阶段我省土壤中含碳有机物不足,不利于土壤生物活性增强,是烟叶香气量低的根本原因。对植烟土壤改良应尽可能采用含C有机物高的有机肥或秸秆还田。该结论奠定了土壤生物活性与烟叶
29、质量关系的理论基础。()用水培和大田试验结果,对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及配施有机肥,以谷氨酰胺合成酶(GS)作指标在移栽后50d分析了烟株对氮素的利用率。由于水培排除了土壤和生态复杂条件的干扰,在各处理中的GS活性大小应是由烟株本身生物特性决定的,所以水培条件下各处理叶片GS对照烟株GS值可以看出,在大田生产上纯施NH4-N与水培纯用NH4-N处理GS值是下降的,而纯施NO3-N的GS差异不大。该研究证明NH4-N在大田条件下的吸收利用率受干扰程度明显大于NO3-N,而NH4-N:NO3-N=1:1的处理,在大田条件下烟叶GS活性高于水培条件下。该结果说明在烟叶生产中,这种配比有利于烟株对氮素的吸收
30、利用。但配施有机肥后,在移栽后的50d,不利于烟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探讨了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及配施有机肥对根系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结果证明硝态氮能促进烟草根系次生根的发生,根系活力较强,而NH4-N和配施芝麻饼肥却能使根系增粗。分析大田烟株移栽后40d和80d茎基部伤流液成分中氨基酸总量和植物领头氨基酸谷氨酸的量在移栽后40d,纯施NH4-N和NO3-N及配施有机肥NO3-N:NH4-N=1:1的处理伤流液中AA含量却较高,而谷氨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以纯施NO3-N和20有机肥NO3-N:NH4-N=1:1最高。在80d时,NO3-N:NH4-N=1:1和3:1时,配施20饼肥
31、NO3-N:NH4-N=3:1时,氨基酸合成量最少,且谷氨酸量也最少。该结果证明,在大田条件下这三种处理符合烟株生长发育规律。前期由于NO3-N促进烟株根系次生根发生,提高了根系对土壤N素的吸收,而后期土壤中没有过量的N素供应给烟株,为烟叶的质量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土壤N素营养条件。()通过宝丰的大田试验,定株定位、采摘第14片成熟烟叶,采用半叶法测定烘烤前后淀粉、可溶性总糖、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检测不同处理对烟叶的易烘烤性能的影响,显示了以20饼肥NO3-N:NH4-N=1:1的处理,烟叶烘烤后四种化合物的含量朝着优质烟指标变化最大。说明了这种处理生产出的烟叶有利于烘烤出优质烟叶。 存在的
32、问题()平衡施肥技术方案落实、实施到位不力。尽管我们各省花费了大气力大投入在平衡施肥项目上,不但提高了认识而且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初步解决了如何平衡施肥的一些重大问题。但我们在今年的检查过程中还是发现一些问题,氮素过量施用所造成的烟草不能适时成熟及后期雨水过多、烟草多次反青的问题几乎随处可见。如何按照我们这三年研究的成果去落实关系到我们2003年能否示范、推广的问题。()平衡施肥技术试验后期分析力度不够。各地的田间试验布置较多,最后对产值、产量和中上等烟的比例分析也到位,但这些都是一些感官指标,质量提供较少。所以这些感官指标有时多少会带有主观意志。我们项目最终要拿出化学质量指标,才能证明它的可
33、用性。同时由于化学指标测定较少,使我们在人为地从肥料和栽培管理措施上不能从内部调节过程去控制烟叶在大田朝着优质烟形成的方向去定向栽培。因此,当我们在国际型优质烟送到郑州院进行化验时,我相信各地都会送最好的样品,但测定出来还是烟碱和淀粉含量高。()烟草专用肥与烟株在特定条件下的养分吸收规律的吻合性不够。目前很多地市有了自己的烟草专用肥配方,但是并没有进一步进行验证和调整,测土配方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是我们在达到目的中的第一步。大家都非常明确测土配方是根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而筛选出来的。而土壤中养分的测定与实际养分对烟株的供应是有差距的,因为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的不同会影响土壤养分的释放,土壤容重和养分条件共同影响烟株根系发育状况,根系的发育状况不同对烟株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总体方案强调一定要在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条件的植烟土壤上去验证、调整我们的额施肥方案和烟草专用肥配方。这也是我们要土壤测土养分状况和测土壤上烟株化学成分指标的原因之一。如果大家能严格按照这一思路走下去,对我们的配方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我想将会收到更大的效益。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