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以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例滁州市委党校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校课题组 ( 陶有伦 刘子芳 吕小瑞 )摘要:本文在肯定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行政服务中心面临的困境,继而从提高认识、转变职能,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推行“并联式”行政服务模式、设立“干部流动岗”、委任窗口首席代表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关键词: 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 成绩 困境 对策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随着行政制度改革的深入,行政服务机构的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发展,作用更加突出
2、。行政服务中心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它以服务精神为指导,遵循便民为原则,有效地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它的建成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找到了突破口,为强化政府服务功能树起一个鲜明的标杆。因此,总结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教训,找出其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研究深入改革的措施,探索对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借鉴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一、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在改革中取得的成绩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六年来,在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提高行政审批服务的质量、加强服务人员的监督、改善本地政府形象、优化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的行政服务体系
3、。设立行政服务中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规范政府行为、推行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监管力度,更好地服务公众的重要举措,而且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是一个地区投资发展环境的标志之一。因此滁州市及所管辖的6个县都相继成立了政府服务中心,109个乡镇的行政服务中心也在快速推进中,逐步形成市、县、乡三级的行政服务联动体系。(二)、从制度上预防了职能部门审批领域的腐败。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加速了社会公共产品供应即时到位,是一种从权力体制和结构的改革上寻求对策、防止权力寻租和滥用的治本之策。它较好地解决了一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机关“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从制度上
4、预防职能部门审批领域的腐败,减少了握有实权干部犯错误的机会。(三)、提高了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改革调整了部分政府内部工作程序,建立更加简洁、便利的行政工作流程,实行承诺服务、阳光操作、限时办结、联合办理,使政府部门对公众的服务变得直接、便捷和有效,大大提高了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使政府部门富有生机与效率,对公众增强了责任心。(四)、创新工作思路取得明显成效。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及有关窗口单位,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其他地市行政服务中心的经验,探索提高行政效能的新办法。例如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与滁州建委联手在建委窗口采取基本建设项目“一表制”收费制度,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成
5、果显著。滁州市建委及建委窗口对基建项目收费,实行一张表公布、一站式办理,由建设单位申报,市行政服务中心复核、建委窗口统一征收,确保了各项规费的按时足额征收到位。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5月份,共办理工程项目106项,建筑面积100.4万平方米,集中收取费税1967万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3倍,其中城市配套费1172万元,比同期增长6.9倍。(五)、促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把中心管理层与窗口部门所具有的职能在网络上得到实现,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优质、高效、透明的服务,也便于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层充分行使其职能。电子政务使得行政服务中心理念的实现更
6、加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奠定了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重要基石。 (六)、树立了行政文化建设的新标杆。滁州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相当重视中心组织文化建设,不仅着力于行为层和制度层的组织文化建设,而且注重组织文化的理念层的塑造。具体做法:一是在理念上更加突出“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宗旨。二是业务运作上要求各窗口遵循五个公开、五项制度,向公众做出服务承诺。三是制度建设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工作人员行为与办事流程,努力将“为民服务”的思想内化到中心工作人员的观念和行动中,使中心工作人员在组织目标上达成了共识。通过一系列文化建设,中心在为民服务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滁州市公民与企业的称赞。中
7、心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大多数不重视文化建设的政府部门学习,为他们树立了学习的标杆。二、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在改革中面临的困境行政服务中心是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主要存在以下困境:(一)、存在着观念上的障碍。一部分政府官员,特别是握有实权的少数职能部门官员,“官本位”意识和官僚主义作风根深蒂固,未牢固树立新的行政服务理念,害怕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剥夺了自身已有的权力与利益。因此,对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支持不力,甚至暗中抵触。(二)前后台管理方式不同的冲突。行政服务中心实行的是全新的管理方式,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
8、督,要求窗口的办事效率要高、服务质量要好。现阶段,“前台”窗口的工作仍需要来自部门“后台”的强力支持,而“后台”机构更多地按传统的管理模式“按部就班”地工作,必定在工作联系中产生很多不适应,摩擦增加,影响办事效率。因此,“后台”部门的工作效率急需提高。(三)、普遍设立与行政服务中心的立法不足。虽然,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在名称上是统一的,但在服务具体内容、管理体制等方面还没有相关法律或法规做出统一规定。滁州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体制有两种,一种是行政编制型,属于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中心管理人员由政府从现有行政编制中调剂解决;另外一种是事业编制型,即将行政服务中心纳入事业编制,其享有的权力属于事业单
9、位授权。由于法律或法规并没有给予行政服务中心明确定位。所以,滁州市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的设立和操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四)、行政服务中心存在的“收发室”现象。职能部门进中心的审批服务项目还不够齐全,少数单位窗口只有部分项目进中心,群众办事两头跑,办事流程复杂,审批环节多等,中心窗口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与群众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滁政办200661号文件规定应进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主体单位38个,现在实进中心30个,占78.9%;应进中心项目286个,现进192个,占67.1%。究其原因,一方面原因是受政务大厅面积小的制约;另一方面,确有少数部门领导仍消极应付、故意推托;再一方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体制问题,行
10、政审批职能分散在部门不同科室,同时,行政审批与市场监管职能相互交叉,部门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一些单位虽然项目进中心了,但是,担负相应审批职责的人员没有进驻,窗口只能是收发室。由于审批职能分散,申请材料在几个科室之间反复传递,多位分管领导审批,造成窗口授权不到位,致使有的部门审批承诺时限较长。(五)、串联式行政审批还大量存在。行政中心办理审批业务,大多采用的是串联审批模式。这种串联审批模式只是政府各职能部门简单的地理性集聚,节约了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跑路时间,减少了行政相对人办理具体事项在同一个部门不同职能科室之间的“兜圈子”行为,并未解决行政相对人面对多个部门时的联合审批机制,
11、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条块分割”的旧行政体制,更没有根本改变各个职能部门“各把一片”的局面。现阶段滁州市各行政服务中心正在进行由串联式审批向并联式审批转变的尝试,由于推进力度不够、技术难度较大等原因,跨部门一条龙服务进展缓慢。只在企业登记注册等少数行政审批项目中采用并联审批流程。(六)、中心统一管理与窗口人员人事管理分离的矛盾。行政服务中心由三十个窗口单位组成,要使服务中心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统一管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现窗口人员是各职能部门抽调进中心的,人事关系仍在原单位,工资发放、晋升等与个人利益关系密切的事项仍由职能部门掌握,中心管理手段的运用,奖惩手段的力度都比较薄弱。虽然有的中心
12、规定党团关系转入中心,建立了中心党团组织,但其党团组织的建设还有待加强。三、推进滁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 按照国家总体改革目标和部署,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针对行政服务中心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对策。(一)、提高认识,明确行政服务中心的定位。树立服务的理念,是塑造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政府的管理必须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理念是政府管理的先导和前提。因此,不仅是行政服务中心需要加强“为民服务”行政文化建设,其他行政机构也需要同步进行此项建设。只有“前、后”台的同步协调,才能真正提高为民服务的效率。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是对原行政审批制度的变革,促使政府从随意规制
13、走向依法规制,因此,必须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设定政府审批行为,进一步清理、撤消部分审批权限,明确行政服务中心职能的公共性和服务性。凡是与企业创办、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职能和涉民审批事项,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建议由国家或省一级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对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设立、承担的职能、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及如何监督,有明确规定。(二)、积极创新,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的配套。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创新离不开一系列科学合理、协调共济的配套体制和制度。在我国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形势下,行政服务中心应重视运行机制设计。 1、归并职能,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有序进行所谓“两集中,两
14、到位”即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项目进中心到位,向窗口授权到位。这项改革的目的是构建“审管分离、权责挂钩”和“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行政审批服务新机制。省内外实践证明,“两集中、两到位”是从工作机制上提高窗口服务能力的有效举措。在推进此项工作中,涉及到部门及部门内部利益的调整,涉及到部门内部组织结构的整合,难度较大。因此,政府及部门主要领导的推进力度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推进过程中,归并审批(服务)职能、对窗口充分授权、审批人员进中心是推进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的关键环节,其中归并审批(服务)职能是核心。只有职能归并到位,行政审批科室整建制进中心
15、运作,才能真正实现审批工作进中心,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窗口充分授权。2、创新工作方式,采用“并联式”审批对行政许可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建立如行政许可法25、26条所规定的那样,由某一个行政部门“牵头”,“集中”行政许可程序,实现申办材料一个窗口受理,现场审核一同进行,许可审核一家协调,许可结果由一窗口反馈的流程,从而在申请者面前形成一个服务整体。为此,中心应对涉及众多部门的职能,多个办事环节的许可事项进行梳理,成立综合服务窗口,在不违反行政许可法的前提下进行流程再造,优化办事流程,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环节,提高办事效率。3、拓展行政服务中心的网上功能,提高执行力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16、过程中,网站建设成为具有革命意义的管理创新。各级行政服务中心都建有集中服务的政务大厅,市级行政服务中心还建有中心互联网络和中心办公区域网,实现了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信息的网上公开和网上监督。行政服务中心网站的建设,不仅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政务信息化和政务公开水平,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行政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县级财力状况许可的条件下,县级政府应尽快加强县级及乡镇两级的行政服务中心的网络建设,尽力为公众提供了优质、高效、透明的服务。对已经建立网站的中心,应进一步研究网上审批、信息服务、网上监督如何更好地提高行政服务中心执行力的具体措施,提升政府行政执行能力。 4、设立“干部流动岗”,建立前方与
17、后方思想联系的桥梁为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促进职能部门“前、后”台工作协调,共同提高审批、服务效能,同时也为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锻炼干部能力,滁州市建委率先提出在窗口设立“干部流动岗”,即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轮流到窗口担任常务副主任,负责窗口的业务管理。通过“干部流动岗”的岗位轮换,增进了不同部门的相互了解,增强了干部窗口服务意识。该部门把“干部流动岗”作为培养、选拔、锻炼干部的重要基地,作为培养群众感情,增强服务意识的学校,有力地促进了窗口建设。设立“干部流动岗”的先进经验,值得各职能部门学习推广。5、任命“窗口首席代表”,加强窗口领导力度窗口领导的权、责对等是窗口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
18、节。职能部门应赋予窗口主任有本部门承办即时办理事项的决策权,有承诺办理和上报办理事项的牵头协调权,有代表本部门组织联合审批或参与其他部门组织的联合审批权限,并签署联合审批事项的会签意见。任命“窗口首席代表”,可以提高窗口与后方协调能力,加强审批环节的衔接,确保各项行政审批准确高效。6、提升内部管理,增强对行政服务中心监管能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队伍素质,是做好行政服务中心各项工作的基础。行政服务中心应修订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使之进一步细化,增强可操作性,制定中心标准化窗口达标考核办法并组织落实。健全对行政服务中心监督体系。一是加强中心对各窗口的行政许可过程监督。中心通过电子政务系统、现场巡查、组
19、织检查等多种手段对窗口办理行政服务事项进行检查监督。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功能,对服务事项的受理、办理、收费、出证等各个环节和窗口办件的全过程实行动态监督和不定期组织逐项检查督查。二是健全社会监督体系。行政服务中心要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宗旨,认真受理、协调、处理和督查相关投诉,接受社会监督。要结合政务公开,设置群众意见箱、对外公布电话,开通网上投诉信箱,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三是政府建立行政监察体系。纪检监察部门要对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情况实施效能监察,依法依纪对行政服务中心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吕小瑞执笔)参考文献1陈时兴行政服务中心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机理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6.42刘熙瑞,钱冰当前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6.3 3李金龙等执行局:政务超市的渐进发展趋势J 中国行政管理2007.64汪红义 陶欢英 行政服务中心:绩效、困境与走向J 中国行政管理2007.35、安徽省滁州市副市长 唐 珂:2007年6月8日在全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动员会议上的讲话R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