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复习要点(共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383257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复习要点(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语》十则复习要点(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复习要点(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复习要点(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论语十则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由于孔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2、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

2、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为“至圣”“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二、文白互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

3、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从论语宪问

4、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三省

5、”,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从这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

6、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肯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其中,“罔”“殆”二字历来解释纷纭。朱熹注云:“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不求诸

7、心”指的是不思考;“不习其事”,指的是不读书。讲这一章,要防止产生片面理解,要使学生认识到“学”是基础。孔子就很重视“学”,反对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他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译文: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讲解:关于这段话的背景,荀子子道中有记载: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批评了他;子路于是改服而入,但颜色依旧充盈。孔子又对他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

8、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据此,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译文: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译文: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讲解:这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

9、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也有借鉴的意思。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讲解:“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

10、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译文: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何晏集解:“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凋伤;平岁,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二说大同小异。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11、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讲解: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孔子关于“仁”说过许多话,细分析起来,都跟这两点有关,例如“修己以安人”,“修己”也就是“恕”,“安人”就是“忠”。由于子贡问的是“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实即问“道”),所以孔子拿“恕”来回答他。三、字词积累:1、通假字:(1)不亦说(yu)乎。 (“说”同“悦”,愉快。)(2)诲女(r)知之乎。(“女”同“汝”,你

12、。)(3)是知(zh)也。 (“知”同“智”,聪明。)2、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3、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2)是知也。 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3)死而后已。 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4)三人行。 三:古义,表示多。 今义,三,表示确数。4、一词多义:(1)而: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 而:表承

13、接。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表转折,却。(2)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了解。温故而知新。 知:领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明白。是知(zh)也。 知:同“智”,聪明。5、涉及的成语:(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6)择善而从:

14、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9)岁寒松柏:严冬之时,才知道松柏耐寒而不凋谢。比喻在艰苦的逆境中才能看出人的高贵品格。(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11) 学而不厌:(12) 诲人不倦:(13) 不耻下问:6、需掌握的字的读音:论(ln)语 不亦说(yu) 乎 愠(yn )三省(xng) 传(chun )不习乎 曾(zng )子罔(wng) 殆( di ) 焉(yn)诲(hu)女( r )知之乎 是知(zh)也 自省(xng )弘

15、(hng)毅( y ) 凋(dio) 哉( zi )己(j)所不欲,勿(w)施于人 死而后已(y ) 7、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16、也。2、省略句:(1)可以(之)为师矣。(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3、固定句式:不亦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五、区分内容:1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3)默而识之。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学习态度:(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思想品德修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见贤

17、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名句默写:(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9)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