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共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378739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共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共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 43 = 12二简答题 56 = 30三实例分析题 115 = 15四判断题 141 =14五单项选择题 72 = 14六应用分析题 120 = 20复习思考题:1. 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21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和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个人自身的因素与行为和环境要素是交互作用的关系,而行为则受个人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个人不是终极的输出端,而是对行为者和环境发生作用的一个要素。社会行为的背后有注意、保持、复制、动机等几个方面的社会学习的过程。2. 简述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观点。P23社会交换理论

2、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等价地给予或回报彼此间所需要的事物。交往本质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人们的相互作用往往是“收益”和“代价”并存,“收益”和“代价”需要维持平衡与合理。3.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观点。P27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主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这种失调会产生心理压力,促使个人改变有关观念或行为,以减少或避免这种失调。4. 简述社会同一性理论的基本观点。P30社会分类、群际比较及人们对积极社会同一性的追求,是群际冲突和群际歧视产生的根源。5. 简述自我类化理论的基本内容。P32 在群体中

3、,人们的自我定义会发生改变,个人同一性会让位于社会同一性。 从个人认同到社会认同的转变不仅发生在大规模群体事件中,也可以在面对面的小群体中发生,甚至在实验室想象的群体中也可以出现。 当人们认同自己群体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去个人化和自我刻板的过程。6. 简述角色理论的基本概念。P35每个个体都会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 例: 青春期的儿童 产生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 角色创造 角色偏离 (很好的支持) (过度的否定) 成为“好孩子” 成为“坏孩子” (角色创造) (角色偏离) 7. 简述角色理论的主要观点。P37 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角色行为是整个行为系统的产物 具有一定社会身份者的行为,一方面具有规定性,另一

4、方面又有创造性。 社会环境对行为有定向作用,同时也重视个人可能的角色创造。是 “社会有限决定论”。问题: 你如何看待中国好声音中朴素的郑虹与视频爆料中口齿伶俐烟黛蕾丝装的郑虹?怎样评价对她两种截然不同形象的质疑。 请用角色理论分析之答题: 1.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之间容易发生角色冲突,面对角色冲突,个体为了满足需要,会进行角色创造。在郑虹案例中,郑虹展示了2个社会角色的创造。 2.角色理论同时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角色行为是整个行为系统的产物 ,具有一定社会身份者的行为,一方面具有规定性,另一方面又有创造性。 公众对郑虹两种截然不同形象的质疑,源于郑虹创造的两

5、个社会角色形象之间的差异太大,而不同的人与社会对于角色创造的容忍性是不同的。倾向于保守的人和社会,对于角色的理解容易固定在典型行为模式之中,因而对于超出一般模式的角色创造的容忍性较小。反之能能很快适应。故而引发了质疑。8. 简述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主要概念。P42 自我价值即个体选择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自身进行价值评判所获得关于自身总体价值的概念。 自我价值的诠释体系 自我价值定向指个体用以评价自身价值的价值标准和体系的择定。 自我价值支持是指支持个体自我价值确立的内外心理资源。客观的自我价值依托 自我价值感指个体对自身价值评判结果的体验。 自我价值保护是指个体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

6、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优势心理倾向。9. 简述社会化的心理机制。P66 社会角色引导个体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首先是与其社会角色相一致,并根据社会对于相应角色的要求和期待而被系统化的。个人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并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角色期望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使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 社会比较机制个人的行为定向,是建立在明确自我评价和自我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评价基础上的。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获得社会性自我评价的唯一途径就是社会比较。社会比较对人的社会化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学习机制人的社会化不只取决于行为实践,观察学习经验以及相关的心理机制对人的社会化过程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个人

7、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各种行为、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 亚社会认同亚社会是指相对于宏观大社会的直接社会环境,有时也指对应于较大社会背景的较小社会背景。亚社会作为个体的首属群体和个体社会化的直接背景,个体会首先以亚社会为出发点,并在其被要求、期望和奖惩的环境中被引导。人们只有在完成对亚社会良好适应的前提下,才能够顺利成长和发展。不同的亚社会生活经验,是人们在获得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10. 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有哪些?请举例说明。P122 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例如,教师第一次讲课讲得十分成功,在学生们头脑中留下强有力的

8、、积极的第一印象。以后这位教师有些课讲得不够好,学生会认为这不是能力问题,可能是老师没有时间好好准备。相反,如果老师在第一次课讲得很糟糕,以后的课讲得很好,学生可能认为是碰巧而已,甚至会认为看起来讲得很好的课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虽然条理清楚,但没有深度;或虽然充满活力,但不够严谨等。 近因效应: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的条件:A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B 原有印象已淡漠 。)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指一个已形成的对某个人的印象会影响对他的其他特质的判断,人们会习惯以与这种印象一致的方法去估价其所有的特点。人们通常按照自己的观念(而不是科学

9、依据),以个人的一种品质推断出其他品质。例如,知道了某人是聪慧的,则把这个人想象成富有魅力、灵活、有活力、认真、可信赖;知道了某人行为轻率,则相信这个人好夸口、虚伪、常说谎、不受欢迎等。 指对一种情景的最初错误解释,会引起某种预料的行为,从而使最初的错误观念变成了现实(得到了证实)。例如,施奈德的打电话实验。11. 心理服务中,作为社工的你发现案主行为中有自证预言的现象,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帮助案主消除这种效应带来的社会知觉偏差?P127 知觉者的“期望补偿”。例如,知觉者认为某人是敌视的,不希望自己也敌视对方,反而对其格外的好,这可以使知觉者的敌视等不快的行为降到最小限度。 被知觉者的尝试

10、“消除”。例如,大富翁的慈善义举,能使人们改变“为富不仁”的印象。12. 举例说明自己在印象管理过程中的三种情境同一性结构中有哪些成分?P130课本题目情境同一性指每个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都有一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表达了一种特别适合于该情境的同一性。*人们在交往中,总是力求创造最适合自己的情境同一性。* 人的印象管理,就是创造适合自己的情境同一性。* 如何与情境同一?a. 根据交往对象的不同。例如激进的女大学生,主张女性独立,在竞选校学生会女生部长时会极力主张男女平等,宣称女性照样能做好男性所做的事;但是她与周围男大学生交往时,又表现得顺从、温柔。b. 根据交往目标的不同。例如格

11、根、泰勒的海军军校学员的自我介绍研究。13. 举例说明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在印象形成中具有的定向作用。P123 课本题目 第一印象对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和组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 越是新近出现的特质,对形成最后的印象越重要。14. 简述动机的归因理论。P154 在通常情况下,行为的内外原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则是稳定的。 成功、失败的原因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成败的原因是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一个是决定成败的因素是经常发生的还是偶尔发生的。要综合两个维度才能做出总结性的归因。 当一个人目前的成败与自己过去的成败不一致,而且与别人的成败也有所不同时,一般归因为不稳定的内在因素。 当一个人目前

12、的成败与自己过去的成败相一致,而且和他人的成败也一致,这是任务的难度往往成为归因的所在。 当一个人目前的成败和自己以往的成败相一致,但是和别人的成败不同时,能力就成为归因所在。 控制点在个人内部,是内部控制的人被称为内控者;控制点位于个人之外,是外部控制的被称为外控者。内控者倾向于有高成就动机,而外控者倾向于有低成就动机。 内因与外因行为的原因结构 稳定性 可控性15. 简述常见的三种归因偏差。P157 基本归因偏差:即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常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 活动者-观察者偏差:即观察者倾向于把成功做外部归因而把失败做内部归因;行动者则倾向于把成功做内部归因而把失败做外部

13、归因。 自我服务偏差:即人们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己(内因),失败归因于外(外因)的倾向。问题:下列行为属于哪一种归因偏差?如何减少这种偏差?a. 看着公交车上不让坐的年轻人,我们常会谴责他公德不行。基本归因偏差。减少:想象自己是行为者。你将意识到有许多的外部因素可以对他们的行为起作用。b. 某天,你在公交车上没有让坐被同学看见,回来后他指责你言行不一。你辩解:我刚从医院回来。行动者观察者偏差。减少:自问“我这样做是否有自己意识不到的特质和动机?”“如果是我会有什么其他原因?c. 某同伴因为成功的完成了某事而被奖励,我们通常会想:这有什么,如果我做,我也会做得那么好,甚至还会做得更好。(潜台词:我

14、不过是没机会罢了。)自我服务归因偏差。减少:只要意识到就可减少它的影响。同时提醒自己别人也会“见好就收”“见坏就推”。 为什么弱势群体中的单个个体比较“顺从”、抗争性不强?他们害怕如果他们将负性结果归因于具体的外因,将被别人消极的看待。16.简述埃里克森关于自我概念发展的八阶段理论。P170 人格特质 0-1岁 信任不信任 “希望感” 1-3岁 自主怀疑和羞愧 “意志感” 3-6岁 主动感内疚 “目标感” 6-12岁 勤奋自卑 “能力感” 12-18岁 同一性同一性混乱 “忠诚感” 18-30 亲密孤独 “爱”的感觉 30-65 产出停滞 “关心”的感觉 65以上 自我完整绝望 “智慧”的感觉

15、个体人-18岁以前: * 更多的情绪化。被动。“索要” * 个体人。自我中心 * 混沌分离独立的过程社会人-18岁以后: * 更多的理性。主动。“责任” * 社会人。注重内外的整合 * 与外界建立和谐的关系,并在这个关系中蓬勃的成长17. 影响人们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P178自我效能指一个人感到自己能够胜任和有效的感觉。 成功经验 个人的控制感 a. 控制点理论b. 习得无助c. 自我决定 选择行动d. 自我效能感的行为效应 付出努力与坚持不懈 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个体效能感来源(班杜拉)a. 行为成就;b. 替代性经验;c. 言语劝说;d. 情绪唤醒问题:如果我们的自尊出了问题怎么办? 自

16、我觉察和区分各种“自我” 自我觉察自己信息收集的“图示” 自我“整合”外源和内源信息,而获客观自我 自我提高 自我效能(控制点;习得无助;自我决定)18. 简述爱情三角理论,并分析其在爱情问题上的价值。P262爱情三角理论认为,所有的爱情都应含有三要素:亲密、激情、承诺。这三要素分别代表爱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面积越大,代表爱情的程度越深。若三角形的形状越不像正三角形,则表示三要素中的其中一个要素被特别凸显,这种爱情越不均衡。 亲密是爱情的情感成分 激情是爱情的动机成分 承诺是爱情的认知成分19. 简述奥尔特曼和泰勒的人际关系社会渗透理论。P276亲密人际关系是在一个人“渗透”过一个人的

17、表面特征,并逐步了解到一个人内部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的两个方面来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随着人们自我表露的增加而发展的。20. 简述人际关系的建立原则。P287 真诚原则 交互原则 功利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情境控制原则21. 简述助人行为中的责任分散效应与社会作用力理论。P302 紧急助人与责任分散公众目睹别人身临危险却不去救援的原因,不是公众人性的丧失,而是由于其他人在场所产生的相互影响,抑制了人们的救援行动。从趋势上,在场的人越多,作为个人对特定事件负有责任的意识就越低。 社会作用法则a. 社会作用力分散法则:在一个社会力场中,对于特定的社会影响源,接受其影响的

18、人越多,这一影响源对于某一目标人的作用力也就越小。b. 社会作用力心理社会法则:影响源的数目增加,虽会使整个社会力场的作用增加,但与原有影响源所发挥的作用力比较,后增加的影响源所产生的作用力是递减的。c. 社会作用力乘法原则:影响源的数量越多、各个影响源的影响力越大(如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影响作用越直接(如影响源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直接发挥作用),个体所受到的作用力也越大。22. 你怎样解释去个性化与侵犯行为之间的联系?P335“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中自我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现象。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于社会评价的关注。因此,

19、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被削弱,从而使压抑行为外露的阈值降低,使人表现出通常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也使人的侵犯行为增加。23. 社会学习理论和挫折-侵犯理论对媒体暴力的作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你赞成哪一派的观点?请详细叙述原因。P337 挫折-侵犯理论的支持者认为,个体做出侵犯行为(无论是真实出现或是仅仅模拟),都会得到精神上的宣泄,这样就降低了将来出现侵犯行为的可能性。如果让人们观看暴力电视从而代替地宣泄出侵犯性,宣泄出积聚的负性能量,减少自己想要侵犯他人的念头,那么他们将来的侵犯行为就可能减少。 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人们的很多行为都是习得的,而媒体上的暴力会被观众所认同,当做榜样

20、来模仿。24. 影响从众、依从、服从的心理原因各是什么?从众:P356a. 行为参照,人是一种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在许多情境中,人们由于知识储备不足,经验背景缺乏,可能不能十分肯定地做出某种选择。依照社会比较理论,这个时候人们会选择一定的参照系统,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比较系统,从而指引个体做出一定的选择。而从众所指向的是多数人的行为,自然就成了最可靠的参照系统。b. 偏离恐惧,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有着偏离的恐惧感,一旦感觉自己偏离了群体,就会产生焦虑感,而且个人的倾向性越从众,就越害怕偏离群体。c. 人际适应,在人际交往中,有的时候为了获得肯定,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人在必要的时候就必须改变

21、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保持和大多数人的一致。依从:P362a. 潜在损失危机,一种东西有失去的潜在可能性,会使人们给予更积极的评价,也更容易产生依从行为。潜在失去的心理,会推动人们跟从某种信息的指引而作出相应的行为。b. 互惠心理,在互惠规则的推动下,人们需要回报礼物、恩惠、服务或帮助给那些已经为他们作出相应付出的人。c. 喜爱和熟悉,当请求来自一个自己喜欢的对象或自己熟悉和有积极评价的对象时,依从行为更容易发生。d. 情感,个体的情感会影响其对外在请求的反应。处于积极情感唤起状态下的个体,依从于外在请求的可能性会显著提高。服从:P370a. 合法权力,合法权力指社会赋予卷入社会角色关系的一方更

22、多的影响力,从而使另一方认为自己有服从的义务。b. 责任转移,人们在明知自己的行为对别人有伤害性后果时,也仍然倾向于服从权威的命令,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服从者在行为归因上,降行为的责任转移给了命令者,认为自己仅仅是帮助命令者达到目的的代理人,不对行为后果负有责任。24. 简述态度改变的催眠者效应的并说明它在态度改变过程中的实际意义。P376由低可信性传递者造成的态度的改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增加的效应被称为睡眠者效应。从长远眼光来看,没有任何态度改变努力是无效的。任何来源的沟通信息,最终都将对人们产生一定的态度改变效果。25. 简述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卫策略。P39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

23、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而这些东西往往是超我所不能容许的。(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情人眼里出西施)否认:有意无意的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的事,似乎从未发生过。退行:当遇到挫折或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对当前的情景。固着:心理未完全成熟,停滞在某一性心理发展水平升华:把为超我所不能容许的冲动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置换:因某事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发泄到这个对象上,转而到另一对象上(替罪羊)抵消:以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情感。(骂桌子碰痛了自己)反向: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行为。(此地无银三百两)认同:(或称自居)个体的潜意识有意识的向别人模仿的过程。(哦,我和他一样的)合理化:制造一些好的理由来解释自我所受的伤害。补偿:掩饰所感到的弱点或借助培养正面的特质来弥补自身的缺陷。(别光看我的弱点,多看看我的成就;我已经不错了) 笼统拒绝 贬损来源 歪曲信息 论点辩驳 合理化作用及其他防御方式26.简述态度改变的方法。P396信息影响力的提高态度防卫的回避参照群体的引导过度理由效应行为改变的态度改变作用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