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问学重点整理(共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376317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讯问学重点整理(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讯问学重点整理(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讯问学重点整理(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讯问学重点整理(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讯问学的研究对象侦查讯问概念:是指在刑事诉讼阶段,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收集案件证据,依照法律程序,以言词方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问,以获取其真实供述和辩解的一项侦查活动。换句话说,是有侦查权的国家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有策略地对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法律性对话。主体:公安、国安、检察、监狱、军保、海关缉私犯罪侦查机关的讯问人员法规:刑诉法、关于刑诉法实施中若干问题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规定;对象:犯罪嫌疑人、被告;形式:言词;目的:查明案件真相;效果:获取供述和辩解、教育我国公安预审制度考察:1. 立法设定公安预审是侦查程序中的重要环节,

2、刑诉法3、114条。2. 侦审分立状态下预审的具有多重职责和作用,讯问相对专业化、继续侦查,完善取证形式、类似于司法审查功能。 3.侦审合一后对侦查讯问的消极影响:侦查工作局限于就案办案的状态,深挖犯罪的力度减弱。公安机关侦查取证过程中其内部监督机制大大减弱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出现“多头”送检局面。案件材料复杂繁琐,侦查员难免“重破案、轻办案”,导致案件的质量下降。侦审合一问题: 改革原因: 原来侦审分设的工作体制不仅形成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局面,而且极易造成工作中互相推诿。侦审合一即减少重复劳动、缩短了办案周期,又增强证据和诉讼意思,也解决了警力不足的一部分问题。 改革方案:关于预审

3、工作,拟定“三步走”方式进行改革,逐步取消预审中队。第一步设立预审中队;第二步预审员分到办案中队,以预审把关为主;第三步达到每名刑警既是侦查员又是预审员,将侦查员、预审员融为一体,最终取消专门预审人员和预审机构。 主要问题:侦审合一是否合法的问题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存在着质量问题侦审合一的行政体制存在不少缺陷(一人或一组将案件办到底,创造腐败的条件)侦查讯问的特点:1. 程序性(法定的程式、顺序、步骤)2.冲突性(法律地位与利益对立)3.互动性(信息交流和沟通、心理接触与反应)4.策略性(策略方法与博弈)5.直接性6.强制性7.时限性(审讯时间应控制在4小时)8.信息的不对称性9.博弈性讯问分

4、类:1.刑事讯问和治安讯问:侦查讯问;取证检察讯问;验证审判讯问;质证 2.羁押内讯问和羁押外讯问囚徒困境启示: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1.囚徒困境要求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预个人决策,参与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策略,但现实中决策者必须考虑刑期以外之因素,如出卖同伙会受到报复等。2、重复的囚徒困境:当博弈参与者能学会估计其他参与者背叛的可能性,他们自身的行为就被他们关于其他人的经验所影响。随着经验逐渐丰富,他们获得了对背叛可能性的更真实的印象,变得更成功地参与博弈。群体中背叛的可能性,可以被合作的经验所削弱,因为先前的博弈建立了信任。因此自我牺牲行为可以加强团体的道德品质。侦查讯

5、问学的概念:侦查讯问学是研究我国侦查讯问活动基本规律和对策的科学,是公安学体系中一门应用学科。总而言之,讯问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侦查过程中讯问活动原理、讯问策略和讯问方法的学科。侦查讯问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各种法学理论在侦讯中的实施和运用研究建立和完善侦讯制度研究侦讯的性质、任务、原则和侦讯人员的素质要求研究相关学科以及科学技术在侦讯活动中的应用研究侦讯双方的心理特点、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侦讯有关的基本原理及最佳对策。第二节 侦查讯问的历史演变侦查讯问的历史演变:奴隶社会(奴隶主掌握立法、审理大权,神明裁判、忽视取证,滥用刑讯、逼取口供、证言)封建社会(皇室及封建领主掌握立法、审理大权、纠向式

6、讯问、刑讯合法化、制度化)当代西方(警察从事讯问、“米兰达”权利、律师介入)民主革命以来(建国前、后,侦审合一)侦查讯问学理论基础:哲学、法学、侦查学、心理学、运筹学、犯罪学侦查讯问学研究方法:个案剖析、类案归纳、专题研究、专家经验、综合归纳、比较研究第二章 侦查讯问的任务、原则和法律要求第一节 侦查讯问的任务和原则侦查讯问的任务:1.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完整的供述(知情最清供述应当完整利害关系)2.甄别嫌疑,排除无辜3.追查同犯和余罪,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扩大战果(深挖 线索、情报、合作领导重视)4.对犯罪行为人进行认罪服法的教育5.研究反审讯及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 具体操作:1.攻下犯罪嫌疑人

7、的口供2.核实犯罪的证据3.在战争中发展战争4.实施侦查手段5.追查同犯罪嫌疑人和赃款赃物6.扩大战果7.排除无辜者8.发现新线索9.建立秘密力量10.搜集犯罪情报资料11.研究犯罪规律特点12.发现破案中的教训侦查讯问的原则:一切从案件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心理定势与现实、直觉与现实)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以非法的讯问方法获取口供(非法讯问的危害性以及成因:侵犯公民权力、案件真假难辨、违背国际公约、导致刑事赔偿 、自己触犯法律;个体、外部、历史;)合法原则讯问和其他侦查措施相结合原则第二节 侦查讯问的法律要求讯问主体:有侦查权的人员讯问时间:12小时,案情重大复

8、杂24小时讯问地点:被拘后24小时内送看守所羁押,最迟不超过24小时,看守所讯问;未被逮捕、拘留可以传唤到其所在市县指定地点或住处;行动不便经县级以上负责人批准可在住所讯问人数:不少于2人第三节 侦查讯问禁止性法律规定侦查讯问禁止性法律规定: 1.严禁刑讯逼供(施以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侵犯人格权利和尊严,损害法律尊严,导致冤假错案,降低刑诉效率和效益);控制:禁止强迫自证其罪、讯问全程录音录像、非法证据排除、提高素质和人权保护观念、加强监督与处罚) 2.严禁威胁、引诱和欺骗(欺骗:以虚构事实促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的行为。如:造成错觉的欺骗,有意传递一些信息给被讯问人,使其产生某种误解,以为

9、侦查人员已经掌握了或者了解该证据;利用矛盾、分化瓦解的欺骗;虚构案外人的所谓 “交待”或者虚构 “证人证言”的欺骗;采用证据圈套进行欺骗);(引诱:引诱就是以一种现实的利益诱其作出供述的行为,引诱的实质是提醒犯罪嫌疑人对供与不供进行现实的利益权衡。以利益作为诱饵,即对被讯问人许以某些好处,从而促使其陈述。诱导式发问,即在所提出的问题中已经包含了答案,通过这种方式提问,旨在要求或者暗示被讯问人按照预设的答案做出回答);(威胁:以损害被讯问人的某种权益而进行恫吓,迫使其按照讯问人员的要求提供信息的一种方法,对被讯问人直接以暴力相威胁,以损害被讯问人或其近亲属的某种利益进行恫吓,以某种法律上的不利后

10、果进行威胁) 3.禁止强迫自证其罪 4.严禁枉法办案 5.保障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辩护、委托律师、控告、回避等)威胁、引诱、欺骗必要性与正当性分析:审讯谋略天然具有威胁、引诱和欺骗的倾向“谋成于密,败于泄”,任何审讯都不会是令人愉快和轻松的(冲突性),因为讯问不可能是为了犯罪嫌疑人的利益,除非事先告知审讯中每个言行的真实目的,否则任何审讯都可以被看成是欺骗或不道德的。.以威胁、引诱、欺骗的方法获得的口供未必虚假,并不一定抑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的意志自由,对真正无罪的人,欺骗只会产生与预期相反的结果,欺骗不同于欺诈、诈骗。威胁、引诱和欺骗讯问方法的限制标准及原则:法定原则(威胁引诱只能以法

11、律确认的方法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如讯问中强调主动坦白、从宽处理是许可的);真实原则(不得利于导致虚假供述的出现)合理性原则(符合社会一般标准的经验判断所确定的妥当性)必要性原则(不得已使用);不得破坏公序良俗原则;不得破坏司法信用原则;不得有利于导致虚假陈述产生原则。讯问是否有明显恃强凌弱且造成了“除了供述,别无他途”的威逼态势;引诱、欺骗是否有一定的根据,是否故意造成犯罪嫌疑人的重大误解,并使嫌疑人不客观地迎合侦查人员的讯问意图;是否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造成严重损害;讯问方法是否留给犯罪嫌疑人供述与不供之间进行选择的足够自由。严禁以严重违背社会公共道德和可能导致虚假供述的威胁、引诱、

12、欺骗的方法收集证据要求:1.坚持依法办案2.坚持讯问与查证相结合3.坚持实事求是4.坚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5.坚持重调查研究6.坚持严禁刑讯逼供第三章 侦查讯问主体第一节 侦查讯问人员的基本素质政治素质要求: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革命立场,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秉公执法、清正廉明,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正确处理情、权、钱与法的关系。严守纪律、文明办案。业务素质要求:熟悉与侦查讯问工作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包括刑事政策、刑事法律和行政法规和规章精通侦查讯问专业知识

13、,掌握进行侦查讯问活动的各种技能,熟练掌握侦查讯问程序和步骤,能够准确的预测和把握讯问对象的心理活动,能因人而异运用讯问的策略、方法,能准确的组织证据体系,能准确、及时的结束侦查讯问。掌握与侦查讯问工作相关的科学和技术,掌握一般的刑事技术,掌握电脑和录音、录像等设备,掌握擒拿格斗、枪支、机动车驾驶。树立人权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纪律要求,严禁刑讯逼供,保守案件秘密,文明办案。心理素质要求:应具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感染能力、抑制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说服能力。应具有的性格:意志力、自信心、情绪情感稳定。气质影响侦查讯问工作的效率,侦查人员的意志力和注意力,应

14、变能力和交际能力,多血质、黏液质的气质特点的人较于兴奋型和抑郁型更适宜侦查讯问工作。第二节 侦查讯问人员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消极心理及其调控:特权意识;偏见(讯问对象有罪、讯问对象狡猾辩解、乐于相信有罪罪重);感知迟钝或错觉;注意分散(疲劳、散漫、信息干扰、环境不当、气质类型);思维品质障碍(缺乏独立性、灵活性、严密性、目的性);急躁情绪、畏难情绪、对立情绪意志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自信心不足(提高认识,自信自强,充分估计到困难因素)缺乏自制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的心理涵养。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按照侦查工作方针、原则和程序办事,适应和改善侦查讯问工作的条件和环境,建立合理

15、的生活工作制度)第三节 培养提高侦查讯问人员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提高素质的迫切性:侦查工作的任务加重;侦查工作的难度加大;对侦查工作的要求更高途径和方法:勤于学习(教育、培训)、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加强组织培养、严格监督考核、优化侦查讯问人员群体、讯问人员心理调适警察心理控制:警察应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外界诱因进行心理上的抵制,从而改变心理活动方向,最终达到控制行为的目的。警察的控制行为分为三个层次:完全控制型、不完全控制型、完全不可控制型。第四章 侦查讯问对象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诉讼权利诉讼权利:有权为自己辩护、有请律师为其辩护的权利、要求侦查人员回避的权利、对侵权行为有提出控告的权利

16、、有用本人通晓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有权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的权利、有获知鉴定结论和要求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权利、有权对讯问笔录提出补充、改善和请求自行书写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的拒述与供述犯罪嫌疑人拒供相关因素分析:背景:年龄(年轻人心理素质更好,更能理解和主张自己的法律权利,气质差异)性别(女性更容易供述)心理状态和心理因素前科(有前科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可能性较小)犯罪特征:犯罪类型(财产犯罪和性犯罪供述率较高)犯罪严重程度(非重罪的犯罪嫌疑人比犯重罪的犯罪嫌疑人更易供述)情境特征:提供法律意见证据强度讯问技巧(唤醒良知、指出矛盾、提供精神理由和心理原因、称赞恭维)讯问人员特点第三节 犯罪

17、嫌疑人的供拒心理和供认心理拒供心理及应对措施:是指支配犯罪嫌疑人抗拒讯问,拒不如实供出案件真实真相的心理状态(畏罪心理、侥幸心理、对立心理、戒备心理、悲观心理)措施:抓住犯罪嫌疑人的主导心理因素;针对不同的拒供心理因素,采取不同的矫正方法供认心理及成因:供认心理是指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认案件事实真相的心理意向。形成因素:悔罪因素、回报因素、趋利避害因素、无可奈何因素、释放心理压力因素、其他因素(内在自责压力、外在惩罚压力、证据强度感知)第四节 犯罪嫌疑人供拒心理转化过程对抗阶段及对策: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心理占优势地位;拒供的心理因素会发生变化;拒供行为方式也发生变化。对策:压制犯罪嫌疑人的抗审气焰,

18、逐渐消弱其拒供心理,准确判明犯罪嫌疑人形成拒供心理的主导因素,注意把握拒供心理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心理对策,实施进攻策略动摇阶段及对策:拒供心理趋于消弱,供认心理得到激发、强化而上升,拒供与供认两种心理力量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供与不供的动机斗争激烈,动摇犹豫的心理状态会从外部行为明显的表现出来(态度变软、提条件、不安)。对策:加紧政策攻心,多做心理转化工作,谨慎处理犯罪嫌疑人讨价还价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宣讲政策和法律。供认阶段及对策: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心理得到了消除和遏制,认心理成为主导,供认心理不稳定,供认罪行缺乏彻底性,拒供心理仍然残存,在不良影响下,可能出现心理反复,推翻原来的真实供述。对策:

19、要对犯罪嫌疑人做好疏导教育工作,肯定和鼓励,稳定情绪,强化和巩固其供认心理,深追细问,审清扣死犯罪的具体情节,对犯罪嫌疑人的翻供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第五节 不同类型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和对策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对策:认识方面具有偏颇性,思想批判性差,认识表面、偏免,追求新意;情绪不稳定、情感低级、缺乏道德感;动机内容狭隘、意志薄弱、犯罪的情境性、纠合性、模仿性、娱乐性、凶残性较强。讯问对策:要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在讯问中应稳定情绪,再循序渐进的接触其犯罪事实,然后帮助提高认识。 老年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和对策:认识复杂,但反应迟钝,情感消沉、冷漠、自负意志行为顽固、偏激、不易反复。讯问对策:要义

20、正辞严的对其进行教育,又要尊重人格,把握讯问的节奏。记忆衰退、供词失真要有充分的理解。女性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和对策:认识水平低,推理能力差,但联想丰富,思维敏捷,语言具体。多愁善感,情绪波动,顾虑重重,行为偏激,容易反复,在“三期”之内心绪烦乱,容易冲动、抑郁。讯问对策:要针对其认识上的直观性特点,耐心细致、多做教育疏导工作,要针对意志薄弱的心理特点,注意感化力量,与其加强心理接触。不同气质类型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和对策:胆汁质型(兴奋型、不善掩饰、语言直率、情绪暴躁、缺乏耐性、防御不严);多血质型(活泼型、较快适应力和较强应变力、思维敏捷、情绪变化快、能言善辩漏洞多);粘液质型(较强自我抑制

21、力和忍耐力、供述严谨防守严密、自尊心强、重感情);抑郁质型(高度敏感性、反应迟缓、态度冷漠、自信心差、自卑强)不同犯罪经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和对策:初犯(犯罪认识肤浅,思维不严密,紧张恐惧,动机斗争激烈,抗拒意识薄弱);惯犯、累犯(善于伪装应变,情绪稳定,侥幸心严重)第六节 犯罪嫌疑人的反讯问手法谎供:类型(他人导向性谎言、自我导向性谎言,直接、夸大、技巧谎言)阶段(情绪、内容复杂化、尝试控制)识别:察颜观色供词分析法重新讯问法调查验证法仪器测试法翻供:阶段(审查起诉、庭审、变更强制措施);后果(退查、休庭、降格处理);现状及特点(案件类型集中,多在庭审和审查起诉阶段翻供,且以外因为主,少量

22、在取保后翻供,久拖不决的案件易翻供,同案犯同时翻供现象较普遍,翻供的借口和理由相对集中,司法机关刑讯逼供、诱供,自己记忆发生错误)翻供原因:客观原因(羁押场所管理中的漏洞,使嫌疑人间形成攻守同盟,易串供,律师的提前介入,亲属的非法会见形成催化剂,侦查工作中存在的疏忽,使间接证据少,对伪证、包庇行为打击不力,庭审方式改革,检法两家对翻供认定和处罚等具体认识不一,法院重当庭,量刑时很少体现对翻供情节的从重处罚);主观原因(畏罪和侥幸心理)预防翻供对策:充分收集和固定原始证据。既要收集有罪证据,也要收集无罪证据,从中发现疑点,预测其翻供的借口和理由,及时堵住间接证据的立体化、多角度,不同类型的证据,

23、尽可能多的证人证言,增大其翻供的成本证据固定工作前移。案件突破后,让其和重要证人亲笔书写证词、供词 “三管其下”(供述笔录、录音录像、亲笔供词)讯问取证注意细节,注重笔录的内容和格式(除问作案动机、目的、心理状况外,还应问其经教育后的反省认识,深挖余罪,扩大战果的数量和质量,犯罪嫌疑人交待新的不会推翻原来的,交待的越多,触及主观心态的越多,越不易翻供,一事一段,不综合叙述,注重细节,对常用的翻供借口用否定式的问话专段记录予以排除)及时再审,让嫌疑人多次作相同供述全面收集依法办案的程序证据如实供述后的谈话,使其有所顾忌或触动第五章 侦查讯问程序第一节 侦查讯问的准备准备工作:及时组织侦查讯问力量

24、(人员的组成及分工) 认真研究案件材料(研究案件发生的基本情况,侦查破案的情况,犯罪嫌疑人的情况,证据材料和案件的其它材料) 研究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研究犯罪人心理的途径(资料、调查、监控),掌握犯罪嫌疑人心理的方法(从犯罪嫌疑人对侦查情况的知情程度、被羁押时及之后表现进行分析、讯问时正面观察分析) 侦查讯问场所的选择与布置(选择讯问场所应考虑的因素及要求,看守所审讯室的布置,异地讯问场所的选择) 选择侦查讯问突破口(案件事实和情节、嫌疑人防御薄弱环节、心理弱点、共犯中突破) 制定侦查讯问计划(全案、个别事实情节、突击讯问计划) 审讯人员的态度及坐姿(公正、平和、诚恳、理解耐心、坐姿前倾、姿

25、势展开、面对面目光接触、显示感兴趣、声调中等、避免怀疑声调及过激盘问) 审讯过程注意事项(避免给人套取口供或企图证罪印象,言词语言使用,动作行为,体现尊重,承认优点,灵活处置)第二节 第一次讯问讯问的步骤:1.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2.告知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权利和义务3.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犯罪行为4.按讯问计划和讯问提纲向犯罪嫌疑人提出问题,让犯罪嫌疑人自由陈述5.结束讯问不同情形下的第一次讯问: 对立案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压制气焰、打掉幻想、循序渐进、及时点破问题) 对现场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及时、就地讯问,用被害人及亲属群众施压,政策法律攻心,预防翻供) 对在身上或住处发现犯罪嫌疑物

26、品的犯罪嫌疑人 对投案自首犯罪嫌疑人(详细讯问犯罪事实、投案自首的动机、交代有关法律政策、教育其检举揭发犯罪线索、宣布投案自首后的纪律)不同表现及对策:犯罪嫌疑人否认犯罪并作出辩解;犯罪嫌疑人公开对抗;犯罪嫌疑人沉默不语;犯罪嫌疑人承认犯罪,并做出了初步供述。对策略。第三节 续讯续审的决策与实施:续审问题的确定,消除干扰续审的外界不利因素,摸清态度,多方引导,由易到难,从不同角度切入,针对不同情景下续审的对策。第四节 结束讯讯问终结条件及任务: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认定犯罪和确定罪名正确,法律手续完备,附带民事诉讼调查结束。形成系统全面询问笔录,制作讯问录音录像光盘,评价口供,巩固讯问

27、成果。第六章 九步讯问法第一步:提出正面指控(直接发问,表明其与案件有关,直呼其名,剥夺其心理优势社会地位高,予以尊重,增加心理接触可能性社会地位低,观察反应,重复开场白内容,进行过渡,分析反应)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情感型犯罪采用情感接触法,提出道德上为其开脱理由,使其在消除减轻内心自责情况下承认罪行;非情感型犯罪采用事实分析法,借助常识理性,促使其承认在某次要问题说了谎,与案件或多或少联系,拒供徒劳无益,共犯中采用离间)第三步:阻止再次否认(停止手势、叫其名字、自己讲话的意义、红白脸)第四步:克服异论障碍(应表达对异论的赞同和理解,宛如意料之中,不应惊讶、恼怒,急于争论第五步:攫取对方注意

28、(身体动作 座椅接近 目光接触保持同一主题)第六步:控制消极情绪(集中主题核心,提出多种开脱性理由,观察接受与否;继续表现出理解和同情;精神手术,鼓励其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窘境;敦促劝说其“为他人”而讲实话;不能让其独自痛哭一场而减轻心理压力)第七步:列出选择问题,提出有关犯罪的两种解释(一种是人性的弱点或错误;另一种是令人不能原谅或令人厌恶的犯罪动机)供其选择,以减轻其开始讲真话的心理负担。第八步:查明犯罪细节(把嫌疑人选择性的有罪承认扩展为法律可以接受且具体化的供述。第九步:提取书面供词反向刺激:促使犯罪嫌疑人停止抵赖,指控、反向辩解、证据诈术(简单证据诈术:依靠体态证据、言辞证据、或真或假

29、科技医学技术证据;组合式证据诈术:指控、反向辩解、证据诈术、反复施压与压力升级、提高声调、反复操控时间感)等方式。正向刺激:促使犯罪嫌疑人开始认罪,采用引诱,暗示与提供帮助,构建犯罪情节,对刑罚结果的协商,承诺与威胁等方式。第六章 侦查讯问策略侦查讯问策略的概念、特征:指侦查讯问的计策和谋略,是根据讯问目标和态势决定的战略构思。具有合法性、科学性、隐蔽性、全局性、灵活性、计谋性、综合性特点。讯问策略的制定:明确的讯问目标(主次目标及目标分解)正确估量讯问主客观条件周密设计、妥善施策(调动积极因素、寻找弱点和矛盾、选择最佳方案)讯问策略原则(依法、有理、有据、有利)不断校正、完善讯问策略侦查讯问

30、的辨证措施:攻心与攻城、奇与正、隐蔽与暴露、张与驰、迂回渐进与正面突击常用侦查讯问策略:1.攻心型(政治攻心、思想攻心:情攻心理攻心势攻心谋攻心、法律政策攻心)2.震慑型讯问策略(敲山震虎、先发制人、攻其无备、引而不发)3.迷惑型讯问策略(声东击西、攻城打援、移花接木)4.利用型讯问策略(利用弱点、将计就计、激将法、瓦解法)第七章 侦查讯问方法说服教育:通过法律、政策、形势、前途和道德、价值观教育,促使其转变认识,端正态度,如实供述,促进案件审深审透,说服过程要注意依法依理、分寸适当、有的放矢、政策兑现,可采用疏导法、例证法、利害选择法、规劝法,说服教育要贯穿于讯问的始终,说服教育适用所有犯罪

31、嫌疑人,说服教育要与使用证据和利用矛盾相结合,说服教育应尽可能辅以多媒体手段。情感影响:利用犯罪嫌疑人对社会关系的依恋和对安全感的需求,引导犯罪嫌疑人产生积极的情感、并排除消极情感的不良影响,促使犯罪嫌疑人形成如实供诉的动机,唤起良知。可采用情绪调控法、激励法、心理同情法、身教法。要注意取得犯罪嫌疑人信任,关系亲密,尊重其人格,适当满足需求,与说服教育相结合。使用证据:有计划有步骤的使用已获取的证据和证据材料,突破犯罪嫌疑人的防御体制,打击犯罪嫌疑人的嚣张气源,打消其抗拒,促使如实供诉,检验证据的真实可靠性。应注意做好充分准备,保守机密、留有余地,做好安全防范,与其它讯问手段相结合,选择使用证

32、据的有利时机(动摇、斗争、行为败露、心存侥幸、畏罪、欲言又止、口供矛盾、就地讯问),可采用口头宣示、出示物证或物证照片、播放证据录音录像、当事人指证等方式。利用矛盾:利用犯罪嫌疑人因编造谎言使口供出现的矛盾和共同犯罪嫌疑人间因利害关系而产生的矛盾进行追讯,迫使其供述。对质讯问:侦查人员主持下,让同案嫌疑人、证人、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间就有关矛盾的实施进行对证,借以判断矛盾事实真伪或促使其交代罪行的方法。第八章 侦查讯问言语技巧侦查人员言语行为:侦查人员在特定的交往环境中,对犯罪嫌疑人运用一定的语言修辞手段,实现查明案件真相的目的而进行的言语活动。具有目的性、严肃性、冲突性、策略性、逻辑性、艺术性的特征。运用要求:合法、文明、简练、清楚、策略、灵活具体应用:明确与模糊,直言与含蓄,强硬与委婉,简略与繁复提问:侦查人员在讯问中口头向犯罪嫌疑人提出思维命题,责令其回答或解释。(控制、探测、揭露),要合法、规范、明确、策略,灵活选择(探索式、无关式、命题式、借言式、迂回式、循序式、直接、跳跃、命题),利用预设暗示,跳跃提问的逻辑环节,进行试探,诱敌。应答方式:直接应答(肯定、否定批驳、肯否结合)、间接应答(模糊含蓄、质疑抑制)、论辩应答(宣讲、辩论)、转移回避应答本资料汇集ppt及书本相关知识点,复习时请参考书本,版权归小鹏所有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