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安全及风险规避(共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安全及风险规避(共10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安全及风险规避 近来,产品特种设备安全事件成为社会舆论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也使质监系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此,保安全是质检部门的重要职责,安全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面对严峻的质量安全形势,特别是媒体、社会的高度关注,必须对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防范在前,进一步加大风险监测力度,加强风险预警和通报,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构建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一:是特种设备风险防范 A:加强安全风险评价是特种设备风险防范的基础 1. 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作为预测、预防事故重要手段的安全评价,在贯彻安全生产方针中有着
2、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安全评价可确认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是否具备了安全生产条件。 2. 安全评价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质量安全实行宏观控制。质量安全评价工作,特别是安全预评价,将有效地提高特种设备安全设计制造的质量和使用的安全可靠程度。安装后的安全验收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对设备进行安全评价,提高安全达标水平。设备使用阶段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安全现状评价,可客观地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水平做出结论,使生产、使用单位不仅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而且明确如何改进安全状况,同时也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了解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生产现状,实施宏观控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3、。 3. 有助于提高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评价可以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测、预防。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特点是凭经验进行管理,多为事故发生后再进行处理的“事后过程。通过安全评价可以预先识别系统的危险性,分析特种设备生产、使用阶段的安全状况,全面地评价设备系统及各部分的危险程度和安全管理状况,促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达到规定的安全要求。安全评价可以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从纵向单一管理变为全面系统管理。安全评价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所有部门都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各个部门、各个环节
4、,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系统化管理。 4. 安全评价有助于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安全评价可减少特种设备由于在制造、安装方面的缺陷造成安装后因达不到安全要求而引起的整改和返工建设,安全评价,可将一些潜在事故隐患在特种设备使用前消除,安全评价,可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较好地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并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无疑可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 B、强化科学监管是实现特种设备风险防范的前提 1.检验和监管并重,加大风险监测、预警通报,实施动态管理,切实做到防范在前。要从以检验、检测为重心的检验监管方式,转变到“
5、在风险分析基础上的动态管理”为核心的检验监管模式上,善于监管、科学监管建立起风险分析、风险监测和风险防范的一整套机制。必须明确检验与监管的关系,即把握好检验为监管服务。检验是基础,检测是支撑,监管是目的。通过检验检测与监管的有效组合,使检验监管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防范性,提升监管效率,从而真正做到抓质量、保安全,进一步达到促发展的目标。 2、进一步加大风险监测和预警力度。要建立健全安全信息库,充分运用已有的风险监测渠道,不断扩大风险监测范围,加大对重点设备的风险监测力度。特别是对那些新技术、高风险的设备,要实施重点监测,不断提升风险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和可能
6、发生的风险,要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提前做好应急防范准备,真正做到系统防范。 3. 建立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长效机制。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是一个常态化的工作,要做到预见在前和防范在前,必须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储备,不断充实检验检测和风险应对专家队伍,增加对敏感、高危产品风险评估的广度和深度,并在局风险分析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实施统一的风险分析报告批准和转化应用程序。强化风险的动态管理,通过及时的风险交流、风险再评估、监管调整等一系列措施,不断验证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结论的符合性,降低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建立风险分析绩效评价制度,对风险评估的准确性、风险防范的及时性和成果转化的有效性进行评判,评判结果
7、纳入业务工作质量考核的范围,确保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的实施效果。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C、落实企业责任是加强特种设备风险防范的重点 1、提高企业“主人翁意识”是安全防范的核心 安全状态如何?是各级各类人员活动行为的综合反映,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往往祸及全体,即“1001=O”。因此,企业作为特种设备的使用方,应明确自身作为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方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企业经营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要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将主体责任意识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是消除隐患、减少事故、确保特种设备安全最核心的工作。 2.
8、 引导企业加强管理是安全风险防范的重点 良好的企业管理是企业制度安排、企业发展战略在人的意识上的反映,没有可持续的企业管理的企业不能长久。作为特种设备使用方,企业更需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特种设备的有效管理。要做到管理和实用相结合。即每一个责任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对每一个管理、使用人员都让他们认识到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带来的巨大危害性。根据生产程序的可能性,列出每一个程序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发生事故的先兆,培养员工对事故先兆的敏感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能及时排除。在任何程序上一旦发现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要及时的报告,要及时排除。当事人即使不能排除,也应该向安全负责人报告
9、和记录,以便找出这些小事故的隐患,及时排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 . 建立规范科学的企业制度是安全防范的壁垒 企业制度是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重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倡导的东西为什么往往成为空洞的口号,难以落到实处,见诸行动。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具体制度机制作保障,制度没有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特别是企业安全价值观要变成员工的良好习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体现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使员工既有看不见的价值观导向,又有看得见的制度化的规范、习惯和准则。 综上所述,特种设备安全评价是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特种设备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构
10、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我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以及粗放型的安全管理方式,直接导致我国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率偏高,安全状况较差。实现特种设备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通常都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防范事故的发生,就是要强化分析注重防范,加强监管依法检验,锁定责任狠抓落实,锁定隐患从严排查,从严锁定,从严问责,仔细研究梳理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可能发生问题的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设备、重点人群、以及重点时段,认真加以排查,对排查出的征兆性、苗头性问题追根溯源
11、,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急处理,才能有效防范安全事故。 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安全责任制度 A、单位法人代表(负责人)职责 1、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法人代表(负责人)为本机构的第一安 全责任人对本机构检验检测工作的安全全面负责。 2、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接受上级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安全监察和日常安全检查。 B、具体要求 1、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并按照要求,对本机构检验检测工作的安全进行监督与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2、将检验检测工作的安全列入本机构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检验检测工作的安全会议,研究防范检验检测事故隐患工作
12、及时解决检验检测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建立本机构检验检测工作的安全责任体系和组织管理网络,设置检验检测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层层落实责任制。 4、建立健全本机构检验检测安全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措施和 救援预案。 5、负责做好检验检测设备的日常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对检验检测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解决,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配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定期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具备必备的检验检测安全知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需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和管理工作。 7、发
13、生检验检测事故必须即使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并配合相关调查。三: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风险规避制度国务院于2003年3月11日颁发了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6,同时废止了国务院1982年发布的5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在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6中增加了对检验机构的责任要求,对于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逐步向社会化发展,与国际惯例接轨,进入国际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是非赢利性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收费标准由政府部门规定,在目前的收费中并不含有承担检验风险的成分,检验单位收入扣除成本支出和必要的发展投入后,几乎没有剩余。我国国家赔偿法不涵盖检验行为,国务院新的条例已明确指出检验机构必
14、须对其检验结果负责。探讨检验机构、政府、企业三方的利益关系,检验机构如何规避风险等政府当前关心的问题。1 检验机构、政府、企业三方利益关系 ,从事业单位改革的角度来看,检验机构分三类类,第一类是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属于法规授权,面向社会履行检验检测行政许可、行政收费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行政机构。其利润大部分上缴国家;第二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本质上属于独立的企业,以营利为目的,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其利润大部分自留;第三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是生产企业自设的,为企业内部检验任务服务。无论是上述的哪种性质,检验机构一旦实施检验行为,就必须为其行为结果负责,这是检验机构和企业利益
15、关系内涵。第一类和第二类性质的检验单位实施检验行为后,成为企业相应风险承担者;第三类性质的检验单位相当于企业风险自留。第一类性质的检验机构将利润大部分上缴国家,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发展的角度看,第一类性质的检验机构与政府的利益关系是一体的,或者说政府是检验机构的相应风险承担者;第二类和第三类性质的检验机构因其利得未上缴国家,政府不是其相关风险的承担者。检验机构、政府、企业三方的利益关系通过价值链条既有一体的成分,也有独立的成分。2 检验机构如何规避风险目前,我国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已势在必行,按照国际惯例,检验机构必须对其检验行为负责,为此,检验机构风险规避机制必须建立。检验机构规避的风险机制不
16、止一种,有关专家曾通过考查各国检验机构风险规避机制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检验机构风险规避机制。在这里提出一种以公营保险为形式的检验机构风险规避机制。经营保险之组织,有各种不同的形态;就经营主体来讲,有公营保险和民营保险之分;就经营的目的来讲,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之别。以上四者,其关系非平行而系交错。公营保险,即由政府或其他公共团体所经营的保险。公营保险,并不必须由政府自设机构直接经营,有时政府以法令规定公法上的团体(如职业团体)为保险经营之主体,也可视为公营保险。以政策实施为主旨的公营保险,并无营利的动机。公营保险有非强制性的和强制性的公营保险。因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需要检验机构队伍的有力技术支持
17、,因此,为使检验机构市场化后,仍能保持政府与其紧密的联系,提出公营保险,而未谈及民营保险。同时考虑检验行为的本质公益性,建议该公营保险属于非营利性质,其征收原则,可以参照工伤保险的征收原则: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结余用于检验机构的行为规范管理工作。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风险规避所涉及的公营保险,可以以检验机构相互保险为立场,由政府设立或指定相关机构办理。公营保险形式可以采取强制或非强制的形式,若采取非强制形式,需要在法规中增加未参加公营保险检验单位出具相关责任保险的要求。保险限额可采取无限或有限责任,采取无限责任的优势是有利于提高我国检验机构的国际竞争力,缺点是风险扩大的危险性;采取有限责任的优势是检验机构负担可预期,检验市场价格稳定,能够激励检验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控制风险,缺点是不利于提高我国检验机构的国际竞争力。若采取有限责任的形式,就需要检验机构去增投商业保险作为补充,提高其检验机构国际竞争力。WTO强调国民待遇原则,因此检验机构市场化后,需要政府实施政策对境内、外企业一视同仁,所实行的以互助保险为基础的公营保险,应对境内、外企业一视同仁。考虑到风险扩大化这一点,或许以有限责任为形式的风险规避机制是一种理性的的选择。 检验六室:刘兆武 20120104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