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民族建筑特点(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336355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多民族建筑特点(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多民族建筑特点(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多民族建筑特点(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多民族建筑特点(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多民族建筑特点丰富多元的民族建筑突出地表现出了建筑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交流性。地域性 各民族分布地域广阔,东西南北各异其俗,建筑形态势必有地域性的差异。东北以防寒为主,吉林满族大院处理得独立而疏朗,利于争取冬季阳光,利于务农和马车交通。南疆地区既需要考虑防风沙,又需要御寒防热,因此往往外部封闭,内部空间流动。西南需要防潮防虫通风,干阑式建筑成为较好的选择。西北生土材料丰富,东北木材丰富,西南有大量的小木材、竹材等。因此而发展的建筑技术、建造习俗都是各民族建筑形式千差万别的根本原因。各地的民族建筑无疑受到了地理气候、材料构造、乃至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强烈影响和重新塑造,是

2、对地域性长期适应的结果。民族性 南北东西地形气候如此差异,各地的汉族民居却都选取了庭院式布局的形式,遵守中轴对称,中为堂屋等礼制习惯。而西藏、甘南、四川的藏族都通用着集中式的碉房形式。各地回居都非常爱干净等。建筑形式显然还受到民族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差异就更大了。因此,在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共同作用下,分布在边疆省区的各族表现出十分鲜明的民族风格。如藏传佛寺雄伟巨丽、藏族碉房粗犷神秘都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防御性。维吾尔族的民居外闭内敞,内部空间流畅舒展。维吾尔族的伊斯兰建筑轮廓起伏、塔楼高耸,都具有沉静浑厚的性格。室内装饰富丽精细华美,颇有伊斯兰风情。而傣族佛

3、寺和佛塔造型玲珑精美,民居亲切柔美。侗族民居简朴灵巧,鼓楼和风雨桥俏丽多姿。另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如回族、白族、纳西族,虽然他们的建筑形式基本融入了汉族合院建筑的体系,但他们的建筑中仍然清晰地保留着一些民族特点。交流性在地域性与民族性都非常显著的同时,民族建筑的交流性也不容忽视。历代的战争、迁徙、共生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其中就包括建筑文化和技术,一方面各民族与汉族的建筑文化交流频繁,如各地回居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当地汉族民居形式。云南大理白族、丽江纳西族所惯用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都可以明显地看出汉族院落的处理手法。而地势平坦地区的壮族民居、瑶族民居也逐渐的开始脱离传统的干阑,采用汉族习惯的地居形式

4、等。这些实例都表现出 各民族与汉族建筑文化之间的不断交融的进程。另一方面,各少数民族之间建筑交流也很频繁。如德昂族的歇山顶竹楼。德昂族民居与傣族的竹楼十分相似,但其厨房的毡帽顶和佤族民居以及勐海拉祜族的椭圆形草顶勐海拉祜族民居也非常相似,这反映出西南地区相邻民族间的建筑交流非常活跃。最有意思的是彝族在昆明的彝族接受了一颗印的民居。在四川凉山的彝族接受了当地的木拱架房。居住在红河元江一带的彝族则采用了当地哈尼族习用的土掌房所以同一民族的建筑可以出现很大差别,不同民族的建筑也可以极其相似,民族间的建筑文化是封闭和交流并存的。总之,各地民族间的建筑形式既有地域特性和民族特性,也存在着相互交融、取长补短。各自在地区环境下发展了自己的特点,形成了个性和共性并存的更加成熟的民族建筑形式。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