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分析(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分析(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分析近年来 ,中国经济发展在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的巨大压力下 ,呈现出停滞不前的态势。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目前的整体消费水平较低 ,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有较大的潜力和开发余地。因此 ,深入分析我国农民消费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并探讨可能采取的对策 ,无疑对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消费群体占我国消费者的绝大多数,他们生活环境比较差,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各种传统消费习俗对他们影响深刻.购买活动中,农民有独特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表现,找到这些独特消费心理和行为表现的内在根源,也就找到了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金
2、钥匙.一农民消费行为的制约因素(一)长期收入偏低是影响农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因素国内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在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生命周期消费函数和持久收入消费函数中,弗里德曼(1957)的持久收入消费函数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吻合得最好。持久收入理论认为,消费与持久收入的关系(除了变量的误差)是恒定的。居民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也就是说,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应最大化,消费决策的主要参考变量是长期收入水平。因此,人均纯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是农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和保证。2008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41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4.6%,不及城镇居民1999年的收入水平;同比增长1
3、3.2%,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1.2个百分点。近年来,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之间的差距虽有所缩小,但始终保持在1个百分点以上,两者之间绝对量的差距仍在逐年拉大。(二)暂时性收入不稳定是制约农民消费欲望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借鉴巴拉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估计方法,利用1992-2008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决策变量中,除了持久性收入外,暂时性收入也非常显著。这也从实证的角度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农民消费一方面较为理性,其基本消费由较为稳定的、有保障的收入(即持久收入)决定,他们会以
4、一定比例的持久收入来满足当期消费;另一方面,他们又有提高消费水平的强烈愿望,短期内的收入变动也会影响到其当前的消费水平。1992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确立后,人们收入多元化和多样化,暂时性收入增长较快,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收入。一般来说,农村居民通过临时做工获得了“暂时收入”,他们习惯于把这一部分收入消费掉,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但是农民暂时性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农民消费能力提升存在较大制约。(三)工资性收入偏少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突出因素农业家庭经营收入虽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其对消费的推动效果并不强,也就是说农业家庭经营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并不高,因为农户对于其收入不
5、像工薪消费层那样,主要在储蓄和消费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在消费与积累之间选择。这种选择表面上看来区别不大,都是在处理现时消费和未来消费的问题,但事实上,农户积累比工薪阶层的储蓄有更大的强制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农户经营规模能否扩大以及能否提高收入水平。要保证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就必须不断追加积累。因此农户对其从事农业经营获得的收入进行消费时往往更谨慎。另外,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消费时也更容易受传统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如勤俭节约的思想影响。 (四)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主力军作用发挥不够是农村消费市场启动慢的主因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年人均收入0.3万元以下的农村家庭,收支相当,边际消费
6、倾向高。第二层次是年人均收入0.3-1.5万元,消费层次较低,生活较为节俭,以食品、服装等基本生活支出为主,边际消费倾向不高。第三层次为年人均收入1.5-2万元以上的家庭,属于农村中的中等偏上收入家庭,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明显提升,是农村市场耐用消费品、先进交通工具等高档生活用品的主要消费群体,边际消费倾向达到0.6112。第四个层次是年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的家庭,大多为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主,收入水平高,消费档次高,但这类家庭毕竟占比少,尚不是农村消费市场的主体。(五)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企业集中、向城市集中影响农村消费能力进入新世纪以后,企业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居民所占比重
7、基本上是逐年下降。尽管2006-2008年数据没有公布,作为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继续下降,可以判断出国民可支配收入向企业集中的趋势还在继续。(六)支出负担重制约了农民的消费能力尽管近几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农民支出负担依然较重,成为消费增长的主要障碍之一。农民收入除了维持日常生活必需品开支外,建房、农资、人情往来和各种费用支出占其收入的相当比重。(七)未来预期不确定性强导致农民不敢消费农业是弱质行业,其典型特征是产出低、风险高,经常发生自然灾害;另外,我国农村流通市场不发达、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价格波动性强,经常发生“增产不增收、低产没得收”现象。尽管随着近些年“
8、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工资性收入仅仅占农民家庭收入的20%,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其总收入的近70%,仍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只要农民生产经营方式不改变,其收入不稳定将是一种常态。 另外,农村消费观念落后,消费环境差、各种惠农政策宣传不到位、金融服务落后及农民金融意识淡薄等因素对农村消费也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二. 破解农村居民消费难题的有效途径(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提高消费水平奠定坚实基础收入提高是支撑消费增长的原动力。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农村改革发
9、展目标,这就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政策动力,而为了实现预定目标,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必会出台措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为消费支出奠定了基石。当前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一要完善农村市场价格机制。通过实行农产品保护价格政策与建立生产风险基金、价格调节基金和农产品储备制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二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扩大高档次高质量畅销农产品生产,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农产品优势产业区。三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坚持走农业工业化的道路,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加工产
10、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四要完善农民增收减负政策。通过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向农民和农业倾斜等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二)提高城镇化水平,释放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潜力城镇化会产生聚集效应,会加快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城镇化可以使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方式从半自给生活消费方式向城市商品化生活消费方式转变,刺激农村居民对家庭设备以及住房、医疗服务等消费的需求。计算表明,全省城镇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带动消费增长0.6个百分点,推动GDP提高0.9个百分点。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达10
11、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30%时,城镇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2008年末,我国城镇化水平为45.7%,山东省城镇化率为47.6%,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从推进城镇化入手,以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城镇化“解放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把过多的农村人口加快转移到城镇,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扩大农村消费的有效途径。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基本人均农业供给;二要稳定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促进服务业发展,确保对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三)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发挥非农收入对消费的推动作用目前,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对农民消费的正向影响作
12、用远远超过经营性收入,因此,启动农村消费,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不容忽视。当前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充分挖掘农业产业的就业增收潜力;搞好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第二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更要善待农民工,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尽快让农民工公平地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不断增长的长效机制,让打工的“暂时收入”逐渐转化为“持久收入”,成为推动农村消费增长的恒久动力。(四)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及福利体系,增强农村居民消费信心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尽快建立并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农村社会保障
13、及福利体系:推广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村人口“病有所医”的问题;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村“老有所养”的问题;完善农村社会福利制度,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和生活保障;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机制,建立相应的救助标准和社会监督体系,积极探索教育基金、教育银行等有效途径,为广大农户子女教育形成有力的财源支持参考文献1.安冬风;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08期2. 杨观来,陈海峰;J;生产力研究;2002年02期3. 1杜长乐.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分析及启动思路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5).4.陈学彬,傅东升,葛成杰.我国居民个人生命周期消费投资行为动态优化模拟研究J.金融研究,2006,(2).5.任兴洲,廖英敏.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和前景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10).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