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心得体会:强化思想引领-助推脱贫攻坚(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贫工作心得体会:强化思想引领-助推脱贫攻坚(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扶贫工作心得体会:强化思想引领,助推脱贫攻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努力。高校富有人才资源的重要优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更是脱贫攻坚事业需要凝聚的磅礴力量,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面前,更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许多富有创意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论
2、断、新要求运用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特别是要强化思想舆论引领,凝聚脱贫攻坚共识。一是把握政策,明确宣传工作的总基调。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重点宣传新时期党和国家,各级党委、政府的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紧扣“脱贫攻坚”这一主题,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主线,奏响“民生”这一主旋律,围绕脱贫攻坚中心工作,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发布权威信息,特别是主动公开重要决策部署、政策措施,公告公示脱贫攻坚项目和资金安排,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推动作用。在脱贫攻坚工作政策宣传中,采取形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进展及实施效果情况,紧紧围绕创新脱贫攻坚参与机制和社会扶贫工作
3、深入开展,宣传各行各业党员干部群众助力脱贫攻坚、聚力谋划发展、大力增收脱贫的丰富实践,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支持脱贫攻坚、人人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同时,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把群众作为宣传报道主角,反映群众意愿,启发群众智慧,倾力为群众服务,大力宣传群众典型、经验、创业的成果,讲群众自己的脱贫故事,站在群众的视角,用群众的语言以及群众容易接受的报道方式,使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使报道体现群众主体,体现尊重感,让脱贫攻坚报道变为群众脱贫工作中的精神力量源泉。二是形成共识,占领思想行动的制高点。培根在习惯论中写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思想上的脱贫才是真正
4、的脱贫,物质上的扶贫是治标,可以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而思想上的扶贫,却可以从源头上实现脱贫。因此,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做到标本兼治,才能斩断贫困“穷根”。思想决定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脱贫攻坚工作是发展和民生问题,也是政治和社会问题。从社会主义本质和全面建成小康历史节点的角度思考,自觉增强历史责任,把扶贫攻坚作为历史机遇把握、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完成,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把精准扶贫作为行动指南,认真领会深刻内涵,做到精准发力,抓到关节点、根本处,做到真扶贫、扶真
5、贫,不喊脱离实际的口号,不做脱离实际的事情。首先解决好“帮扶谁”问题,建立精准识别机制,把贫困对象找出来,找准“靶子”,避免扶贫资源投放“打偏跑漏”;其次解决好“怎么扶”问题,胸怀全局把握时势,深入分析贫困深层次原因,立足实际把症结找准找实找到位,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增强针对性;再次是解决好“谁来扶”问题,统筹谋划脱贫攻坚工作指挥体系和工作机构职责,协调好人财物力,实施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最后要解决好“脱贫攻坚效果”问题,突出考核精准度,做到考核目标、考核尺度、考核结果精准。三是典型引路,坚定群众脱贫的自信心。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要教育引导广
6、大贫困群众解决好“意识贫困”和“思想贫困”问题,创新试、主动干、大胆闯,依靠自身力量勤劳致富奔小康。物质贫困不可怕,精神贫困才可怕,没有精气神,会得“软骨病”,就会萎靡不振,软弱无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成天想的,不是向上伸手,就是怨天尤人。导致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脱贫致富的路径也有很多条,但关键在于信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注重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引导,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消除群众“等、靠、要”的错误思想,针对自主脱贫意识不强现象,强化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增强脱贫自信,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同时,注重培育、培养典型,发挥典型引路、借鉴参考、学习推广的作用。榜样的力
7、量是巨大的,敢为人先的致富典型,就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就置身于广大群众中,环境相同,条件相似,最具有说服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也最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引导性,立标杆、树榜样,先富带后富,后富学先富,往往能起到树立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深入挖掘各类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典型人物、典型案例,通过大力宣传缺乏自信的群众经过政策扶持脱贫的实例,如:一位带头人、一条脱贫路、一种好模式、一个新视点等,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坚定群众脱贫信心,鼓励他们主动干、大胆试,为脱贫攻坚工作树立“比、学、赶、超”的榜样,做到先富带后富,后富学先富,依靠自身力量勤劳致富奔小康。(弘利遴选)四是凝聚智慧,形成脱贫攻坚的新合力。“人心齐
8、、泰山移”,脱贫攻坚工作不仅仅是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是决胜小康的必然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让更多人了解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紧迫性,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头等大事来抓,坚持统筹协调的系统思维,凝聚智慧、形成合力,协调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目前脱贫攻坚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内容更加全面,涉及产业、生态、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教育等方方面面,需要不同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调推进。一要借巢而引。通过“互联网+”
9、等信息平台,发布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专项奖励、政策优惠等信息,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创新创业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持,让在外创业人才纷纷回流、争相创业。二要借力而为。充分发挥各行各业土专家、田秀才、企业家、经纪人等各方面人才,整合知识、技术、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用技术推广的“主力军”,特别是让乡土人才破土成才、率先致富,实现其与贫困户结对脱贫的“无缝对接”。三要借势而动。以开展“一进二访”(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帮扶村的指导,帮助制订扶贫规划,指导工作队开展工作,并为帮扶村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通过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努力把优秀的乡土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乡土人才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充分发挥他们在精准扶贫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借制而行。通过建立协调机制、搭建交流平台、搞好服务保障等措施,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全民公益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思路、大格局。脱贫攻坚,历时长久,情况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举成功。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克服消极厌战、松劲歇气、懒惰厌烦心理,列出时间表,理出路线图,一步一个脚印,一户一套方案,常抓不懈,方能久久为功,决战决胜。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