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复习指导)---答案(共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314103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鉴赏(复习指导)---答案(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词鉴赏(复习指导)---答案(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复习指导)---答案(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复习指导)---答案(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观沧海(一)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萧瑟: 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2.对这首诗理解最佳的是( D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B.诗人立足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D.先全景式展现海景,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来抒发壮阔情怀。(二) 1.临 登上 2.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

2、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望岳(一)(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造化: 大自然 2.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每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C尾联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3、。 D颔联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二)1.入: 看到 2. 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首联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颔联上句写泰山秀美,虚笔,下句写泰山高大,实写。 C颈联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尾联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三)1.凌: 登上 2. 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第二句,作者没有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写泰山占地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割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泰山的高耸。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

4、、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西子: 西施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中“潋滟”体现了西湖的清澈无比。 B、第二句中“空蒙”体现了山色的高大壮观。 C、第三句将西湖比作西子是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D、末句“淡妆浓抹”与前两句的晴雨相呼应,使“西湖”“西子”之比更贴切生动。(二)1.方好: 正显得美 ,空蒙: 细雨迷茫的样子 2. 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

5、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钱塘湖春行(一) 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乱花: 纷繁的花 2.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

6、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二)1.足: 满足 2.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是首七言律诗。描绘了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颔联诗人抓住“争”“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景,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这里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三)1.云脚: 接近地面的云气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7、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描绘出来。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画卷;用“没马蹄”写出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D西湖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扣住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四)1.阴: 树阴 2.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用极富表现力的诗句,恰到好处地描绘西湖春日美景,抒发诗人喜悦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为春天象征。诗人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再现姹紫嫣红、

8、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黄鹤楼(一) 唐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黄鹤楼故址在今天 武汉 市。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首联借憧憬与现实的反差,抒发寂寥怅惘的感情。 B颔联借历史传说,抒发对岁月流逝的感慨。C颈联用对偶和叠词描画江上美景,抒发对黄鹤楼的神往。D尾联以缠绵乡愁收篇,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二)1.历历: 清楚可数 2.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A首联中“空”字表现了鹤去楼空

9、,诗人怅然所失。B颔联表达白云悠悠,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C“历历”“萋萋”细腻地描写凄凉稀疏的河岸景色。D尾联以黄鹤楼气象万千景色映衬诗人复杂的情感。(三)1.萋萋: 草木生长得茂盛 2.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俯瞰江上而得到朦胧晚景。 B.“何处是”“使人愁”直接抒发作者思乡之情。C.根据黄鹤楼的位置,“江”是“长江”。D.以“愁”收束,照应“乡关”,全诗只是表达对自己家乡的思念。 (四)1.黄鹤楼得名,是因为三国时 费祎 登仙驾鹤于此2.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

10、耸的雄姿,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C颈联采用叠词描绘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月色,表达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山居秋暝(一)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春芳歇 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季节、天气。 B、颔联描写了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 C、颈联描绘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生活图景。 D、全诗反映了诗人恬淡无为的生活理想。(二)1.浣女: 洗衣服的姑娘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首联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

11、万物空灵之美。B. 颈联写出了山间的喧闹。C颔联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D.尾联表达诗人的心志,表露了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也表达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的意愿。(三)1.王孙借指 自己 2.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A.全诗贯以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基调。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景图。B.王维是晚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C.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正体现这一点。D.全诗写景生动而富有情趣,意境空灵清幽,韵味无穷。(四)1.暝: 夜晚 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 首联是诗人用大

12、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B颈联写“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C尾联反映了王孙贪图安逸的生活态度。 D.全诗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送友人(一)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 孤蓬: 远行的朋友 2. 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第一、二句写出了老朋友分别的地点及环境。 B第三、四句写到诗人对朋友漂泊不定生活的关心。C第五六句是说浮云像游子行踪,来去不定,落日依恋山峦,不忍与大地告别,就像我对朋友的感情。D第七、 八两句用马的嘶鸣来催促朋友赶快上路,这是用了反衬的手法。(二)1.班

13、马: 载人远离的马 2.对全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青、白”写出山水的色彩,“横”写山的静姿,“绕”写水的动态。B“孤蓬、浮云、落日”都是喻体。C这首诗采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给鲜明深刻的感受。D这首诗将自然美和人情美结合起来,描绘出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三)1.浮云 远行的友人 .2.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尾句“班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B 颔联写送别之事。其中“别”照应诗题中的“送”,“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C“落日”之景与“游子故人”之“情”交融,传递出诗人对爱人的关切。D颔联抒发了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与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14、。(四)1.萧萧: 马鸣声 2.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A “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B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C“挥手”句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就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 D“萧萧”句借马鸣寄托诗人离别之情。卖炭翁(一) 唐 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敕: 皇帝

15、的命令或诏书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满面”两句以外貌描写表现卖炭翁的辛酸劳作。B“可怜”两句以心理描写反映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三句以神态描写表现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两句以动作描写揭露宫使掠夺的面目。(二)1.驱将: 赶着走 2.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A“满面” 两句写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 B“可怜”两句写出卖炭翁矛盾的心理表现了他处境的悲惨。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刻画了宫使强取豪夺、压榨百姓的形象。 D本诗揭示了封建社会“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三)1.直: 通“值”,价格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16、A A“心忧”句写出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B“把、称、叱、牵”表现了宫使的蛮横。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四)1.翩翩 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2.下面对有关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满面”两句运用肖像描写表现年迈的卖炭翁劳动的艰辛。B“可怜”两句矛盾的心理刻画,表现卖炭翁艰难悲惨的处境。 C“手把”两句动作描写勾勒宫使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丑恶嘴脸。 D“一车炭”三句“惜不得”表现卖炭翁面对恶势力的怯懦、哀伤之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 (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

17、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长精神”中的“长”的意思是 振作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写作者被贬滴的地点和时间,突出经历坎坷。B颔联引用两个典故借以表达物是人非而生出悲凉之情。 C颈联采用对偶句,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D尾联表达听了白居易的唱歌后,对生活更加乐观。(二)1.试题中的“乐天”指的是 白居易 2.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B颔联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C颈联用“沉舟、病树”为

18、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D尾联中点明了酬赠题意,表现出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三)1.作者刘禹锡是 唐 (朝代)文学家、哲学家。诗题中提到的“乐天”即 白居易 (人名)。2下列对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诗人诉说自己谪居荒僻之地,不受重用时间之长久,慨叹仕途的坎坷。B.“到乡”句以王质烂柯典故,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出世态变迁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C.颈联在对仕途沉浮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洞彻世事、达观而豁达的胸襟。D.整首诗的基调沉郁,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后的无限心酸,以及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四)1.酬: 答诗

19、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巴山楚水”指诗人被贬所到的地方。 B “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C.”怀旧空吟闻笛赋”抒发了诗人因朋友亡故的感伤。D“暂凭杯酒长精神”抒发了诗人不能改变现实的无奈。题破山寺后禅院(一) 常 建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 但余钟磬音。1. 诗中的“万籁”指 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2.下列对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曲折脱俗、鸟语花香。 B.颔联中“幽”和“深”两字写出了后禅院因少人问津而显得荒凉冷僻。 C.颈联中“空”字表现出诗人面

20、对清澈潭水,俗念全消的自由、超脱之感。 D.诗歌表达了诗人进入深山古寺后,时有发现,流连忘返的愉悦兴奋之情。(二)1.人心 人的一切杂念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中“初日”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阳 B.颔联写出破山寺后禅院幽深寂静的环境C颈联写出古寺的幽寂令人心中俗念全消 D.尾联以“万籁此俱寂”来衬托钟磬声的悠扬(三)1.“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展现的环境特点是 清幽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B )A、这首诗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脱俗、纯净B、颔联描绘出一幅竹花茂盛的环境C、颈联以鸟之乐,表现诗人怡然自乐 D、尾联以有声衬无声,突出了禅院的安静。(四)1.诗中的“此”是 指

21、破山寺后禅院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点出了出游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B.颔联点题,营造了优雅宁静的意境C颈联书写了诗人恍若隔世的观感 D.尾联寄托了诗人遁世无门的情怀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 词中“孙郎”指 苏轼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C )A“老夫”点明所写的人,“狂”点出所写的神。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气势恢宏,画面壮观C“亲射虎”“射天狼”两处虚写,都突出了词人高超的射猎本领D本

22、词抒发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抗敌戍边的豪情(二)1.以一个“ 狂 ”字贯穿全篇(三)1太守指 作者自己 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B )A“亲射虎”“射天狼”两处虚写,都突出了词人高超的射猎本领。B 本词以“狂”字贯穿全篇,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C本词以“狂”字笼罩全篇,抒写了对朝廷不识才俊的怒斥。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诗人以冯唐自比,期盼得到重用,杀敌报国。(四)1.黄指 黄犬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上片侧重描写作者“狂”的行为,下片侧重抒发“狂”的情感。B上片写了作者出猎的情景,词的下片写了请战的决心。C上片作者自比孙权,下片作者自比魏尚。 D上片热烈豪放,下片沉郁

23、顿挫。蝶恋花(一)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 危楼: 高楼 2.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C )A这是首伤别念远词。 B上阕作者借春草表明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达了了对爱人的思念。C“拟把疏狂图一醉”表明词人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所以他借酒消愁D词人最后透露了这种春愁是对爱人坚贞不渝的的感情。(二)1.“衣带渐宽”的意思是 指人逐渐消瘦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作者柳永,是唐朝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达词人对情感坚

24、贞执着,对理想事业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C本词情感基调沉郁哀婉。 D。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凄美的黄昏春望图(三)1.本词主要围绕一个“ 愁 ”字展开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伫倚”句写主人公久久伫立在一座破旧的阳台极目远眺。B“草色”句以西风衰草斜阳烘托一种凄美孤单的氛围。C“拟把”句写主人公豪饮放歌,起初十分痛快,但渐感索然无味。D“衣带”句写出作者消瘦之状,“终不悔”直抒胸臆。(四)1.望极: 极目远望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B )A上阕“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意象组成的画面将“春愁”视觉化,形象化。B这首词,作者柳永,人称柳三变,与辛弃疾同属婉约派词人。C“强

25、乐”中的“强”,与“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中的“强”意思一样。D.“衣带”两句透露出一种坚贞不渝的情感。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一)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辛弃疾, 宋 代词人。请写出我们学过的另一首辛弃疾词作的词牌 破阵子 。2. 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滋味”。B.一个“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C.“欲说还休”表现出词人历尽艰辛后的豁达与超脱。D.“愁”是连结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二)1.层楼 高楼 2. 对这首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

26、一项是 ( B )A . “爱上层楼”,指年少志高,目光远大。B . “强说愁”说明年轻人已经有了斯文习气。C . “识尽”概括了词人半生艰辛。D . “欲说还休”暗含对朝廷讽刺不满。(三)1.识尽: 深深懂得 2.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A 词的上片回忆“少年”时的“愁”,下片侧重抒发作者“而今”的“愁”。B “不识”描绘了年轻时的纯真无知,“识尽”概括了作者的艰辛历程。C上片写不谙世事的闲愁,下片感慨“欲说还休”的愁绪。D上片悲壮豪放,下片哀婉凄绝,对比鲜明。(四)1.“强”: 勉强 2. 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

27、滋味”。B.一个“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C.“欲说还休”表现出词人历尽艰辛后的豁达与超脱。D.“愁”是连结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诉衷情(一)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1. 天山 抗金前线 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下片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二)1.关河 山川险要

28、处 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尘暗”一句用苏秦故事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胡未灭”三句寄托岁月不再,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之感慨。 D.“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三)1.鬓先秋 借秋霜形容 鬓发变白 2. 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成就的感慨。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1.“梦断” 梦醒 (四)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9、 )A“万里”“匹马”空间上强烈对比,写出作者当年自信和执着B“尘暗”句借苏秦典故,写自己仍受重用。C“空”表现作者内心不甘和失望,对朝廷的不满愤慨。D这是首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慷慨悲壮的爱国诗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一)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 麾下 部下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词中大量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战争生活的喜爱之情。B“可怜”句与前面抒发的豪情壮志形成强烈的落差。C本词与“尚思为国戍轮台”一样体现强烈爱国情怀。 D.本

30、词与陆游的诉衷情一样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愤慨、无奈之情。(二)1.了却 完结 2. 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醉里”句,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两句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三)1.“身后” 死后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八百里”“的卢”都是指驰骋沙场的快马。B 上阕写现实中战斗激烈,下阕写报国理想破灭。C

31、”赢得”表明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D“破阵子”是正标题“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副标题。(四)1沙场: 战场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状语”是作者勉励陈亮的壮怀之词 B“秋点兵”点明了军队演练的季节C“赢得”表现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D末句再返现实,包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四块玉别情(一)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 杨花雪: 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标题中“四块玉”是曲牌名。 B“一点”表明相思之少。B.“袖拂杨花雪”体现了主人公依依惜别之情。 D.两个“又”强调了主人公依依惜别之情。(二)1.凭阑

32、: 靠着阑干 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自送别”三句间接表达主人公缠绵的相思之情。B、“溪又斜,山又遮“是说曲折的溪流,巍巍的高山挡住了视线,看不到情人的身影。C、“人去也”似一声长叹,饱含主人公离别的伤痛。D小令景中含情,表达一个女子的真切、深沉的离愁。(三)1.斜: 溪流拐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作者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他与白朴、张养浩、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B “凭阑”一句表明所写的季节正值冬季。C“一点”句中的”一点“表明主人公的愁绪若隐若现,若有若无。D 前三句直抒胸臆,后四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女主人公深切的离愁别绪(四)1.“凭阑袖拂杨花雪”

33、表明所处时节正值 暮春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自送别”三句,曲从别后说起,一开端就点明了所描写的时间、内容:送别情人之后难以割舍的心境。B“杨花雪”形容雪像杨花一样飘洒又洁白C“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这四句寄情于景,描绘一幅令人心痛欲碎的情境。D“人去也”这一声撕心裂肺的长叹凝聚了那种离别的沉痛之情。水仙子咏江南(一) 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1、曲中最能体现诗人对江南情感的词语是 爱杀 2、对本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A“水仙子”是这首曲的标题,“咏江南

34、”是本曲题旨所在。B“芰荷丛”句点出所写的是秋天的景致。C“卷香风”句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江南人家的富庶。D“画船儿”两句描绘出一派祥和之景。(二)1.飐: 风吹物使之颤动 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D )A“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是对偶句。B“卷香风十里珠帘” 表现了江南水乡繁华的情景。 C“画船儿”两句突出了江南水乡的幽静美丽。 D“爱杀江南”与全文风格不和,使主旨弱化。(三)1.晴岚: 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咏江南的“咏”是赞美歌颂之意。 B“看沙鸥舞再三”从动态的角度表现江南美景的生动活泼。C“画船儿”两句突出了江南水乡的富庶祥和

35、。 D曲中大量运用数词是为了衬托江南景观的精巧柔美。(四)1.本曲描写的时节是 秋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接画檐”再现两岸房舍鳞次栉比。B“十里”体现了江南人家极其富裕。C.此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春色。D.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真切喜爱。天净沙秋思(一)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断肠人: 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思考秋天”。B“枯藤老树昏鸦”六字,起首就展现了一幅萧瑟的秋天景象,凝冻隽永。C“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D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秋思图。人和景都经过作者精心选择,最能表现“秋思”。(二)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 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 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