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思想的异同(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老子思想的异同(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孔子、老子思想的异同 院系年级: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2014 年 1 月 孔子、老子思想之异 老子思想主要体现在哲学上,其次才是政治思想方面、为人处世方面;而孔子的思想则完全是入世,“子不语,怪、力、乱、神”矣。讨论哲学方面没有意义,因为孔子没有这方面的言语留下。说到其它方面,当然应推孔子思想,因为他的思想体现了“仁爱”,而老子思想“独善其身”,他做得再好,也是他自己的事情,于他人于社会于国家于民族于人类,又有多少积极作用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孔子“诚意正心格物致知”的方法,其目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谁不想
2、民主昌盛的一个中国呢?老子与孔子哲学思想之比较 老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开拓者和创建者,是中国文化成熟时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所创立的宇宙本原学说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相对立,又互相渗透,互相补益,成为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两个主要理论学派,老子的哲学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烙印.老子的哲学是崇尚阴性的一面:玄牝,雌伏,虚空,柔弱,静笃,恬淡,无为,不争,抱朴,守拙,绝圣,弃智等等.在理解上, 如果只执此一端, 或仅以此为归宿, 就有走向消极的危险. 老子的宇宙本原论是中国哲学史上也是世界哲学史上最早的一次划时代的飞跃.老子从自然现象的变化探索宇宙本原,进而探索人类社会的演变.吸收了伯阳甫的阴
3、阳说思想,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广泛考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负阴抱阳的统一体,也就是古代人常说的混元气,混元气之中同样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阴阳两种势力的对立,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统一,产生出新的物质.”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从天文历法的推移,考察天体运行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运动规律,是天地运行的道路和秩序.有规律的道才使得阴阳二气均匀调和,主宰着宇宙万物不失其序地生长变化.可以为天地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曰道是整个宇宙万物的本源.坚持无神论,公然否定天神的存在,并且把主宰宇宙万物的道提高到哲学的层次,提出以道为范畴的宇宙本原的认识论和辩证思维的方法论,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向天神创造宇宙的神学公
4、开地下了挑战书.老子认为道是客观世界固有的东西,是宇宙的本体,又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也是对客观事物正确反映论述出来的道理.道既然是宇宙本体和普遍规律,动摇了天命观,就必定要落实到具体的政治行为和人生过程中去,因此便有了政治,人生和认识论上的意义. 老子哲学体系的道是宇宙的总根源,总规律,是最高存在的真理.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物质基础及其变化法则的统一,是物质规律性的统一体;道是宇宙存在的运动实体,也暗宇宙运行的道路和规律,是主客观的统一.老子把天地看作是物质运动的一定形态,是无限宇宙的一个有限的区域,而没有把天地看作是物质的同义语,天地尚不能长久,而况人乎.老子认识了矛盾的普遍性,
5、他认识了矛盾的对立和相辅相成的转化.老子五千言的道德经里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从总体上说老子哲学思想的性质是朴素唯物论自发辩证法.凡是在朴素唯物论自发辩证法基础上所有做到的他都做到了.他认识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但不曾看到事物矛盾的特殊性;认识了相反相成的矛盾对立转化,但不曾认识到矛盾转化的相对性和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特别是老子以天道推论人道,否定了人类社会矛盾的特殊性,贬低了人的创造性和斗争性,不曾看到根据事物矛盾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斗争方式,不曾看到根据事物矛盾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斗争方式,即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 ,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与孔子强烈关注伦理学中道德实践问题不同,老子思想覆盖了哲学的
6、各方面,且从本质上说两者是互补的. 孔子的哲学思想,是孔子关于人如何安身立命的一些思想.这些思想主要涉及到神人关系,天人关系,人人关系的处理. 一,敬鬼神而远之宗教人文化鬼神信仰 据论语记载:”子之所慎:齐,战,疾.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孔子对关于鬼神的祭祀很慎重,认为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献媚.在祭祀时,如果自己不能亲自参加,决不请别人代理.但孔子与传统宗教信仰不同,他反对对鬼神非理性的盲信.据论语述而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乱智迷信,过分媚神等行为,孔子是批评鄙弃的.论语八佾说:孔子”祭鬼如鬼在,祭神如神在.”孔子祭祀鬼神时,就好象
7、鬼神真的降临,真的存在一样.孔子对待鬼神,既不是将信仰与理性相互吞没,又不将二者相互隔离,而是以中和的智慧,将二者圆融到一体而保和太和.将信仰和理性统一,以理性来”过滤”,”纯化”信仰.将”神道”做了一番”洁净精微”的工作,将宗教大大地人文化了.不是外在地弃绝鬼神,否弃宗教,而是进行内在的转化,把宗教转化为人文,把神性寓于人事,这就是孔子处理人神关系的基本精神. 三,过仁者的生活道德生命的践履人之实践性是使人安身立命的价值世界,道德世界的最基本特征,离开人之行为,价值世界,道德世界是不存在的.因为价值世界,道德世界同时是人文世界,是人之当为所形成的世界.因此,道德世界的实现,道德生命的获得,就
8、是人的道德践履的问题. 孔子为人类所开辟的实现道德世界的方法,就是”仁”的道路. 其一,行仁的目的是成就个人的道德人格,仁道为己.论语宪问记:”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道德修养是为了成就,完成一种个人人格,称为 “君子”,或”仁者”,也就是说,”仁者”或”君子”表示的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人所追求的,能够实现人的道德价值的人格形态.因此,仁道即个人成德之道,仁学即个人成德之学,行仁就是为了成为”君子”,成为”仁者”,行仁即可当下从自己做起,在自己的身心上笃实地做工夫,”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而”归仁”. 其二,行仁道即担负起人的道德责任,仁即道德
9、担当.论语述而记:”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行仁道是要实现道德,道德本之于形上之天道,极为幽微深远,似乎对人遥不可及,人不可达至.但事实上绝不是这样,行仁道恰恰是我能决定的事,我要行仁道,仁就来了.但在现实中,善恶选择往往将人置于困境之中,使人面临道德抉择的痛苦.有时这种道德抉择的冲突甚至能使人面临生死抉择.而孔子毫不含糊地要求:”志士仁人,无求生而以害仁,有杀身而以成仁.”在善恶面前毫无疑问,在任何情况下,即使在生死面前,人都应优先选择义,选择道德,也即选择”仁”,不容任何的折衷和调和.因为道德是人的存在具有意义的唯一理由,是人之为人的唯一根据,舍此道德,保住此”生”,此”生”只
10、是一生物生命,只是与禽兽无别的一种”物”的存在而已,作为”人”的存在已经没有了. 其三,仁之践履入手处极为平实而普遍,那就是我们每人都有的”情”.论语学而记:”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研经室集论仁篇论证说:”此四句乃孔子语.而本立而道生一句,又古佚诗也.”孝”为对父母之情,”弟”为对兄长之情,而”孝弟”为仁之根本,因此,”仁”根本上是从”情”上说的.其四,”仁”又是”感通”,是由仁之情的自然感润,而将己,人贯通为一体.孔子向子贡讲”仁”,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行仁,先”求诸己”,要求人在尽己之心的同时,己立而立人,己达而达人.这种”推”
11、的精神,其实质乃是”感通”,是本之于人的道德的仁心,自然向外感通,由己而感通其他人,从而将己与人,内与外打通,融为一体. 由上可见,孔子的”仁道”乃是以成就道德人格为目的,是要成就一个道德的世界.它要求人们以无畏的大勇担当起道德责任,以实现自己的道德生命.讲求理性和情感的交融和谐,追求道德化和人文化,是孔子哲学的基本特征. 孔子、老子思想之同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他们在思想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1.要求统治者修身、克己,以天下为己任;2.反对严刑苛政,主张治国以民为本3.追求社会和谐,反对战争。儒道思想在历史上强烈地影响过中国人,在被否定的年代也仍然影响过中国人,可以肯定地说,儒道思想还将继续影响中国人。而孔子、老子这两位思想鼻祖则在岁月的洗礼中越发光芒显露。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