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完整版(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经济学完整版(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 绪论思考题:1概念解释:土地、土地利用经济、土地经济学、土地价值。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2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1. 供给的稀缺性2. 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3. 报酬递减的可能性4. 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功能:承载功能,生产功能,资源(非生物)功能,观赏功能3土地有哪些功能?说明土地的位置、质量和数量在不同生产部门中的意义和作用。(P7)土地的功能(一)承载功能(二)生产功能(三)资源(非生物)功能4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的关系和
2、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5简述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即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二 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概念与内涵一、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和早期表述 (P50)二、近代土地报酬规律内涵的扩展土地报酬变化三阶段分析一、生产要素配合原理和生产函数的概念和内涵二、应用生产函数对土地报酬运动物质数量关系的阶段分析三、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应用 (P55)一、我国土地集约经营的必然趋势二、我国实行土地集约经营的客观要求及其途径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思考题:1 概念解释: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肥
3、力、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土地肥力,实际上指的是土地的经济肥力。土地经济肥力是由土地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构成的综合体。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量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2简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人类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认识和实践发源于农业领域。 早在18世纪70年代,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杜尔阁首先提出了“报酬递减规律”的思想。 19世纪以前,西方经济学者对“报酬递减规律”的研究还主要局限在农业范围内,再
4、加上当时的实验手段和认识手段有限,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认识是比较片面的。19世纪初叶以后,其他领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全面认识这一规律提供了实验、数学、经济学方面的条件。及至上世纪中叶,一些科学家、数学家和经济学家已从五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 西尼尔(N.W.Senior)在1836年给这个规律的内涵添加了“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这一重要条件。 引入了“若干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作为报酬递减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J.B.Clark)在其1900年出版的财富的分配一书中把生产中的要素分为不变类和可变类,而可变类只是一种(这样便于分析问题)。
5、 研究报酬的领域从农业生产部门回到了农业生产单位。最先从农业生产单位来研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是配第和杜尔阁,后来的斯密、马尔萨斯都是从部门生产的角度来研究报酬或肥力递减规律的。到19世纪末,坎南(E.Cannan)挖掘出杜尔阁的报酬递减规律思想。克拉克和马歇尔(A.Marshall)引进生产函数后,才又把生产单位视作研究报酬变化的基点。 把报酬作为不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如单位面积产量),演变成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把“报酬递减规律”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般生产领域。现代西方经济学已把“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扩大到一切生产事业和消费活动的几乎无所不包的领域,而统称为“报酬(收益)递减规律”。 3试用图
6、示定量说明土地报酬变化阶段。P534 土地报酬有哪些形态? 实物形态=产出的实物量/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实物量 价值形态=产出物的价值(或产值)/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值量 价格形态=产出物的价值(或货币额)/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格(或货币额)5举例说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 土地合理配置的原则有哪些?地域分异原则 区位利用原则 生态系统平衡原则 系统综合原则城市土地利用有哪些特性?1)位置在城市土地利用中的特殊重要性 2)利用途径的多样性 3)面积城市土地利用具有较小的限制作用4)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更为显著5)改变土地用途,要付出巨大代价简述土地利用在城市中的经济地位和作用。1)
7、 土地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的运行空间2) 城市是工业、商业、科教文化事业等的中心。3) 城市土地是居民生活的基本空间4) 城市承接及转运功能的发挥,使其土地利用具体功能的体现。5) 土地是城市生态经济的基础。绘图说明在城市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选择原理。城市中不同行业支付地租能力曲线:城市各业用地合理布局范围: 一个企业主为建设自己企业愿意支付地租的高低取决于他因占有这个有利位置土地能增加多少收益。对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的地块,愿意或能够支付的地租数额是不一样的。可用支付地租能力曲线图表明城市不同单位在距离中心远近不同的地点支付地租的能力。零售业为了占有市中心位置,可以支付很高地租,但一离开市中
8、心位置,它的支付地租能力就急剧下降。而独立住宅根本不要求在市中心,它的最佳位置在郊区,但又离市中心不太远,为争夺此区位,富裕户愿意付出相对较高的地租。综合表现各行各业、各种居民区的竞争能力在全市各个距离带内消长变化情况,从而可确定他们各自的合理分布圈层。简述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主要模型。1) 圈层布局模型:越是接近市中心的地块,级差地租也越高, 只有那些出得起最高地租的企业主, 才能把他的企业配置在市中心。而那些出不起高额地租的企业就不得不到离开市中心较远的外围圈层去找自己适宜的位置。2) 三维布局设想:这是对圈层布局设想的一个重要补充。当考虑到城市范围由于受到交通条件、地形条件、水陆交通分布状
9、况以及一些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限制而不可能太大时,城市土地立体利用就成为必然趋向。城市内部各地的交通方便程度、营业额的大小不但会随着它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而变化,也会随着其距地面的高低而变化。3) 扇形布局设想:当考虑到城市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干线多是由市中心向四周辐射,而且各功能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吸引与排斥的关系时,就会发现城市的功能区不可能按同心圆成圈层分布,而是按扇形发射分布的。是在圈层布局设想基础上,考虑到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功能区的性质而作出的更为科学的城市布局设想。为什么扩大土地规模会产生规模经济?1、 首先,是单个生产设备的不可分性,使得大规模生产能够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10、2、 各生产要素间相互联系的不可分性。包括:(1)大规模生产有利于进行分工协作;(2)大规模生产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比例;(3)大规模生产为充分利用产品生产的互补性创造条件3、 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平均交易成本。4、 大规模企业,可以在市场信息收集、监督合同执行等方面,节约平均交易费用5、 大规模企业,由于大量运输,也可节约平均运费。 产生集聚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规模扩大中大数规则的作用二)劳动力供给的互补性和生产的互补性三)企业间交通、通讯费用的节约四)消费的多样性五)公共产品的存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有哪些?家庭经营型:种植业专业户 家庭农场 农户联合经营 集体经营型:村办集体
11、农场 厂办农业车间 社区性土地股份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型规模服务型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是什么?我国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重点是在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通过农户之间的土地转包,实现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和集中。 为什么在城市房地产开发中要进行土地规模利用房地产具有区位上的固定性和差异性,一旦建成无法移动,必然要与一定的城市基本建设相结合而成为房地产开发区存在的外部性。房地产开发区还存在的外部不经济,则是由于房地产开发土地规模过小,或城市土地分区规划不当造成居民小区建筑拥挤,环境污染,影响住宅的采光、日照和能见度不足,以及噪音等外部不经济的“内部化”,造成开发
12、区房地产贬值和整个小区价值档次下降。因此,加快旧城区改造,实行土地置换,修订城市土地利用分区规划,是化解外部不经济的措施。 土地产权制度 1概念解释土地制度:广义的土地制度泛指与土地所有、使用、管理及利用技术等有关的一切制度;狭义的土地制度是指土所有、使用、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法权制度。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制度规定。它是整个土地财产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它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利。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制度规定,是土地财产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土地所有权
13、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这种权利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土地租赁权:是指土地“承租人占有租赁物而为使用收益之权能”。土地抵押权:是以土地为标的物的担保权。地役权:是在土地所有权上设定的一种他项权利。地上权:是指以支付租金为代价,在他人土地上设定建筑房屋、种植竹木等项权利。地上权是一种用益物权。土地发展权:是发展土地的权利,是一种可与土地所有权分离而单独处分的财产权。2简述土地制度的构成和特点。(说明:广泛的土地制度泛指与土地所有、使用、管理及利用技术等有关的一切制度;狭义的土地制度是指土地所有、使用、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法权制度。
14、我们这里研究的是狭义土地制度即土地财产制度)构成: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特点:地位的基础性,国度的差异性,构成的复杂性。3简述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的关系。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土地使用制;土地使用制不仅是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而且也是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和手段。4建立土地国家管理制度有何必要性?土地具有特殊地重要性;土地供给稀缺性;土地利用的社会性。5简述土地国家管理的内容、目的、任务和手段。内容: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目的:保护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调整土地关系,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必要的限制;手段:立法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6简述土地产权及其权能构成。
15、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上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权能构成:自物权:土地所有权用益物权: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土地发展权、土地使用权(广义)担保物权:土地抵押权债权:土地使用权(狭义)、土地租赁权他物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物权=自物权+他物权土地使用制度 1简述中国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基本特征及弊端。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是指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之前的那种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行政划拨;无偿无限期使用;禁止土地使用权转让。 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弊端 1.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与合理配置 2.不利于企业
16、转换经营机制与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建立 3.不利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4.降低了政府管理效率,极易滋生腐败,造成国有土地资产的大量流失2试述中国现行土地使用制的形成。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20多年来经历了以下历程 1.征收土地使用费(税) 2.开展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试点 3. 制定地方性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法规 4. 修改宪法和土地管理法 5. 制定全国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法规,全面开放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市场 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完善 (一)在新的城市土地使用制中,行政划拨方式是否还需要保留 (二)对土地使用权各种出让方式的适用范围应做出明确的限定 (三)土地租赁市场如何进一步发育 (四)
17、原划拨用地,如何逐步纳入新的土地使用制中来?3简述我国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基本内容。1.土地使用权出让 2.土地使用权转让 3.土地使用权出租4.土地使用权抵押5.土地使用权终止 4试分析不同土地资产处置方式的利弊。参考(p218220)土地市场 1概念解释:土地市场、土地供给、土地需求、土地市场管理。土地市场的指土地产权流动中所发生的土地供求双方关系以及整个产权交易领域。土地供给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土地市场上,某类用途土地在某一价格下可供出售或出租的数量,这是一种有效供给。土地需求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土地市场,某类用途土地在某一价格下被购买或租出的数量。土地市场管理是政府运用经济
18、、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影响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在宏观上对土地市场进行调控与管理,以促进土地市场正常运行,更有效地配置土地资源2简述土地市场的组成要素及特点。土地市场的主体是土地供求双方,即土地买卖双方或租让、受让双方,土地市场交易的客体并非土地本身,而是土地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等一系列的权能。1.地域性 2.竞争不充分性 3.供给滞后性4.供给弹性较小 5.低效率性 6.政府管制较严3土地市场有哪些主要功能?你认为建立土地市场有哪些基本条件。主要功能:1.优化土地资源配置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3.健全市场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土地市场的运行条件 1.市场经济环境 2.土
19、地产权明晰 3.金融市场的外部支持4.相应的外部法规条件 5.良好的市场中介机构运作4简述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土地市场模式 1、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全市场模式和以土地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竞争模式。2、完全市场模式以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为代表;市场竞争模式则以英国和英联邦国家或地区为代表。 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 土地市场是依靠以价格形成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决定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 5决定土地经济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影响土地经济供给量的因素主要有:土地价格、税收等政府政策、土地利用计划和
20、规划、土地开发成本及机会成本、建筑技术水平等。土地需求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地价格、消费者或投资者的货币收入和融资能力、土地投机、人口因素和家庭因素、消费者或投资者偏好、对未来的预期等。6谈一谈你对我国土地市场的认识和看法(土地市场的发展、土地市场体系、农村和城市土地市场的现状、土地市场管理、土地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中国土地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1明国时期的土地市场的形成。民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土地市场格局。220世纪50年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实行由计划决定(投资决定)的行政划拨、无偿、无限期使用制度。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使用。否认市场对土
21、地资源配置的根本性作用。320世纪80年代逐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所有制形式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1978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市场的发育。土地市场的不断发育完善。(一)中国建立土地市场的必要性 1.土地市场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 2.土地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3.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客观需要中国土地市场体系的特点1中国土地市场是政府驱动型市场 2目前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在土地市场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3中国城市土地市场是垄断竞争型市场 4在企业改制中实行土地政策性入市土地市场的构成 中国城市国有土地使用
22、权市场按交易梯次划分,分为出让(一级)市场和转让(二级)市场;中国农村土地市场,按市场流转的客体(土地利用方向)划分,分为农地(耕地)使用权市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和土地产权股份制市场等。 中国农村土地市场 中国农村土地市场除农户土地的转包流转之外,目前主要的形式有:四荒地拍卖(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拍卖四荒地,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农村土地股份化广东南海市对全市的农村集体土地及其集体资产作价入股,以股份的形式配置给全市的农民。目前中国农村除了公开合法的土地市场之外,还存在非法(隐性)土地市场。主要表现为集体或农民个人为追求比较利益而将土地非法进入城市非农建设用地市场。 中国土地市
23、场管理 土地市场管理的原则 1.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上坚持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原则 2.在与其他市场的关系上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3.在土地市场管理手段上坚持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的原则中国土地市场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完善中介机制土地市场管理的手段 在中国土地市场的发展中,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土地市场的正常发展,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效率逐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逐步优化。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管理基本上是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三种手段。 一)法律手段 土地登记制度、闲置回收制度、耕地占用补偿制度等都是政府应用法律法规来调节土地市场运行的基本的手段。 二
24、)经济手段 1税收措施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税收措施,通过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殖税、耕地占用税等来调控土地市场。2金融措施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利率等水平的调节可以影响土地需求水平,从而改善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避免土地市场大的波动三)行政手段 1.制定全国土地利用计划 2.规定限制供地和禁止供地的范围 3.建立土地有形市场 4.建立交易许可制度和交易预报制度 5.建立土地储备制度 6.建立地价等市场信息公开查询制度 八 地租理论 地租的概念、性质与形式 一、地租的概念和内涵二、地租的形式、种类 西方古典地租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派早期的地租理论二、李嘉图的差额地租理论三、屠能的地租理论 马
25、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一、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二、绝对地租 我国的社会主义地租 一、社会主义地租的形成条件、性质与特点二、社会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及其分配三、社会主义地租的经济意义思考题:1概念解释: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城市地租。广义地租是使用生产要素所得的超额利润。土地经济学一般所称的地租大多指狭义地租,是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将其使用权让渡给人利用所获取的报酬,其实质只是凭借土地所有者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向土地使用者索取报偿。级差地租是指租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是指农业工人因利用肥沃程度高和位置较好的土地所创造的超额
26、利润而转化的地租。级差地租:是指对同一地块上的连续增加投资,使各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 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建筑地段地租是指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业资本家为获得建造各种建筑物所需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建筑地段地租同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2简述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威廉.配第(W.Petty)首先提出了地租是土地肥力及区位等因素所决定的剩余安德逊认为并非地租决定土地产品价格,而是土地产品的价格决定地租李嘉图其地租理论几乎完全考虑的是农业地租。李嘉图阐述了因土地肥力不同以及
27、耕作集约度不同导致的级差地租.屠能主张地租是区位而非肥沃度的函数,而级差地租是源自运输成本。屠能认为土地利用形态是由以城市为中心的几个同心圆所构成,即所谓的屠能圈。各地区土地利用形态是由其距离市中心的远近所决定,因为距离市场的远近,将影响其运输成本,进而影响土地利用与地租.3简述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在学习和研究地租理论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区别?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即土地等级的差别)成为级差地租形成的自然条件或自然基础。而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上的垄断,才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级差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它不过是经由农业资本家手中转到土地所有者手中。
28、级差地租按其形成的基础不同,可分为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两种形式。马克思认为由于土地被地主所占有和垄断,凡租用土地不论好坏都须缴地租,以作为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但是绝对地租与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率无关,它可以发生在边际土地上,也就是地主可以向使用其边际土地的使用者索取地租垄断地租的形成,除了土地所有权垄断这个前提外,还因某些土地具有的特殊的自然条件4分析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的关系。级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虽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二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向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在两者的关系上,级差地租要以级差地租I为前提和基础。从历史上看,级差
29、地租I的产生先于级差地租。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相适应的地租形式是级差地租I。随着农业资本越来越集中,集约化经营方式普遍发展起来,形成级差地租。 从一定时期的运动看,级差地租I也是级差地租的出发点。在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并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仍然由劣等地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 5试说明为什么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P332)6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和原因是什么?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农业生产技术装备落后于工业,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在生产价格以上按其价值与平均利润之间形成一个差额,正是这个差额形成了绝对地租。所以,绝对地租的来源就
30、是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7试分析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在我国,级差地租是最主要的社会主义地租形式。(1)农村集体土地的级差地租及其分配(2)城市国有土地的级差地租及其分配社会主义级差地租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被各个单位或个人独立经营使用产生垄断与土地的差异结合在一起时产生的。反映的是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条件下,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之间对超额利润的分配关系,它表现为地区之间和单位之间经济收益的某些差别。社会主义绝对地租,是我国现阶段商品经济发展中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下,由于国家和集体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及土地所有权与使用
31、权的分离,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之一。绝对地租不同于级差地租的特点,在于它是劣等地所需交纳的最低限度的地租,这些用地一般不可能提供超额利润,而只能是其所获平均利润或工资的扣除。绝对地租同样广泛的存在于我国农村和城市用地。8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如何分配?从原则上,社会主义级差地租主要应归土地所有者所有。具体分配时,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条件下,级差地租I主要应归土地所有者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级差地租主要由土地经营者所得,在集体土地由承包农户经营的条件下,主要应由承包农户所得。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形成中国家都给予了一定投资进行建设,应把级差地租I和一部分归于国家。在土地国有制条件下,国家是土地所有者,
32、级差地租I应归国家所有。而级差地租,在租期内主要归土地使用者企业或个人所有。在级差地租的形成中,国家进行了投资和建设,因而国家也应得一部分。9简述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特点及其来源。特点:一是土地位置对级差地租的决定性影响;二是土地所有者对租量的变化具有很大的被动性;三是垄断地租在许多情况下占有优势来源:大都是来源于社会总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即由m分解的企业利润和地租(含城市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服务业用地的地租),只有住宅用地的地租是工资的部分扣除10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租范畴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地租范畴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其次,地租是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经济杠杆再次,地租是制定
33、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最后,地租为制定土地价格、进行征地补偿等提供了基础地价理论 1概念解释:土地资本、土地价格、土地价格评估、城镇基准地价、农地基准地价、标定地价、交易地价、土地使用权价格、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租赁价格、地役权价格。土地资本:固定在土地中的劳动成为土地资本,属于固定资本范畴土地价格,可解释为购买土地所有权的价格。它指的是出让土地所有权所应取得的补偿,或取得土地所有权所应支付的代价土地价格评估,是指专业人员按照一定的土地评估目的,遵循科学的土地估价原则、程序与方法,对土地市场价格的测定。城镇土地基准地价是指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的土地或土地条件相当的地域,按照
34、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时点上法定最高年期物权性质的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农地基准地价是指在农村范围内,以县域为单位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的土地(主要是指耕地),或者土地条件相当的地域,按照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同权利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时点的平均价格。标定地价是政府根据管理需要,评估的具体宗地在公开市场和正常经营管理条件下某一期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交易地价是指土地买卖双方按市场交易规则,在土地市场中实际成交的价格。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是指国家将一定年期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的一切代价(包括货币和实物)。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因出让方式不同,又分为拍
35、卖地价、招标地价和协议地价三种。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是指土地使用者之间依市场规则转移土地使用权,受让者向转让者支付的代价。转让价格是一种正常的市场价格。租赁价格是土地使用权人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租给他人而获得的报酬。地役价格是土地使用者为获得在他人土地上通行或通过等权利而支付的代价。2试述土地价格的形成理论。马克思主义土地价值与土地价格原理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地租和地价理论,认为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 (1)自然状态的土地虽然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并存在价格。 (2)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地租的资本化。(3)土地租金是出租土地的资本
36、化收入西方现代地价理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是现代地价理论的创始人。他在边际效用价格理论基础上,应用古典学派的供应成本模型分析地租地价,认为供给与需求同时对价格发生作用,完善的市场机制使价值、价格与成本达到均衡,构建了市场均衡价格理论。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认为,土地的自然供给是无弹性的,而土地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土地的价格由土地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决定。由于土地供给无弹性,因此,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弗冯维塞尔(F.V.Wieser)认为,当人们把资本运用于土地上面的时候,当人们把土地和资本拿来互相比较、互相交换的时候,地租资
37、本化的标准就被发现了。“是土地和资本开始按照它们所生产的租金数额来互相交换,于是人们就用资本的价值来表示土地的价值。”“正像资本只有按同一利率来计算的时候才能够正确地互相比较一样,土地和资本也同样地只有采取资本的利率来估价土地的时候才能够正确地加以比较。” 伊利认为,土地所能带来的收益是确定其价值的基础。“把预期的土地年收益系列资本化而成为一笔价值基金,这在经济学上就称为土地的资本价值,在流行辞汇中则称为土地的售价。”由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土地与一般商品同样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因此土地必有价格,而且西方经济学对土地价格的理论分析大多是以市场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其具有代表性的土地价格理论
38、是土地收益理论、土地供求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 3土地价格有何特点?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特点:1、土地价格是土地的权益价格 2、土地价格不是土地成本的货币表现 3、土地价格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决定,而土地需求影响更大。 4、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 5、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因素:(一)一般因素 经济发展状况,财税体制,相关政策,城市规划,城镇化速度,土地资源禀赋,土地产权状况(二)区域因素 区段位置,基础设施条件,规划限制,环境质量(三)个别因素 个别因素是指宗地本身的条件和特征对宗地地价的影响,如宗地面积、位置、形状、临街宽度,宗地开发程度,土地利用状况及规划条件,土壤肥力和地质条件
39、等。4说明土地价格变动的趋势及规律性。(一)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二)土地价格变动呈现周期性特征(三)土地价格变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5简述土地价格评估的目的和原则。目的:1、有助于土地交易的顺利进行 2、有助于企业投则决策 3、有助于土地市场的完善 4、有助于土地市场管理原则:1、公平原则 2、最有效利用原则3、替代原则4、预期收益原则5、供需原则6简述中国土地价格体系和土地价格管理制度。土地价格体系因土地交易的方式和条件的不同及土地管理的需要,土地价格表现为多种形式。多种土地价格形式构成了土地价格体系。地价体系中的每一种几个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国地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40、价格形式:基准地价、标定地价、交易地价及其他价格形式。中国的土地价格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土地估价制度2.建立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3.建立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定期公布制度4.建立地价监测体系5.建立土地供应计划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6.建立土地交易最低限价制度7.建立土地增值税制度土地金融土地金融: 土地金融就是以土地为媒介而进行的货币与资金的融通活动。它是通过各种信用方式、方法及工具,有效地组织和调剂土地领域中货币资金的活动。 市地金融:市地取得资金融通:用于市地的购买与租赁。市地开发资金融通:用于对市地的开发、整理和改造等市地经营资金融通:用于商品房建设、项目建造、工
41、厂建设等市地的企业或消费资金融通:以市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取得企业经营或个人消费所需的资金农地金融:农地取得资金融通:用于农地的购买与租赁农地改良资金融通:用于土地开垦、灌溉、排水或土壤改良农地经营资金融通:用于购买牲畜、农具、肥料等农地经营扩展资金融道:凭借农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取得从事其他事业所需的资金2简述土地金融的特点。土地金融有何作用?答案提示:土地金融的特点:1、土地金融具有自偿性2. 土地金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3. 土地金融具有较强的政策性4. 土地金融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土地金融的作用:3试分析中国现行土地金融制度的特点及发展前景。答案提示:对于农地金融而言,目前主要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
42、信用合作社作为农地资金及其他金融服务的提供者。 就市地金融来说,参与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参与方式主要是介入土地开发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存在的问题:1业务面窄,动作欠规范2资金渠道不畅、业 务拓展滞后3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的混淆发展前景:参考课本P402404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土地金融各有何特点?答案提示:(土地金融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府有关土地金融机构体系、土地金融法令条例以及土地金融流通办法规定的总称,亦称土地抵押信贷制度。)土地金融制度始于德国,以后传及丹麦、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家。如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土地金融制度。发达国家:美国专业土地
43、金融机构的上层组织是“联邦土地银行”,基层组织为“土地银行合作社”。 日本专业的土地金融机构是国有土地银行。德国专业的土地抵押信用机构是民间的土地信用合作社,创始于18世纪下半期,至今已有200多年。德国土地金融制度后来传入东欧、北欧、意大利以及世界各国,成为世界土地金融业的典范。中国:对于农地金融而言,目前主要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地资金及其他金融服务的提供者。 就市地金融来说,参与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参与方式主要是介入土地开发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土地税收税收:税收是国家或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
44、一种形式。税制:税收制度可以从税收结构和税收法律制度两个方面来理解。从税收结构分析,税收制度是指一国各种税收及其要素的构成体系。从法的角度来看,税收制度是一国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以法律规范形式出现的制度体系,也称为“税收法律制度”,它是政府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范。 土地税收:土地税收是国家以土地为征税对象,凭借其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从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手中无偿地、强制地、固定地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土地税收是以土地或土地改良物的财产价值或财产收益或自然增值为征收对象。耕地占用税: 耕地占用税是国家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45、。农业税:农业税是国家向一切从事农林渔牧生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国家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 对拥有城镇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 以其实际占有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按照规定的税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契税: 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税是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产权并取得增势收益的单位和个人增收的一种税。差响: 2土地税收有何特点?土地税收和地租有何不同?答案提示:特点:1.土地税收是国家税收中最悠久的税种2. 土地税收以土地制度为基础3.
46、 土地税税源稳定4. 土地税收在特定情况下可能转嫁土地税收和地租的区别:1. 二者产生的前提不同 2. 二者赖以存在的基础不同 3. 二者的分配层次不同 3土地税收有哪些类型?答案提示:(一)财产税式的土地税(从量式土地税和从价式土地税。而在现代税收中,土地财产税分为一是土地取得税,包括土地遗产税、土地赠与税、土地登记税(契税)等;二是土地保有税,包括地价税、房产税、房地产税和土地增值税等;三是土地流转税,针对土地流转的所得而课税,其实质是对土地财产价值的实现而课 税。 )(二)所得税式的土地税 (1.按总收益征税 2.按纯收益征税 3.按估定收益征税 4.按租赁价格征税 )4简述土地税收的功能。答案提示:(一)防止地价上涨过快,抑制土地投机 (二)引导土地利用方向,促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