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复习要点(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复习要点(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复习要点第一、二章:1、配电网自动化系统(DAS)内容包括 配电网数据采集和监控(DSCADA)、 需求侧管理(DSM)、 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几个部分。2、需求侧管理DSM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负荷控制与管理LCM和远方抄表与计费自动化AMR。3、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是设备管理FM、用户信息系统GIS以及停电管理系统OMS的总称。4、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和配电网高级应用系统一起构成 配电网管理系统(DMS)。5、馈线监控终端包括 配电开关监控终端FTU和公用及用户配电站监控终端DTU。6、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有3个基本功能:安全监视功能_、控制功能 、保
2、护功能。7、常见的配电网络接线模式分为放射式接线、网格式接线及环形接线。8、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额定值宜采用1A 或5A。9、配电变压器通常是指电压为35kV及以下 ,容量为2500kVA以下、直接向终端用户供电的电力变压器。10、熔断器熔断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3个阶段:弧前阶段、燃弧初期阶段和燃弧阶段。11、熔断器按灭弧性能可分为限流式和非限流式两大类。12、常见的开闭所接线方式有单母线接线、 单母线分段接线和双母线接线 3种。13、配电站常用的接线方式有单母线接线和单母线分段接线。14、箱式变压器是一种将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按照一定的结构和接线方式组合起来的一种预装式配电装置。15、中性点不接
3、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的两相对地电压升高至线电压。16、小电流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等 。17、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P9)18、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意义(P4)19、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难点(P8)20、配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补偿接地电流的原理:消弧线圈是一个具有铁芯的可调电缆线圈,它接于变压器的中性点和大地之间。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形成一个与接地电流的大小接近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对接地电流起补偿作用,使接地点电流减小或接近于零,从而消除了接地点的电弧及由它所产生的危害。21、配电网的一次设备有:配电变压器、断
4、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熔断器等。第三章1、比特率、波特率,比特率与波特率的区别(P32)2、数据通信方式: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和半双工通信(P35)3、数据通信的差错控制方式:循环传送检错、前向纠错、自动要求重传、信息反馈、混合纠错。(P36)4、配电网通信中常用的校验码:奇偶校验、水平一致校验、水平垂直一致校验、和校验、循环冗余校验。(P37)5、循环冗余校验码的计算(P39)6、RS-232引脚2、3、5、7、8的定义和功能(P41)7、RS-232对数据“1”、“0”的传输电平的规定(P42)8、RS-45采用平衡差分电路来抑制噪音的原理(P42)9、载波通信高频通道的组成及高频阻波器
5、的作用(P45)10、名词术语:DMS:配电管理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FTU:馈线终端单元;TTU:变压器监测终端;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FA:馈线自动化;GIS:地理信息系统;CIM:公共信息模型;11、CAN总线采用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技术(P45)12、目前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光纤通信技术主要有:光纤同步数据体系SDH、光纤以太网、串行异步光纤环网、无源光网络。13、解析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的数据帧结构(帧头,帧长度,校验,帧尾)(P59)14、解析IEC60870-5-104规约的帧结构(帧头,帧长度,校验,帧尾)(P69)15、配电网常用的通信方式:RS-232、RS
6、485、CAN总线、电力载波、光纤通信、ZigBee无线传感网络、GPRS等。16、数据通信中的串行传输方式和并行传输方式(P33)17、数据同步传输中的位同步,字符同步和帧同步的含义(P34)第四章1、馈线监控终端具有遥测、遥信、遥控、对时、事件顺序记录等功能。馈线终端单元包括交流量采样回路、数字量输入回路、数字量输出回路、通信接口、人机界面、CPU等组成。2、交流采样的电压分辨率计算 3、馈线终端单元的采集回路的防抖措施:硬件上可以增加低通滤波器回路;软件上应采用变位记录并延时确认的方式避免触电抖动造成的遥信误报。4、馈线终端单元检测相间短路的整定值确定的原则:1.相电流的整定值一般大于线
7、路的最大负荷电流值;2.零序电流的整定值要躲过系统正常运行时的不平衡电流值。5、区分线路合闸送电和馈电短路电流故障的方法:可以借鉴变压器保护常用的二次谐波制动原理。涌流波形的二次谐波的含量一般大于基波的15%,通过检测二次谐波含量的大小,可以有效的区分线路合闸送电和馈线短路故障。6、模拟量采样中异步采样和同步采样的区别:异步采样也称定时采样,采样周期Ts保持不变。同步采样Ts不再恒定,采样频率fs跟踪系统基波频率f1,即fs/f1不变。7、衡量交流采样算法优缺点的主要指标有计算精度、响应时间和计算量。8、数字滤波器与模拟滤波器比较优点是滤波精度高、灵活性、稳定性、分时复用性开关量输入隔离的方法
8、有光电隔离、继电器隔离。第六章1、重合器+分段器方法的故障隔离过程分析(包括电压-时间型和过电流脉冲计数型)。2、重合器电压-时间型、过电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的工作特性。(第一套功能,第二套功能)。3、重合器+分段器(电压-时间)的时间整定方法。4、基于基网结构矩阵的故障定位算法(P142)5、基于基形结构矩阵的故障定位算法(P146)第八章1、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设计的原则是:标准性、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扩展性、先进性。2、主站硬件配置采用分布式结构,由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安全防护设备、时间同步装置等构成。3、历史数据库服务器完成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记录等功能。4、主站
9、系统软件功能部署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记录、控制欲操作、网络拓扑着色、全息历史/事故反演、信息分区与分流、系统时钟与对时、打印。5、配电网GIS及其作用:配电网GIS是将配电网络、用户信息及地理信息、配电网实时信息进行有机集成,并运用于整个配电网络的生产和管理过程的系统。6、配电网GIS可进行潮流计算为负荷转移分析、线路扩容分析和配电网规划等提供依据。7、SCAD/DA与GIS这两种系统一体化方案和集成化方案的优缺点:一体化后界面风格一样,共用一个数据库,实时性比较好。采用集成的方案,两套系统相对独立,提高了工程造价,也增加了以后的维护工作量。8、信息交互是基于消息传输机制,实现实时信息、准实时信息和非实时信息的交换,支持多系统间的业务流转和功能集成,完成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和其他相关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