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共19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278246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0-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共1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00-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共1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0-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共1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0-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共19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00-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以奖励其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及研究。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威廉C坎贝尔)和日本的Satoshi mura(大村智)获奖。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奖,另外二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新疗法而共同获得该奖。2014年,美国科学家John OKeefe(约翰-欧基夫),挪威科学家May Britt Moser(梅-布莱特)和挪威科学家Edvand Moser(

2、爱德华-莫索尔),获得了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奖励他们在“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方面所做的贡献。2013年,美国、德国3位科学家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和Thomas C. Sdhof因“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而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12年,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iPS: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巴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他们发

3、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2010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他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因此又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约有10%的夫妇有生育问题,而体外受精技术可以帮助其中绝大多数夫妇实现有自己后代的梦想。至今,全球已有400多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其中许多人以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后代。2009年,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发现解决了一个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的,同时还能受到保护不至于发生降解。2008年,德国科学

4、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豪森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则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他们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深入研究单个基因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并提供相关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成为可能。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方法。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

5、歇尔和罗宾沃伦。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2001年,美国科学家勒兰德-哈特韦尔(Leland Hartwell)、英国

6、科学家保罗-诺斯(Paul Nurse)与他的同事蒂莫希-亨特(Timothy Hunt)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以表彰三位科学家在有关控制细胞循环的研究中做出的重要发现。这一发现找出了细胞循环控制出现缺陷时可能导致的染色体改变以及可能最终导致癌细胞的生成,因此这在研究癌症治疗方面开创了新的方向。200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77岁的瑞典人阿尔维德-卡尔森、75岁的美国人保罗-格林加德和71岁的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以表彰他们三人在人类“神经系统信号传送”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揭晓!获奖者为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

7、oshinori Ohsumi),以奖励他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大隅良典,1945年2月9日出生于日本福冈,日本细胞生物学家,专攻细胞自噬作用。细胞自噬这是细胞组分降解与再利用的基本过程,细胞能够消灭自身内部物质,方式是将其包裹进一个膜结构中,从而形成小型囊体并被输运至被称作“溶酶体”的回收机构进行分解。大隅良典利用面包酵母找到了与自噬作用有关的关键基因。随后他开始致力于阐明酵母菌体内自噬作用的背后机制,并发现与之相似的复杂过程也同样存在于我们人类的细胞内。大隅良典的研究更新了我们关于细胞物质循环的旧有观点,他的研究开启了理解自噬作用在许多生理过程中关键作用的崭新道路,如生物体对于饥饿

8、的适应或者机体对于感染的反应。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自噬作用机制在一些类型的疾病,如癌症和神经疾病等病症中也发挥了作用。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威廉C坎贝尔)和日本的Satoshi mura(大村智)获奖。其中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一半由威廉C坎贝尔和大村智二人分享,他们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新疗法而共同获得该奖。威廉C坎贝尔和大村智:为其在治疗盘尾丝虫症和淋巴丝虫病(象皮病)方面作出的贡献。屠呦呦:为其对治疗疟疾所做的贡献。威廉C坎贝尔

9、生于1930年,1952年本科毕业于都柏林圣三一学院,1957年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取得博士学位。从1957年到1990年,他在默克医疗研究所任职,1984年起担任默克医疗研究所研发部高级科学家兼主任。目前,他是新泽西州德鲁大学的荣誉退休研究员。大村智是日本公民,1935年生于日本,1968年取得东京大学药学博士学位,1970年取得东京理科学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75年到2007年,他任教于日本北里大学,现已从北里大学荣誉退休。屠呦呦是中国公民,1930年生于中国,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1965年起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化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现任

10、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她于2011年获得了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诺贝尔委员会称,屠呦呦,威廉C坎贝尔以及大村智三位获奖者发展了一些疗法,这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威廉C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一种名为Avermectin(阿维菌素)的新型药物,其是一种衍生物,可以降低河盲症(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同时也可以高效抵御其它寄生虫病;而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则发现了Artemisinin(青蒿素),这种药物可以明显降低疟疾病人的死亡率。上述两种研究发现都为人类抵御严重的寄生虫病带来了极大希望,为成千上百万人抵御寄

11、生虫病及改善机体健康带来帮助。研究者大村智是日本的一位微生物学家,主要致力于分离天然产物,他对一种生活在土壤中名为链霉菌属进行了重点研究,这种链霉菌可以产生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制剂(包括1952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赛尔曼A瓦克斯曼(Selman Waksman,1888-1973)发现的链霉素),大村智利用大规模空的培养和特性分析,从土壤样本中成功分离除了一种新型的链霉菌,并且在实验室实现了这种链霉菌的成功培养。研究者威廉C坎贝尔是一位在美国工作的致力于寄生虫研究的科学家,其获得了大村智的链霉菌培养基,并且放大了这种链霉菌的效力;威廉C坎贝尔指出,一种来自链霉菌培养基中的特殊组分可以有效抵御家

12、养和农场动物身上的寄生虫感染,研究者将这种生物活性制剂进行了提纯,并且命名为阿维菌素,对其进行一定的化学修饰就可以变成一种名为伊维菌素(Ivermectin)的高效化合物了,伊维菌素(Ivermectin)在人类和动物试验中均可以高效杀灭大量寄生虫,总的来讲,科学家大村智和威廉C坎贝尔的研究成果为开发高效抵御寄生虫疾病的新型药物带来的希望。传统治疗疟疾的药物为氯喹和奎宁,但治疗效率越来越低,截至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努力根除疟疾的想法失败了,随后疟疾感染不断增加,就在此时,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转向寻找传统中药来开发抵御疟疾感染的新型疗法;通过对大量中草药进行大规模筛选以及在疟疾感染的动物身上进行

13、试验,一种从植物青蒿中提取的物质表现出了巨大潜力,然而所得到的结果在一致性上却出现了问题。为此屠呦呦重新查阅古代资料并且修改了方法,最终发现了一种提取青蒿素(青蒿提取物)的新方法,她首次发现了这种名为青蒿素的化合物,实验证明青蒿素可有效抵御寄生虫感染,在感染动物和人类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4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为:美国科学家John OKeefe(约翰-欧基夫),挪威科学家May Britt Moser(梅-布莱特);以及挪威科学家Edvand Moser(爱德华-莫索尔),以奖励他们在“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方面所做的贡献。约翰奥基夫(J

14、ohn OKeefe)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爱德华莫泽(Edvard I. Moser)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我们如何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为何当我们在下次重复同样的路线时能够迅速查找到这些信息,我们在大脑中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存储的?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们发现了大脑内的定位系统,一种大脑中内置的“GPS”,它让我们能够在空间中行实现定位,揭示了高等认知能力的细胞层面机制。1971年,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发现了构成这一体系的第一个组成部分。他在大脑一个名叫“海马体”的区域发现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当实验小鼠在房间内的某一特定位置时其中一部分

15、这样的细胞总是显示激活状态。而当小鼠在房间内的其他位置时,另外一些细胞则显示激活状态。奥基夫认为这些是“位置细胞”,它们构成了小鼠对所在房间的地图。 30多年后,在2005年,May-Britt Moser和Edvard Moser夫妇发现大脑定位机制的另外一项关键组成部分。他们识别出另外一种神经细胞,他们将其称之为“网格细胞”,这些细胞产生一种坐标体系,从而让精确定位与路径搜寻成为可能。他们随后进行的研究揭示了位置细胞以及网格细胞是如何让定位与导航成为可能的。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解开细胞如何组织其运输系统之谜的科学家。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了细胞如

16、何组织自身运输系统的奥秘。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在生产并输出分子,例如胰岛素被细胞制造和并释放到血液中,被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从一个神经细胞发送到另一个神经细胞。这些分子被包裹在小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这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发现分子的原理指导着如何在细胞内把分子于正确的时间运送到正确的地点。据介绍,膜融合的发现表明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可以在细胞内和细胞间进行传递,细胞可以用这一过程来阻止它们的活动并且避免混乱。这一突破性发现解释了为什么胰岛素释入血液时会有变化、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达,以及病毒感染细胞的方式。三位获奖的科学家分别是:James E. Rothman: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系主任、纪念F

17、ergus F. Wallace生物医学教授。他曾获得多种荣誉,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的露依莎格罗斯霍维茨奖、拉斯克奖基础医学奖(2002年)、费萨尔国王奖。他在耶鲁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在哈佛获博士学位。Randy W. Schekm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细胞生物学家,曾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主编。1992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2年与詹姆斯罗思曼因对细胞膜传输的研究获拉斯克基础医学奖。Thomas C. Sdhof:德国生物化学家,以研究突触传递知名。自1986年以来聚德霍夫博士的研究已经阐明了许多主要的蛋白介导突触前功能。2013年,他和理查德舍勒分享了拉斯克基础医学奖。在这次获奖中,Ra

18、ndy Schekman 发现了囊泡传输所需的一组基因;James Rothman 阐明了囊泡是如何与目标融合并传递的蛋白质机器;Thomas Sdho f则揭示了信号是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被运输物的。通过研究,Rothman, Schekman 和 Sdhof 揭开了细胞物质运输和投递的精确控制系统的面纱。该系统的失调会带来有害影响,并可导致诸如神经学疾病、糖尿病和免疫学疾病等的发生。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左图 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右图 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据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网站报道,北京时间8日17时30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

19、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所谓细胞核重编程是将成年体细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以用于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应用于临床医学,是细胞内的基因表达由一种类型变成另一种类型。通过这一技术,可在同一个体上将较容易获得的细胞(如皮肤细胞)类型转变成另一种较难获得的细胞类型(如脑细胞)。这一技术的实现将能避免异体移植产生的排异反应。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Karolinska研究所诺贝尔奖委员会今日决定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授予以下

20、三位:一半奖金授予Bruce A. Beutler 和 Jules A. Hoffmann,以表彰他们在先天免疫激活的研究中的发现;另一半授予Ralph M. Steinman,以表彰他对获得性免疫中树突细胞及其功能的发现。摘要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发现了激活免疫系统的法则,改变了我们对于免疫系统的认识。科学家们长久以来,一直在寻找免疫应答的“守门人”。这个“守门人”帮助人类和其它动物保护自身,抵御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攻击。Bruce Beutler和Jules Hoffmann发现了可以识别微生物的受体蛋白,它能激活先天性免疫(身体免疫反应的第一步)。Ralph Steinman发现了免疫系统中的

21、树突细胞及其对获得性免疫所具有的独特的激活与调节能力。获得性免疫属于机体清除微生物的免疫应答的后期阶段。3位诺奖得主的发现揭示了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是如何激活的,让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他们的工作为感染、癌症、炎症性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免疫系统的两条战线。我们生活在充满危险的世界。病源微生物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一直威胁着我们,但我们装备有强大的防御机制(请看下图)。第一道防线先天性免疫,可以消灭入侵的微生物,并引发炎症反应以阻止它们的进攻。如果入侵的微生物突破了先天性免疫的防线,第二道防线,获得性免疫就会启动。T细胞和B细胞,通过“制造”抗体和杀

22、伤细胞来消灭入侵的细胞。成功阻止一次感染性入侵后,获得性免疫系统就会对这种感染性入侵者产生免疫记忆,如果这个入侵者再次来犯,免疫系统就能更加快速和有效地动员起来对抗感染。免疫系统的这两道防御战线能很好地保护我们免受感染的侵袭,但也带来了风险。如果激活这两道防线的阈值过低,或体内的一些内源性分子也能激活这个系统的话,就会引发炎症性疾病。20世纪,我们已经逐渐了解了免疫系统的组成。之前一系列荣获诺贝尔奖的发现,让我们了解了包括抗体如何形成、T细胞如何识别外源性物质等知识。然而,在Beutler、Hoffmann和Steinman的工作之前,我们对于先天性免疫应答如何激活、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两者

23、间如何调节,仍然难以理解。先天性免疫检测器(the sensors of innate immunity)的发现Jules Hoffmann在1996年和他的合作者研究果蝇如何对抗感染,做出了开创性的发现。他们获得了在几个不同的基因上发生了突变的果蝇,其中包括Toll基因,它早先由Christiane Nsslein-Volhard(1995年诺贝尔奖得主)发现与胚胎发育有关。当Hoffmann用细菌或者真菌感染这些果蝇时,他发现Toll突变的果蝇死亡了,因为它们不能产生足够的抵抗力。他也能断定Toll基因的产物与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有关,Toll基因的激活对成功地抵抗这些致病微生物来说是必须的。

24、Bruce Beutler正在研究与细菌产物脂多糖(LPS)相结合的受体。LPS可以引起感染性休克,这是一种涉及对免疫系统的过度刺激的致命症状。1998年,Beutler和他的同事发现,对LPS具有抵抗力的老鼠携带有一个基因突变,这个基因与果蝇中的Toll基因非常相似。这种Toll类似物受体(TLR)原来就是神秘的LPS受体。当它与LPS相结合,就会激活信号,引发炎症反应;当LPS剂量过度时,就会产生感染性休克。这些发现表明:当遭遇到致病微生物时,哺乳动物和果蝇使用相同的分子来激活先天免疫。先天免疫的检测器终于被找到。Hoffmann和Beutler的发现引发了对先天性免疫的爆发式研究。大约十

25、几种不同的TLR在人类和鼠中被鉴定出。它们每一种都能识别微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确定种类的分子。携带有这些受体的特定突变类型的个体,发生感染的风险更高;而TLR其它遗传变异型则与慢性炎症疾病的高发风险有关。控制获得性免疫的一种新的细胞类型Ralph Steinman在1973年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类型,他称之为树突细胞。他推测这种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可能比较重要,于是继续研究,测试树突细胞是否能激活免疫T细胞。T细胞在获得性免疫中扮演关键角色,能发展出针对多种不同物质的免疫记忆能力。通过细胞培养实验,Steinman展示了:树突细胞的存在引发了T细胞对上述物质的强烈的免疫应答。这些发现最初受到了质疑,

26、但是Steinman随后的工作证明树突细胞对于激活T细胞具有独特的能力。Steinman和其他科学家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继续探究获得性免疫系统在遭遇到多种物质时,如何决定是否被激活。他们发现,产生于先天免疫应答、为树突细胞所检测到的信号,控制着T细胞的激活。这使得免疫系统可以对致病微生物做出反应,同时避免攻击机体自身的内源性分子。从基础研究到医学应用2011年诺贝尔奖所授予的科学发现使我们对免疫系统的激活与调节有了崭新的理解。它们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中的方法上的革新成为可能,例如传染病疫苗的改良、尝试激活免疫系统以攻击肿瘤等。这些发现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免疫系统也可以攻击我们自身的组织,为炎症

27、疾病的新治疗手段提供了研究线索。Bruce A. Beutler于1957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他于1981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之后在纽约的洛克菲勒大学和达拉斯的德克萨斯大学从事科学工作,并发现了LPS(细菌脂多糖)受体。从2000年开始,他成为美国La Jolla市斯科利普斯研究院(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遗传与免疫学教授。Jules A. Hoffmann于1941年生于卢森堡Echternach。他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于1969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德国马尔堡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之后,他回到斯特拉斯堡,从1974年到2009年间

28、担任一个研究实验室的负责人。他还担任过斯特拉斯堡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主任,并在2007-2008年间担任法国科学院院长。Ralph M. Steinman于1943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后在麦吉尔大学学习生物学和化学。之后,他在美国波士顿的哈佛医学院学习医学,并于196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他于1970年被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接纳,从1988年起成为免疫学教授。他同时也是该校免疫学与免疫性疾病中心主任。拉尔夫斯坦曼教授已于2011年9月30日去世,享年68岁。201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发展体外授精疗法获奖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5点30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

29、或医学奖揭晓,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因发展体外授精疗法获奖。罗伯特爱德华兹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二战中服完兵役后,他进入威尔士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学习生物学,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论文内容为小鼠胚胎发育。1958年他成为英国国立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始了对人类授精过程的研究。从1963年开始,爱德华兹相继在剑桥大学和Bourn Hall诊所(世界首个试管授精中心)工作。Bourn Hall由爱德华兹和Patrick Steptoe所建立,爱德华兹担任其研究主任多年。爱德华兹同时还是授精研究领域多本顶尖期刊的编辑。爱德华兹目前是剑桥大学名誉退休教授。因为

30、在人类试管授精(IVF)疗法上的卓越贡献,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贡献使治疗不育症成为可能,包括全球超过10%的夫妇在内的人类因此获益匪浅。早在1950年,爱德华兹就认为IVF可以有助不育症的治疗。通过系统的研究工作,他发现了人类受精的重要原理,并成功实现人类卵细胞在试管(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细胞培养皿)中受精。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就是对爱德华兹的不懈努力的最好表彰。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爱德华兹和他的同事将IVF进行改良,并将其与世界分享。到目前为止,因为IVF而得以出生的人大约有四百万,他们中的许多人现

31、已成年,甚至有的已为人父母了。在罗伯特爱德华兹的引领下,对IVF疗法的研究获得了许多重要发现,一门新医学领域也由此诞生。他的贡献代表着现代医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9年10月5日诺贝尔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 Szostak)以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方面称,这三人

32、“解决了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进行完整复制,如何免于退化。其中奥秘全部蕴藏在端粒和端粒酶上。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是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能引发衰老和癌症。端粒也被科学家称作“生命时钟”。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而死亡。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他们发现的端粒酶,在一些失控的恶性细胞的生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大约90%的癌细胞都有着不断增长的端粒及相对来说数量较多的端粒酶。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月日电(记者和苗吴平)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日宣布,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3、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今年的揭晓仪式按惯例仍然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举行,可容纳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汉斯约恩瓦尔首先用不同语种宣布了获奖者名单。 约恩瓦尔说,豪森的获奖成就是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这种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豪森将获得这一奖项的一半奖金,即万瑞典克朗(约合万美元)。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则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他们将分享另一半奖金。巴尔西诺西是近年来少有的诺贝尔科学奖女性获得者之一。 随后,评委会成员扬安德松教授详细介绍了这三位获奖者的成就。他说,基于豪森教授的发现

34、,人类研制出了两种能够预防女性第二常见癌症宫颈癌的有效疫苗。而在上世纪年代,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成功复制出一型艾滋病病毒()基因组片段,最终发现了艾滋病病毒循环复制及与主体病毒相互配合的病理,由此确立了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方式。 岁的豪森现任职于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并曾担任过该中心主任。巴尔西诺西年出生于法国,自上世纪年代初以来一直在法国巴斯德研究中心工作。蒙塔尼现年岁,现任职于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防治基金会,主要致力于寻找艾滋病疫苗和疗法。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剔除基因:“你总会发现有篇论文使用了这些技术”小鼠一直是生物实验室的宠物。在过去的20年里,由于基因剔除技术的发展,小鼠在实验室

35、的地位变得愈加重要,是生物学家研究哺乳动物基因功能的最有力工具。而这一切要感谢三位生物学家的工作。10月8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美国犹他大学的马里奥卡佩奇(MarioCapecchi)、英国加的夫大学的马钉伊文思(MartinEvans)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奥利弗史密斯(O liver Sm ithies)获得了2007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三人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的奖金。“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获得了一系列关于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的突破性发现,”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在一份新闻稿中说:“他们的发现导致了一种极

36、为有力的技术的诞生,即小鼠的基因打靶技术。如今它已经用于生物医学的几乎所有领域从基础研究到新疗法的开发。”卡佩奇、伊文思和史密斯三人的研究最终导致了小鼠这种最普通的实验室动物获得了新生如今,科学家可以关闭小鼠的指定基因(即使之失去作用),从而研究这种基因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初,这样操纵小鼠的DNA还被认为是不太可能的。卡佩奇和史密斯各自独立想到了一种称作“同源重组”的现象可以用于准确地操纵某一基因。在同源重组的过程中,一对(DNA折叠后形成的)染色体会相互交换同源区域的基因。如果把与目标基因类似但是加以修改的基因送给细胞,这种修改后的基因就可能通过同源重组准确地插入到细胞的基因组中。这种

37、技术的诀窍在于,你可以制作一个与目标基因很相似但是不起作用的基因,从而让目标基因失去作用。卡佩奇和史密斯的这一方法当时受到一些科学家的怀疑。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拒绝为此提供资助,认为这一方法“不值得研究”。这样的挫折对卡佩奇而言并不是第一次。卡佩奇1937年生于意大利。3岁多的时候,盖世太保把他的母亲投入了集中营,他被寄养在另一个家庭,4岁半的时候不得不走上街头,从一个城市流浪到另一个城市,有时候还要偷食物充饥。他的母亲在集中营里幸存了下来,战后与他奇迹般地重逢。随即母子俩移民到了美国。在美国,他进入了哈佛大学学习,曾师从DNA的发现者之一詹姆斯沃森。卡佩奇和史密斯的

38、基因打靶方法最终被证明是可行的。“这是剔除一个基因的最有力的方法,”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饶毅说,“RNA干扰技术不如基因敲除那么可靠和精确。”1984年,卡佩奇再次向NIH申请资助很快被批准了。这一次,NIH告诉卡佩奇:“我们很高兴你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但是仅仅修改培养皿中的细胞的基因并不能满足科学家的需要。另一块拼版来自当时在英国剑桥大学的伊文思。1981年,伊文思和他的同事从小鼠胚胎中提取出了胚胎干细胞,它可以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的细胞。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女科学家GailMartin也在同年稍晚的时候公布了类似的成果。“很不幸,3人名额的限制使她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这种情况在过

39、去也发生过,”饶毅说,“当然,伊文思实验室培养了许多人,而且做了很多工作推动胚胎干细胞应用于转基因动物和基因剔除动物。”伊文思证明了把经过修改的胚胎干细胞重新注入到另外的小鼠胚胎中,最终能培育出基因被修改的小鼠。1986年,这两项技术开始结合到了一起,特定基因被关闭的小鼠最终诞生了。这种小鼠被习惯地称为“基因敲除小鼠”。后来,科学家还开发出了可以控制基因在小鼠发育的特定时刻关闭的技术。小鼠的基因组与人类的非常类似,因此基因敲除小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卡佩奇利用基因敲除小鼠发现了一些基因在器官发育和身体结构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的功能。而史密斯用这种技术建立了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

40、小鼠模型。基因敲除小鼠的家族迅速壮大,迄今已经有超过1万种小鼠基因被科学家逐一“敲除”。如今,科学家已经测出了小鼠的基因组序列,尚有另外约1万种基因的功能等待科学家去发现。几个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培育全套基因敲除小鼠,这意味着科学家在未来有可能像在网上购书一样方便地获取特定基因被敲除的小鼠,用于自己的研究。这种关闭特定基因的技术的应用是如此普遍,以至于“翻开一本今天的学术杂志,你总会发现有篇论文使用了这些技术”。今年已经82岁高龄的史密斯说。他出生于英国,后来加入美国国籍。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他还曾改进过凝胶电泳(用于鉴别不同分子)的技术。伊文思则生于1941年,是三位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他于

41、2004年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2006诺贝尔医学奖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6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菲尔和梅洛将分享一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137万美元、107万元)。 安德鲁菲尔出生于1959年,美国公民,198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斯坦福医学院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克雷格梅洛出生于1960年,美国公民,1990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马萨诸塞州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颁奖声明称,今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了一个有关控制基因信息流程的关键机制。人们的基因组通过从细胞核里的DNA

42、向蛋白质的合成机制发出生产蛋白质的指令运作,这些指令通过mRNA传送。美国科学家菲尔和梅洛公布了他们发现一种可以从特定基因降解mRNA的方式,在这种RNA干扰现象中,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以一种非常明确的方式抑制了基因表达。 植物、动物、人类都存在RNA干扰现象,这对于基因表达的管理、参与对病毒感染的防护、控制活跃基因具有重要意义。RNA干扰已经作为一种强大的“基因沉默”技术而出现。这项技术被用于全球的实验室来确定各种病症中哪种基因起到了重要作用。RNA干扰作为研究基因运行的一种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科学,它可能在将来产生新的治疗方法。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43、医学奖本报综合报道 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把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马歇尔和沃伦将分享130万美元的奖金。诺贝尔奖委员会在授奖词中说,由于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1982年的发现,使得原本慢性的、经常无药可救的胃溃疡变成了只需抗生素和一些其他药物短期就可治愈的疾病。 “根据活组织切片检查结果,(沃伦)发现50%左右的病人的胃腔下半部分附生着许多微小的、弯曲状的细菌。”诺贝尔委员会说,“他发现发炎部位总是位于接近十二指肠的地方。这个发现至关重要。”沃伦的发现引起了马歇尔的极大兴趣,他们决定

44、联合对取自100个病人的活组织切片进行研究。“经过反复试验,马歇尔成功地培育出一种迄今尚不为人知晓的细菌后来被命名为幽门螺杆菌。”委员会说,“他们共同发现,几乎所有接受试验的病人都患有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基于上述试验结果,马歇尔和沃伦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这些病症的关键因素。通过培育这种细菌,不仅他们能够继续进行研究,病理诊断液变得更加简单。“在1982年马歇尔和沃伦发现这种细菌之前,生活压力和生活方式被认为是胃溃疡的主要引发原因。”委员会说,“现在已经得到普遍证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超过80%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为了表彰他们的特殊贡献,他们将共同分享130万美

45、元的奖金、一份荣誉证书、一枚金质奖章和一张在今年12月份颁奖仪式上同瑞典国王握手的照片。以宣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开端,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与经济学奖得主也将陆续公布。(康平)成果解读 幽门螺杆菌:引发胃溃疡的罪魁据新华社电(记者毛磊潘治) 根据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致词,马歇尔和沃伦的主要贡献是,通过发现幽门螺杆菌,使胃溃疡从原先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酸分泌抑制剂就可治愈的疾脖。幽门螺杆菌似乎对人类“情有独钟”,人是这种病菌的惟一自然宿主。据估计,全世界约50%的人胃部都“藏”有幽门螺杆菌,但只有极少数受感染的人会患上胃溃疡等胃玻在马歇尔和沃伦的发

46、现发表后,全球范围内相关研究急剧升温,有关幽门螺杆菌的论文不计其数。通过人体试验、抗生素治疗和流行病学等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逐渐清晰,科学家对该病菌致病机理的认识也不断深入。目前,大夫已经可以通过抗体试验、内窥镜检查和呼气试验等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已被证明能够根治胃溃疡等疾玻马歇尔和沃伦的发现,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胃病的认识,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和一些淋巴肿瘤发病之间的联系。胃溃疡这种常见疾病由微生物感染引起,正启发科学家研究微生物在风湿性关节炎等发病中是否也起到

47、作用。虽然这些研究目前尚没有明确结论,但正如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所说:“发现幽门螺杆菌加深了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他们在人体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奖者同时得到了1000万瑞典克朗(约130万美元)的奖金。破解嗅觉之谜诺贝尔基金会表示,把大奖颁发给这两位科学家是因为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了包含1000个不同基因的大型基因家族,清楚地阐释了人类的嗅觉系统是如何运作的。这使得我们能够理解“人类为什么能够自觉感受到春

48、天紫丁香的香气,并在任何时候都能提取出这种嗅觉上的记忆。”理查德阿克塞尔目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工作。琳达巴克现任职于美国西雅图的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阿克塞尔和巴克在1991年共同公布了在基因领域的发现。此后,他们又在对嗅觉系统的各自独立研究中做出了新的贡献。巴克就职的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表示,巴克还没有就此事与他们联系,不过该中心的发言人说:“这一事件非常令人兴奋。”琳达巴克此前谈到她的研究项目时说:“在长久的研究历程上,我一直努力尝试,进行过无数次试验,却没有任何值得欣慰的发现。所以,当在1991年发现了新的基因后,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特别是这些基因以前从来都没有人见过。它们与此不同,但是彼此间又保持着紧密联系。这一发现给了我极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