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道路交通对风景区的影响(共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区道路交通对风景区的影响(共7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风景区道路交通对风景区的影响总述: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风景区建设和开发已经变得越来越快,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是风景区旅游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风景区道路在景区内主要担负交通和景观功能,与此同时还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共同营建景区交通系统的完整性。风景区道路的分类、组成和特点 风景区旅游道路是指供游人游览同时兼顾景区内外生产、安全、消防等运输作用的道路,属于园林型道路,由对内交通和对外交通两部分组成。由此我们把风景区道路划分为穿过风景区道路(包括连接风景区对外的道路)和风景区内部道路两大类,其中风景区内部道路又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园路三类。 风景区内的交通,主要是
2、由游览人群、自行车、畜力车(观光用)、机动车(包括公共汽车、小汽车、景区管理部门车辆、旅游观光车辆、少数物资运输车辆等)组成,其中以公共汽车、小汽车、游览人群为景区交通的主要构成。 与公路和城市道路不同,风景区道路交通有其独有的特点:公路交通以机动车为主,设计车速和设计通行能力较大,主要从交通需求和经济建设角度考虑;城市道路的交通情况比较复杂,采取人车分离的交通规划;而风景区内的交通主要以混合交通为主,各种交通形式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 风景区旅游道路设计影响因素 包括自然地理状况、资源分布情况、生态环境保护和游客心理、地方特色、拆迁安置、资金等诸多要素。风景区旅游道路设计原则(1)安全舒适,方
3、便快捷 舒适、快捷是旅游道路规划设计的必要条件,但是其前提是必须保证交通安全。如果不能保证交通安全,不管道路本身多么优美都是毫无意义的。除此之外,便捷也是旅游的关键要素,合理的旅途时间是游览者选择旅途地点的先决依据。(2)市场向导,经济效益 旅游道路设计的关键是适应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游览者需要,路线设计必须符合旅游者的意愿和行为。游览者对旅游路线选择的出发点是以最小的旅游时间和旅游费用来获取最大的游览欲望。(3)地域特色,季节变换 旅游道路设计一定要突出特色,形成有别于其他路线的鲜明主题。根据地理和文化特征,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交通系统,才能具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除此之外,旅
4、游活动具有明显的旺季、平季和淡季特点,不同季节的游客流量相差悬殊。旅游道路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游览活动的季节性特征,以旺季时的游客量最大波动率来指导旅游道路的设计,保持客流平衡。 (4)以人为本,综合配套旅游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如设置无障碍通道。旅游是一个感受地域文化、自然风光心情愉悦的过程,因此在道路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游览者和驾驶员的心理感受,通过道路景观的设计来增加旅途乐趣,缓解旅途疲劳。(5) 整体性原则 设计应强调道路与沿线环境的整体感。道路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完整的实体构造物,道路这个实体又是风景区构成的一部分,所以,道路的设计要同风景区整体规划思路相
5、一致。(6)保护自然环境原则 选线必须避开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区.对生态敏感地区应改线,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好绿化规划和补偿工作。旅游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随着自驾游的快速发展,而与之相对应的交通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匹配,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人、车、路的矛盾日益突出,道路交通事故也逐年呈上升趋势,此外类型单一、主题模糊、冷线路多、热线路少等诸多不足,也是目前风景区道路规划存在的问题!案例一 武夷山风景区的道路系统分析1、现状资料 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位于我国福建省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包括东部风景名胜区、中部九曲溪生态区、西部生物多样性区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4
6、个保护区,平均海拔1200米,中山地貌,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随着武夷山风景区在国内外知名度的上升,游客量也呈逐年增加趋势,从而给风景区旅游规划等一系列问题带来巨大的压力,针对旅游道路合理规划的研究迫在眉睫。2、道路系统情况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其道路系统联系着各大景点,包括九曲溪、,、,、万年宫,、芙蓉滩、等。其道路系统主要分为公路和山区游览路两个层级(图2)。图2 武夷山风景区道路系统在武夷山风景区内,沿公路乘车可以到达各个景区的入口处,但想要深入各个景点内部,则还需漫长的步行(图3)。图3 武夷山风景区乘车游览线路3、现存问题分析 武夷山风景区旅游道路的
7、设计与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问题: 1)景区、景点之间交通不畅,影响旅游线路的安排与组合。武夷山景区不少地段为外公路,公路等级较低,旅途消耗时间长,安全性稍差。另外,自驾车从上饶进入武夷山风景区仅为二级公路,缺乏一条高速公路。 2)热线路少,冷线路多。武夷山风景区内较成熟的旅游道路85%以上集中在主景区内和部分自然保护区内,其余部分旅游线路为不成熟或待开发的冷线路,进而影响了游客在武夷山风景区内的停留时间。 3)道路无主题提炼,缺乏针对性。武夷山风景区旅游道路没有进行目标细分,没有针对各类人群而提炼出若干主题,进而设计出相应的旅游线路(如休闲游、背包游、健身游等)。武夷山风景区旅游线路的
8、创新性规划建议 1、整修道路,实现交通工具多样化 在武夷山风景区内建立景区专用游览车服务系统,景区内禁外来大型客车、货车通行。对各景群内部游览道路进行道路划分,设计自行车游览专线,供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活动。各个景点内的游步路和山区游览道路应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其他景点相区分。 2、整合交通,形成主题旅游带整合武夷山风景区的内部交通,将一些具有相同美学风格或类似性质的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组合在一起,推出某项专题旅游线路,并设置明确的旅游线路标识系统,引导游客更好的进行游览活动。加强各景点之间的协作关系,创建更为系统的特色景观。 3、注重差异性,形成针对性设计 旅游道路的风格、特色、主题等设计方面要具有
9、差异性,以强调自己的独到之处。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游览线路内容,使游览者心理上产生差异,满足旅游者在心理及生理上对旅游道路的需要。如设计老人漫游路、健身探险路等。 4、结合文化内涵及景观生态性 旅游道路的设计应该遵从当地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旅游是一种体验,消费者不仅要求在旅游过程中得到娱乐享受,也希望能够体验不同民族带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在武夷山风景区道路规划设计中应结合闽南文化、妈祖文化、佛教文化、畲族文化、茶文化等,形成特色文化道路,让游人在欣然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当地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景观生态性在道路规划设计中也极为重要,要充分体现道路景
10、观的可持续发展。案例二 明月山景区道路交通分析1、景区状况 景区总面积342.6平方公里,所辖一镇一乡,二个林场,3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约3.6万人,常住人口约1.8万人,公路总里程228.1公里。其中城市道路(明月大道)14.8公里,省道(宜严线)17.1公里,景区道路57.4公里(温潭线15公里,三明线25.4公里,温古线17公里),县道9公里(沙温线9公里),其他乡村道路129.8公里。2、 明月山景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六个不足”。 1)景区停车位不足。目前明月山温汤集镇附近现有地下小车收费停车位100多个,路边停车位160个,原江特厂区停车场可提供停车位40多个,合计停车
11、位300多个(不含宾招单位)。而根据明月山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提供的明月山旅游区车辆流量统计表显示:2014年2月份累计车流量辆,日平均车流量大约12000辆,最高是2月12日23451辆,最低是2月25日5536辆,周五、周六、周日每天都超万辆,现有的停车位已远远无法满足游客停车需求。很多游客车辆因为停车难而乱停乱放,多次因争停车位发生纠纷,给游客带来不少困扰;以上因素造成交通拥堵的状况屡见不鲜,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也为景区正常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后整改不足 3)景区道路安全设施建设、科学设计不足。 一是道路破损。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景区道路等级低,除几条主要道路外
12、,乡村道路破损,交通设施配套不齐全,大多数道路依山傍河,险、窄、陡、弯形成了乡村公路的特点。有的破损严重,险象环生,大部分道路,无标线、无标志,事故易发点段、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 二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配套。大部分农村道路无标线、无标志,事故易发点段、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三是路面占道现象多,严重影响交通。景区道路环境复杂,通行能力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合在同一路面上,家禽、牲畜随时出没在路面上,在对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仍存在着“盲区”、“盲时”现象。 4)群众交通安全文明意识不足 5)交通管理科技含量低,景区交通管理创新不足 6)景区交通管理需延伸触角而警力不足改进措施
13、 明月山景区通过采取“六强化”举措,深入推进景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整合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进行交通管理和有效监督,健全党政领导、政府主抓,交警牵头,各部门、乡镇联合的交通管理整体防控体系机制,深入推进景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案例三 东湖景区道路交通分析 景区交通特征 1)东湖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地区东部,占地88.2 km2,33 km2的水面将其分隔成听涛、磨山、落雁等5个子景区。东湖和南湖等大型湖泊使武昌地区用地和干路系统呈典型的“T”字型结构,中心城区交通流主要集中于垂直于长江的长江大桥、长江二桥以及平行于长江的干路,这几条干路服务水平均为DF级,交通拥堵严重。 2)穿景区城市交通量大,对景区
14、交通干扰严重。受东湖景区的分隔影响,现状汉口、青山向东湖开发区方向的通道不足,大量穿越性交通只能经由景区干路通行。景区干路成为交通要道,承担过多的城市交通功能,与景区交通功能、游憩功能重叠,机非、人车干扰严重,这与景区建立生态型道路、“以人为本”的要求不符,急需分流交通并控制交通量。 3)景区交通体系不完善成为制约景区发展和旅游开发的瓶颈。东湖景区受湖泊和山体的分隔影响,道路网络不完善,进而导致公交线网布局不均衡、服务覆盖范围小,不能支撑景区一体化的开发与建设,听涛、磨山、落雁等5个子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条件差,游客从一个景区到另一景区很不方便,大部分游客一次只能游览一个景区,落雁景区由于道路建
15、设滞后、公交线路缺乏,至今游客稀少,而白马景区由于交通可达性差至今尚未开发。改进措施 东湖景区现状交通存在的问题,在构建整体交通体系组织模式时,重点考虑穿越性交通的分流与管制、景区游览交通系统构建、景区交通管理系统构建以及景区优势资源利用等,以“交通管理区”作为构建景区交通系统的基础,以高效的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为支撑,完善景区外围城市道路网络,优化城市公交线网布局,合理引导穿景区交通;建立以观光巴士为骨干、水上交通为特色,包括完善的自行车及步行系统在内的景区独立的旅游交通系统,利用景区边缘的换乘中心衔接景区游览交通系统和外围到达交通系统。总结 总之,风景区旅游道路设计应该贯彻道路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设计理念,通过采用合理的技术标准、选用合理的道路设计指标和技术参数,注重道路交通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设计与运用,切实保护好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来创建满足游览者各项需求的景观旅游道路系统。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