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练习一(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练习一(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动物生理学练习第1章消化001 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主要依赖于( )。 . 交感神经的支配 . 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 壁内神经丛的作用 . 平滑肌本身的特性 . 食物消化产物的刺激作用 002 对脂肪、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 . 唾液 . 胃液 . 胆汁 . 胰液 . 小肠液 003 胆汁的主要作用是( )。 . 激活胰蛋白酶原 . 促进淀粉水解 .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 中和胃液 . 杀灭细菌 004 胆汁中参与消化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 . 胆色素 . 胆酸盐 . 胆固醇 . 脂肪酸 005 下列关于大肠机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2、 . 储存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 大肠有保护粘膜、润滑粪便的作用 . 大肠内的细菌可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进食后往往可发生集团蠕动 . 大肠液中的消化酶对消化起重要作用 006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 . K+ 内流 . Na+ 内流 . Ca2+ 内流 . Ca2+ 与K+ 内流 . K+ 与Na+ 内流 007 下列属于胃泌素族激素的是( )。 . 促胰液素 . 抑胃肽 . 胆囊收缩素 . 血管活性肠肽 . 胰高血糖素 008 下列哪项pH值对唾液淀粉酶的消化活动最适宜( )。 . 2.03.0 . 4.05.0 . 6.07.0. 8.09.0 .
3、12.013.0009 下列关于唾液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 . 唾液可湿润与溶解食物,使食物易于吞咽,并引起味觉 . 唾液可清除口腔中的残余食物 . 唾液可冲淡、中和、清除进入口腔的有害物质 . 唾液可使蛋白质初步分解 . 唾液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010 刺激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可引起唾液分泌( )。 . 量少、固体成分少的唾液 . 量多、固体成分少的唾液 . 量少、固体成分多的唾液 . 量多、固体成分多的唾液 . 唾液量不变 011 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 . Cl- . Na+ . K+ . HCl . 内因子012 下列关于胃酸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4、)。 . 能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 . 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易于分解 . 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 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 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肠液、胆汁的分泌 013 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实现的( )。 . 交感神经 . 迷走神经 . 壁内神经丛 . 抑胃肽 . 促胰液素 014 下列哪种激素与促胰液素属于同一族( )。 . 胃泌素 . 胆囊收缩素 . 胰岛素 . 肾上腺素 . 胰高血糖素 015 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主要的物质是( )。 . 盐酸 . 肠激活酶 . 胰蛋白酶原本身 . 组织液 . 糜蛋白酶016 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因素
5、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 )。 . 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 . 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 . 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 . 盐酸、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 . 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肪酸 017 下列关于胆汁的生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胆盐、胆固醇、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 . 胆汁可与脂肪酸结合,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 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 胆汁的消化酶可促进脂肪的消化 . 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018 胃肠内容物通过消化道时,在下列哪一部分停留时间最长( )。 . 胃 . 空肠 . 回肠 . 结肠 . 直肠 019 胃运动的起点位于( )。 . 胃大弯
6、中部 . 胃大弯上部 . 胃底部 . 胃幽门部 . 胃小弯 020 糖、脂肪及蛋白质在胃排空的速度由快至慢的排列顺序是( )。 . 糖类、蛋白质、脂肪 . 蛋白质、脂肪、糖类 . 脂肪、糖类、蛋白质 . 蛋白质、糖类、脂肪 . 糖类、脂肪、蛋白质 021 水分及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 十二指肠 . 胃 . 小肠 . 大肠 . 食管及胃 022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被吸收的部位是( )。 . 十二指肠 . 空肠及回肠 . 十二指肠及空肠 . 十二指肠及回肠 . 回肠 023 肠胃反射可( )。 . 促进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 抑制胃排空、促进胃酸分泌 . 促进胃排空、促进
7、胃酸分泌 . 抑制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 以上都不是024 大肠内的细菌可利用肠内物质合成下列哪种维生素( )。 . 维生素A . 维生素D. 维生素E . 维生素K . 叶酸 025 下列有关脂肪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胆盐能使脂肪水解 . 胆汁中含有脂肪酶,因而能分解脂肪 . 小肠内的脂肪小滴就是乳糜微粒 . 脂肪分解产物被吸收入肠上皮细胞后,重新合成中性脂肪 . 大部分胆盐在十二指肠内吸收 026 小肠对糖的选择性吸收,表现在各种单糖吸收速度不同,吸收最快的是( )。 . 果糖 . 甘露醇 . 半乳糖 . 木糖 . 核糖 027 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大量胰液分泌的主要机
8、制是( )。 . 小肠粘膜释放胃泌素 . 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 . 小肠粘膜释放胆囊收缩素 . 迷走神经兴奋 . 交感神经兴奋 028 分泌胃泌素的细胞是( )。 . D细胞 . G细胞 . S细胞 . L细胞 . 嗜铬细胞 029 分泌内因子的细胞是( )。 . 主细胞 . 壁细胞 . 粘液细胞 . 胃幽门粘膜G细胞 . 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030 胃粘膜屏障的作用一般是指( )。 . 防止H+由胃腔侵入粘膜 . 防止胃蛋白酶消化胃粘膜 . 防止Ca2+从粘膜向胃肠弥散 . 防止Cl-由胃腔侵入粘膜 . 以上都不是 031 引起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分泌的最强因素是( )。 . 蛋白质分解产物
9、. 盐酸 . 脂酸钠 . 脂肪 . 糖类 032 胃泌素的主要作用是( )。 . 促进胃酸分泌 . 刺激胰液中碳酸氢盐分泌 . 促进胰液中胰酶分泌 . 促进胆汁分泌 . 促进胃蛋白酶分泌 033 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的作用是( )。 . 促进胃酸分泌 . 刺激胰液中碳酸氢盐分泌 . 促进胰液中胰酶分泌 . 促进胆汁分泌 . 促进胃蛋白酶分泌034 下列关于胃排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胃排空是间断进行的 . 胃排空是连续进行的 . 胃排空决定于幽门两侧的压力差 . 胃排空受十二指肠内容物pH值的影响 . 混合食物需46小时方可完全排空035 在消化道中,不参与蛋白质消化的酶是( )。 .
10、 胃蛋白酶 . 胰蛋白酶 . 二肽酶 . 羧基肽酶 . 肠激活酶036 下述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是( )。 . 胃液 . 胰液 . 小肠液 . 唾液 . 胆汁 037 刺激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影响是( )。 . 胃肠运动增强,分泌抑制 . 胃肠运动增强,分泌增强 . 胃肠运动抑制,分泌抑制 . 胃肠运动抑制,分泌增强 . 胃肠运动增强,分泌无明显变化 038 胰液中含有的无机物中,含量最高的是( )。 . Cl- . HCO- . Na+ . K+ . Ca2+039 能促进铁吸收的是( )。 . 维生素C . 维生素D . 内因子 . Na+ . 维生素A第1章消化001 D 002 D 00
11、3 C004 B 005 E 006 C007 C 008 C 009 D 010 B011 D 012 D 013 B 014 E015 B016 C 017 D 018 D 019 B 020 A021 C 022 C 023 D024 D025 D 026 C 027 B 028 B 029 B030 A 031 A 032 A 033 C 034 B 035 E 036 B037 C 038 B 039 A第2章呼吸001 呼吸是指( )。 . 呼气和吸气之和 . 气体进入肺的过程 .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 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 . 气体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 00
12、2 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 )。 . 潮气量 . 肺活量 . 肺通气量 . 肺泡通气量 . 时间肺活量 003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 . 物理溶解 . 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 形成碳酸氢盐 . 和水结合形成碳酸 . 形成CO血红蛋白 004 基本呼吸中枢位于( ) . 脊髓 . 延髓 . 脑桥 . 下丘脑 . 大脑皮层 005 CO2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刺激( )。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 延髓呼吸中枢 . 延髓化学感受器 . 脑桥长吸中枢 .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006 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 . 肺的舒缩运动 . 肺的弹性回缩 . 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13、. 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 . 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007 胸膜腔内压是由哪个因素形成的( )。 . 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 大气压跨肺压 . 大气压肺回缩力 . 大气压肺回缩力 . 肺内压跨胸腔压 008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 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 使肺的顺应性增加 . 由肺泡型细胞分泌 . 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 . 覆盖在肺泡内层液泡与肺泡上皮之间 009 肺总容量等于( )。 . 潮气量肺活量 . 潮气量机能余气量 . 肺活量机能余气量 . 余气量肺活量 . 余气量补吸气量 010 评价肺通气功能, 下列哪个指标较好( )。 . 潮气量 . 机能余气量 . 肺活量 . 时间肺活量
14、 . 补吸气量 011 CO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 )。 . 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静脉血 . 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 . 肺泡气、静脉血、组织细胞、呼出气 . 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 . 呼出气、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 012 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和饱和度主要取决于( )。 . 血液的pH值 . 红细胞中2,3-二磷酸甘油酸的浓度 . 血液温度 . O2分压 . CO2分压 013 下列哪种情况使氧离曲线右移( )。 . CO2张力增高 . CO2张力降低 . pH值升高 . 温度降低 . N2张力增高 014 延髓呼吸神经元主要分布在( )。 . 迷走神经背核
15、和孤束背核 . 下橄榄核背内侧和中缝核 . 孤束核腹外侧区和疑核 . 网状结构背侧部 . 网状结构腹侧部 015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 )。 . 呼吸频率加快 . 呼吸幅度减小 . 吸气时相缩短 . 血液CO2张力暂时升高 . 以上都不对 016 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感受器接受肺扩张的刺激 . 感受器存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 . 正常动物平和呼吸时,此反射对控制呼吸节律起重要调节作用 . 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中上行至延髓 . 促使吸气及时转入呼气 017 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 . 外呼吸 . 肺通气 . 肺换气 . 血液气体运输 .
16、内呼吸 018 血液氧饱和度是指( )。 . 血红蛋白能结合氧的最大量 . 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 . 血液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 . 氧扩散的总量 . 血浆中溶解的氧量 019 代谢性碱中毒时( )。 . 血液pH值升高,CO2张力升高 . 血液pH值升高,CO2张力降低 . 血液pH值降低,CO2张力降低 . 血液pH值降低,CO2张力升高 . 血液pH值正常,CO2张力降低 020 气体交换时,肺泡内O2首先通过( )。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 . 肺泡内表面液体薄层 . 肺泡上皮细胞 . 间质 . 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细胞 021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 ( )。 . 肺泡表面张力增加,
17、肺泡扩大 . 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肺泡扩大 . 肺泡表面液体薄层增加 . 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肺泡缩小 . 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缩小 02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O2与Hb的结合是一种氧合作用 . 100ml血液中Hb 实际结合O2的量叫氧含量 . 1分子Hb可结合2分子O2. 100ml血液中Hb结合O2的最大量叫氧容量 . Hb和O2的结合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 023 氧离曲线左移表示( )。 . Hb和O2亲和力增高 . Hb和O2亲和力降低 . 有更多的O2由Hb释放 . Hb和CO2亲和力增加 . Hb和CO2亲和力不变 024 血液中CO2浓度对呼吸的调节主要是通过( )。
18、 .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 刺激脑桥调整中枢 . 刺激脊髓运动神经元 . 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 . 通过肺牵张反射 025 低O2对呼吸调节作用是通过( )。 . 直接兴奋延髓吸气神经元 . 直接兴奋延髓呼气神经元 . 直接作用于脑桥调整中枢 .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 . 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兴奋中枢 026 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刺激物是( )。 . 脑脊液中CO2本身的刺激 . 脑脊液中H+的刺激 . 血液中H+增加 . 血液中Cl-的变化 . 血液中PO2的下降 027 血液中CO2浓度增高, 使呼吸加强的作用机理是( )。 . CO2直接刺激呼吸中枢神经元 . C
19、O2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 . CO2引起血中H+增加,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 CO2引起脑脊液中H+增高, 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 以上说法均正确 028 (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 . 肺通气量 . 肺泡通气量 . 肺活量 . 时间肺活量 . 增大通气量 029 下列叙述不属于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的是( )。 .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 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 . 使肺随胸廓张缩而张缩 . 降低气道阻力 .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030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有( )。 . 呼吸膜的面积 . 呼吸膜的通透性 . 呼吸膜的厚度 . 通气血流比值 . 以上均正确 第二章答案0
20、01 D 002 D 003 C 004 B 005 C 006 C 007 C008 B 009 D010 D 011 D012 D013 A 014 C 015 E 016 C 017 C 018 C 019 A 020 A021 E 022 C 023 A 024 D 025 E026 B 027 D028 B 029 E 030 E第三章血液循环001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 . 纤维蛋白原 . -球蛋白 . -球蛋白 . -球蛋白 . 白蛋白 002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 . 与血浆容积之比 . 与血管容积之比 .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
21、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003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 . 雄激素 . 雌激素 . 红细胞提取物 . 促红细胞生成素 . 促肾上腺皮质素 004 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 . 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 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 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005 关于生理止血机理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包括局部缩血管反应、血栓形成和血凝块出现 . 血小板与血栓形成和血凝块出现有关 . 局部缩血管反应持续
22、时间短 . 出血时间比凝血时间短 . 血小板减少时,出血和凝血时间均不变 006 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 .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 增强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 抑制因子的激活 . 以上都不是 007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 )。 . 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 . 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 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需要外加因子 . 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 . 激活因子的途径不同 008 柠檬酸钠的抗凝作用是( )。 . 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 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解离的络合物 . 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 中
23、和酶性凝血物质 . 以上都不是 009 下列凝血因子中,不属于蛋白质的是( )。 . 因子 . 因子 . 因子 . 因子 . 因子010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红细胞上的受体类型.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011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将导致()。.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缺铁性贫血 . 恶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型地中海贫血012下列哪项不是血清的特点()。. 缺乏纤维蛋白原 . 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 含有大量的清蛋白. 含钙离子较少 013引起血沉加快的原因是()。. 血浆
24、球蛋白增多 . 血浆白蛋白增多.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 血浆磷脂增多. 血浆中钠离子增多 014正常机体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血液流动快. 血管内膜光滑完整.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 有抗凝物质存在. 血管内膜损坏暴露出胶原纤维015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 )。 . 抗凝血酶 . 抗凝血酶和肝素 . 氯化钠 . 肝素 . 白蛋白 016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主要物质是( )。 . 维生素B6和叶酸 . 维生素B1和叶酸 . 维生素B2和叶酸 . 维生素B12和叶酸 . Fe2+和叶酸 017 释放组织胺的细胞是( )。 . 嗜中性粒细胞 . 嗜酸性粒细胞
25、. 嗜碱性粒细胞 . 单核-巨嗜细胞 . 淋巴细胞 018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左心室( )。 . 射血速度较快 . 每搏输出量较大 . 射出的血液所流经的管道较狭窄 . 心指数大于右心室 . 比右心室做更大的搏功 019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 . 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血回流 .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 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020 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内压力最高( )。 . 心房收缩期末 . 等容收缩期末 . 心室收缩期末 . 快速充盈期末 . 快速射血初期 021 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
26、左心室容积最大( )。 . 等容舒张期末 . 快速充盈期末 . 快速射血期末 . 心房收缩期末 . 减慢充盈期末 022 主动脉瓣关闭见于( )。 . 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 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 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 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 减慢充盈期开始时 023 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 心室收缩时,血液冲击半月瓣引起的振动 . 心室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引起的振动 . 心室收缩时,动脉管壁突然开放时的振动 . 心室舒张时,半月瓣迅速关闭的振动 . 心室收缩时,血液射入大动脉冲击管壁的振动 024 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 半月瓣关闭 . 半月瓣开放 . 房室瓣开放
27、 . 房室瓣关闭 . 心室射血入大动脉,引起动脉管壁振动 025 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 . 窦房结 . 心房 . 房室交界 . 浦肯野纤维 . 心室 026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 . 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 增强心室肌收缩力 . 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 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 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027 心电图各段时间中,最长的是哪一段( )。 . P-R段 . P-R间期 . S-T段 . QRS波群 . Q-T间期 028 心脏的重要潜在起搏点是 ( )。 . 窦房结 . 心房肌 . 房室结的结区 . 浦肯野纤维 . 心室肌 029 下列关
28、于交感神经对心脏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对心脏有紧张作用 . 使心率加快 . 使冠脉血流量增加 . 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 使房室传导加快 030 容量血管是指( )。 . 大动脉 . 微动脉 . 肺动脉 . 微静脉 . 静脉 031 心脏收缩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这是因为( )。 . 动脉血压升高 . 血流速度加快 . 心输出量增加 . 舒张期室内压低 . 以上都不是 032 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哪个器官的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含氧量差距最大( )。 . 脑 . 心脏 . 肾脏 . 皮肤 . 骨骼肌 033 主动脉在维持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 )。 . 口径大
29、. 管壁厚 . 管壁有扩张性和弹性 . 血流速度快 . 对血管的摩擦阻力小 034 生理情况下,影响有效滤过压的主要因素是( )。 . 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 . 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 . 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035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加强时( )。 . 醛固酮释放减少 . 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 肾脏排钠量减少 . 体循环平均充盈降低 . 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量减少 036 等容收缩期( )。 .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
30、 房内压动脉压室内压 037 自律性最高的是( )。 . 窦房结 . 心房肌 . 房室交界 . 浦肯野纤维 . 心室肌 038 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 . 窦房结 . 心房肌 . 房室交界 . 浦肯野纤维 . 心室肌 039 收缩性最高的是( )。 . 窦房结 . 心房肌 . 房室交界 . 浦肯野纤维 . 心室肌 040 马心电图的S-T段( )。 . 代表两心室去极化过程 . 代表两心房去极化过程 . 代表两心室复极化过程 . 代表两心房复极化过程 . 代表两心室全部处在去极化状态 041 心动周期中,主动脉血压最高值称为( )。 . 收缩压 . 舒张压 . 脉搏压 . 平均动脉压 . 循
31、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042 外周阻力和心率不变,而每搏输出量增加时, 动脉血压的变化主要是( )。 . 收缩压升高 . 舒张压升高 . 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幅度相同 . 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043 交感缩血管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 . 肾上腺素 . 去甲肾上腺素 . 乙酰胆碱 . 5-羟色胺 . 组织胺 044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 . 肾上腺素 . 去甲肾上腺素 . 乙酰胆碱 . 5-羟色胺 . 组织胺 045 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 . 肾上腺素 . 去甲肾上腺素 . 乙酰胆碱 . 5-羟色胺 . 组织胺 046 在正常情况下,下列
32、哪项不是参与心血管活动调节的体液因素( )。 .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 抗利尿激素 . 血管紧张速 . 前列腺素 . 胃泌素 047 在生理状态下,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 . 外周阻力 . 心输出量 .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 静脉回心血量 . 心率 048 收缩压相当于心动周期中 ( )期末动脉内的压力。 . 等容收缩期 . 快速射血期 . 减慢射血期 . 快速充盈期 . 减慢充盈期 049 下列因素中,使中心静脉压升高的是( )。 . 血容量增加 . 周身血管舒张 . 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 心脏射血能力增强 . 循环血量减少 050 血浆蛋白减少时,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
33、 .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 淋巴回流减少 . 有效滤过压减少 . 有效滤过压增加 . 静脉回流障碍 051 刺激心迷走神经时将出现 ( )。 . 心率加快 . 心输出量增加 . 心肌收缩力增强 . 血压上升 . 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052 阻断心交感神经的受体拮抗剂作用于( )。 . 1肾上腺素能受体 . 2肾上腺素能受体 . 肾上腺素能受体 . M胆碱能受体 . N胆碱能受体 053 引起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 感受器兴奋的适宜刺激是( )。 . CO2分压下降 . O2分压升高 . H+浓度下降 . O2分压下降和CO2分压升高 . CO分压升高 第三章血液循环001E 002E
34、003D 004C 005E 006B 007D 008B 009C 010C011D 012D 013A 014E 015B 016D 017C 018E 019D 020E021E 022D 023D 024D 025C 026D 027E 028D 029D 030E 031D 032B 033C 034C 035C 036B 037A 038 C039E 040E 041A 042A 043B 044C 045C 046E 047A 048B 049A 050D 051E 052C 053D第四章排泄系统001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全身动脉血压 . 肾动脉
35、血压. 入球小动脉血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出球小动脉血压002尿液浓缩的主要部位是()。. 近曲小管 . 髓袢降支 . 髓袢升支 . 远曲小管 . 集合管003阴部神经兴奋时()。. 尿道内括约肌收缩 . 尿道内括约肌舒张 . 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尿道外括约肌舒张 . 逼尿肌收缩004损毁视上核,尿量和尿浓缩将出现哪种变化()。. 尿量增加,尿高度稀释 . 尿量增加,尿浓缩. 尿量减少,尿高度稀释 . 尿量减少,尿浓缩 . 以上都不是 005下列关于肾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它是由近曲小管细胞分泌的. 肾素分泌可导致血浆钠和水的丢失. 肾素分泌是由平均肾动脉压升高引起的. 它使血管紧
36、张素原变为血管紧张素. 它使血管紧张素变为血管紧张素 006下列关于肾小管分泌K+的叙述,错误的是()。. 原尿中的K+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 K+的分泌是通过钠-钾交换形式实现的. 钠-钾交换与钠-氢交换两者存在竞争性抑制. 碱中毒时钠-氢交换降低,钠-钾交换增强. 碱中毒时往往出现高血钾症 007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受下列哪种激素的调节()。. 血管紧张素 . 肾上腺素 . 糖皮质激素 . 醛固酮 . 抗利尿激素 008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主要是由于()。.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 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 血容量
37、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减少.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导致肾小球滤过减少 009分泌肾素的是()。. 入球小动脉管壁 . 出球小动脉管壁. 球旁细胞 . 间质细胞 . 致密斑 010急性失血引起尿少的主要原因是()。.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下降 .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囊内压增高 . 滤过膜通透性减小 . 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011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尿少的主要原因是()。.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下降 .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囊内压增高 . 滤过膜通透性减小 . 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 012水利尿实验时,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的感受器是()。.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 左心房和腔静脉处容量感受器.
38、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 延髓化学感受器 . 以上均不是 013肾小管液中NaCl被显著浓缩的部位是()。. 近曲小管 . 髓袢细段 . 髓袢升支粗段 . 远曲小管014大量饮水,使尿量增多的是()。. 渗透性利尿 . 血钠升高 . 水利尿 . 血钾升高 . 以上都不是015血糖超过肾糖阈时,引起多尿的是()。. 渗透性利尿 . 血钠升高 . 水利尿 . 血钾升高 . 以上都不是 016使醛固酮分泌增多的有效刺激是()。. 循环血量减少 .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 血钠升高. 血钾升高 . 以上都不是017使肾素分泌增多的有效刺激是()。. 循环血量减少 .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 血钠升高.
39、 血钾升高 . 以上都不是 018引起膀胱壁收缩的是()。. 盆神经兴奋 . 腹下神经兴奋 . 阴部神经兴奋 . 坐骨神经兴奋 . 以上都不是 019导致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的因素是()。.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 肾小球囊内压升高 .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 以上都不是 020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 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大剂量可使血管舒张、血压降低. 降低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增加肾髓质的血流量. 以上都不是021球管平衡现象的机理是()。. 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时,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也随之提高. 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增大时,肾小球滤过率也随之提高. 肾小球滤过率减小时,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不变. 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减小时,肾小球滤过率随之降低. 以上都不是022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取决于()。. 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有效滤过面积 . 肾血浆流量. 血浆晶体渗透压 . 肾小管的重吸收与排泄功能. 以上都不是 023机体的排泄途径不包括()。. 由呼吸器官排出 . 由大肠排出 . 由皮肤排出. 由内分泌腺排出 . 由肾脏排出024属于肾脏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是()。. 促红细胞生成素 . 醛固酮 . 考的松 . 心钠素 . 抗利尿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