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东立交工程地质说明书(共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238276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沧东立交工程地质说明书(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临沧东立交工程地质说明书(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沧东立交工程地质说明书(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沧东立交工程地质说明书(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家高速公路网G5615玉溪至临沧高速公路SJ-4标段两阶段初步设计 临沧东立交(推荐方案) 工程地质勘察说明1前言1.1工程概况临沧东立交位于拟建路线K268+420K270+360段,起点里程K268+420m,止点里程K270+360m,立交区位于忙布村附近。共设A、B、C、D、E五条匝道,其中:A匝道全长1094.99m、B匝道全长956.43m、C匝道全长782.88m、D匝道全长1120.42m、E匝道全长843.05m。属构造剥蚀中山地貌。主线设计速度为80km/h,匝道设计速度均为60km/h。1.2勘察目的及勘察任务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结合拟定的立

2、交区的基础形式和桥梁的建设规模,基本查明立交区地貌成因、类型及沟(河)谷岸坡的稳定状况;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及与桥位的关系;覆盖层厚度、土质类型、分布范围、结构、密实度及含水状态;基岩埋深、起伏形态及岩性组合、风化程度、完整程度;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类型、分布及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作用发育等状况,对立交区适宜性做出评价,为初步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1.3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1.3.1勘察方法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第5.11规定,桥梁初勘以钻探、原位测试为主。根据场地内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勘察布设钻孔18个,简易勘探1个。勘探深度至持力层或桩端以下不

3、小于5m。河床地段以原位测试查明其密实度,分析地基土的均匀性及物理力学性能、估算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等。具体如下:1)钻探:选用机动灵活、场地适应性强的XY100(150)型钻机。硬质合金钻头,回转钻进,全断面取芯。采用钢管跟管护壁,确保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工作的质量。2)取样:级土试样采用厚壁敞口取土器锤击贯入采取;级土试样采用标准贯入器锤击采取。3)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用于碎石土以外的各类土层。利用所获取指标评价地基土力学性能及砂类土的密实度,判定饱和粉土、砂土的地震液化性能。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用于碎石类土和砂类土等土层。利用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地基土的均匀性及物理力学性能、估算地基土承载

4、力等。4)物探:本次勘察物探工作主要采用单孔法波速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提供以下动力参数:场地内各地层纵波(Vp)、横波(Vs)的传播速度、场地卓越周期、动弹性模量(Ed)、动剪切模量(Gd)和动泊松比(Ud)。5)室内试验:获取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场地土、地下水的腐蚀性分析成果,为场区地基土的岩土工程评价提供重要依据。6)水文地质:调查河流流水对岸坡的冲刷作用,量测地下水稳定水位,取水质简分析样,评价环境水的腐蚀性。1.3.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勘察工作完成情况统计表 表1.3.2-1工作项目单位数量备注工程地质调查(1:4000)km20.24钻探m/孔524.018简易勘探点m/孔0.91

5、取样土样件4水样件2岩样组1原位测试重型动力触探试验m23.5标准贯入试验次22物探波速测试m/孔32.6/1/2立交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临沧东立交位于拟建路线主线K268+420K270+360段,位于忙布村附近。属构造剥蚀中山地貌,现多为耕地。有临大公路及多条村道通往立交区,交通较为便利。2.2区域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质调查结果及钻探揭露表明:立交区未见有地质构造发育的迹象。2.3气象立交区属温带及亚热带、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宜人,日照多,霜期短;由于地形高差起伏大,气候垂直分带现象较为显著,低海拔盆地和河谷地区,气候炎热,全年无霜;高海拔山

6、区气候较冷,霜期达50天以上,常遭云雾笼罩和冰雹侵袭,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低气温0以下,偶有霜雪,属温带气候;海拔在8001700米的广大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属亚热带气候。全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6.421.5,最高极值达42.3,最低极值为-0.2,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1112.01964.4mm,年平均蒸发量1515.62230.8mm,年平均相对湿度7080%,绝对湿度1321毫巴;80%的雨量集中在69月,且多雾而潮湿,连续降雨日达20日以上,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雨量极小,气候干燥多风。 2.4立交区地层岩性构成根据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结果,立交区分布地层

7、主要有第四系冲洪积(Qal+pl)层、第四系残坡积(Qdl+el)及印支期(m51)岩层。以上各地层岩性按照工程力学性能并结合工程特征共划分为六个工程地质单元层,为方便设计使用,将立交区各岩土层按匝道分别叙述如下(单元地层代号与对应匝道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统一):2.4.1第四系冲洪积(Qal+pl)层(1)粉质粘土(单元地层代号):褐红色,可塑状,主要由粘粒及粉粒组成,表层为耕植土。表面稍有光泽,切面较光滑,韧性一般,干强度较高,结构较致密。承载力基本容许值150kPa,摩阻力标准值60kPa。该层主要分布于立交区A匝道大部分地段,B、D匝道及主线局部地段。(2)粉质粘土(单元地层代号):灰黑、

8、浅黄色,硬塑状。主要由粘粒及粉粒组成,表层为耕植土,局部约含10%的碎石,表面稍有光泽,切面粗糙,韧性一般,干强度较高,结构致密。承载力基本容许值220kPa,摩阻力标准值65kPa。该层主要分布于立交区A、C、D匝道局部地段。2.4.2第四系坡残积(Qdl+el)层(1)粉质粘土(单元地层代号):褐黄色,硬塑状,主要由粘粒及粉粒组成,含少量砂粒,表面稍有光泽,切面粗糙,韧性差,干强度较高,结构较致密。承载力基本容许值240kPa,摩阻力标准值80kPa。该层主要分布于立交区B、C、D、E匝道及主线大部分地段,A匝道局部地段。2.4.3印支期(m1 5)(1)混合花岗岩(单元层代号为):全风化

9、,灰白色、灰绿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黑云母,中细粒结构,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呈散体结构,遇水易崩解,强度骤降。层厚广泛大于20m,局部大于30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280kPa,摩阻力标准值90kPa。(2)混合花岗岩(单元层代号为):强风化,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黑云母,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质较软,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承载力基本容许值800kPa (3)混合花岗岩(单元层代号为):中风化,灰白色,主要由长石、石英及黑云母等矿物组成,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质硬。岩芯机械破碎后呈碎块状、短柱状,少量呈长柱状。承载力基本容许值2000kPa。以上各土层的空

10、间展布详见“临沧东立交各匝道 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及相关图件。2.5立交区水文地质条件2.5.1地表水该立交区地表水体发育,调查期间地表水丰富。地表水主要为忙布河及农田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河宽23m,流速约1.5m/s。区域上属怒江水系南汀河支流。2.5.2地下水立交区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水类型及基岩裂隙水两类。第四系孔隙水多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土体中,多以潜水形式出现,水量甚微。基岩裂隙水埋藏于于混合花岗岩的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全风化混合花岗岩呈砂土状,网纹状裂隙发育,厚度大,其水量相对较大,且受地形、季节性变化明显;赋存于强中风化混合花岗岩的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的地下水,受地形地貌、气

11、候、地层岩性及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水量相对较小。据钻孔揭露,立交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地下水受地形控制。缓坡地带及中部沟谷地段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对立交区影响较大。2.5.3水化学特征本次勘察取忙布河河水水样试验分析成果,其结果详见下表2-1。水质简分析成果表 表2-1 取样地点水质类型SO42-(mg/L)Mg2+(mg/L)NH4+(mg/L)OH-(mg/L)Cl-(mg/L)侵蚀CO2(mg/L)HCO3-(mmol/L)PH值总矿化度(mmol/L)忙布河地表水27.45.47/0.009.8920.52.277.02237根据试验结果,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

12、20-2011)标准判定:该水在类环境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A类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综合判定该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2.6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岩(土)根据地质调查及本次钻孔揭露表明,立交区混合花岗岩球状风化体一般发育,未见滑坡、泥石流等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发育,无特殊性岩土分布。3立交区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获取立交区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对立交区及相邻工程进行了原位测试(标准贯入、动力触探),并采取岩样、土样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根据各试验成果,现将各土层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列于表3-1,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

13、统计于表3-2,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列于下表3-3,岩样测试成果统计列于下表3-4及表3-5。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表(N,校正锤击数) 表3-1 单元层土层名称状态范围值频数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粉质黏土硬塑416118.733.82 0.438 0.758混合花岗岩全风化524812.756.69 0.525 0.64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统计表(N63.5,校正锤击数) 表3-2 单元层土层名称状态范围值频数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粉质黏土硬塑4.911.948.583.6400.4240.514混合花岗岩全风化9.217.71312.502.2140.1770.911 各土

14、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3-3单元层土层名称状态统计指标天然密度(g/cm3)天然孔隙比e含水量(%)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压缩模量ES(MPa)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粉质黏土可塑频数9910810622最小值1.69 0.78 25.6 11.9 0.27 3.0 36.2 12.0 最大值1.93 1.19 40.3 17.0 0.65 9.6 36.4 14.6 平均值1.78 1.06 33.6 13.8 0.42 5.0 36.3 13.3 粉质黏土硬塑频数66632622最小值1.50 0.64 19.5 12.8 0.04 1.8 7.7 15.3 最大值1.98

15、 2.12 67.5 16.5 0.05 4.9 18.6 24.3 平均值1.86 0.92 28.5 14.3 0.05 3.9 13.2 19.8 粉质黏土硬塑频数55712422最小值1.71 0.78 18.4 12.4 0.02 2.7 17.3 11.8 最大值1.85 1.08 33.5 12.4 0.24 6.0 43.8 14.3 平均值1.78 0.97 26.8 12.4 0.13 4.5 30.6 13.1 全风化岩样测试成果统计表 表3-4单元层土层名称状态统计指标天然密度(g/cm3)天然孔隙比e含水量(%)压缩模量ES(MPa)颗粒分析砾石%粗砂%中砂%细砂%粉

16、粒粗%混合花岗岩全风化频数11716777最小值1.96 0.78 15.1 5.40 24.1 13.9 26.1 17.2最大值1.96 0.78 28.0 5.40 35.8 17.3 44.8 41.2平均值1.96 0.78 20.7 5.40 31.2 16.1 31.5 25.8经颗粒分析实验,立交区全风化混合花岗岩主要为粉砂,少量为中砂、角砾。岩样测试成果统计表 表3-5 单元层土层名称状态统计指标天然密度(g/cm3)饱和密度(g/cm3)吸水率(%)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混合花岗岩中风化频数9999最小值2.592.60.350.8最大值2.712.720.786.7平

17、均值2.642.660.465.97结合岩(土)试验成果资料及以往类似工程经验,拟建立交区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可按表3-6采用。立交区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表3-6地质成因土层名称状态天然密度(g/cm3)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承 载 力基本容许值(kPa)钻孔桩桩侧土摩阻力标准值(kPa)粉质黏土可塑状1.78156/15055粉质黏土硬塑状1.852412/22065粉质黏土硬塑状1.782412/24080混合花岗岩全风化1.961020/28090混合花岗岩强风化2.5/800/混合花岗岩中风化2.64/65.972000/4立交区工程地质评

18、价4.1立交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根据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立交区未见较大的地质断裂出露,区域稳定性较好;除混合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孤石)一般发育外,未见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场地较稳定,可以建设。4.2立交区地基均匀性评价立交区岩土种类较多,各岩(土)层间变化较为复杂,层次厚度及水平延伸不甚稳定,基岩面起伏大,从而造成各岩(土)层的均匀性较差,综合判定为不均匀地基。4.3立交区地震效应评价1.立交区无大的断层分布,区域稳定性较好。属构造剥蚀中山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分布有成因、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且属不均匀地基,故立交区划分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2.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19、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动反映普特征周期0.45s。沿线构筑物应按相应地震动参数设防。 4.4立交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立交区属构造剥蚀中山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现将各匝道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如下:4.4.1 主线临沧东立交主线起点里程K268+420,止点里程K270+360,设计路线多以桥梁及挖、填方路基的形式通过,共设2座大桥,本次勘察布设钻孔8个,利用附近钻孔1个。K268+604大桥起止里程为K268+460.96K268+747.03,为跨越山间沟谷而设。桥址区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冲洪积(Qal+pl)层、第四系坡残积(Qdl+

20、el)层、印支期(m51)岩层。根据钻孔揭露,桥址区第四系覆盖层厚约0.67.8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20m,全风化混合花岗岩结构疏松,呈散体状,遇水易崩解。建议桥梁桥台及桥墩采用桩基础,基础形式可选摩擦桩,桩长及桩径应根据地质资料进行计算确定。K269+139.5大桥起止里程为K268+780.96K269+498.04,为跨越山间洼地、临大公路、临沧东连接线而设。桥址区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冲洪积(Qal+pl)层、第四系坡残积(Qdl+el)层、印支期(m51)岩层。根据钻孔揭露,桥址区第四系覆盖层厚约2.96.7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全风化混合

21、花岗岩结构疏松,呈散体状,遇水易崩解。建议桥梁桥台及桥墩采用桩基础,基础形式可选摩擦桩,桩长及桩径应根据地质资料进行计算确定。K269+498.04K270+093段以挖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挖深35.94米,据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挖方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Qdl+el)褐黄色粉质黏土,呈硬塑状,层厚约6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开挖后将在线路两侧形成土质边坡,建议边坡坡比按1:1.001:1.25选用,进行分台放坡处理,并采用框格梁植草防护+截排水沟的防护措施。K270+093K270+180段以填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填方高度18.94米。据地质调查及钻孔

22、揭露,填方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Qdl+el)褐黄色粉质黏土,呈硬塑状,层厚约3m,表层为耕植土。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10m。建议清表处理后,选择适当的回填材料分层回填压实,按1:1.50的坡比分台放坡。该处为山间沟谷,建议设置横向排水通道。K270+180K270+360段以挖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挖深30.69米,据地质调查挖方区上覆第四系覆盖层厚约9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开挖后将在线路两侧形成土质边坡,建议边坡坡比按1:1.001:1.25选用,进行分台放坡处理,并采用框格梁植草防护+截排水沟的防护措施。4.4.2 A匝道A匝道路线设

23、计多以桥梁形式及填方路基形式通过,共设2座大桥,本次勘察布设钻孔1个,利用附近钻孔5个。AK0+000AK0+158.7段以桥梁形式通过,为跨越山间沟谷而设。桥址区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冲洪积(Qal+pl)层、第四系坡残积(Qdl+el)层、印支期(m51)岩层。根据钻孔揭露,桥址区第四系覆盖层厚约0.67.8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20m,全风化混合花岗岩结构疏松,呈散体状,遇水易崩解。建议桥梁桥台及桥墩采用桩基础,基础形式可选摩擦桩,桩长及桩径应根据地质资料进行计算确定。匝AK0+530大桥为跨越山间洼地、临大公路、临沧东连接线而设。桥址区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冲洪积(Qal+pl

24、)层、第四系坡残积(Qdl+el)层、印支期(m51)岩层。根据钻孔揭露,桥址区第四系覆盖层厚约2.96.2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全风化混合花岗岩结构疏松,呈散体状,遇水易崩解。建议桥梁桥台及桥墩采用桩基础,基础形式可选摩擦桩,桩长及桩径应根据地质资料进行计算确定。AK0+874.54AK1+094.988段以填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填高8.66m。据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该段表层受季节性地表水浸泡呈可塑状,下部为硬塑状粉质粘土。建议适当超挖,清除表层软弱土,换填碎石垫层,适当加深支挡工程基础埋置深度,加强路基排水工程设计。4.4.3 B匝道B匝道路线设计主要以挖、

25、填方路基的形式通过,本次勘察布设钻孔1个,利用附近钻孔3个。BK0+000BK0+220段以挖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挖深20.90米,据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挖方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Qdl+el)褐黄色粉质黏土,呈硬塑状,层厚约5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开挖后将在线路右侧形成土质边坡,建议边坡坡比按1:1.001:1.25选用,进行分台放坡处理,并采用框格梁植草防护+截排水沟的防护措施。 BK0+220BK0+360段以填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填方高度9.82米。据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填方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Qdl+el)褐黄色粉质黏土,呈可塑状,为

26、软弱土,层厚约6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建议适当超挖,对表层软弱土进行换填处理;边坡选择适当的回填材料分层回填压实,按1:1.50的坡比分台放坡,适当加深支挡工程基础埋置深度,设置排水通道。BK0+360BK0+835段以挖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挖深50.63米,据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挖方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Qdl+el)褐黄色粉质黏土,呈硬塑状,层厚约5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开挖后将在线路两侧形成土质边坡,建议边坡坡比按1:1.001:1.25选用,进行分台放坡处理,并采用框格梁植草防护+截排水沟的防护措施。BK0+835BK0

27、+910段以填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填高19.25m。据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填方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Qdl+el)褐黄色粉质黏土,呈硬塑状,局部低洼地段长期受地表水浸泡呈可塑状,层厚约3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建议适当超挖,对表层软弱土进行换填处理;边坡选择适当的回填材料分层回填压实,按1:1.50的坡比分台放坡,适当加深支挡工程基础埋置深度,设置排水通道。BK0+910BK0+956.426段以挖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挖深27.94米,据地质调查及室内试验表明,挖方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Qdl+el)褐黄色粉质黏土,呈硬塑状,层厚约4m,下伏基岩为

28、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开挖后将在线路两侧形成土质边坡,建议边坡坡比按1:1.001:1.25选用,进行分台放坡处理,并采用框格梁植草防护+截排水沟的防护措施。4.4.4 C匝道C匝道路线设计多以桥梁及挖方路基形式通过,共设1座大桥。本次勘察布设钻孔2个,利用附近钻孔2个。CK0+000CK0+211.96段以挖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挖深23.99米,据地质调查及室内试验表明,挖方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Qdl+el)褐黄色粉质黏土,呈硬塑状,层厚约6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开挖后将在线路右侧形成土质边坡,建议边坡坡比按1:1.001:1.25选用,

29、进行分台放坡处理,并采用框格梁植草防护+截排水沟的防护措施。匝CK0+435大桥为跨越山间沟谷而设。桥址区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冲洪积(Qal+pl)层、第四系坡残积(Qdl+el)层、印支期(m51)岩层。根据钻孔揭露,桥址区第四系覆盖层厚约2.915.4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全风化混合花岗岩结构疏松,呈散体状,遇水易崩解。建议桥梁桥台及桥墩采用桩基础,基础形式可选摩擦桩,桩长及桩径应根据地质资料进行计算确定。CK0+658.04CK0+782.88段路线设计以挖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挖深16.76米。据地质调查及室内试验表明,挖方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Qdl+

30、el)褐黄色粉质黏土,呈硬塑状,层厚约5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开挖后将在线路左侧形成土质边坡,建议边坡坡比按1:1.001:1.25选用,进行分台放坡处理,并采用框格梁植草防护+截排水沟的防护措施。4.4.5 D匝道D匝道路线设计主要以桥梁及挖方路基的形式通过,共设2座大桥。本次勘察布设钻孔2个,利用附近钻孔5个。DK0+000DK0+129.46段以挖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挖深19.02米,据地质调查及室内试验表明,挖方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Qdl+el)褐黄色粉质黏土,呈硬塑状,层厚约7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开挖后将在线路两侧

31、形成土质边坡,建议边坡坡比按1:1.001:1.25选用,进行分台放坡处理,并采用框格梁植草防护+截排水沟的防护措施。匝DK0+480大桥起止里程为DK0+129.46DK0+830.54,为跨越山间洼地、临大公路、临沧东连接线而设。桥址区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冲洪积(Qal+pl)层、第四系坡残积(Qdl+el)层、印支期(m51)岩层。根据钻孔揭露,桥址区第四系覆盖层厚约2.915.4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全风化混合花岗岩结构疏松,呈散体状,遇水易崩解。建议桥梁桥台及桥墩采用桩基础,基础形式可选摩擦桩,桩长及桩径应根据地质资料进行计算确定。DK0+830.54DK1+

32、120.42段以桥梁形式通过,为主线K268+604大桥的一部分,为跨越山间沟谷而设。桥址区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冲洪积(Qal+pl)层、第四系坡残积(Qdl+el)层、印支期(m51)岩层。根据钻孔揭露,桥址区第四系覆盖层厚约0.67.8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20m,全风化混合花岗岩结构疏松,呈散体状,遇水易崩解。建议桥梁桥台及桥墩采用桩基础,基础形式可选摩擦桩,桩长及桩径应根据地质资料进行计算确定。4.4.6 E匝道E匝道多挖、填方形式通过,本次勘察布设钻孔3个,简易勘探点2个,利用附近钻孔1个。EK0+000EK0+140段以填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填高19.24m。据

33、地质调查及室内试验表明,填方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Qdl+el)褐黄色粉质黏土,呈硬塑状,局部低洼地段长期受地表水浸泡呈可塑状,层厚约5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建议适当超挖,对表层软弱土进行换填处理;边坡选择适当的回填材料分层回填压实,按1:1.50的坡比分台放坡,适当加深支挡工程基础埋置深度,设置排水通道。EK0+140EK0+323段路线设计以挖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挖深37.06米。据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挖方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Qdl+el)褐黄色粉质黏土,呈硬塑状,层厚约7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开挖后将在线路左侧形成

34、土质边坡,建议边坡坡比按1:1.001:1.25选用,进行分台放坡处理,并采用框格梁植草防护+截排水沟的防护措施。EK0+323EK0+478段以填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填高28.61m。据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填方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Qal+pl)褐黄色粉质黏土,呈硬塑状,层厚约15m,表层受季节性地表水浸泡呈可塑状。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建议适当超挖,清除表层软弱土,适当加深支挡工程基础埋置深度。若不能满足设计需要,采用碎石桩等深层处治方法,加强路基排水工程设计。EK0+478EK0+580段路线设计以挖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挖深21.32米。据地质调查及

35、钻孔揭露,挖方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Qdl+el)褐黄色粉质黏土,呈硬塑状,层厚约4.5m,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开挖后将在线路左侧形成土质边坡,建议边坡坡比按1:1.001:1.25选用,进行分台放坡处理,并采用框格梁植草防护+截排水沟的防护措施。EK0+580EK0+843.05段以填方路基形式通过,中线最大填高8.14m。据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填方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Qdl+el)褐黄色粉质黏土,呈硬塑状,层厚约5m,表层受季节性地表水浸泡呈可塑状。下伏基岩为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层厚度大于30m。建议适当超挖,清除表层软弱土,适当加深支挡工程基础埋置深

36、度。若不能满足设计需要,采用碎石桩等深层处治方法,加强路基排水工程设计。5结论及建议5.1结论1.经过本次勘察,基本查明了立交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满足初步设计阶段的要求,同时满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及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的要求,所提供的勘察资料可用于初步设计使用。2. 根据地质调查及钻孔揭露,立交区未见较大的地质断裂出露,区域稳定性较好;除混合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孤石)一般发育外,未见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场地较稳定,可以建设。3.立交区各匝道工程地质条件见第4.4节评述。4.立交区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可按下表3-5采用。5.立交区地下水埋藏深度受地形、季

37、节变化控制,地下水埋深较浅,对立交区工程建设影响较大。6.立交区地表水、地下水在类环境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A类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7.立交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动反映普特征周期0.45s。沿线构筑物应按相应地震动参数设防。 5.2建议1.立交区各桥墩(台)可选用桩基础型式,桩长及桩径应根据地质资料进行计算确定。2.基础开挖应及时下基,严禁积水浸泡软化基底,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表水的截排。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及时清底、及时灌注。同时桥基施工灌注砼前应清除孔底沉碴,确保沉碴厚度符合有关规范及设计

38、要求。3.立交区填方路段,应清除表层软弱土部分,适当超挖,边坡选择适当的回填材料分层回填压实,按1:1.50的坡比分台放坡,加深支挡工程基础埋置深度,并设置排水通道。4.立交区桥梁基坑设计和施工中应考虑坑壁防护,确保工程安全。5.立交区部分桥梁跨越地表河流,对桥墩(台)存在冲刷作用,雨季降水量增大,河水水位升高,对桥墩(台)的影响也会相应增加,建议河流附近桥墩(台)增设防冲刷措施。本次勘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勘察中难免有疏漏及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玉溪至临沧高速公路SJ-4标段K268+904左10米单孔法波速测试成果表序号深度(m)层厚(m)地层描述Vs(m/s)Vp(m/s)动泊松比动剪切模量(Mpa)动弹性模量(Mpa)12.9 2.9 粉质粘土252 555 0.37 114 313 232.6 29.7 全风化混合花岗岩236 469 0.33 111 296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