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带例题(共102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228028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带例题(共10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带例题(共10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带例题(共10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带例题(共102页).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馨四维冲刺班教学教案初中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一、 知识点总结(一)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

2、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二)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

3、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三) 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

4、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

5、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五) 声的利用一、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二、典例透析透析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_产生的,然后通过_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朵的。透析点二:声音的特性【例二】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下列声音的说法

6、中指音调的是_;指响度的是_;指音色的是_。A“高声大叫”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B女高音歌唱家与男低音歌唱家C二胡与钢琴发出的声音不同D在山谷中说话听到回声透析点三:噪声的防治【例三】 以下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_,阻断噪声传播的是_,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是_。A. 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透析点四:声的利用【例四】 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D利用声呐测海深【例五】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7、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透析点五:回声【例六】 利用回声来测量海深的仪器,叫回声测深器它装在海船舱底,由舱底向海下发出声音传至海底、暗礁、鱼群处,再经暗礁反射到海面,由舱底的灵敏回声接收器把回声接收下来,准确记下声音由发出到回声返回所经过的时间,可测海深及鱼群或暗礁的位置如果接收器收到声音从海面发出到被某暗礁反射回海面共用了0.8秒,求暗礁在海中的深度(设海水中的平均声速为1500米秒)三、巩固提高1学校联欢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_产生的,同学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_传播的。在学校的走廊里悬挂

8、“肃静”的警示牌,让学生保持肃静的做法是属于在_处减弱噪声。2雨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过2秒听到回声,那么小雨和山崖之间的距离大约_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这种方法_(“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3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员“小沈阳”在节目中分别模仿了刘欢、阿宝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从物理角度说,他是模仿乐音三要素中的 ,特别是把阿宝的高音也能唱上去,其中“高音”是指 高。(填“音调”、“音色”或“响度”)4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

9、通过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到的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6下列措施中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四、当堂检测1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 )A.放在种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种罩内的空气抽掉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空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种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种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线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

10、确的是(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3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A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响度不同4关于老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大 B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大C老牛的音调低,响度小 D老牛的音调高,响度小5如图8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发声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_,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_.五、课后拓展学案选择题1关于声

11、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2大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命运、田园、英雄等,有些作品是他耳聋以后创作的,你认为合理的是( )A他是把所作的曲子演奏给朋友们听,朋友们把感受通过文字告诉他,指导他创作B他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演奏的声音C自从他耳聋后,就随随便便作曲了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填空题1人在讲话或唱歌时,

12、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 ;登上月球的两个宇航员面对面站着也不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 。2有时我们接起电话,彼此间只说了声“您好”,对方还未来得及告诉我他是谁,如果他是我们熟悉的人,我们就能知道他是谁,这是根据_来判断的。计算题1某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的山谷中放一枪,在0.2s和0.6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声速为340m/s,求山谷的宽度。 第二章 光现象一、 知识点总结(一) 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

13、播的。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4、应用及现象: 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小孔成

14、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 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3、分类: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

15、面 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4、面镜: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16、。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虚 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球面镜:凹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

17、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三) 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 知识点整理(一) 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

18、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浅 ;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但两者看到的都是物体的虚像。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

19、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二) 透镜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2、 典型光路 3、填表:(三)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蜡烛在焦点

20、以内;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减小)像变大(变小)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减小(增大)像变小(变大)(四) 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

21、,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五) 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

22、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二、 光学部分的例题讲解及巩固一、选择题:1.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浓密的树阴下有许多圆形光斑 B. 阳光下出现树的影子 C. 平静的湖水中映出岸边树的倒影 D. 游泳池中的水看起来比实际浅2. 晚上,人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长度变化的情况是( ) A. 先变短后变长 B. 先变长后变短 C. 逐渐变短D. 逐渐变长3.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 岸上的树在水中的倒影 B. 用

23、放大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C. 通过汽车的观后镜观察车后面的情况 D. 人在岸上观看湖中的鱼4. 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 A. 逐渐变大B. 逐渐变小 C. 始终不变D. 无法确定5. 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如图1中正确的是( )图16. 一学生坐在离平面镜1m远的椅子上,当他离开椅子后的1m时,他和镜子中椅子的像的距离是( ) A. 1mB. 2m C. 3mD. 4m7. 关于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我们才能看清它 B. 人能从不同方向看见桌上的物体,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C. 在反射现象中,所有光线都遵从反射定律,漫反射不

24、遵从反射定律 D. 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从反射定律8. 如图2中表示了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图29. 在观察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距透镜25cm处,此时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实像 B. 正立缩小实像 C. 倒立缩小实像 D. 正立放大虚像10. 利用光的折射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A. 放大镜B. 潜望镜 C. 幻灯机 D. 照相机11. 用照相机照相时,要想得到较大的人像,则( )A. 人应靠近镜头,同时应缩小底片与镜头的距离B. 人应靠近镜头,同时应增大底片与镜头的距离C. 人应远离镜

25、头,同时应缩小底片与镜头的距离D. 人应远离镜头,同时应增大底片与镜头的距离12. 物体从无穷远沿主轴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这个过程中( ) A. 像远离焦点且逐渐变大 B. 像远离焦点且逐渐变小 C. 像靠近焦点且逐渐变大 D. 像靠近焦点且逐渐变小13. 幻灯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银幕上成放大的像,则此幻灯机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0cmB. 30cm C. 20cmD. 10cm14. 潜水员在水中看岸边的路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看到的是路灯的虚像,且变高了 B. 看到的是路灯的虚像,且变矮了 C. 看到路灯的虚像,是反射现象 D. 看到路灯的虚像,是折射现象

26、15. 用照相机拍摄景物,相机镜头焦距是50cm,要在胶片上得到缩小清晰的像,景物到镜头的距离是( ) A. 大于100cm B. 大于50cm小于100cm C. 小于50cm D. 大于50cm的任意值16. 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动,当物距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一个放大的像,当物体移到离透镜12cm处时,它的像一定是( ) A. 缩小实像B. 放大实像 C. 放大虚像D. 缩小虚像二、填空题:17.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1.5108km,太阳光经_s才能传播到地球上来。18. 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传播的,能说明这一点的例子还有_。19. 一束光照在平面镜上,若入射光线保持

27、不变,当镜面转过角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改变_。20. 平行光线射到光滑的平面上,反射光将_地射出;平行光线射到物体的粗糙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将_(填“平行”或“不平行”)射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看到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_反射。21. 平面镜前2m处有一个人,他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去,2s后,像到人的距离是_m,若以像为参考物,人移动的速度大小是_m/s。22. 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若入射角为35,则反射角是_,折射角一定_于35。23. 光线由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的情况如图3所示,MN是界面,图中A是_光线,B是_光线,C是_光线。如

28、果这两种物质是水和空气,光线是从_射入_中。 图324. 将蜡烛放在甲凸透镜前20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实像,甲透镜的焦距是_cm;把蜡烛放在乙凸透镜前5cm处,移动光屏得不到实像,用眼也观察不到虚像,乙透镜的焦距是_cm。25. 一束光与水平成40角的方向射来,为使反射光沿水平射出,则平面镜应该跟水平成_角放置。26. 摄影师先给某同学拍了一张2寸的半身像。再用这个相机给他拍一张2寸的全身像,此时相机和人的距离应_,底片与镜头的距离应_。27. 近视镜的镜片是_镜,公路上的交通镜是_镜,幻灯机的镜头是_镜。28. 把下列现象与它的成因用直线连接起来。 在河边观看水中

29、的鱼光的直线传播 河面映出岸边的景物光的反射 学生们列队看齐光的漫反射 幕布用粗造的布造成光的折射三、作图题29. 利用反射定律,完成图4的各光路图。 图4 图5 图630. 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使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夹角为120,试在图5中确定平面镜的位置。31. 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6中物体AB的像。 图7 图8 图932. 图7为光从水射入空气中的一条光线,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33. 入射光AO斜射在一块厚玻璃砖上,在图8中作光线穿过玻璃射到空气中光路的大致方向。34. 已知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将图9中的光路补充完整。35. 在图10中的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图10 图

30、1136. 在图11中,发光点S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试用作图法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四、试验题37. 杨光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1)请在图12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 图12 图13 (2)杨光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像到小孔的距离x/cm2.04.06.08.010.0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3坐标中画出h与x的关系图象;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h与x的关系为:_; (4)杨光知道树阴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

31、他知道了光斑的直径为7.0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7.5c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8k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_m。3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14所示。图14(1)将凸透镜向_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2)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的实像。 (3)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_(填“变大”,“变小”,“不变”)一、选择题: 1. C2. A 3. BD 4.

32、 C5. B 6. C7. BD8. D9. C10. ACD 11. B12. A13. C14. AD15. A 16. C二、填空题 17. 50018. 直线,小孔成像 19. 220. 平行,不平行,漫 21. 2,122. 35,小 23. 折射,反射,入射,水,空气 24. 10,5 25. 20或70 26. 远些,近些 27. 凹透,凸面,凸透镜 28. 略三、作图题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1)(2) (3)S2h (4)1.41011m 38. (1)下;(2)缩小;(3)变小。 第四章 物态变化一、 知识点总结(一) 温

33、度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 + 273K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

34、用液 体水 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无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气固液凝固 放热熔化 吸热液化 放热汽化 吸热升华 吸热凝华 放热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

35、: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二) 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

36、断降低。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凝固的条件: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2、汽化和液化:汽化:蒸 发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沸腾体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

37、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3、升华和凝华: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衣服挂在通风处。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二、 基础训练1温度是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温度,它把_的

38、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2一支体温计的示数为39.5,一位同学没有甩过就给体温正常的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的示数是_6在熔化过程中,_有一定的熔点,_没有一定的熔点7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是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状态,BC段是个_过程,物质处于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CD段物质处于_状态9人们通常用钨这种金属制造电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_高14炎热的夏天,人们发现中暑患者后,常常把患者扶到通风处,并在患者身上擦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道理是:(1)_;(2)_27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

39、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和_28在烧瓶里放少量碘,并用酒精灯对烧瓶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看到,固态的碘没有_,而直接变成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停止加热后,碘蒸气没有_,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一部分附着在烧瓶壁上,这种现象叫_36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是( )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37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水结成冰 B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C严冬东北地区的树上常有树挂 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子3

40、8衣柜里放些卫生球用来预防虫蛀,在卫生球逐渐变小直至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蒸发 C沸腾 D升华39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保鲜,这是因为干冰()A蒸发时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 B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C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D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40寒冷的冬天,在玻璃门窗上常常会结出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41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早晨有浓雾C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42冷天,在暖和的室内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 B冰花结在玻璃上室内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