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题策略结题报告(共7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解题策略结题报告(共77页).doc(7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一、德清县教育科学规划年度研究课题申报评审表 1二、主报告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 4三、研究篇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研究方案28四、论文篇1.小学高段数学 “解决问题”之我见322.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35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新思路384.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随想41五、案例反思篇 1.老问题 新思路“稍复杂分数问题解决”练习案例反思462.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及反思503.圆锥的体积教学片段与反思 52 4.因为“意外”所以精彩分数的认识教学感悟545.比例的应用教学反思56六、教学设计篇 1.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2、582.抽屉原理教学设计623.鸡兔同笼教学设计664.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71七、获奖证书 德清县教育科学规划年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 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陆巾余 职务(职称) 小教高级 完成时间 2010.3 成果形式 结题报告等 单 位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 邮 编、详细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县东街52号 联系电话(办) 0572- (手机): E-mail zjhzyxx 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课题组二一年四月德清县2009年度规划课题研究结题成果鉴定申请表课题名称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批准完成时间 2010 年 4月实际结题时间 2
3、010 年 3月 15日课题组负责人陆巾余负责人所在单位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负责人职务、职称副教导、小教高级课题组主要成员执笔:陆巾余 组员:陈美华、褚慧尔、刘金林、沈明霞、曹根生联系电话办公室: 手机或小灵通: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县评审组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的有关情况姓名课题内分工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陆巾余组长、执笔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小学高级教师陈美华组员、资料收集、整理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教研组长、 小学高级教师褚慧尔组员、案例研究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小学高级教师刘金林组员、案例研究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沈明霞组
4、员、案例研究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曹根生组员、案例研究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小学高级教师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课题组【内容摘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标之一,针对目前“解决问题”教学中所暴露出来的诸多弊端,本课题通过分析“解决问题”教学与应用题教学的联系及区别,阐述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教学模式,从而明确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解决问题 教学 【联系方式】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 陆巾余邮编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不断
5、创新的能力,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新科技的挑战,社会急需大量的具有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强调创造能力和应用意识,顺应了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趋势,重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2.数学学科发展与数学研究的需要数学教育肩负着发展学生思维的重任,而数学学科的发展也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生活,体现了解题能力培养的单一价值取向,而“解决问题”从学会解题转向培养应用意识,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思考与交流的能力为目标,“解决问题”的教学具有激发兴
6、趣、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等多重功能。解决问题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历程,也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新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技能”、“方法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学习时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与形成数学技能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快乐。3.学生学习过程本身的需要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他们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4.新课程改革对教
7、师发展的需要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是新课程教材内容转变较大的部分,无论是教学目标、内容体系、编排与呈现、教学与模式还是评价方式,这部分内容的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一些教师将“解决问题” 和“应用题”简单对应,表现为只在教材中出现 “解决问题”的内容时,才有教应用题的意识,并用习惯的方法教学;“解决问题”能力片面理解为解应用题的能力。然而,数学新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目标作了如下阐述:强调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运用意识;形成解决问
8、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有必要澄清对“解决问题”的模糊认识:“解决问题”没有降低了应用题教学的要求,“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强调数量关系,作为“解决问题”的载体是应用题新的主要功能。综上所述,针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对“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特点,进行小学数学高段“解决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5.课题研究的意义让学生能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数学跟人类现实生活广泛的、密切的、自然的联系,通过解决问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独立地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尝试与人合作。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解决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9、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1.有利于发展学生问题意识;2.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3.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加深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本质理解;4.通过“解决问题”教学,有利于学生在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的抽象能力;5.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同学间的相互合作、数学的交流和表达这个过程就含有非常丰富的教育价值;6.通过“解决问题”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应用性和价值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情况1980年4
10、月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最先提出了“解决问题”这一概念,旨在普遍提高美国学生的素质。1992年12月,张奠宙教授在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草案)一文中,提出了将“解决问题”的教学作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突破口的设想。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则明确把“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解决问题不仅仅是四大目标领域之一,同时,解决问题的要求贯穿在知识与技能的四个学习内容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总之,解决问题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历程,也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些目标和要求,是十分重要的研
11、究课题。课改以来,对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有很多,他们在批判地继承应用题教学的优秀理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实践,探索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基本规律、总结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好的经验。但深入到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或者说还尚在探索之中。我们在总结国内外学校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课题,以期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三、概念的界定解决问题从广义理解是指综合地、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从狭义理解是指综合地、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联系实际的问题。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工具性和应用性。
12、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是指在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方面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会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学生从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书本知识,更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获得学
13、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三、课题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及方法(一)主要内容1.“解决问题”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哪些联系与区别?2.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有哪些编排特点?3.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常用的策略?4.解决问题策略的教育价值有哪些?5.如何建构“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二)预期目标1、通过对“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2、通过对“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列表、画图、枚举、假设、代数、转化等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懂得方法的优化。3、通过对“解
14、决问题”教学的研究,培养应用意识和数学思考与交流的能力。4、通过对“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5、通过研究,摈弃一些不良的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一系列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的习惯,完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三)课题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不断提出计划、组织实施、反思修正、总结评价,使课题在行动中得到深入,取得实效。2、案例研究法。以案例剖析的方法对高段数学解决问题的课例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3、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本次活动进行反馈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四、课题研究的步骤通过仔细的研究,以及咨询专家的意见,我们决定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所谓
15、行动研究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解决实际问题,并对实践进行反思。根据我们的研究目的以及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小学教师的工作实际和科研能力的实际水平,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最合适的科研方法,本课题研究分为四个步骤:第一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2月 )研究的准备阶段,主要工作:1、调查研究,确定课题以及研究重点。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课题实施的方案及分工。3、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收集整理有关材料并进行学习。第二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1、在每个高段的教学班确定一定数量的课次作为高段“解决问题”的研究课,并在课堂教学中
16、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操作。2、定期进行小结,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策略的应用,并对学生的练习成绩进行分析与对照。3、请专家为我组成员进行培训,以便更好地开展研究。第三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0月)1、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学生的反应,看目标的达成度,对教与学的效果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2、课题组成员进行相互听课、研讨,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更准确地分析得失。3、进行中期总结,并完成中期总结报告。第四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4月)1、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2、对每位成员的材料进行整理。3、撰写结题报告。五、研究原则与研究策略(一)研究原则1、主体性
17、原则。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扬人的主体性教育。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能自始自终地参与有关教学的决策,能自觉地对学习实施自我检查和评价实施符合自我发展可能性的调整,成为学习的主人。 2、科学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保证课题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探究性原则。要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教学中应创设探究情境,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时机,使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研究策略通过思考分析,以及咨询专家意见,我们决定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 并采取行动研究法与教育经验总结法相结合的辅助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应
18、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解决实际问题,并对实践进行反思。根据我们的研究目的以及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小学教师的工作实际和科研能力的实际水平,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最适合的科研方法,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当然这并不以为着它无助于理论的形成)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它具有四个特点:其一,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其二,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作。即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其三,在真实的、特定的工作(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其四;研究具有
19、动态性,即行动研究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边研究、边实验、边改革,具体做法如下:教学的功能是帮助学生习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并引导他们灵活应用这些方法,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这就涉及到“策略”。小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策略表现为:积累了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形成策略的前提),对合理地使用方法有所体验、有些经验(这是策略的重要成份)。可见,策略与方法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策略比方法上们,如果说“方法”是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手段与行为,那么,“策略”是选择和使用方
20、法的思想指导。策略比方法内隐,如果说“方法”有时还可以由外部赋予,那么,“策略”完全是自身内部形成的。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1)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价值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是只为了解决几道题目,更多的是要利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就是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所在。就像以前的数学教学一样,我们许多老师只是教给学生知识,从不强调让学生用知识,也不创造机会让学生来运用。这难免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向。他们会想:原来数学就是为了考试考好就可以了。因此,我们除了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让他们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去做呢?1、使学生感受
21、数学知识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新课标中说到。确实,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不仅生活与数学联系,有许多学科也离不开数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入手,使学生感到数学与自己相关,认清数学知识的生活性,进而去到生活中应用。比如教第一册“解决问题”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入手,自己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给学生展示生活中与他们有关的需要他们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妈妈早上花了5元钱,下午花了7元钱。一共花了几元钱?”顿时,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而且也解决得很好。他们纷纷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最后,我也让
22、他们自己来提提问题。当然我也是接着上面的问题。“对于妈妈花钱这一题,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许多学生就提出来下午比上午多花几元?还有的小朋友还提出了“原来妈妈有20元钱,早上花了5元,下午花了7元,还剩下几元?”真是思维的火花得到了彻底的迸发。接下来,许多学生就提了好多其他的生活问题,并解决。可见,学生是明白了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根本不用我老师去多费唇舌。2、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广泛性时代在进步,数学的学习也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如今,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
23、数学的勇气,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搜集了自己班零用钱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绘制了一个统计图。图的题目是一天的零用钱。统计对象是我们班的4个大组。我同时也出示了一个西部山区年度经济花费。如一个学生一年学费40元等。让学生得出了零用钱的珍贵,怎么花才合理,并探讨今后对零用钱怎么运用才最好的问题。广大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自己收起来买学习用品给需要帮助的同学,有的说自己一年的零用钱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完小学,所以应该资助他们等等。这样既渗透了节约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更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知识的乐趣。(2)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曾
24、经有学者说过:学生会解题,他不一定会解释给同学听。同样,学生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他不一定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如果学生发现不了问题,也就不能真正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数学问题呢?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
25、”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如教学在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之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调查家里洗衣粉、味精、大包小包零食的重量。上课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表,然后通过体验老师所准备的不同克数的实物再次体验100克、1000克等不同物体的重量。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当他再次拿到包装物品时还会有意无意去猜测它的重量呢!而教学的目的也正在与此!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发现数学问题。数学发展到现在离不开前辈们的努力,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多么的一般。可
26、是就是有了他的研究才使圆周率有了更高的突破。现在的小学生学习数学就犹如前辈们的研究一样,对于他们来说这些知识就是谜,他们需要时间来解。通常,我们对学生进行教学都是让学生正面解决。其实方法还有很多。如教师可以从问题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例如:计算23+34,学生计算后,教师可以改变题目的形式,出题“小学+学生=35,求字各代表几(不同的字代表不同的数字)”。这显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解决的情景。学生需要的是
27、加法算理,还需要假设和推理等各种方法。(3)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1、尝试解决、主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2、交流算法,归纳整理。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在学生完成后,适时组织交流。特别注意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交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
28、基础。使学生获得欣赏自己和小伙伴的愉悦心理体验并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3、确定算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列式算出结果。4、自我评价,检验成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全部思维成果进行检验,让检验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系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这是形成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传统教学疏忽的一环。如果说前面所讲的尚是指向问题的解决与答案,那么现在的反思评价则是学习者自身内涵的充实。引导学生开展反思评价不宜过高,要踏实的进行。如: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怎么做的?评价其合理性这样做对吗?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想到的、怎样使用的?评价
29、其多样性还有其它方法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在反思与评价时,要珍惜学生的点滴成功与进步,评出自信与喜悦,这些虽然属于情感与态度方面,但对策略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支持。(4)引导学生实践运用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充分认识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房屋装修粉刷面积,铺地用多少块砖,种植面积与棵数,车轮为什么制成圆形等。凡是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都要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使学生
30、觉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懂得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总之,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2、理论研究:收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提出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的理论假说,开展实践验证。3、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定期研讨、业务学习等形式经常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在计划、行动、反思、调整的螺旋发展中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研究。4、调
31、查法:调查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学习方式发展的可能性,对学生进行阶段性集体问卷调查。5、准实验法:设立对比班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对比研究来探索活动化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效果。6、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加以理性分析、归纳。同时辅之以课堂观察法,学生访谈法,作业测量法等实验研究方法,以期取得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 7、文献研究法:从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教学论等学科出发,多角度
32、开展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利用互联网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寻找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方法论。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基本做法1、“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分析研究前期,课题组对高段2个年级8班级的数学课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 部分教师将“解决问题” 和“应用题”简单对应,表现为只在教材中出现 “解决问题”的内容时,才有教应用题的意识,并用习惯的方法教学,教师只重视解题的结果,不重视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思考与交流的能力的培养, 不注重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力的培养,而将“解决问题”能力片面理解为解应用题的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的教学应重
33、视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运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有必要澄清对“解决问题”的模糊认识:“解决问题”没有降低了应用题教学的要求,“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强调数量关系,作为“解决问题”的载体是应用题新的主要功能。2、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的编排特点(1)内容题材生活化传统应用题人为编造情境的痕迹比较多,把现实生活问题高度概括化,标准化和形式化,解决问题中新教材注重给学生提供原始现实的
34、生活情景。富有时代气息和趣味性的素材比较多,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呈现形式多样化传统应用题相对纯文字的表述比较多,呈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新教材中改变了纯文字化的表现,第一学段多以童话故事、人物对话、卡通、图画、表格等,期间伴有文字的信息。教材在第二学段仍采用这样的形式,减少卡通、漫画的量,增加图片、照片、文字的信息。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得学生对于阅读数学教科书没有枯燥感,而产生一种愿意亲近顺序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3)题目结构开放化传统应用题几乎都是将现实生活原型提炼后,形成完整结构的“标准件”,包括适量的信息、相对程式化的数量
35、关系、唯一的答案,而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数学问题并非如此。新教材提供给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材料往往是一些条件欠缺的数学问题,信息多余的数学问题,答案不唯一的数学问题。(4)数量关系式弱化过去曾把应用题划分为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应用题的教学要求是:“掌握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解题思路。”所以,传统应用题教学强调数量关系的分析,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运用分析和综合等思考方法,解答相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通过一定同类数量关系的训练,抽象并掌握诸如:“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等数量关
36、系式。新教材中解决问题是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解题,或运用数形结合、合情推理及其他非形式化的解题分析策略,淡化了解题分析,弱化了数量关系式。同时“课标”不再限制各学段应用题最多不超过几步,教材出现了少量的数量关系简单,依据经验解决四、五步计算的问题。(5)解题策略灵活化传统应用题教学是“通过解题求得一个结果”,答案唯一,相对方法也是呆板,形成格式化的解题模式。新课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自主探索解题策略,除了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外,提倡直觉思维、数形结合、合理想象、合情推理等非常规化的解题策略。(6)编排体系松散化传统应用题教学历来把应用题单列一个知识模块进行教学,每
37、册教材都有独立的单元或小结的应用题教学。在层次结构上,是由简单应用题到两三步甚至更多步数的应用题,由整数应用题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应用题,它是一个由简到繁、逐步发展的、密切联系的完整体系。新课程取消了应用题作为独立的模块,解决问题是分散到各单元中,与计算等结合起来教学,不再对问题归类,更没有给出各类问题的名称。如关于“倍”的三类应用题,教材是这样编排的。二上P76例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第一次出现线段图二下P55例3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三下P18练习三 6练习中出现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因此,新教材从例题到习题跳跃性大,习题中较多出现例题未出现的题型,整个编
38、排体系相对比较松散,例题教学往往兼顾解决问题与计算两个甚至多重目标。我们可以从省编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的编排对照表中可以进行更为清晰的了解。(教材编排对照表详见文末附件)由于教材的编排变化使得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和问题。因为没有系统的教学各类问题,学生不能解决练习中出现的题目,每一个解决问题的习题都需要像例题一样处理;由于分散编排且不对数量关系进行整理,学生缺乏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和掌握。省编教材与人教版实验教材解决问题编排对照表省编教材人教版教材一 上一步计算图画应用题;表格应用题;图文应用题;文字应用题;加法应用题;求剩余、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一步计算图画应用题;表
39、格应用题;图文应用题;加法应用题;求剩余、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P24,25加减法的意义P47页P72连加 P96例1 9+几文字表述问题P101例3 P107例4P121总复习中练习11引导学生读文字信息解决问题一 下一步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看线段图计算;看图编应用题(加、减法)。一步计算提问题(加、减法)训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连续两问的应用题。P19你能提出什么问题P52例8机器人比飞机贵( )元P72 例3 小雪比小磊多几朵红花P73例4 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红花 二 上一步计算逆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乘法
40、应用题;除法应用题;提问题、填条件(加、减、乘、除法)。看图口头编乘、除法应用题。一步计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乘法应用题(图画形式);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两步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应用题。乘加、乘减应用题(图画、图文)。P23例4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P27例2连减两步应用 例3加减混合两步应用P31-32加减法的估算应用P53兔子拔萝卜渗透乘法问题P59例6乘法应用P76例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第一次出现线段图二 下一步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两步计算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41、。一步计算除法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两步计算加减混合应用题;几倍求和应用题;乘除混合应用题。含有三个条件的两问应用题;求和后平均分应用题。解决问题单元P4 例1 加减两步式题解决问题P5 例2 连减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P8-9 例3乘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P15例3除法解决问题P29例3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P31例4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P55例3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P59例4综合应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情景理解比较难)三 上一步计算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乘加、乘减、加减两步应用题。逆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两步计算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一步计算有余数
42、除法应用题.。两步计算连乘应用题。 p55例4、p70例2乘法估算学生学习乘法估算的开始三 下两步计算连乘应用题;连除应用题;和倍应用题;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应用题;移多补少应用题;求和后平均分应用题。两步计算含有三个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连乘应用题;连除应用题;求平均数应用题P18练习三 6在练习中出现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有关倍的三种类型完整呈现)解决问题单元p99例1学会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p100例2学会用连除方法解决问题。四 上一步计算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两步计算 归一应用题;归总应用题.三步计算两积之和(差)应用题;两商之差应用题;两步计算归一应用题(注:练
43、习题。第122页)P54例3速度、时间、路程P83除法中“进一”法取近似数P94练习十七 单价、数量、总价四 下三步计算一般三步应用题;稍复杂的归一应用题;稍复杂的归总应用题;行程问题。求平均数应用题两步计算加减混合应用题;归一应用题;三步计算 求两积之和(差)应用题(注:练习题第8页); 求两商之差应用题。一般的三步应用题植树问题从P4例1开始在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中解决问题,一般复合应用题(三四步的简单应用)五 上一步计算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一步应用题; 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乘除一步应用题。 两步计算列方程解应用题三步计算一般的三步应用题(总结解答的一般步骤、方法);列方
44、程解应用题。一步计算列方程解应用题两步计算连除应用题;乘除混合应用题;一般两步计算应用题(注:练习题第125页); 列方程解应用题。三步计算稍复杂的列方程解应用题。P32 例11 用连除(双归一)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P33例12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舍五入P60例3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问题P61例4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问题P65例1 P69例2P70例3五 下一步计算 分数加法应用题; 分数减法应用题。两步计算分数加减混合应用题 分数与除法P65 例理解()=1/()P65例理解()()=()/()P66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六 上一步计算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两步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百)分之几;求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