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作者:花成来源:科技资讯2013年第18期摘 要:从现阶段理论界对物联网技术的商用化读来看,似乎过于拔高了该技术的功能特征,而与实际情况发生了一定背离。对此,需要从两个方面的经济效益分析中,理性看待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围绕着子系统与整体的融合、人员的岗位能力培养,以及强化核心企业的职能来进行应用分析。关键词:物联网 信息化管理 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171-01发端于1995年的物联网技术,目前已走进各类型企业中,并发挥着不可
2、替代的经营职能。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运营形成,实现了“管、营、控”的三位一体,并适应于当前以供应链作为企业间竞争的行业态势。然而,从现阶段理论界对物联网技术的商用化读来看,似乎过于拔高了该技术的功能特征,而与实际情况发生了一定背离。若放任这种情况发生,将影响到该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定位,从而影响到子系统与整体之间的融合。正因如此,这就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面对企业的实际需要,本文将建立在价值创造的基础上来进行讨论。之所以遵循这一逻辑,实则在于企业本身作为经济主体的特征使然。这样一来,就能规避理论界因过于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功能性,而忽略其在投入中的成本构成因素。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
3、主题展开讨论。1 物联网技术的功能定位本文将以大型制造类企业为考察对象,在此情景下来认识物联网技术的功能定位。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随着物联网平台的建立将显著提高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因其受到自身市场规模、内在生产规模等要件的影响。可见,关于这一点在很多研究者那里并未引起重视。实践表明,供应链基础上的核心企业往往是物联网平台的实际管理者。建立核心企业情景下,物联网技术的功能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1.1 需求导向功能制造类企业往往处于供应链的中游,其上游扮演着物资供应的角色。以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主体,其将借助物联网技术完成采购物流的工作。采
4、购物流属于三段物流形态的开端,也是决定着核心企业内部生产物流能否合理开展的关键前提。1.3 供给推动功能与普通生产性企业不同,大型制造类企业一般采取的是订制花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就使得产成品的销售前置于生产合同的签订之中了。然而,随着产成品在客户方的调试成功,在长期的使用中仍面临着产品部件的更换。此时,核心企业就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进行配件的供给协调了。以上基于核心企业视角下的物联网功能定位,就具有很强的收敛性,并也与当前生产实际相契合。2 定位驱动下的经济效益分析众所周知,企业在开展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时面临着大量的资金投入。这种资金投入主要配置在了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和维护,以及相应人员的培
5、训方面。而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需要扣除上述费用支出并达到预期,才能被认定为合理的应用形式。关于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为此,以下在两个方面来进行经济效益分析。2.1 物联网技术应用本身的费用支出由于物联网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而搭建的,这在大型制造类企业中将可以省略很大一部分经费投入。但从以“管、营、控”三位一体化的物联网业务内容来看,其在经费投入上主要集中在与上游和下游各节点间网络终端的衔接。此时,这一方面就成为需要重新投入的经费支出部分。2.2 物联网技术应用之后的价值创造价值创造与价值形成之间存在不同,前者体现为设备对抽象劳动的吸收。而吸收效率高将提升有效劳
6、动的量,进而创造出更多数量的价值。作为目前开放形态下的企业生产模式,借助物联网技术的三位一体作业内容,便能从效率的角度来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不难看出,以上两个方面的经济效益分析,便能理性看待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前景。从而,避免的任意拔高的不足。3 分析基础上的应用路径构建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分析基础上,应用路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3.1 子系统与整体的融合在这里笔者不打算从物理层面讨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毕竟这在目前已被诸多作者涉及,而是针对他们的不足并在分析技术上提出:需要建立起子系统与信息化管理系统间的融合。一般而言,以ERP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的载体,而满足企业对组织资源的配
7、置,这就要求物联网技术在应用时应具有对ERP系统的植根性,并着力于对上下游供应链各节点业务的协调与管控。这就为物理层面的讨论,提出了约束条件。3.2 人员的岗位能力培养包括GPS定位系统、条形码技术在内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其在物理层面不断得到优化的同时,还应着手开展相关人员的岗位能力培养。从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出发,岗位能力应包含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传递和处理能力,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物资监管能力。不难发现,企业管理理论所指出的管理本质在于对人的管理,在这里的应用分析中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3.3 强化核心企业的职能理论界在讨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时,往往陷入工具理性的假象中。似乎认为只要优化了物理技
8、术,就可以充分发挥其的功能。实则不然,供应链系统中的各节点体现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利益未能达到预期时往往人为降低物流网技术的经济价值。因此,需要借助核心企业的市场势力和利润中心地位,强化对上下游节点的管理。这样,才能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保障。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4 结语本文认为,目前理论界似乎过于拔高了该技术的功能特征,而与实际情况发生了一定背离。对此,需要理性看待物联网技术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 彭厚颀.基于工作流的物流ERP架构的设计及应用J.电脑与电信,2010(12):32-33,36.2 张钰.物资供应信息化相关问题思考J.现代商业,2012(2):123.3 王志刚.企业物资供应过程控制能设计与实现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4):48-49.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