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77954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水调歌头教学设计迁安市第三初级中学 李红梅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学生在七年级学习过古代诗词,对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苏轼,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课外读过许多有关苏轼的小故事,对其人其作品有初步的了解,而且本课是苏轼的名篇,千古传颂。学习本课,学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还能在逐步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的过程中,感情作者表现出来的旷达胸襟。这首诗词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

2、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句型打破形式束缚,兼有长短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通过形象的语言呈现鲜明画面,寓情于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值得鉴赏和学习。本词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想像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二)教学对象分析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以前曾学过如梦令、西江月等词,故可在此基础上拓展对水调歌头的讲解。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拟抓诵读这一中心,组织不同的课堂活动以达到教学目的。(三)教学环境分析多媒体教室环境二、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熟悉词,了解词中所叙写的内容。2、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

3、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词中的意境。3、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4、品味诗歌语言形象、生动与凝练。品味苏轼词风的豪放。5、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学习苏轼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吟咏、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词中的意境。教学难点: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教法学法】:基本原则:围绕目标,注重知识迁移,引导阅读,读中感悟,探究研讨,因材施教,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师首先激发全体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然后指出大的探讨方向,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并主动质

4、疑,教师在其中担导读、归纳、点评的任务。(1)教法朗读法。诗词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爱,诗词所蕴藏的感情内涵也靠读来体会。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背诵,还应要求朗读,读出情与意。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教程。启发式教学。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 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

5、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钥匙。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以生为主体,以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2)学法指导依据“三有利”原则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为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法具体如下: 朗读法积极读书。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

6、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引词)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我们诉说什么。二、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熟读成诵。3把握词意,领略意境。4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指名读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1、词的有关知识:兴起于五代,兴盛于宋,是一种和乐可歌的文体,因为它和诗不一样(每句话字数不等),又称“长短句”,“诗余”。填

7、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词的段落叫做阙,也叫做片。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两片)。(指名读词的有关知识。)2、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读词,首先要做到字正腔圆,也就是要注意字音的准确。请同学们来展示你的预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评价:从字音方面来说,这位同学读得是否准确?(如果不准确,请同学说哪里读得不准确。如果准确。教师说:这位同学做到了字正腔圆。) 这位同学朗读的停顿与节奏把握得怎么样?(指名回答。如果不好,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好,你做到了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读。)3、读词,还要有板有眼地读。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8、下面请同学们看着幻灯片齐读,力争做到以上两点。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老师给同学们一点提示:韵脚,押an韵。押韵的字为红体,读的时候声音要拉长。全班同学一起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注意押韵的字拉长音。4、在疏通文意方面,谁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教师借助幻灯片检查词语解释,指名照幻灯片说译文。我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想驾

9、着长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经受不住那月中宫殿的清寒。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此情此景,哪里比得上人世间呢?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自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离别的人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四、文本解读读诗还讲究有情有味,但必须是在理解词的意思、意境之后。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这首中秋词。(多媒体展示:自学提纲。)(指名读自学提纲中问题。学生思考。)反馈: 小序交代了什么?

10、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欢饮达旦”,是真正欢饮呢,还是“借酒浇愁”?如果是后者,那么愁从何而来?(知人论世)政治失意 怀念弟弟知人论世: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而被迫离开京城,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时他已经41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辗转各地为官,政治失意,壮志难酬。苏轼写作这首词时,已经在外当官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七年未见。他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为官,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多年不得相见。小序当中说“兼怀子由”,从“兼”字可见“怀子由”并不是主要目的还有其它。2. 上下阙主要写什么?各流露出词人怎样

11、的感情? 望月 失意矛盾兼 乐观旷达怀人 离愁别恨穿插问题:(1)谁问“明月几时有”?谁“把酒问青天”?苏轼。政治失意中的苏轼想怎么样?“我欲乘风归去”“归去”什么意思?想回朝廷。“天上”“人间”各指什么?朝廷 地方作者想回朝廷,却又矛盾。师:从哪看出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中“恐”字说明苏轼害怕回去。师:他怕什么? “寒”。师:“寒”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冷吗?那指什么?指心理上的恐惧,是指朝廷中的诽谤、中伤。虽然他想报效朝廷,但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心生恐惧。殿试时,深得仁宗皇帝的心,评为翰林学士,立下政治理想辅君济世。欧阳修很赏识他,提拔他,可如今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受排挤,

12、被迫请调杭州、密州于是,词人还是认为哪里好?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人间”就是指“地方”,包括密州在内。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他想通了,从失意矛盾中解脱出来了,表现出乐观旷达的精神。(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转”、“低”描写月光慢慢转移,表明夜渐渐深了。“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朱阁”“绮户”与上阙的“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怀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埋怨:月亮啊!我有很多遗憾,你不应该有什么遗憾啊!可你为什么常常在

13、人们别离的时候圆啊?1062年,苏轼出任签书凤翔府判官事,离开父亲和弟弟,苏辙一路送到京都外城郑新门才与兄长道别。1074年为了能和在济南做官的弟弟经常团聚,自愿请调离济南很近的密州,可如今与自己精神契合的弟弟近在咫尺却不能见面,母亲去世,父亲去世,妻子去世好像是对月亮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难以十全十美。很富有哲理。它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

14、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关于祝福的流传千古的名句。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安慰,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这句与上阙结束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以美好的境界结束。五、主题探讨这首词虽饱含人生哲学,但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欣赏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说教。词中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无悲观消极情绪,全是豁达乐观的祝福。整首词无不体现了苏轼那种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旷达胸襟。怪不得人们说:“中秋词自苏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千古绝唱的中秋月词

15、作,用你共鸣感悟到的情感,有情有味地再来读读这首东坡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 情绪高涨 疑惑不知天上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沉思矛盾 忧郁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情绪高涨 排遣忧郁无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沉思 遗憾 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彻大悟 乐观旷达齐诵本词。要求:沉浸词中,饱含感情,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读出全诗高潮。六、背诵全词。这么优秀的一首中秋词,我们一定要把它变为自己的积累,下面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背诵这首优秀的中秋词作。七、当堂检测(2

16、0分)1.苏轼, 朝文学家。(1分)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宫阙 琼楼 转朱阁 低绮户 婵娟3按原文填空(4分)1)我欲乘风归去, , 。2) ,何似在人间。3)不应有恨, ?4.理解性填空(10分)1)“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湛蓝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轮”。白天发生的事仍然历历在目,一个人躺在床上,只要闭上眼睛,眼前就会展现她那苍老蹒跚的身影,月光从东窗移向了前窗,复而又移向西窗,此时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苏轼那“_ _ _ ,_ _ ,_”的那份辗转反侧。2)苏轼与弟弟天各一方,中秋时节,难以团圆。于是他在水调歌头中,借一轮圆月表达了作为兄长的一份美好祝愿。这两句是_ ,_。3)世事没有十全十美的,用水调歌头中的话来说,就是_ ,_ ,_。4) 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曾经勾起许多诗人、词人的创作情思,写出很多名篇佳作。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一个含“月”字的上下句_ ,_。结束语: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八、作业设计二选一:将水调歌头改写成散文。以“月”为背景,写一段300字左右的随笔。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